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临床研究设计方案及其特点,随机对照试验专家讲座,第1页,试验设计标准,试验设计三标准,随机:,确保受试者情况在各组间均衡性;,对照:,去除随机变异和其它非研究原因影响,凸显研究药品效果;,重复:,充分样本量,确保能检出确实存在差异;,临床试验要求相同,随机对照试验专家讲座,第2页,随机化含义:,随机化,是临床试验中抽取或分配研究对象主要方式。,通常包含两种方式:随机抽样和随机分组,随机抽样,是为了使目标人群中合格研究对象都有均等被选择机会,且防止选择性偏倚,使抽样所得样本对总体而言含有代表性。,随机分组,是对随机抽样样本或连续非随机抽样样本应用随机化标准进行分组方法,使研究对象有同等机会进入试验组或对照组。,随机对照试验专家讲座,第3页,随机化准备,病人代表性:明确诊疗,纳入和排除标准:,征得医师和病人同意随机化,在临床试验中一些要求:,试验开始前应准备好随机安排表(随机数字表),随机安排表应能够重现,必须严格遵照随机安排表,随机对照试验专家讲座,第4页,惯用随机化方法,简单随机化,区组随机化,分层随机化,随机对照试验专家讲座,第5页,对照类别,(一)按临床研究设计方案分类,同期对照,历史对照,前,-,后对照,交叉对照,配对对照,(二)按干预办法性质分类:,抚慰对照,空白对照,阳性对照,模拟对照,相互对照,随机对照试验专家讲座,第6页,抚慰对照:,抚慰对照包含抚慰剂对照、假操作对照等。,抚慰剂,是指外观、色泽、气味、颜色、形状以及使用方法,和给药路径,均与试验用药完全相一致,但无,显著药理作用制剂。,抚慰剂多由淀粉、糊精、食用色素、苦味剂等做成。,假操作,是指对照组受试者表面上接收了与试验组相同,操作,但这些操作(包含针灸、手术等)却,没有被真正实施。,抚慰对照目标:在于克服对照组受试者因为心理原因导,致偏倚。,临床试验中,抚慰对照只有在符合伦理而且可行情况下才能够应用。当疾病已经有公认有效治疗方法时,通常不允许用抚慰对照方法。,随机对照试验专家讲座,第7页,盲法,盲法目标,是克服可能来自研究人员或受试者主观原因所造成偏倚,降低期望性偏倚或测量性偏倚,从而有利于临床试验取得一个可靠、无偏倚研究结果。,从设盲水平普通可分为单盲、双盲。,单盲,是指对受试者设盲,指仅仅是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既不知自己属于哪一组(试验组或对照组),也不知道自己所被应用干预办法是哪种药品或哪种针刺方法,研究者却知道某一研究对象分组情况。,双盲,是指研究过程中,研究执行者和受试者均不知道谁属于试验组、谁属于对照组。,三盲,将研究者划分为临床观察人员、结局评价人员和数据分析人员三种类型,在双盲基础上使数据分析人员不知道何种组别接收是哪类干预办法时候,被称为“三盲”,而假如同时结局评价人员也被设盲话,也可被认为是“四盲”。,随机对照试验专家讲座,第8页,(一)随机同期对照试验,1.,设计模式 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关键点:是按照研究对象筛选标准(包含诊疗、纳入和排除标准)将合格受试者随机分配至各组,试验组接收试验性办法,对照组接收对照办法。这类研究采取盲法,观察效应期相同,并对对应结果统计进行统计分析。,随机对照试验专家讲座,第9页,(二)前,后对照试验,1.,设计模式,前,后对照试验设计关键点:是同一批受试对象在试验两个或多个不一样阶段分别接收不一样试验性办法或对照办法,且所研究病种应是慢性复发性疾病。,通常依据随机化标准确定哪一阶段应用何种办法,经过比较分析不一样阶段结果,取得对应结论。,设计模式:第二阶段,随机对照试验专家讲座,第10页,(三)交叉试验,1.,设计模式,设计模式有两种:一个是随机分配称为随机交叉试验,另一个则是非随机分配非随机交叉试验。主要区分在于是否采取随机方法进行分配,前者能够降低人为偏倚以及办法带来次序效应。不过不论哪种分组方法,每位研究对象都先后接收两种不一样干预办法,且都经过两个通常是相等治疗期。,随机对照试验专家讲座,第11页,实用性,RCT,是测量干预效果,(effectiveness),试验,主要目标是,effectiveness,是指在常规条件或实际临床情况下,干预产生作用。,解释性,RCT,是测量干预效力,(efficacy),试验,以解释干预特异性作用机理为目标,重点强调是,efficacy,是指在理想条件下干预产生特异性作用。,随机对照试验专家讲座,第12页,解释性试验比较严格限制纳入标准,尽可能纳入同质人群,如同一诊疗、同一病情、同一年纪范围人群。尽可能降低有影响变量,排除接收了其它治疗人群,排除伴有并发症人群,尽可能保障受试者依从性,允许推论来自小样本。,实用性试验则尽可能反应出临床实际中有改变异质性人群,有较少排除标准。纳入对象时常为临床实际所对应真实广谱人群,包含依从性不好人群、合并症患者或者使用过其它药品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能够聚焦于尤其临床组群,或者伴有宽泛诊疗人群。定义研究对象能够经过概念表述,而非规范统一诊疗分类来表示。怎样准确而详细地表述研究对象,怎样概念化研究组群代表性,对于研究者来说应是一个挑战,随机对照试验专家讲座,第13页,汇报随机试验所含项目查对表,1.,文题和摘要:受试者是怎样分配干预如随机分配随机或随机指派,2.,引言 背景:科学背景和原理解释,3.,方法 受试者:受试者适合标准以及资料搜集环境和地点,4.,干预:各组干预办法准确资料以及实际实施方法和时间,5.,目标:特殊目标和假设,6.,结果:明确定义主要和次要结果测量方法假如可行话说明用于提升测量质量方法如多重观察评定人员培训等,7.,样本量:样本量是怎样确定假如可行话解释任何期间分析和终止试验准则,8.,随机化 次序产生:用于产生随机分配次序方法包含任何限制细节如模块化分层,随机对照试验专家讲座,第14页,汇报随机试验所含项目查对表(续,1,),9.,随机化 分配隐蔽:用于实施随机分配次序方法如有限容器或中心电话说明分配干预前次序是否是隐蔽,10.,随机化 实施:谁产生分配次序谁登记受试者谁将受试者分组,11.,盲法掩饰:受试者实施干预和评定结果人是否不知道分组情况假如使用了盲法怎样评价盲法是否成功,12.,统计学方法:用于比较组间主要结果统计学方法附加分析如亚组分析和调整分析方法,13.,结果 受试者流动:各阶段受试者流动强烈推荐一个流程图尤其是汇报各组随机分配接收治疗完成研究草案和接收分析主要结果受试者数量描述研究计划与草案背离情况及原因,14.,募集:界定募集和随访时间,15.,基底资料:各组基底人口和临床特征,随机对照试验专家讲座,第15页,汇报随机试验所含项目查对表(续,2,),16.,分析数量:分析各组受试者数量分母以及分析是否采取有意处理法假如可行话用绝对数陈说结果如,10/20,而不是,50%,17.,结果和预计:总结各组主要和次要结果评定效应大小和准确度如,95%,可信区间,18.,辅助分析:说明汇报其它分析多样性包含亚组分析和调整分析指出哪些是预定哪些是探索性,19.,负性事件:各组全部主要负性事件或副作用,20.,讨论 解释:解释结果考虑研究假设分析发生潜在偏倚和不准确原因分析和结果多样性相关危险性,21.,可推广性:试验结果可推广性外部有效性,22.,全部证据:依据现有结果全方面解释结果,随机对照试验专家讲座,第16页,知情与伦理,医学研究是以人为研究对象,包括人道主义与伦理学要求。解释性试验可谓以“科学目标”为宗旨研究,反应是相对理想状态研究,对试验条件控制比较严格,所以知情书内容相对要表达更多细节。其评价干预特异性作用,使用抚慰剂对照,包括到更多医德考虑以及伦理学要求,病人需要在完全知情情况下,同意后才能研究。实用性试验最大程度模拟常规临床实际,可谓以“责任目标”为宗旨研究,思索更多是实用性目标,帮助病人更加好地恢复健康,更多表达了“以人为本”研究。实用性试验能够了解成科学与伦理间最大平衡,临床常规中,提供患者是相对简练知情内容,故实用性试验风险和利益在详细通知患者后,知情书内容亦相对简练。,随机对照试验专家讲座,第17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