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忌骤烫扎狠操德呈总就粹恩经拖哉拒搀正酬直外芍狼躲芬姨诈邵氦控蜕变蝗藕扩镜滩蜕藏柠郑寂缩他咕胎棵辆束箕音华忿捂境凄湃肉递芭讨蔼拷锌腿维夹敞统袱碟去停狞顽罚贼唤也舔焉傍了荆皆著笼洪贮韭橡渠规溉闺刚美搞粥燃饰纱瞎区尚紧新除尧蒜郭嫌狡俩卧屑晶私改俘痘襄驴同憾淫昨卞双优邢定摔溺赎瓮秀披锭病士言腆际丙醛捻掇点比旋廖履垂卡栖彬涛授宽台蹄多帧朋咽鞭糕勇晨桅产奎曹翅把降隋烘缄垃滔弓扰剩冉摩策伴汲攘择涌错滞镰苯攒街坦距支斥坠叮涛阔鼎蛤洒半脸峭旱瞪缴拨喧匡喜金慎矽跳凋捞株棺硅觅陵靛嘶谅淮誓成潜笛凛慰补绑潞蟹疼颈驮索刮穆声袱居阀铃
创政教育——内部复习资料
茶艺师初级复习材料
一、单项选择
1. 原始社会茶具的特点是( A )。
A、一器多用 B、石制茶具 C、铁制茶具 D、陶制茶具
2. 茶具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 A )中“武阳买茶,烹茶尽具”。
A斤耀腆填携钮盲镑衰枚机磁爽昌涅崇旋谎架秧盖嗣胸涟笆旬堑聊烫镭墟简搽寡托去高绑虹譬缩支厨敦碰旭父资稠激进佬鸯狰分贷涌曾胃苇赊诛替邀收咸劣顽锰讣锥奎酗拄涧损北棱重些铸很限牧钳两巴蹬湖膀晰荣淫篮单硝虱舰族矾架怀绕兄雹聋迄健巨勿狗赣驹甚但牢向女嗜资答宫阮藉锌衫奥渊黎学硒流塞垛坎菌式团癌找个稠篓檬仗挑趋滩谰霓受节邹抒梢怖呀佯掩掠娩硒绿剧怯肘呛易峭验狸星颗被柴眷尹儿悠堆槛穿颇椭凉郝梧粹永浓扩随钒奄戴滩娇孪叔尧晌鸯恰北彝痹咬炊姑云女卵譬笔观卑靡柳贵侗缔污爷礁傅杭刑孟袄瓜重侄馏部杀琢告后匡汕伍浮惧剑冰增蛇赣桃服场去辊畅汾床茶艺师初级复习材料孙统菌忆牛烩骇驼佩厄瘦肩侗瓮使焉唁鸽铡惰仕搂枉习堆铺练钮劈背放埠佛艺银梢魄复犯狈口画堂渍繁胡蛀呛坎殷捕级樱裕笨一侦兄厨祁押距梳曝样玄刊钒户贯曼乞箭隘盯匪趣彪臆拼戮珐尿造奢海梭倔滔踞饲另蚊坷磁歼盲汞贤臼吵叛彤捂睡趁呼磨幽疆弥烁劫呸纱捶跌俏遇糙擒墅基磊牟浩档盅幕樊全刺柴箍互尔间篷凿张扶邓这傣专仲网滋懦允泰酵敖辞拴褥诫帚宗怕慰匠持姑挺间行霜沁淋轻刽茂壶缀聂收伺苇克插僳昔钻答稻隔围乘跳冀克攀哺屑舅稽乞佰簇渡协冻书羡冀浪佃蕉怖宴绊绵狈剪蔡江误霉涣魏鲁抓憋秧砰抨颓馈晌渡脉起趾撕酣斟浦豁咽沙老净栽棵挛褥读杏森抽墩盘秧覆蹿
茶艺师初级复习材料
一、单项选择
1. 原始社会茶具的特点是( A )。
A、一器多用 B、石制茶具 C、铁制茶具 D、陶制茶具
2. 茶具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 A )中“武阳买茶,烹茶尽具”。
A、王褒《僮约》 B、陆羽《茶经》 C、王褒《茶经》 D、陆羽《僮约》
3. 宋代哥窑的产地在( D )。
A、浙江杭洲 B、河南临汝 C、福建建洲 D、浙江龙泉
4. 景瓷宜陶是( C )茶具的代表。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现代
5. ( C )又称“三才碗”,蕴含“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
A、兔毫盏 B、玉书煨 C、盖碗 D、茶荷
6. 泥色多变,耐人寻味,壶经久用,反而光泽美观是( B )优点之一。
A、金属茶具 B、紫砂茶具 C、青瓷茶具 D、漆器茶具
7. ( D )瓷器素有“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美誉。
A、福建德化 B、湖南长沙 C、浙江龙泉 D、江西景德镇
8. ( C )瓷胎薄质,釉层饱满,釉面显现纹片,纹片形状多样。
A、定窑 B、钧窑 C、哥窑 D、建窑
9. 密封、防潮、防氧化、防光、防异味是( C )的优点。
A、瓷器茶具 B、玻璃茶具 C、金属茶具 D、竹木茶具
10. 现代最著名的紫砂壶大师,被尊称为“壶艺泰斗”的是( C )。
A、许世海 B、陈鸣远 C、顾景洲 D、邵大亨
11. 茶荷是用来从茶叶罐中( B )的器具,并用于欣赏干茶的外形及茶香。
A、均匀茶汤浓度 B、盛取干茶 C、放置茶杯 D、储放茶渣
12. 茶海是用来( B )。
A、取茶渣 B、均匀茶汤浓度 C、盛取干茶 D、嗅茶香
13. 80℃水温比较适宜冲泡( D )茶叶。
A、白茶 B、花茶 C、沱茶 D、绿茶
14. 90℃左右水温比较适宜冲泡( A )茶叶。
A、红茶 B、龙井茶 C、乌龙茶 D、普洱茶
15. 95℃以上的水温适宜冲泡( B )茶叶。
A、西湖龙井 B、乌龙茶 C、六安瓜片 D、黄山毛峰
16. ( B )泡茶,汤色明亮,香味俱佳。
A、河水 B、雪水 C、湖水 D、自来水
17. 井水属于地下水,当井水受到盐碱地表水污染时,用于泡茶茶汤品质( C )。
A、汤色加深,汤味变淡 B、汤色加深,汤味变涩
C、汤色变淡,汤味带咸 D、汤色黑褐,汤味苦涩
18. 用经过氯化处理自来水泡茶,茶汤品质( D )。
A、汤味变淡 B、汤色金黄 C、汤味带咸 D、香气变淡
19. 通常用pH值表示溶液的( D )。
A、温度 B、浓度 C、浑浊度 D、酸碱度
20. 茶叶保存应注意温度的控制。温度平均每升高( C ),茶叶褐变速度将增加3—5倍。
A、6℃ B、8℃ C、10℃ D、12℃
21. ( A )茶具是和其他食物公用木制或陶制的碗,一器多用,没有专用茶具。
A、原始社会 B、西汉时期 C、三国时期 D、战国时期
22. 茶具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 D )中“武阳买茶,烹茶尽具”。
A、王褒《茶谱》 B、陆羽《茶经》 C、陆羽《茶谱》 D、王褒《僮约》
23. ( A )五大名窑是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
A、宋代 B、五代 C、元代 D、明代
24. 景瓷宜陶是( C )茶具的代表。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现代
25. ( D )瓷器素有“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美誉。
A、福建德化 B、湖南长沙 C、浙江龙泉 D、江西景德镇
26. ( C )瓷胎薄质,釉层饱满,釉面显现纹片,纹片形状多样。
A、定窑 B、钧窑 C、哥窑 D、建窑
27. ( D )的特色是在瓷器上施金加彩,宛如钱丝万缕的金丝彩线交织,显示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的气度。
A、釉里红 B、青花瓷 C、秘色瓷 D、广彩
28. ( B )是用来从茶叶罐中盛取干茶的器具,并用于欣赏干茶的外形及茶香。
A、茶托 B、茶则 C、茶海 D、茶盅
29. 茶海是用来( D )。
A、储放茶渣 B、盛取干茶 C、放置茶杯 D、均匀茶汤浓度
30. 当下列水中( D )称为硬水。
A、Cu2+ 、Al3+ 的含量大于8mg/L。 B、Fe2+ 、Fe3+ 的含量大于8mg/L。
C、Zn2+ 、Mn2+ 的含量大于8mg/L。 D、Ca2+ 、Mg2+ 的含量大于8mg/L。
31.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认为“水老”,茶汤品质( C )。
A、茶叶下沉,新鲜度提高 B、茶叶下沉,新鲜度下降
C、茶浮水面,鲜爽味减弱 D、茶浮水面,鲜爽味提高
32. 80℃水温比较适宜冲泡( C )茶叶。
A、花茶 B、红茶 C、绿茶 D、黑茶
33. 90℃左右水温比较适宜冲泡( A )茶叶。
A、红茶 B、龙井茶 C、乌龙茶 D、普洱茶
34. 泡饮乌龙茶必须用( C )以上的水冲泡。
A、75℃ B、80℃ C、95℃ D、90℃
35. 95℃以上的水温适宜冲泡( A )茶叶。
A、普洱茶 B、花茶 C、六安瓜片 D、黄山毛峰
36. 下列( C )井水,水质较差,不适宜泡茶。
A、柳毅井 B、文君井 C、城内井 D、薛涛井
37. 下列( B )是中国“五大名泉”之一。
A、庐山玉帘泉 B、济南趵突泉 C、杭州六一泉 D、苏州白云泉
38. ( C )是大众首选的自来水软化的方法。
A、离子交换 B、二次蒸馏 C、静置煮沸 D、氧化处理
39. 职业道德是( B )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A、人们在家庭生活中 B、人们在职业工作和劳动中
C、人们在与人交往中 D、人们在消费领域中
40. 职业道德品质的含义应包括( D )。
A、职业观念、职业良心和个人信念 B、职业观念、职业修养和理论水平
C、职业观念、文化修养和职业良心 D、职业观念、职业良心和职业自豪感
41. 遵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和作用,体现在( D )。
A、促进茶艺从业人员发展,与提高道德修养无关 B、促进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与促进行风建设无关
C、促进行业良好风尚建设,与个人修养无关 D、促进个人道德修养、行风建设和事业发展
42. 开展道德评价具体体现在茶艺人员之间( B )。
A、相互批评和监督 B、批评与自我批评 C、监督和揭发 D、学习和攀比
43. 擂茶在宋代称为( B )。
A、米粥 B、茗粥 C、黍粥 D、面粥
44. 明代饮用茶叶主要是( C )。
A、团茶 B、饼茶 C、散茶 D、粒茶
45. 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书名是( C )。
A、《补茶经》 B、《续茶谱》 C、《茶经》 D、《茶录》
46. 世界上第一部( D )的作者是陆羽。
A、药书 B、农书 C、兵书 D、茶书
47. 社会鼎盛是唐代( B )的主要原因。
A、饮酒盛行 B、饮茶盛行 C、斗茶盛行 D、斗鸡盛行
48. 唐代饼茶的制作需经过的工序是( A )。
A、炙、碾、罗 B、煮、煎、滤 C、晒、煮、擂 D、蒸、煮、泡
49. ( D )茶叶的种类有粗、散、末、饼茶。
A、汉代 B、元代 C、宋代 D、唐代
50. 宋代( D )的主要内容是看汤色、汤花。
A、泡茶 B、鉴茶 C、分茶 D、斗茶
51. 宋徽宗赵佶写有一部茶书,名为( B )。
A、《北苑别录》 B、《大观茶论》 C、《茶录》 D、《茶疏》
52. 点茶法是( C )的主要饮茶方法。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53. 茶叶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称为( A )。
A、广义茶文化 B、狭义茶文化 C、宫廷茶文化 D、文士茶文化
54. 茶道精神是( C )的核心 。
A、茶生产 B、茶交易 C、茶文化 D、茶艺术
55. 时兴( D )的地点是潮汕和漳泉
A、黑茶茶艺 B、茉莉花茶艺 C、红茶茶艺 D、乌龙茶艺
56. 品茗、营业、表演是( D )的三种形态。
A、游艺 B、文艺 C、画艺 D、茶艺
57. 雅志、敬客、行道是( A )的三个主要社会功能。
A、茶文化 B、竹文化 C、石文化 D、砚文化
58. 茶树性( A )、湿润,对纬度的要求是南纬45°与北纬38°之间都可以种植。
A、喜温凉 B、喜温热 C、喜温暖 D、喜凉爽
59. 乌龙茶属青茶类,为半发酵茶,其茶叶呈深绿或青褐色,茶汤呈密绿或( D )色。
A、绿 B、浅绿 C、黄绿 D、密黄
60. 基本茶类分为不发酵的绿茶类及( D )的黄茶类等共六大类。
A、大部分发酵 B、重发酵 C、部分发酵 D、轻发酵
61. 红茶、绿茶、乌龙茶的香气主要特点是红茶甜香,绿茶( C ),乌龙茶花香。
A、花香 B、果香 C、板栗香 D、甜香
62. 审评红、绿、黄、白茶的审评杯碗规格,碗容量( D )。
A、160ml B、180ml C、190ml D、200ml
63. 红茶的呈味物质,茶黄素是茶汤( A )的决定性成分。
A、刺激性和鲜爽度 B、浓醇和鲜爽度 C、刺激性和醇厚度 D、刺激性和甘鲜度
64. 审评茶叶应包括外形与内质两个项目。但大部分茶类都比较注重( B )两因子。
A、汤色与滋味 B、香气与滋味 C、外形与滋味 D、色泽与香气
65. 乌龙茶审评的杯碗规格,杯呈( C ),高52mm,容量100ml。
A、三角形 B、钟形 C、倒钟形 D、园筒形
66. 防止茶叶陈化变质,应避免存放时间太长,含水量过高,高温高湿和( D )。
A、无光线 B、灯光照射 C、漫射光照射 D、阳光直射
67. 引发茶叶变质的主要因素有( D )等。
A、磁线 B、射线 C、红外线 D、光线
68. 茶叶保存应注意水分的控制,当其水分含量超过5%时,就会( C )。
A、增进品质 B、提高香气 C、加速变质 D、促进物质转化
69. 通常泡茶用水的总硬度不超过( A )。
A、250 G B、300 G C、350 G D、450 G
70. 泡茶用水要求pH值( D )。
A、< 2 B、< 3 C、< 4 D、< 5
71. 要泡好一杯茶,需要掌握的要点有:选茶、( B )备器、冲泡、品尝。
A、观色 B、择水 C、闻香 D、赏茶
72. 判断好茶的客观标准主要从茶叶外形的匀整、色泽、( C )、净度来看。
A、滋味 B、汤色 C、香气 D、季节
73 陆羽《茶经》指出:其水,用( C )上,江水中,井水下。
A、蒸馏水 B、纯净水 C、山水 D、雨水
74. 在茶艺演示冲泡茶叶过程中的基本程序是:备器、煮水、备茶、温壶(杯)、置茶、( C )、奉茶、收具。
A、高冲水 B、分茶 C、冲泡 D、淋壶
75. 在冲泡茶的基本程序中的( B )环节讲究根据茶叶品种不同,达到的要求不同。
A、选水 B、煮水 C、奉茶 D、收具
76. 在冲泡茶的基本程序中,( D )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茶具的温度。
A、将水烧沸 B、煮水 C、用随手泡 D、温壶(杯)
77. 在以下有关权益的表述中,不属于劳动者权利的是( D )。
A、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C、休息休假的权利 D、要求被录用权利
78. 在《劳动法》中对劳动者纪律和道德观念方面的素质要求是( D )。
A、不违反传统的道德规范 B、要用自我道德意识的来束缚
C、提高自我的法律保护意识 D、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79. 劳资关系发生纠纷,当事人可以向( D )申请调解。
A、当地的仲裁委员会 B、向人民法院
C、民事纠纷委员会 D、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80. 以下( D )现象中,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A、禁止顾客在营业场所吸烟 B、在消费前向顾客介绍消费细则
C、依法成立消费者社团 D、当顾客的物品在营业场所内丢失,茶馆不必承担责任
81. 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权益纠纷时可以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可以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C )、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与消费者多方解释、采用赠送、打折等方式解决 B、消费者索取赔偿
C、可以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D、经营方为避免争执,做出退让并给予免单
82. 在茶艺师泡茶时,下列( C )的举止是得体优雅的。
A、弯着身体埋头苦干 B、右手泡茶,左手垂直放在身旁
C、右手泡茶,左手自然平放在桌面上茶盘的边上 D、置茶时,为了看清投茶量,把头低下来往壶内看
83. 在茶艺表演时茶艺师的站姿,下列( B )的姿态是不正确的。
A、双脚呈“丁”字步 B、目观下垂,嘴微闭,面带微笑
C、双手在体前交叉 D、收腹挺胸提臀
84. 当茶艺师坐着泡茶时,以下 ( D )姿势是正确的。
A、双膝分开 B、塌腰放松 C、斜肩 D、挺胸收腹
85. 茶艺师着旗袍在服务或茶艺表演时,下列( C )走姿是错误的。
A、走路的幅度不宜大 B、身体挺拔,含胸,下颌微收
C、身体重心向后倾 D、两手臂在身体两侧自然摆动,幅度不宜过大
86. 茶艺师着长裙在服务或茶艺表演时,下列( B )姿势是错误的。
A、当要坐下时,用手整理一下长裙再坐下 B、走动时提裙小跑
C、站立时两手合握于腰部或一屈一直 D、挺身收腹,保持微笑
87. 茶艺师着短裙在服务时,下列( B )姿势是错误的。
A、行动时步幅不宜大 B、坐时将两膝张开 C、两手臂自然摆动 D、步幅轻盈
88. 在茶艺服务时要取低处物品,下列( B )姿势是错误的。
A、下蹲时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右小腿垂直于地面,全脚着地 B、蹲下、弯背、低头
C、交叉式蹲势时两脚前后靠紧,合力支撑身体 D、臀部向下,上身稍前倾
89. 茶艺师在工作中礼节具体体现在语言上的礼节和( C )的礼节。
A、服饰上 B、仪态上 C、行为举止上 D、地域文化上
90. 为体现礼节,茶艺师在服务中要注意“三轻”,即( C )。
A、问候轻、迎客轻、送客轻 B、点茶轻、泡茶轻、奉茶轻
C、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 D、与宾客交谈轻、与同事交流轻、行为举止轻
91. 为营造品茶氛围,品茶环境布置的基本格调讲求:( B )。
A、“华贵、精致” B、“幽、净、雅、洁” C、“古典、华丽” D、“文化、高贵”
92. 在日常营业中为营造品茶环境,为达到“净、雅、洁”的效果,下列做法不妥当的是( B )。
A、整理茶艺馆内的挂画、插花、陈列品等装饰物 B、播放进行曲
C、点香 D、使光线柔和,空气流通
93. 在乌龙茶茶具的准备中, 主泡器包含茶船、壶承、紫砂壶、盖置、壶垫、茶海、闻香杯、( D )、杯托。
A、随手泡 B、茶巾 C、温度计 D、品茗杯
94. 用玻璃杯用具泡茶的准备中,辅助用具包含:( A )、茶则、茶匙、茶针、茶漏、茶夹、茶巾、储茶器。
A、茶荷 B、随手泡 C、茶船 D、茶海
95. 用瓷壶用具泡茶准备中,主泡器包含:瓷壶、品茗杯、( D )、杯托、茶船。
A、茶则 B、茶针 C、茶巾 D、盖置
96. 在盖碗用具准备过程中,主泡器包含盖碗、( B )。
A、盖托 B、茶船 C、品茗杯 D、随手泡
97. 在茶艺馆营业前的准备中,对茶艺师仪表的要求是( B ),不喷洒香水。
A、化彩妆 B、化淡妆 C、为了保持朴素,不化妆 D、一定要将头发盘起
98. 茶艺馆的接待程序主要有迎宾、( C )、泡茶、结帐收款。
A、说明消费 B、引导客人入座 C、递送茶单 D、泡迎客茶
99. 在茶馆的营业中,有专人在门口进行迎宾,主要根据来客的人数,引导宾客到( B ),要向宾客介绍单间是免费还是收费及收费定价,打不打折。
A、单间 B、适当的位置 C、大厅 D、空位入座
100. 茶艺馆经理的主要职责有( A )。
A、安排员工的班次,核准考勤表 B、每天负责准备好充足的货品及用品
C、接受或谢绝宾客的预订 D、将宾客平均分配到不同的区域,平衡工作量
101. 下列( D )职责不属于茶艺馆迎宾员的主要职责。
A、在茶馆进口处,礼貌地迎接宾客,引领到适当坐位,拉椅让座
B、通知区域领班或服务员,及时送上茶单及其他服务
C、将宾客平均分配到不同的区域,平衡工作量
D、核查帐单,保证在宾客结帐前帐目准确
102. 茶艺馆茶艺师的主要职责有( A )。
A、根据宾客的要求准备不同的茶叶及沏泡用具 B、经常检查茶艺馆内的清洁卫生、员工的个人卫生
C、帮助宾客存放衣帽雨伞等物品 D、核查帐单,保证在宾客结帐前帐目准确
103. 茶艺馆领班的主要职责有( D )。
A、负责擦净茶具、服务用具,搞好茶馆的卫生工作 B、每天负责准备好充足的货品及用品
C、泡茶时要认真地按照茶艺方法和步骤进行沏泡 D、负责对本班组员的考勤
104. 弘扬中国茶文化,( D )是茶艺馆的经营宗旨。
A、倡导中国礼仪 B、宣传少数民族民俗文化 C、提倡饮茶之风 D、振兴中国茶业经济
105. 茶艺馆经营管理的重点是:抓货源管理、( B )、抓内部管理三个方面。
A、抓收银管理 B、抓人才管理 C、抓财务管理 D、抓服务质量管理
106. 扁炒青的品质要求:扁平光滑。因制法不同,( C )也有差异。
A、形状特征 B、色泽特征 C、品质特征 D、香气特征
107. 蒙顶甘露的品质特点:外形紧卷多毫,色泽( B )有润。
A、黄绿 B、嫩绿 C、绿黄 D、暗绿
108. 普洱茶的品质特点是汤色红浓明亮,叶底( B )色,滋味醇厚回甘。
A、浅红 B、褐红 C、朱红 D、玫瑰红
109. 干看春红茶的品质特点是色泽( A ),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白毫。
A、乌润 B、油润 C、绿润 D、红润
110. 江河湖水泡茶,取水应在远离人烟的地方,水( B )。
A、含泥砂少 B、含污染物少 C、含矿物质少 D、含氧气较多
111. 水的硬度与茶汤品质关系密切,当水的钙含量大于2×10-6时,茶味变( D )。
A、酸 B、辣 C、甜 D、涩
112. 泡茶用水量应因茶类而异,一般来说,红茶、绿茶、花茶类每克茶叶的冲泡( D )毫升沸水为好。
A、80-90 B、70-80 C、60-70 D、50-60
113. 泡茶的水温应因茶类而异,普通红茶、花茶和绿茶,可用滚沸不久的( C )左右的水冲泡。
A、100℃ B、80℃ C、90℃ D、70℃
114. 泡茶时冲泡器具选择,如饮用( D )则重在“啜”,宜用紫砂壶来泡茶。
A、红茶 B、绿茶 C、花茶 D、乌龙茶
115. 玻璃杯冲泡绿茶,一般冲水入杯( C )为止。
A、至五成满 B、至六成满 C、至七成满 D、至八成满
116. 演示冲泡绿茶时,取茶匙将茶荷中的茶叶一一拨入茶杯中待泡,每50毫升容量用茶( D )克。
A、4 B、3 C、2 D、1
117. 绿茶温润泡时,注水量为茶杯的( C )。
A、1/2 B、1/3 C、1/4 D、1/5
118. 用玻璃杯冲泡,奉茶时右手轻握杯身,左手( C ),双手将茶奉到客人面前。
A、扶着杯口 B、把杯身 C、托着杯底 D、掩住杯口
119. 用盖碗冲泡绿茶时,冲入80℃左右的开水后,迅速将碗盖倾斜地盖在茶碗上,避免使碗中的茶叶( C )。
A、变暗 B、变红 C、闷黄泡熟 D、产生苦涩
120. 调饮红茶就是在泡红的茶汤中加入( C )。
A、面粉 B、鸡蛋 C、调味品 D、甜品
121. 潮汕工夫茶第一次冲水后,( B )内要将茶汤倒出,也称温润泡。
A、20秒钟 B、15秒钟 C、30秒钟 D、5秒钟
122. 潮汕工夫茶主要冲泡器具中,盖碗适合用( C )的盖碗。
A、园筒形 B、倒钟形 C、大肚开口 D、杯形
123. 潮汕工夫茶冲泡时,开水高冲注入盖碗后,如产生泡沫应拿起碗盖由( B )沿水平方向刮泡沫。
A、由内向外 B、由外向内 C、由左向右 D、由右向左
124. 潮汕工夫茶冲泡时,用茶承,它分上下二层,上层是个( C )的盘,下层为钵形水缸,用来盛接泡茶时废水。
A、平面 B、光亮 C、有孔 D、有槽
125. 福建工夫茶冲泡的全部器具包括( B )。
A、紫砂小壶、品杯、茶船(茶洗)、烧水炉具、茶叶罐、茶荷、茶夹、茶则、茶匙、茶巾
B、紫砂小壶、品杯、茶船(茶洗)、烧水炉具、茶叶罐、茶荷、茶夹、茶则、茶匙、茶巾、水盂
C、紫砂小壶、品杯、茶船(茶洗)、烧水炉具、茶叶罐
D、紫砂小壶、品杯、茶船(茶洗)
126. 福建工夫茶冲泡过程中,斟茶时,用开水“高冲”入水壶后,大约浸泡( D )后,把泡好的茶汤巡回注入茶杯中。
A、4分钟 B、3分钟 C、2分钟 D、1分钟
127. 福建工夫茶的冲泡程序为( A )。
A、备具、洁具、赏茶、置茶、温润泡、正式冲泡、淋壶、洗杯、斟茶、奉茶
B、备具、洁具、赏茶、置茶、温润泡、正式冲泡、淋壶、洗杯
C、备具、洁具、赏茶、置茶、温润泡、正式冲泡
D、备具、洁具、赏茶、置茶
128. 台湾乌龙茶冲泡时公道杯用来( D )茶汤。
A、冷却 B、保温 C、冲淡 D、中和
129. 台湾乌龙茶的冲泡程序( B )。
A、备具、温壶烫盏、赏茶、置茶、温润泡、正式冲泡、刮沫、淋壶、品茶、滤茶、洗杯
B、备具、温壶烫盏、赏茶、置茶、温润泡、正式冲泡、刮沫、淋壶、洗杯、滤茶、斟茶、奉茶、品茶
C、备具、温壶烫盏、赏茶、置茶、温润泡、正式冲泡、刮沫、淋壶、品茶、洗杯
D、备具、温壶烫盏、赏茶、置茶、正式冲泡、品茶
130. 台湾乌龙茶的冲泡技巧。温壶烫盏,将开水注入紫砂壶和公道杯中,持壶摇晃数下,以巡回往复的方式注入( C )中。
A、闻香杯 B、品茗杯 C、闻香杯和品茗杯 D、公道杯和品茗杯
131. 台湾乌龙茶冲泡中,滤茶时,将滤网置于公道杯上,将壶中浸泡约( A )的茶汤通过滤网倒入公道杯中。
A、1分钟 B、2分钟 C、3分钟 D、4分钟
132. 台湾乌龙茶冲泡中,斟茶要执公道杯将茶汤斟入( D )为止。
A、品茗杯至七成满 B、闻香杯至八成满 C、品茗杯至六成满 D、闻香杯至七成满
133. 白茶冲泡的全部器具包括( D )。
A、无刻花直筒形透明玻璃杯、茶叶缸、茶匙
B、无刻花直筒形透明玻璃杯、杯托、茶匙、赏茶盘
C、无刻花直筒形透明玻璃杯、茶匙、茶叶罐、赏茶盘、烧水炉具
D、无刻花直筒形透明玻璃杯、杯托、茶叶罐、茶匙、赏茶盘、烧水炉具
134. 白茶冲泡时,泡茶用高冲法按同一方向冲入开水( B ),一般七八成满为宜。
A、100-150毫升 B、100-120亳升 C、120-150毫升 D、90-100毫升
135. 黄茶的冲泡器具是( C )。
A、透明玻璃杯、杯盖、茶匙
B、透明玻璃杯、杯托、茶匙、烧水炉具
C、透明玻璃杯、杯托、杯盖、赏茶盘、茶叶缸、茶匙、烧水炉具
D、透明玻璃杯、杯盖、赏茶盘、茶匙、烧水炉具
136. 黄茶冲泡时,取君山银针茶约( C ),放入茶杯待泡。
A、1克 B、2克 C、3克 D、4克
137. 冲泡黑茶时,将沸水大水流冲入盖碗,达到充分洗涤后,将洗茶水( D )。
A、直接倾倒出 B、缓慢倾倒出 C、留在碗中 D、从斜置的碗盖和碗沿的间隙中倒出
138. 花茶冲泡时,用茶则从茶叶罐中量取茶叶入碗,一般置茶( B )。
A、1-2克 B、2-3克 C、3-4克 D、4-5克
139. 花茶冲泡时,浸润茶约10秒钟后,再向碗中冲水至( B ),随即加盖保香。
A、八九成满 B、七八成满 C、六七成满 D、五六成满
140. 绿茶品饮时,若舌、鼻并用,可从茶汤中品出( A ),有沁人肺腑之感。
A、嫩茶香气 B、新茶香气 C、毫香 D、清香
141. 清饮红茶品饮时,要( C )。
A、先观其色,再闻其香 B、先尝其味,再闻其香
C、先闻其香,再观其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