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回 采 作 业 规 程
矿 名 : 大 水 头 煤 矿
工作面名称 : 东215综放工作面
回 采 单 位 : 综 放 三 队
编 制 日 期 : 二零一二年四月
编审人员签名
编 审 人 员
会 审 人 员
专 业
签 名
单 位
签 名
编 制
马东东
施工单位
地 质
地 质
采 掘
采 掘
通 防
机 运 部
机 电
通 防 部
运 输
生 产 部
制 图
马东东
安 检 室
打 字
马东东
地测副总
通防副总
采掘副总
机电副总
安全副总
机电矿长
生产矿长
安全矿长
总工程师
矿 长
编 制 说 明
一、 编审过程:
为了统筹安排东215综放工作面回采工作, 使其组织合理、 安全有效, 保证工作面正常回采, 矿组织有关人员编审了此《回采作业规程》。
二、 编制依据:
1、 大水头煤矿东215综放工作面设计方案说明书。
2、 东215综放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3、 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 法规、 政策、 规范。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5
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5
第二节 煤层赋存及顶底板………………………………………6
第三节 地质构造…………………………………………………7
第四节 水文及瓦斯地质情况……………………………………8
第五节 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9
第二章 采煤方法……………………………………………………11
第一节 巷道布置 ………………………………………………11
第二节 设备配备 ………………………………………………11
第三节 回采工艺 ………………………………………………14
第四节 储量及可采期 …………………………………………17
第三章 顶板控制……………………………………………………17
第一节 工作面顶板控制 ………………………………………17
第二节 两道及上下端头顶板控制 ……………………………18
第三节 矿压及支护质量综合监测 ……………………………20
第四章 生产及辅助系统……………………………………………22
第一节 运输 ……………………………………………………22
第二节 通风、 降尘 ……………………………………………23
第三节 压风、 排水 ……………………………………………30
第四节 供电 ……………………………………………………31
第五节 注氮、 灌浆 ……………………………………………32
第六节 照明与通讯 ……………………………………………33
第七节 安全监测 ………………………………………………35
第五章 劳动组织及技术经济指标…………………………………36
第一节 劳动组织 ………………………………………………36
第二节 循环作业 ………………………………………………37
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7
第六章 安全技术措施………………………………………………38
第一节 预防强矿压安全技术措施 ……………………………38
第二节 设备试运转、 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 ………………42
第三节 运输顺槽设备移动安全技术措施 ……………………51
第四节 防水、 火、 瓦斯、 煤尘安全技术措施 ………………52
第五节 顶板控制安全技术措施 ………………………………58
第六节 工作面机电运输设备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60
第七节 煤质管理措施 …………………………………………71
第八节 其它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72
第七章 避灾路线……………………………………………………81
作业规程贯彻登记表 ……………………………………………………83
作业规程复查记录表 ……………………………………………………84
第一章 工程概况
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大水头煤矿东二采区设计为两翼开采, 东215工作面为东二采区东翼第八个工作面, 整个采区第十一个, 也是最后一个综放面。东二采区215工作面东以东一采区1180回风石门为界, 西以刀楞山断层为界, 北以刀楞山断层为界, 南部与回采结束的东213工作面运输顺槽以窄小煤柱(净宽5米)相邻, 工作面西北部上部有中204采空区。工作面平均埋深383米左右, 呈”孤岛”工作面。地面位于刀楞山以南, 地表有农民耕种的旱田沙地及黑水村民房。附工作面概况表( 表1-1)
工作面基本情况表 表1-1
煤 层
名 称
一 层 煤
水 平
名 称
1 2 6 0
水 平
采 区
名 称
东 二
采 区
工 作 面
名 称
东215
地 面
标 高
1582~1588(m)
工作面
标 高
1173~1206(m)
地 面
位 置
东二采区215工作面地面位于刀楞山以北, 地表为基岩裸露的沟壑区、 旱田沙地及总机厂沙河, 总机厂公路及高压线横穿东215工作面西部及中部。东215工作面地表有三处黑水村民房及一个碾麦场。
井下位置
及四邻采
掘情况
东215工作面井下位于东二采区的东翼,东以东一采区1180回风上山为界, 西以刀楞山断层及东215工作面运输斜巷为界, 北以刀楞山断层及刀楞山断层上盘中二采区204采空区为界, 南以窄小煤柱(净宽5米)与已回采结束的东213采空区相邻。
回采对地面设施影响
根据东二采区已开采结束的东211、 213等十个工作面采后地表发生变形和裂缝情况分析, 东215工作面布置在孤岛煤柱中开采, 倾向方向, 南( 东二采区采空区) 北( 中二采区采空区) 均为采空区, 回采推进时由于失去保护煤柱的应力支撑, 采空区大面积跨落导通相邻采空区, 因此该工作面的回采会引起地表移动和变形, 导致局部路基下沉和部分民房墙体的张裂。
走 向 长
386m
倾斜长
50m
倾 斜 面 积
19300m2
第二节 煤层赋存及顶底板情况
工作面设计走向长度为386米, 倾斜长50米, 倾斜面积19300m2, 工业储量为49.56万吨, 可采储量39.65万吨,
煤层特征见表1-2, 顶、 底板情况见表1-3, 综合柱状图见图1-1。
煤 层 特 征 明 细 表 表1-2
煤层情况
煤
层
厚
度
总厚
9~10.3m
煤 层 结 构
煤层
倾角
( °)
18°~ 26°
平均厚度
9.5m
结构简单
可采指数
100%
变异系数( %)
53.6%
稳定 程度
较稳定煤层
煤质情况
Wf
Ag
Vr
QgDT
Pg
Sgq
Y
工业
牌号
1.58%
16.38%
32.3%
6857卡/克
0.019%
0.87%
2.6mm
弱粘
结煤
综合评价东二采区215工作面煤层为低~中灰, 低硫, 低~中磷, 具有较高发热量的动力用煤。
煤层顶、 底板情况表 表1-3
煤层顶底板情况
顶 底 板名 称
岩石名称
厚度( m)
岩 性
老 顶
粗砂岩
16.65
灰白色, 松软, 具可塑性, 块状构造, 裂隙发育, 层里紊乱, 夹薄层黑灰色泥岩。
直 接 顶
铝质泥岩
2.56~7.34
灰色、 深灰色、 紫色、 黄绿色为主的杂色泥岩, 含铝质, 具滑感, 结构致密, 块状构造。
伪 顶
高炭质泥岩
0.5
黑色, 含炭质, 页片状, 松软, 具可塑性, 染手。
直 接 底
炭质泥岩
3.55
灰黑色, 含炭质, 块状构造, 底部变薄层粉砂岩, 块状构造, 为煤层直接底板。
老 底
细砂岩
3.46
黑灰色、 灰色, 成分以石英为主, 含长石, 含镜煤条带及黄铁矿薄膜, 钙质胶结, 极坚硬。
东二采区215综放工作面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 图1-1
系
组
柱 状
层厚( m)
岩石名称
岩 性 描 述
J
J3
16.65
砂砾岩
灰白色, 成分以石英为主, 硅质胶结, 含黑色矿物及黄铁矿, 夹煤屑。
18.59
粉沙岩
深灰色, 紫红色, 期间夹白色细砂岩, 含薄层砂质泥岩及黄铁矿。
J1+2
16.65
粗沙岩
灰白色, 松软, 具可塑性, 块状构造, 裂隙发育, 层里紊乱, 夹薄层黑灰色泥岩。
2.56~7.34
铝 质
泥 岩
灰色, 深灰色, 紫红色, 含铝质, 具滑感, 结构致密, 块状结构。
0.5
高炭质
泥 岩
黑色, 破碎, 具有滑腻感, 含碳质较高。
9.5
一层煤
黑色, 多为粉沫状, 接近刀楞山断层局部混杂块煤。宏观煤岩类型为暗淡型。
3.55
炭 质
泥 岩
灰黑色, 含炭质, 块状构造, 底部变薄层粉砂岩, 块状构造, 为煤层直接底板。
3.46
细砂岩
黑灰色、 灰色, 成分以石英为主, 含长石, 含镜煤条带及黄铁矿薄膜, 钙质胶结, 极坚硬。
第三节 地质构造
概况: 走向方向: 东215工作面煤层底板总体变化是东西高中部低, 西端落差最大为25米, 东端落差为17米, 为一向斜构造; 倾向方向: 工作面煤层底板呈南高北低的特点, 煤层整体向北倾斜, 回风顺槽标高整体高于运输顺槽, 中部煤层倾角最大( 24°) 。由于为倾斜煤层, 工作面呈正斜切方式布置, 回风顺槽沿煤层底板掘进的同时, 为了保证工作面有一个合理的开采坡度, 在运输顺槽掘进期间进行了调整, 工作面开采坡度为15°~24°之间。根据工作面掘进期间揭露的地质资料, 东215工作面呈单斜构造形态, 小褶曲构造发育。该工作面受刀楞山大断层强应力的挤压作用, 煤层整体呈粉末状, 粘结性差, 松软易发生抽冒。工作面范围内煤层中有0.7米炭质泥岩夹层, 分布不均匀。
F东215断层沿工作面下出口北西方向斜交进入工作面, 在工作面内延展长度25米, 落差在5米左右, 对工作面回采影响不大。
工作面地质构造表 表1-5
构造
名称
走向
倾向
倾角
性质
落差
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刀楞山断层
136~140°
NE
47~85°
逆断层
3~40m
限制工作面倾斜宽度, 对工作面回采影响不大。
F东215
300°
NE
25°
逆断层
5m
限制工作面走向长度, 对工作面回采影响不大。
第四节 水文及瓦斯地质情况
4-1、 水文地质情况: 东215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煤层顶板之上20~40m位置有Ⅱ、 Ⅲ两个含水层, 均为富水性极弱的含水层, 最大涌水量0.5 m3/min, 正常涌水量0.1 m3/min。东215工作面回风顺槽与东213工作面以窄小煤柱相邻, 东213采空区积水为顶板含水层裂隙水, 在东215回风顺槽掘进期间已对东213采空区进行了探放水工作, 有效地释放了采空区积水。中204采空区位于东215工作面北西端上部, 布置在刀楞山断层上下盘两侧内, 掘进期间编制了探放水设计, 并对中204采空区进行了探放水工作。东215工作面回采前编制了工作面防治水安全预评估, 经过分析总结, 采空区积水对回采影响不大。回采期间, 编制并执行探放水安全措施, 加强工作面防治水工作及地面的雨季三防工作。东215工作面与东213工作面以窄小煤柱相邻, 东213工作面采空区积水是主要水患来源, 同时靠近刀楞山大断层掘进, 预计有断层裂隙水存在, 同时东215工作面运输顺槽上部为中204采空区, 预计采空区有大量积水, 回采期间要加强工作面防治水工作, 必须制定专门的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并严格贯彻执行。
4-2、 瓦斯情况: 属高瓦斯区域, 预计吨煤瓦斯含量在10m³/t左右, 特别是东215工作面北东部与刀楞山断层经过三角煤柱相邻, 预计回采期间瓦斯含量、 瓦斯压力都会增大, 且分布极不均衡。
第五节 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5-1、 煤 尘: 煤尘具有强爆炸特征。
5-2、 煤的自燃: 煤层具有自燃发火特征, 一般为3~6个月, 但也有21天的发火历史。
5-3、 地 温: 钻孔测定500m范围内自孔口以下20~500m地温差值为5.8º~6.6º, 属正常地区。
5-4、 地 压: 本区地压属正常地区。
5-5、 影响回采的其它原因:
①东215工作面受刀楞山大断层应力挤压作用, 区域内小褶曲构造发育, 特别是运输顺槽一侧煤层呈一向斜形态, 煤层底板起伏较大, 倾向方向倾角变化较大, 回采期间及时调整工作面开采坡度, 减少留底煤量, 提高资源回收率。
②东215工作面受刀楞山断层应力揉搓作用, 且在孤岛煤柱中布置, 煤层松软破碎, 煤层呈粉末状, 粘结性极差。掘进期间曾发生过两次强矿压显现, 回采期间, 由于工作面南部与北部均为采空区, 受应力叠加作用, 矿压显现明显, 应加强工作面矿压观测, 做好工作面及两道顶板管理工作, 特别应加长两道超前支护的长度, 增强抗动压能力。
③东215工作面掘进期间资料显示, 瓦斯涌出量较大。掘进期间, 施工了大量的瓦斯抽放钻孔, 虽然工作面煤层瓦斯抽采率达到规定指标,但回采期间还必须加强瓦斯治理。特别是接近刀楞山断层回采时, 要加强瓦斯及有害气体管理工作。
④东215工作面回风顺槽掘进期间按照探放水设计, 对东213采空区积水及水压进行了有效释放。但顶板之上Ⅱ、 Ⅲ含水层裂隙水不断补给采空区, 因此, 回采期间在回风顺槽原放水孔附近补打探放水钻孔或定期经过原泄水孔排水阀门进行排水, 以便疏干采空区积水。
⑤东215工作面回风斜巷、 进风斜巷( 底弯前后20米斜交穿过刀楞山断层) 布置在刀楞山破碎带附近, 矿压显现明显, 回采时要加强两条上山的顶板管理, 对巷道底鼓要及时处理。
⑥东215工作面地面地表有黑水村居民民房及农民耕种的旱田沙地。井下开采会导致地表塌陷, 可能造成雨季洪水沿裂隙渗入工作面, 回采期间应重视以”雨季三防”为重点的防治水工作, 加强地面塌陷区的日常巡查, 发现塌陷裂缝及时用沙土回填夯实, 杜绝渗水事故的发生。
⑦东215工作面区域内煤层顶板为复合顶板, 特别是煤层之上的高碳质泥岩容易造成采空区发火, 回采时必须加强采空区防灭火工作。
⑧东215工作面煤层中普遍夹有薄层砂质泥岩, 厚度达1.0米左右, 建议回采时对岩层注水软化, 避免割煤时产生火花, 同时, 防止工作面滚落大块矸石, 影响安全生产。
第二章 采煤方法
第一节 巷道布置
工作面采用一进一回方式布置。东215运输顺槽和东215回风顺槽沿煤层底板布置, 东215回风顺槽与东213运输顺槽之间留设净宽为5m的窄小煤柱。东215运输顺槽与东215回风顺槽之间布置开切眼, 开切眼坡度为12°。
附: 东215综放工作面平面示意图
第二节 设备配备
一、 工作面设备配备
工作面设备配备 表2-1
序号
设 备 名 称
规 格 型 号
单位
数量
容量
技 术 规 范
1
照明综保
ZBZ2-10/1140(660)M
台
1
10KVA
ZBZ2-4.0M
台
1
4KVA
2
组合开关
QJZ1600/1140(660)/6
台
2
3
磁力启动器
BQD—60N
台
1
4
磁力启动器
BQD—80N
台
13
5
磁力启动器
BQD—120
台
4
6
真空磁力启动器
QJZ400/1140Z
台
2
电压380/660V 电流120A
7
真空磁力启动器
BQD2—200
台
2
电压380/660V 电流200A
8
真空磁力启动器
BQJZ—200/1140(660)
台
2
电压660/1140V 电流300A
9
馈电开关
DW80—350
台
1
10
馈电开关
DW80—200
台
1
11
真空馈电开关
KBZ—400/1140
台
6
电压660/1140V 电流400A
12
真空馈电开关
KBZ—500/1140
台
1
电压660/1140V 电流500A
13
绞车
JD—25
台
9
14
绞车
JD—11.4
台
2
15
胶带输送机
SSJ800/2×55
台
4
SSJ1000/2×125
台
1
16
刮板输送机
SGZ730/90
台
1
90Kw( 78SGA)
17
刮板输送机
SGZ730/125
台
1
125Kw ( 78SGA)
18
基本支架
ZF3600/16/28
架
32
19
过渡支架
ZFG4800/19/30
架
2
20
端头支架
DT5400/20/30
架
1
21
移动变电站
KBSGZY—1000/6
台
1
1000KVA
22
采煤机
MG250/300—NAWD
台
1
300Kw
23
转载机
SZZ730/90
台
1
90Kw
24
乳化液泵站
BRW250/31.5
套
1
两泵一箱
二、 工作面主要设备技术特征
1、 采煤机:
型号: MG250/300-NAWD;
采高: 1800mm-2500mm; 适应倾角: <25°;
适应煤质硬度: 硬或中硬;
装机总功率: 300KW; 机身长度: 3165mm; 机面高度: 1375mm;
回转中心高度: 985mm; 滚筒直径:1800mm; 重量: 18T;
牵引方式: 交流变频调速, 销轨式无链牵引;
牵引速度: 0~10~17m/min; 牵引力: 0-150-250 KN;
牵引功率: 50KW; 供电电压: 1140KV;
截割功率: 250KW; 摇臂长度: 615mm; 摇臂摆角: 310°;
截深: 630 mm; 滚筒转速: 32, 36r/min;
操作方式: 无线电摇控, 按钮站线控, 就地控制, 应急控制。
2、 前部刮板输送机:
型号: SGZ-730/90; 设计长度: 75m; 使用长度50m; 运输能力: 700t/h; 链速: 0.94m/s; 刮板间距: 736mm; 电机型号: DSB-90; 电机功率: 90KW; 电机转速: 1475r/min; 电压等级: 1140/660V; 减速器型号: JS-90; 冷却方式: 风冷; 中部槽规格: 1500×730×275mm; 紧链方式: 闸盘紧链;
3、 后部刮板输送机:
型号:SGZ-730/125; 设计长度: 75m; 使用长度50m;运输能力:700t/h; 链速:0.5m/s; 刮板间距: 1104mm; 中间槽尺寸:1500×730×222mm; 电机型号: YBSS-125; 电机功率: 125 KW; 电机转速: 1475/min; 电压等级: 1140/660V; 减速器型号: JS-125; 冷却方式: 水冷; 紧链方式: 闸盘紧链;
4、 转载机
型号:SZZ-730/90; 设计长度: 37m; 运输能力:700t/h; 刮板间距: 920mm; 电机功率: 90 KW;电压等级: 1140V; 冷却方式: 风冷; 紧链方式: 闸盘紧链;
5、 移动变电站:
型号: KBSGZY-1000/6型一台。
6、 乳化液泵站:
型号: BRW-250/31.5; 公称流量: 250L/min; 公称压力: 31.5MPa;
曲轴转速: 660r/min; 电机功率: 160KW; 电压: 1140/660V; 泵组外形尺寸( 带电机) : 2400×960×1100; 泵组重量: 3000kg
7、 乳化泵箱:
型号: RX ; 液箱有效容积: L; 外形尺寸: 3050×1050×1400; 重量: 1000kg
附: 东215综放工作面设备布置平面示意图
第三节 回采工艺
3-1、 工艺流程: 交接班→割煤→移架→推前溜→放顶煤→拉后溜。
附: 回采工艺流程图
3-2、 进刀方式: 自上口直接推入式进刀, 截深0.6m。
3-3、 工作面采高: 2.5m。
3-4、 割煤方式: 采用单滚筒采煤机双向割煤, 往返一次进一刀。
3-5、 移架: 工作面采用ZF3600-16/28型低位放顶煤液压自移支架, 操作方式为手动本架快速操作, 实行追机、 顺序移架, 及时维护采煤机割煤后暴露出来的顶板, 顶煤破碎及煤壁出现片帮情况时超前移架, 即煤机未割之前提前移架, 将支架前端紧贴煤壁或伸缩梁、 护帮板及时伸出, 维护片帮后露出的顶板空间。移架步距为0.6m, 要求及时到位。
移架操作顺序: ① 被移支架左右相邻支架的推前溜操作手把打到推溜位置; ② 将本架的移架操作手把打到拉架的位置; ③ 降前后柱( 50-100mm) , 同时收回侧护板; ④ 随着支架的前移收回伸缩梁; ⑤ 支架移到位后, 立即先升起前柱再升起后柱; ⑥ 伸出伸缩梁和侧护板护严顶, 各操作手把归零位,同时配合板皮篷堵架间。
3-6、 回采工艺具体说明及要求: 工作面交接班后的初始状态为前、 后溜、 支架均成一条直线, 支架拉移到最大控顶距。交班人员将工作面存在问题及其它事项向下一班交清后, 由下一班跟班队长、 班长检查工作面情况, 并将工作面设备试运转5分钟, 确认工作面安全正常后开始生产。采煤机进刀自切口下行割顶煤至下口, 采煤机再返回上行割底煤至上口,同时自下而上追机移架。然后自下而上推移前溜, 连同采煤机一起推至煤壁侧, 完成进刀; 拉移后溜, 当放煤步距达到1.2m时, 即可自下而上逐架顺序放顶煤。
注: 1、 工作面支架工作方式为及时支护, 即先移架后推前溜; 移架方式为自下而上单架顺序移架; 移架步距为0.6m; 端头架移架步距为1.2米。
2、 放顶煤采用自下而上多轮顺序放煤, 每次放煤量为顶煤的1/2, 分两次放完; 放煤步距为1.2m即工作面两次进刀割煤后进行放顶煤。
附: 东215综放工作面进刀方式示意图
第四节 储量及可采期
储量计算 表2-2
储
量
计
算
块段号
走 向
长
( m)
倾 斜长
( m)
斜 面
积
( m2)
煤厚( m)
容重( t/m3)
工业
储量( t)
回 采率
可 采
储 量( t)
1
50
53.6
2681
10
1.41
47210
80%
37768
2
50
56
2813
9.5
1.41
45563
80%
36450
3
50
53.6
2681
9.0
1.41
45437
80%
36349
4
50
54.6
2731
9.5
1.41
48136
80%
38508
5
50
55
2750
9.2
1.41
58993
80%
47194
6
50
52.6
2628
10.3
1.41
82637
80%
66109
7
50
52.6
2628
10.0
1.41
96341
80%
77072
8
36
54
1943
9.5
1.41
71327
80%
57061
合计
386
平 均
54
合计
20855
平均
9.5
平均
1.41
合计
495644
平均
80%
合计
396511
第三章 顶板控制
第一节 工作面顶板控制
由于在 10月27日9:40, 大水头矿东二采区213回风联巷、 213运槽斜巷、 215回风斜巷刀楞山断层带区域发生了强矿压现象。按照靖煤生66号文关于《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压动力显现防治规定》依据, 该工作面区域范围按照强矿压管理。两道超前支护架设距离为100米, 设备列车停放在东215联络巷内, 工作面远距离供电供液。
1-1、 顶板管理:
工作面采用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 全部垮落法的顶板管理方法。
东215综放工作面配备能适应大倾角、 具有防倒、 防滑装置的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支护顶板, 护顶方式为及时护顶, 支架顶梁前端伸缩梁、 护帮板紧贴煤壁。其中基本支架32付, 过渡支架2付, 端头支架1组, 共35付支架; 工作面最大控顶距4325mm, 最小控顶距3725mm。
1-2、 架间支护:
当工作面支架间隙超过200mm时, 必须使用2.8m长单体柱配以大板梁进行”一梁二柱”抬棚支护; 架间隙超过500mm时, 采用沿工作面倾斜方向在支架顶梁上架设半圆木, 使其棚严顶板, 然后架设”一梁二柱” 走向抬棚支护, 并利用侧护板、 千斤顶或单体支柱调整, 使架间隙均匀一致。
附: 东215综放工作面支架平、 剖面示意图
第二节 两道及上下端头顶板控制
2-1、 工作面两端头支护:
工作面上出口使用1付ZF3600/16/28型普通支架, 下出口使用DT5400/20/30型端头支架。上出口靠回风顺槽上帮根据普通支架与回风顺槽上邦间的间隙, (当间隙大于0.8m时)使用1—2组DZ-2.8m型单体液压支柱配合绞接顶梁一梁一柱走向抬棚支护, 绞接顶梁4件一组, 抬棚交替迈步前移, 迈步距0.8m, 梁间距1m, 与工作面支架同步前移。两道安全出口宽度不得小于0.7m, 高度不低于1.8m, 并无杂物堵塞。
2-2、 两道超前支护:
回风、 运输顺槽超前工作面开采线100m范围内采用双排2.8m长的单体液压支柱配合绞接顶梁组成的一梁一柱走向抬棚进行超前支护。每排距巷帮1000mm, 柱距1000mm, 必须全部打成双排柱。运输、 回风顺槽超高段, 沿走向采用3.2m长的单体支柱配合绞接顶梁组成的走向抬棚支护, 其中单体支柱必须穿特制铁鞋, 必须牢靠、 平稳。两道失修地段应提前补打锚杆或打带帽点柱支护。
⑴ 运输顺槽超前支护采用花边钢梁、 铰接顶梁、 单体支柱、 特制柱鞋( 使用20mm钢板加工成300×400mm柱鞋, 并加工有手持移动手把) 配合架设; 回风顺槽选用半圆木、 铰接顶梁、 单体支柱、 特制柱鞋配合架设。
⑵ 运输顺槽超前支护架设标准: 花边梁沿倾向布置, 铰接顶梁沿走向布置, 铰接顶梁上下与花边梁、 单体支柱接触, 衬垫防滑皮垫( 废旧皮带) ; 回风顺槽超前支护架设标准: 半圆木沿倾向布置, 铰接顶梁沿走向布置, 铰接顶梁与单体支柱接触, 衬垫防滑皮垫( 废旧皮带) 。
⑶ 架设超前支护: 利用14#铅丝提前将花边钢梁稳固在巷顶合适位置悬吊, 然后使用DZ-2.8单体支柱, 先在预定位置将特制柱鞋放置, 将单体支柱放置在柱鞋中部柱窝内, 使用双保险绳栓系在巷帮牢靠稳固, 接着架设铰接顶梁到单体支柱柱帽亲口( 铰接顶梁正中位置) , 上接花边梁或半圆木, 利用注液枪远距离控制使用泵站高压液升起单体支柱, 接顶严实并达到初撑力。架设过程中巷道顶部不平时, 使用废旧道木及板皮进行绞顶处理。
⑷ 架设的超前支护必须保持直线, 不得歪斜不正。单体支柱不得出现前倾、 后仰、 迈步、 顶部不平、 高低起伏、 顶部绞顶不实, 否则, 视为不合格品, 重新返工架设达到标准。若遇巷道起伏变化, 根据现场及时调整单体支柱迎山角。
⑸ 架设的超前支护必须拉线挂牌管理, 拉成一条直线, 牌号清晰, 悬挂高度一致, 美观大方。
工作面支架参数表 表3-1
名称
支架型号
架宽( m)
高度( m)
控顶距( m)
初撑力( KN)
工作阻力( KN)
自重
( T)
数量 ( 副)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基本
支架
ZF3600/16/28
1.5
2.8
1.6
4.33
3.73
3204
3600
13.9
32
过渡
支架
ZFG4800/16/28
1.5
2.8
1.6
4.33
3.73
3272
4800
15.0
2
端头
支架
DT5400/20/30
2.2
3.0
2.0
8.3
7.5
4320
5400
36.0
1
第三节 矿压及支护质量综合监测
3-1、 观测内容:
1、 顶、 底板移近量及移近速度;
2、 支架活柱下缩量;
3、 支护阻力以及顶板破碎度。
3-2、 观测目的:
1、 掌握工作面老顶来压显现的步距和强度;
2、 分析回采空间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关系;
3、 为研究和合理安排工序, 合理选择采煤参数, 选择支护方式和顶板管理方法提出要求和科学依据。
3-3、 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法:
1、 液压支架支护阻力观测: 在工作面5#、 10#、 15#、 20#、 25#、 30#、 35#支架上分别设置变通压力表, 并配以KPL200型坡度规、 钢卷尺等对支架的初撑力, 最大阻力、 循环经历时间, 支架运行特性曲线、 千斤顶阻力、 前梁与水平夹角、 顶梁与尾梁夹角等进行观测, 并详细填表记录。
2、 顶底板移近量及移近速度观测: 采用标点法在以上二组测区进行移近量观测, 观测采用钢卷尺在移架前、 后各测一次, 同时读支柱压力; 顶底板移近速度采用KY-80型岩层顶板动态仪, 计时用手表, 进行观测填表。
3、 顶板破碎度统计观测: 在工作面检修期间, 用钢卷尺每隔三架取一架测读。
a、 顶梁第一接顶点至梁端距离;
b、 梁端至煤壁距离;
c、 煤壁片帮深度;
d、 顶板冒落宽度;
e、 顶板冒落高度。
五项测读数据、 填表, 并计算全工作面顶板破碎度日平均值:
f=d/s×100%, S=a+b+c。
矿压观测由综放三队技术员负责, 并将收集数据每天进行整理。
3-4、 压力预报: 矿压预报人员, 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 及时记录工作面发生的实际压力情况, 分析顶板压力变化, 及时向有关单位和人员汇报工作面可能发生的矿压现象, 以便及早采取有效措施。
1、 东215运输顺槽、 东215回风顺槽超前工作面开采线100m范围内, 每20m设一组矿压观测点进行观测; 每组观测点每天观测一次。根据观测数据掌握沿空巷道在工作面回采时的矿压显现规律, 以便及时调整回风顺槽的超前支护形式, 保证工作面正常回采。
2、 观测数值必须准确, 每天将观测数值整理填表, 根据生产部下发的通知的相关要求上报, 观测数值打印保存一份, 并每月对观测结果进行综合整理, 写出书面报告报有关矿领导和生产部、 安检室。
第四章 生产及辅助系统
第一节 运输
1-1、 运煤系统
工作面前、 后溜→东215运输顺槽转载机→东215运输顺槽皮带机→东215运输斜巷皮带机→东211运输顺槽皮带机→运煤斜巷皮带机→东二采区煤仓→1260大巷皮带机→1260溜煤斜巷→主井皮带机→地面。
1-2、 运料系统
1、 东215运输顺槽: 地面→副井→1260副井车场→1260零石门→东211进风斜巷→东211运输顺槽→东215运输斜巷→东215运输顺槽。
2、 东215回风顺槽: 地面→副井→1260副井车场→1260零石门→东211回风顺槽→东215回风斜巷→东215回风顺槽。
附: 东215综放工作面运输系统示意图
第二节 通风、 降尘
2-1、 通风系统
工作面通风方式采用”U”型通风。
2-2、 工作面通风路线:
新鲜风流由主、 副井→1260车场→1260零石门→东211进风斜巷→东211运输顺槽→东215运输斜巷→东215运输顺槽→工作面。
污风流由工作面→东215回风顺槽→东215回风斜巷→东211回风顺槽→东二采区底板上山→1380西大巷→矿井总回风→北风井。
附: 东215综放工作面通风系统示意图
2-3、 工作面风量计算
工作面的实际风量应按瓦斯、 二氧化碳涌出量、 工作面同时作业人数、 工作面温度、 以及风速等分别计算后, 取其中最大值。
1、 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根据其它工作面回采期间测算的绝对瓦斯涌出量约在1.9 m³/min , 则工作面的配风量为:
Q=QCH4/1%×K
=1.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