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必修13实验.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849023 上传时间:2025-04-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1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必修13实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2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必修13实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一般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复习提纲 必修1-3实验 必修1 实验 考点1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原理】 (B) 50~65℃水浴加热 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化合物能与某些化学试剂产生特定颜色反映。 约2min ⑴糖类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⑵脂肪+苏丹III染液→橘黄色 脂肪+苏丹IV染液→红色 ⑶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实验材料用品、实验措施环节】 (A) ⑴还原糖检测和观测 选材: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植物组织(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 卜等) 制浆 ↓ 制备组织样液 过滤(用一层纱布) ↓ 取液 呈色反映: 结论:可溶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过程中生成砖红色沉淀,阐明组织样液中有可溶性还原糖。 ⑵脂肪检测和观测 措施一:花生种子匀浆+3滴苏丹III染液→橘黄色 措施二:(此法需要使用显微镜,由于要在脂肪细胞中找到脂肪油滴) 取材:做脂肪鉴定实验,应选用富含脂肪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佳,实验前需浸泡3-4h。将子叶削成薄片 ①取抱负薄片 制片 ②滴2~3滴苏丹III染液 ③洗去浮色(1~2滴体积分数50%酒精溶液) ④制成临时装片(1滴蒸馏水,加盖玻片) 观测:先在低倍镜下寻找到已着色颗粒再用高倍镜观测 结论:圆形小颗粒呈橘黄色,阐明有脂肪存在 ⑶蛋白质检测和观测 选材与制备:豆浆或蛋清(使用蛋清做实验材料要稀释) 呈色反映: 结论:阐明组织样液中存在蛋白质 【实验成果分析】 (C) 【小结】①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比较 试剂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鉴定成分 还原糖 蛋白质 鉴定原理 还原糖中醛基(-CHO)在加热条件下能将Cu(OH)2中Cu2+还原成Cu+,从而生成砖红色Cu2O沉淀 双缩脲(H2NOC-NH-CONH2)在碱性溶液中能与Cu2+结合生成紫色络合物,蛋白质分子中具有与双缩脲构造相似肽键 试剂浓度 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NaOH溶液; 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CuSO4溶液 A液:质量浓度为0.1g/mLNaOH溶液 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CuSO4溶液 用法 甲液、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 先加A液导致碱性环境,再加B液 使用条件 加热(水浴50~65℃) 不加热,摇匀即可 实验现象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紫色 ②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③脂肪鉴定可以使用花生匀浆或花生切片来做,后者需要使用显微镜 ④鉴定材料一定要选用白色 ⑤斐林试剂只能证明是不是还原性糖,不能拟定是哪一种还原性糖 考点2 观测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原理】:(B) ①质壁分离原理:当细胞液浓度不不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入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浮现一定限度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②质壁分离复原原理:当细胞液浓度不不不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入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本来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材料用品、实验措施环节】:(A) (1)实验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具有紫色大液泡,容易观测),质量浓度为0.3g/mL蔗糖溶液,清水等。 (2)重要实验仪器----载玻片,盖玻片、光学显微镜 (3)实验措施环节 步    骤 注 意 问 题 分    析 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撕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在水滴中展平,盖上盖玻片。 盖盖玻片应让盖玻片一侧先触及载玻片,然后轻轻放平。 避免装片产气愤泡。 2.观测洋葱(或水绵)细胞 可看到:液泡大,呈紫色,原生质层紧贴着细胞壁。   液泡含花青素,因此液泡呈紫色。 先观测正常细胞与背面“质壁分离”起对照作用。 3.观测质壁分离现象。 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g/ml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反复几次。镜检。观测到:液泡由大变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布满蔗糖溶液。 反复几次 糖液浓度不能过高 蔗糖溶液浓度不不不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通过渗入作用失水,细胞壁伸缩性小原生质层伸缩性大,液泡和原生质层不断收缩,因此发生质壁分离。 反复是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蔗糖溶液 糖液浓度过高细胞会严重失水死亡,看不到质壁分离复原。 4.观测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现象。从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反复几次。镜检。观测到:液泡由小变大,颜色由深变浅,原生质层恢复原状。 发生质壁分离装片不能久置,要立即滴加清水,使其复原。 反复几次。 细胞液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细胞通过渗入作用吸水,因此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不能久置由于细胞失水过久,也会死亡。 反复几次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清水中。 【实验成果分析】:(C)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小结】 ①本实验不仅能证明成熟植物细胞是一种渗入系统,并且还可以用来判断细胞死活和测量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范畴。 ②若用于实验洋葱鳞片叶表皮颜色较浅(甚至接近无色),应减少视野亮度 ③质壁分离时间不能太长,否则细胞会死亡,无法观测质壁分离复原。质壁分离时候液泡会缩小,紫色加深。细胞大小基本不变,由于外有细胞壁。 ④在实验中用蔗糖溶液浓度要恰当。浓度过低,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浓度过高,细胞失水太快,导致细胞死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⑤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布满液体时外界溶液,由于细胞壁是全透。 ⑥过量施肥引起“烧苗”其本质就是由于过量施肥引起根系所处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引起植物大量失水,发生烧苗时仍能进行矿质元素吸取,烧苗对策是交替灌溉几次以稀释土壤溶液浓度。 ⑦渗入作用条件是半透膜和浓度差。本实验观测指标是中央液泡大小(根据紫色大小)、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 ⑧质壁分离“质”与“壁”:“质”是指原生质层而不是细胞质,“壁”则指细胞壁。质壁分离发生时,水分子由细胞内向外渗出,依次通过液泡膜、细胞质、细胞膜,最后通过细胞壁离开细胞。质壁分离发生后,“质”与“壁”之间空隙里物质: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而细胞膜具有选用透过性,因此某些不被细胞膜选用吸取溶质分子可以通过细胞壁上孔洞却不能通过细胞膜。这样,在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空隙中事实上布满着外界溶液。 ⑨用“内外因法”来理解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原理。 内部因素:构成植物细胞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具有一定限度伸缩性,但细胞壁伸缩性较小,而原生质层伸缩性较大,这样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才干发生分离和复原现象。 外部因素:与外界溶液有关。 考点3 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 【实验原理】 (B) 温度或pH等可以影响酶催化活性,在一定范畴内,随着温度或pH升高酶活性升高;越过这一范畴酶活性下降,甚至失活。 【实验材料用品、实验措施环节】 (A) a.材料:新配备淀粉酶溶液,新鲜肝脏研磨液,可溶性淀粉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等。 b.措施环节 I.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 环节 项目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1 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2 放置在不同温度环境下5分钟 0℃ 100℃ 60℃ 3 加入新配备α-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4 完毕反映 5min 5 滴入碘液 2滴 2滴 2滴 观测成果 变蓝 变蓝 不变蓝 注:①实验室使用α-淀粉酶最适温度为50~70℃; ②由于H2O2不稳定,因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不选用H2O2作为反映物。 II.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 环节 项目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1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2mL 2mL 2mL 2 加入蒸馏水 1mL - - 3 加入盐酸 - 1mL - 4 加入NaOH溶液 - - 1mL 5 滴加肝脏研磨液 2滴 2滴 2滴 6 37℃水浴 5min 5min 5min 7 检查 放入带火星木条 不可以复燃 可以复燃 不可以复燃 试管内气泡产生量 很少 少 很少 3.实验成果分析 (C) (1).阐明温度过高和过低均不利于酶活性发挥,在合适温度下酶活性才最高 (2).产气愤泡多试管中酶活性越高。只有在合适PH条件下酶活性才最高 考点4 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 【实验原理】 (B) ①提取原理:叶绿体中色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因此,可以在叶片被磨碎后来用乙醇提取叶绿体中色素 ②分离原理:叶绿体中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色素分离开来。 【实验材料用品、实验措施环节】 (A) a.实验材料用品:新鲜绿叶(具有丰富色素);无水乙醇(溶解叶绿体中色素);SiO2(使研磨充足);CaCO3(避免研磨过程中色素分子遭到破坏);层析液(分离色素分子)。 b.实验措施环节 ①叶绿体中色素提取: 研磨(研钵中加入:剪碎新鲜绿叶、无水乙醇、SiO2、CaCO3,迅速、充足研磨)→过滤(不能用滤纸,可以用脱脂棉或尼龙网)→保存(收集到色素绿叶要加棉塞,以避免无水乙醇挥发) ②色素分离 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注意:待滤液干燥后要反复画两到三次,规定滤液细线要细而齐)→层析法分离色素(注意:一定不要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观测和记录 ③实验成果:最后滤纸条上将分离出四条色素带,颜色从上往下分别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和黄绿色,四种色素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 【实验成果分析】 (C) 实验成果分析:色素在滤纸条上分布如下图: (橙黄色) 最快(溶解度最大) (黄色) (蓝绿色) 最宽(最多) (黄绿色) 最慢(溶解度最小) 【小结】: ①无水乙醇用途是提取(溶解)叶绿体中色素,层析液用途是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石英砂作用是为了研磨充足,碳酸钙作用是避免研磨时叶绿体中色素受到破坏; ②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因素是滤液细线上色素会溶解到层析液中; ③叶绿素a和叶绿素b重要吸取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重要吸取蓝紫光。 ④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核心是: a.提取叶绿体色素核心是:①叶片要新鲜、浓绿;②研磨要迅速、充足;③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免滤液挥发。 b.分离叶绿体色素核心是:一是滤液细线要细且直,并且要反复划几次;二是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线。 ⑤在圆滤纸中央,点上含叶绿体色素提取液进行层析,随着层析液从滤纸中央向四周扩散,形成四个同心色素环,由外到内顺序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⑥注意区别提取和分离所用试剂及原理不同 ⑦滤纸条上色素颜色太浅也许因素:研磨时加无水乙醇太多,色素浓度太低; 研磨时CaCO3没有加或加量太少,某些叶绿素遭到破坏;选材不够嫩绿;多次划线之间没有注意等到干燥;用绿叶量太少;研磨不够充足;未加入SiO2 ⑧本实验目是运用纸层析法进行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探究绿叶中具有几种色素 考点5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 【实验原理】: (B) ①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将葡萄糖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能量,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释放较少能量。 ②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限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产生状况。 ③橙色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乙醇发生化学反映,变成灰绿色。 【实验设计】: (B) ⑴配备酵母菌培养液:20g新鲜食用酵母菌+240mL质量分数为5%葡萄糖溶液 ⑵检测CO2产生,装置如图所示 【有氧呼吸装置】 【无氧呼吸装置】 ⑶检测酒精产生: 自A、B中各取2mL酵母培养液滤液注入已编号1、2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测溶液中颜色变化 【实验成果分析】 (B) ①甲、乙两装置中石灰水都变浑浊,且甲中浑浊限度高且速度快→酵母菌在有氧呼吸条件下产生CO2比无氧呼吸条件下产生多且快; ②2号试管中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1号试管不变色→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 【小结】 ①将装置甲连通橡皮球,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既保证O2充足供应,又使进入A瓶空气先通过NaOH锥形瓶,除去空气中CO2,保证第三个锥形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CO2所致。 ②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待酵母菌将B瓶中氧消耗完毕,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锥形瓶。保证产生CO2是无氧呼吸产生 ③注意装置中导管连接顺序和锥形瓶中溶液种类 ④本实验葡萄糖溶液质量分数为5%,不能过高,浓度太高,酵母菌失水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⑤本实验单一变量是氧气有无,而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条件均是无关变量。因变量是酵母菌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产物 ⑥啤酒酿制过程中,先通入一定量空气让酵母菌进行大量繁殖,为发酵提供更多酵母菌,密闭为营造无氧条件,好发酵产生酒精 ⑦橙色重铬酸钾溶液可以用于寻常生活中交警检测司机与否酒后开车,并且可以检测饮酒量 ⑧酒精检测可使用重铬酸钾溶液,但必要强调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才干与酒精反映,变成灰绿色。单独重铬酸钾溶液是不能与酒精反映 考点6 观测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实验原理】 (B) ⑴高等植物分生组织有丝分裂较旺盛。 ⑵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行为变化不同,可用高倍显微镜根据各个时期内染色体变化状况,辨认该细胞处在哪个时期。 ⑶细胞核内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醋酸洋红)染成深色。 【实验材料用品、实验措施环节】 (A) ①实验材料 洋葱、显微镜、质量分数为15%盐酸、体积分数为95%酒精、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剪子、滴管 ②实验措施环节 a.洋葱根尖培养 实验前3~4d,待根长到5㎝ b.装片制作 取材:取根尖2~3㎜ 解离液:质量分数为为15%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酒精混合液(1:1) 解离 目:使组织中细胞分离开 时间:3~5min 限度:根尖酥软 漂洗液:清水 漂洗 目: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 时间:10 min 染液:0.01g/mL或0.02g/mL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染色 目:使染色体(质)着色 时间:3~5min 用镊子将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复加一块载玻片用拇指轻压 制片 目:使细胞分散开来 c.观测 I.低倍镜观测:找到分生区细胞,其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分裂细胞 II.高倍镜观测:在低倍镜观测基本上换高倍镜,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 III.仔细观测:先找中期,再找前期、后期、末期,最后找间期,注意染色体特点 IV.移动观测:慢慢移动装片,完整地观测各个时期 d.绘图 【实验成果分析】 (B) ①中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最清晰,染色体均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细胞中染色体分布在细胞两极。末期细胞赤道板处浮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两消、两现。前期细胞中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央,两消、两现。 ②绝大某些细胞处在分裂间期 【小结】 ①实验中选用活细胞有: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选用死细胞实验有:观测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 ②本实验中解离充足是实验成功必要条件,也是制片前提 ③观测各个时期有丝分裂图像顺序是:中期------前期、后期、末期-------间期 ④观测动物有丝分裂常观测马蛔虫受精卵有丝分裂固定装片 ⑤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观测登记表 细胞周期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样本4 总数 每一时期细胞数/计数细胞总数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计数细胞总数 ⑥上述表格中样本1、2、3、4观测计数其实是运用了间接转换法,由于本实验中制片细胞是死细胞,因此学生不也许记录下同一种细胞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相应时间,而是根据得到每一时期细胞数与计数细胞总数比值,来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步期时间长短,数字上存在着正有关:某时期时间=细胞周期×某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比例 考点7 调查人群中遗传病 【调查措施和过程】 (A) (1)实验原理 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变化而引起疾病。 ②遗传病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和家系调查方式理解发病状况。 ③某种遗传病发病率=(某种遗传病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被调查人数)×100% II.实验流程 拟定调查课题 以组为单位,拟定组内人员 拟定调查病例 制定调查登记表 明确调查方式 讨论调查时应注意问题 ↓ 拟定调查目规定 ↓ 制定调查筹划→ ↓ 实行调查活动 ↓ 整顿、分析调查资料→得出调查结论,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成果和分析】 (B) 【小结】 ①以常用发病率较高单基因遗传病为研究对象;(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等) ②调查群体要足够大; ③调查“遗传病发病率”与“遗传方式”区别 项 目 调 查 内 容 调核对象及范畴 注意事项 成果计算及分析 遗传病发病率 广大人群 随机抽样 考虑年龄、性别等因素,群体足够大 (某种遗传病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被调查人数)×100% 遗传方式 患者家系 正常状况与患病状况 分析基因显隐性及所在染色体类型 ④实验原理: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特点,隐性遗传病隔代浮现。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隔代浮现,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遗传特点是世代相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常染色体遗传病发病率男性等于女性。 考点8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 【实验原理】 (B) 植物插条经植物生长调节剂解决后,对植物插条生根状况有很大影响,并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步间解决其影响限度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种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实验措施】 (A) 配制梯度溶液: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2,4-D溶液(0.2、0.4、0.6、0.8、1、2、3、 ↓ 4、5mg/mL)(其她试剂也可) 操作变量实验:将新剪下植物枝条提成9组,将插条基某些别放在上述不同浓度 ↓ 2,4—D溶液中浸泡几种小时,均置于合适环境中 观测并记录成果:一段时间后观测插条生根状况 ↓ 分析成果得出结论 【成果分析】 (C) 研究实验中浮现问题。 (1)分析不同插条生根状况。 不能生出不定根:有也许是枝条上没有芽、枝条倒插等。 都能生出不定根:增进扦插枝条生根是指刺激枝条下端生出不定根,而不是刺激根生长。不同枝条也许生出不定根数目多少不同样,如枝条上芽多,则产生生长素就多,就容易促使不定根萌发。 (2)分析与本实验有关其她因素。 ①温度要一致。 ②设立反复组。即每组不能少于3个枝条。 ③设立对照组,清水空白对照;设立浓度不同几种实验组之间进行互相对照。 【小结】 ①解决插条:枝条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长吸取水分面积,增进成活。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芽数尽量同样多。    解决措施:1)浸泡法:把插条基部浸泡在配制好溶液中,深约3cm,解决几小时至一天。(规定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最佳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地方进行解决)         2)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 ②本实验中选用是生长素类似物,而不是生长素,但是生理作用与生长素类似 ③可先设计一组梯度比较大预实验进行摸索,再在预实验基本上设计细致实验。 ④本实验单一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因变量是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解决后枝条生根状况,如生根条数,最长与最短根长度等 预实验长处:检查实验设计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导致人力、物力和财力挥霍。 ⑤ 每一枝条留3-4个芽,【有芽是产生生长素,但你使用是枝条,一方面要保证它是活,可以继续生长】所选枝条芽数尽量同样多【保证所带芽自身提供生长素含量相似,也是无关变量一种】 ⑥表格设计参照: 浓 度 生 根 数 时 间 0.2 0.4 0.6 0.8 1 2 3 4 5 清水 第 一 天 1 2 3 平均 第 二 天 1 2 3 平均 第 三 天 1 2 3 平均 第 四 天 1 2 3 平均 第 五 天 1 2 3 平均 考点9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 【筹划制定和实验措施】 (B) a.实验原理 ⑴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增长受培养液成分、空间、pH、温度、有害代谢产物等因素影响。 ⑵在抱负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环境下,酵母菌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 (3)在含糖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不久,迅速形成一种封闭容器内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数量变化。 b.实验流程 分装:分别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1、2、3号试管中。 ↓ 接种:分别将等量酵母菌接种到3支试管中培养液中混合均匀。 ↓ 培养与取样计数:将试管在28℃条件下持续培养7d。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用 【抽样检测】措施;将盖玻片放在计数板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 于盖玻片边沿,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到计数板小方格内,显微观测 计数一种方格内菌种数,已知小方格培养液厚度为0.1㎜,计 算出培养液体积,换算出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 分析成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体现出来,分析实验成果,得出酵母菌种群 数量变化规律。 【成果分析】 (C) 实验成果分析: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富余状况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在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有限状况下,刚接种到培养基上,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第二个阶段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第三个阶段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并处在稳定状态,即达到K值;第四个阶段种群数量明显下降。 【小结】 ①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酵母菌,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原则计数。计数对象是方格内部,左边和上边及其交点上酵母菌。 ②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是使培养液中酵母菌混合均匀,减小误差,否则记录成果会偏大或偏小。 ③成果记录最佳用登记表,表格如下: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每个方格菌数 1 2 3 4 5 稀释倍数 平均值 总平均值 ④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时间要固定,。 ⑤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 ⑥计算1mL菌液数量: ⑦提出问题可以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如何随时间变化?也可以提出其她探究问题,例如,在不同温度(以及通氧、通CO2等)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状况如何?不同培养液(如加糖和不加糖)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状况如何?等等。 ⑧本实验要注意无菌操作,若引入杂菌既会与酵母菌竞争营养物质,也会产生不利于酵母菌生长有害代谢废物。因而培养液和培养用品必要通过严格灭菌解决,最佳实验时也不要随便发言。 ⑨血球计数板是一种高精密玻璃仪器,实验完毕后对旳洗涤方式是:浸泡后用自来水冲洗,不可以用试管刷和洗涤剂等 ⑩如果研究时间是7天,那么培养液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呈S型增长变化。 但是如果7天之后继续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话,会发现酵母菌种群数量会从K值开始浮现下降,最后封闭系统会彻底恶化,因素重要波及如下几点:营养物质局限性、种类斗争过大、代谢产生有害代谢废物过多等 ⑾本实验无对照实验,酵母菌每天数量变化可形成先后对照。 所数小方格中细胞总数x400x104x稀释倍数 ⑿ 酵母细胞个数/mL ⒀ 所数小方格数 = 考点10 制作生态瓶或生态缸 【实验原理】 (B) ⑴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它物种构成、营养构造和非生物因素均有着密切关系。 ⑵将少量植物,以这些植物为食动物和其她非生物物质放入一种密闭广口瓶中,便形成一种人工模仿微型生态系统——小生态瓶。 ⑶观测小生态瓶中生物生存状况和存活时间长短,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影响稳定性因素。 【实验材料、措施环节】 (A) a.实验材料 蚯蚓8~10条,蜗牛5~7个,小乌龟2~3只。 浮萍、水草、蕨类植物和某些低矮杂草,仙人掌或仙人球2~3株。 玻璃板4~5㎡,粘胶足量;沙土8~10㎏,含腐殖质较多花土40~50㎏,自来水足量。 b.措施环节 根据研究对象和实习条件拟定模仿生态系统种类 ↓ 调查该种生态系统重要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理解它们基本状况 ↓ 从各成分中选典型种群,拟定它们数量关系,务必使它们互相连接成为一条或数条食物链,保证能完毕生态系统功能。 ↓ 设计生态系统方案 ↓ 按照方案制作生态系统模型——小生态瓶 ↓ 在等到移植到生态系统模型中生物都成活时, 对生态系统进行封闭 如果生态系统中生物(特别是生产者)迅速死亡,生态系统崩溃,检查总结失败因素 观测并记录成果 ↓ 成果分析与结论 【实验成果与分析】 (C) a.小生态缸设计规定及分析 设计规定 有关分析 生态缸必要是密闭 避免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干扰 生态缸中投放几种生物必要具有很强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数量比例合理 生态缸中可以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期期内保持稳定 生态缸材料必要透明 为光合伙用提供光能;便于观测, 研究结束前不要再随意移动生态瓶 生态缸宜小不合适大,缸中水量应占其容积4/5,要留出一定空间 便于操作;缸内储藏一定量空气 生态缸采光用较强散射光 避免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 选用生命力强生物,动物不合适太多,个体不合适太大, 减少对O2消耗,避免生产量<消耗量 b.生态缸稳定性观测与分析 ①观测稳定性,可通过观测动植物生活状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稳定性。 ②由于生态缸中生态系统极为简朴,自我调节能力极差,因此抵御力稳定性极低,生态系统稳定性极易被破坏。因而,生态缸内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期间活性。 【小结】 ①由于本实验中生态缸是密封,因此其内部可以物质循环,不需要物质输入,但是必要采用透明玻璃缸,保证有太阳能输入 ②制作完毕后应贴上标签,写上制作者姓名和日期等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