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WS∕T 571-2017 裂头绦虫幼虫检测(卫生).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98376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82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WS∕T 571-2017 裂头绦虫幼虫检测(卫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WS∕T 571-2017 裂头绦虫幼虫检测(卫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WS∕T 571-2017 裂头绦虫幼虫检测(卫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WS∕T 571-2017 裂头绦虫幼虫检测(卫生).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WS∕T 571-2017 裂头绦虫幼虫检测(卫生).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11.020 C 62 WS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 生 行 业 标 准 WS/T 5712017 裂头绦虫幼虫检测 Detection of diphyllobothroid larvae 2017 - 08 - 01 发布 2018 - 02 - 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 布 WS/T 5712017 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陈韶红、李树清、张小萍、许学年、卢艳、蔡玉春、张永年、李浩、艾琳

2、、郑彬。 WS/T 5712017 1 裂头绦虫幼虫检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裂头绦虫幼虫检测的操作流程。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医疗机构和食品检测机构对鱼、 蛙和蛇中裂头绦虫幼虫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088 出入境动物检疫采样标准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裂头蚴 plerocercoid larvae 裂头绦虫的幼虫

3、,是假叶目(Pseudophyllidea)、裂头科(Diphyllobothriidae)绦虫第三期幼虫的总称(参见附录A)。 3.2 阔节裂头蚴 plerocercoid larvae of Dibothriocephalus latus 或phyllobothrium latum 寄生在鱼体内阔节裂头绦虫的第三期幼虫。 3.3 曼氏裂头蚴 plerocercoid larvae of Spirometra mansoni 寄生在蛙、蛇或人体内曼氏迭宫绦虫的第三期幼虫。 4 仪器器材 WS/T 5712017 2 4.1 生物显微镜。 4.2 体视显微镜。 4.3 PCR 扩增仪。 4.4

4、 电泳仪。 4.5 凝胶成像系统。 4.6 超净工作台。 4.7 高速离心机。 4.8 解剖用手术器械。 5 试剂材料 5.1 试剂 胃蛋白酶消化液;Tris-乙酸电泳缓冲液(TAE) ;琼脂糖凝胶;6加样缓冲液;1002000 bp DNA marker;灭菌双蒸馏水(ddH2O);70%乙醇(配制见附录 B 的 B.1)。 5.2 引物 扩增裂头蚴核糖体 DNA 转录间隔区(ITS)引物序列;扩增裂头蚴细胞色素 C 氧化酶(Cox1)引物序列;阔节裂头蚴特异性引物序列及曼氏裂头蚴特异性引物序列(见附录 B 的 B.2) 。 5.3 阳性对照 阳性对照为裂头绦虫相应基因片段的阳性克隆质粒或裂

5、头蚴、裂头绦虫全基因组 DNA。 6 检测步骤 6.1 样品准备 6.1.1 样品种类:海鱼、淡水鱼、蛙和蛇。 6.1.2 样品采集:采样按照 GB/T 18088 执行。 6.2 样品检测 6.2.1 压片检查法 WS/T 5712017 3 用手术剪对受检的鱼、蛙和蛇逐条/只进行解剖。取出内脏,将腹腔壁内膜刮下,观察腹腔内壁表面,若有可疑白色点状物,用手术剪或手术刀分离皮肉,用两把小镊子将肌肉撕开,取含有白色点状物的组织用载玻片压片,用生物显微镜镜检判定结果。 6.2.2 蛋白酶消化法 称取样品 250 g 并剪成小块,按样品与胃蛋白酶消化液 1:5 的比例加入消化液,37消化至无肉眼可见

6、的肉组织为止。消化后用 0.8mm0.8mm(10 目)网筛过滤,滤液置于尖底量筒内,加水(用水参照 GB/T 66828)至最大刻度处,沉淀洗涤至水清,全部沉渣置平皿,用体视显微镜镜检判定结果。 6.2.3 核酸检测法 6.2.3.1 取样 在体视显微镜下挑取虫体,初步鉴定后备用。PCR 反应设立阳性对照,对照为裂头绦虫相应基因片段的阳性克隆质粒或裂头蚴、裂头绦虫全基因组 DNA。无菌水作空白对照。 6.2.3.2 DNA 的提取 (见附录 B 的 B.3) 6.2.3.3 反应体系 总体积为 25 L, 模板 DNA 2 L,上下游引物(10 mol/L)各 0.5 L,dNTPs 2 L

7、,MgCl2 2.5 L,10 Buffer 2.5 L,Taq 酶 (5 U/L) 0.2 L,补充 ddH2O 至 25 L。 6.2.3.4 PCR 反应程序 94预变性 3 min;94变性 30 s,55退火 30 s,72延伸 1 min ,35 个循环;72延伸 7 min。 6.2.3.5 电泳 取 10 L 产物与 2 L 的 6加样缓冲液混合,加样于含溴化乙锭的 1.5%琼脂糖凝胶中。在 1TAE缓冲液中,3 V/cm4 V/cm 电泳约 30 min,当溴酚蓝到达底部时停止电泳,用凝胶成像系统分析。 6.3 结果判定 6.3.1 裂头属的裂头蚴判定 若从鱼体内检出的幼虫大

8、小若长 2mm20 mm,宽 2mm3 mm,乳白色,头节呈匙形,其背腹面各有一条窄而深凹的吸槽,体前端有凹陷且稍大,体不分节但具有横皱褶,尾部细,呈棍棒状,具有与成虫相似的头节,可初步判定裂头属的裂头蚴(参见附录 C) 。 6.3.2 迭宫属的裂头蚴形态判定 若从蛙或蛇体内检出的幼虫大小若长 0.5cm80 cm,宽 0.3cm1 cm,长带形,乳白色或淡黄色,虫体前端无吸槽,顶端中央有一孔向内凹陷成隧道状,并向后延伸形成盲管,虫体不分节,具有不规则的WS/T 5712017 4 皱褶,可初步判定为迭宫属的裂头蚴(参见附录 C) 。 6.3.3 核酸扩增结果判定 6.3.3.1 目的基因扩增

9、片段出现条带而空白对照未出现条带,实验结果成立。 6.3.3.2 阔节裂头蚴特异引物扩增,出现 428 bp 的特征条带,初步判定该虫种为阔节裂头蚴。 6.3.3.3 曼氏裂头蚴特异引物扩增,出现 156 bp 的特征条带,初步判定该虫种为曼氏裂头蚴。 6.3.3.4 若要进一步对幼虫定种,需将引物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将其序列与 GenBank 上序列进行比对后定种。 WS/T 5712017 5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病原学资料 裂头蚴(plerocercoid)是假叶目(Pseudophyllidea) 、裂头科(Diphyllobothriidae)绦虫的第三期幼虫的总称。裂

10、头科中的裂头属(Dibothriocephalus)又名双叶槽属(Diphyllobothrium)及迭宫属(Spirometra)的裂头蚴可感染人体。 A.1 形态形态 A.1.1 裂头属的裂头蚴的形态 阔节裂头蚴长 2 mm20 mm,宽 2mm3 mm,乳白色,头节呈匙形,其背腹面各有一条窄而深凹的吸槽,体前端有凹陷且稍大,体不分节但具有横皱褶,尾部细,呈棍棒状,具有与成虫相似的头节,裂头蚴皮层表面覆盖微毛,长度约 1.5 m。 A.1.2 迭宫属的裂头蚴形态 曼氏裂头蚴长 0.5cm80 cm,宽 0.3cm1 cm,长带形,乳白色或淡黄色,虫体前端无吸槽,顶端中央有一孔向内凹陷成隧道

11、状,并向后延伸形成盲管,虫体不分节,具有不规则的皱褶。 A.2 生活史生活史 阔节裂头绦虫成虫寄生在人以及犬、猫、猪等动物的小肠内。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后,在 1525的水中,经过 7d15d 的发育,孵出钩球蚴。当钩球蚴被剑水蚤吞食后,在其血腔内经过 2 周3 周的发育成原尾蚴。 当受感染的剑水蚤被小鱼或幼鱼吞食后, 原尾蚴可在鱼的肌肉、 性腺、 卵内发育为裂头蚴,裂头蚴并可随着鱼卵排出。 当大鱼吞食含有裂头蚴的小鱼或鱼卵后, 裂头蚴可侵入大鱼的肌肉组织内继续生存,直到终宿主食入带裂头蚴的鱼时,裂头蚴方能在其肠内经 5 周6 周发育为成虫。成虫在终宿主体内可活 5 年13 年。 可感染阔节裂头

12、蚴的第二中间宿主有: 白斑狗鱼 (Esox lucius) 、 江鳕 (Lota lota) 、河鲈 (Perca fluviatilis) 、 三刺鱼 (Gasterosteus aculeatus) 、 樱花钩吻鲑 (Oncorhynchus masou) 、 鮻鱼 (Liza haematocheila) 、 溪红点鲑 (Salvelinus fontinalis) 、 虹鳟鱼 (Oncorhynchus mykiss) 、 雅罗鱼属鲤 (Leuciscus rutilus) 、八目鳗(Lampetra japonicum)等。 曼氏迭宫绦虫的成虫寄生在猫、犬及食肉野生动物为终宿主的小肠

13、内,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温度下,经过 2 周5 周发育孵出六钩蚴,被剑水蚤吞食后发育成原尾蚴,原尾蚴被蛙类吞食可发育成裂头蚴, 人吞食含有裂头蚴的第二中间宿主可引起曼氏裂头蚴病。 可感染曼氏裂头蚴的第二中间宿主为蛙类;鸟类、蛇类、猪可作为转续宿主。 WS/T 5712017 6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与检测相关的技术方法 B.1 试剂配制 B.1.1 胃蛋白酶消化液 胃蛋白酶2 g,浓盐酸0.7 mL,加蒸馏水至100 mL,现用现配。 B.1.2 Tris-乙酸电泳缓冲液(TAE)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碱)242 g,冰乙酸57.1 mL,pH 8.0的 0.5

14、 mol/L EDTA液100 mL, 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 mL,制成50 TAE缓冲液,混匀4保存备用。临用前50倍稀释。 B.1.3 1 TAE使用液 50 TAE 20 mL,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 mL,混匀备用。 B.1.4 10 mg/mL溴化乙锭液 溴化乙锭1 g,加蒸馏水定容至100 mL,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室温避光保存。 B.1.5 1.5%琼脂糖凝胶 琼脂糖1.5 g,加1 TAE定容至100 mL,完全融化后,溶液冷却至60,加10 mg/mL 溴化乙锭5 L(终浓度0.5 g/mL),轻轻混匀后,制备凝胶。 B.1.6 6 加样缓冲液 溴酚蓝0.25 g,蔗糖40

15、 g,加蒸馏水至100 mL。置4保存备用。 B.1.7 商品化试剂盒 Taq酶、dNTP等核酸提取及PCR试剂可选用商品化试剂和试剂盒。 B.2 引物模板 裂头绦虫幼虫相关引物见表B.2 表B.2裂头绦虫幼虫相关引物 引物名称 引物编号 序列 片段大小/bp 裂头蚴 ITS 通用引物 18S-DF1 5-ACTTGATCATTTAGAGGAAGT-3 1409 28S-DR4 5-CTCCGCTTAGTGATATGCT-3 裂头蚴 Cox1 通用引物 JB6 5-GATAGTAAGGGTGTTGA-3 650 JB5R 5-CAAGTATCRTGCAAAATATTATCAAG-3 阔节裂头蚴

16、特异引物 Dl/Dn-1805F 5-CAGTGGGAATGGTGCTTGTAATGT-3 428 WS/T 5712017 7 Dl-2211R 5-TAACCTTTACTTATAACTACT-3 曼氏裂头蚴特异性引物 F965 5-CTTGGCTTTATATGATTTAAATAG-3 156 R1120 5-GTTTGGTGCACAGTACGTTTTAAAA-3 B.3 DNA的提取 B.3.1 挑取单条待鉴定虫体放入灭菌离心管,加入灭菌蒸馏水,半小时换一次水,重复洗涤3次,洗涤完毕后弃掉离心管中蒸馏水,用碾磨棒将离心管中虫体碾碎,加入180 l Buffer ATL,20 l蛋白酶K,混

17、匀后于56孵育13 h至消化完全,期间不时振荡摇晃。 B.3.2 消化完全后,漩涡震荡15 s,加200 l Buffer AL,立即漩涡振荡混匀,再加入200 l 乙醇 (96100%),漩涡振荡混匀。 B.3.3 离心柱置于收集管上,将上一步的混合物吸入离心柱中,8000 r/min离心 1 min,弃收集管。 B.3.4 将离心柱置于新的收集管中,加500 l Buffer AW1,8000 r/min离心 1 min,弃收集管。 B.3.5 将离心柱置于新的收集管中,加500 l Buffer AW2,14000 r/min离心 3 min,弃收集管。 B.3.6 将离心柱置于灭菌的1

18、.5 ml离心管中,加入200 l Buffer AE室温孵育1 min,8000 r/min离心 1 min,离心所得DNA于-20冰箱保存备用(重复该步骤可扩大DNA回收率)。 B.4 实验试剂代码解释(试剂盒自带) Buffer AL:裂解缓冲液(Lysis buffer) Buffer AW1:洗涤缓冲液1 Buffer AW2:洗涤缓冲液2 Buffer ATL :组织溶解缓冲液 Buffer AE:溶解缓冲液 WS/T 5712017 8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裂头蚴实物图 C.1 白鱼肌肉中的阔节裂头蚴见图C.1 图C.1 C.2 鳟鱼肌肉中的阔节裂头蚴见图C.2

19、图C.2 C.3 蛙体内的曼氏裂头蚴见图C.3 图C.3 C.4 蛇体的曼氏裂头蚴见图C.4 WS/T 5712017 9 图C.4 注:图C.1来自参考自文献:Tom Scholz, Hector H. Garcia, Roman Kuchta, Barbara Wicht. Update on the Human Broad Tapeworm (Genus Diphyllobothrium), Including Clinical Relevance.JClin Microbiol Rev. 2009 January; 22(1): 146160. doi: 10.1128/CMR.000

20、33-08 图 C.2、C.3、C. 4 为检测样品自己拍摄. WS/T 5712017 10 参 考 文 献 1 吴观陵. 人体寄生虫学. 第 4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 Scholz T, Garcia HH, Kuchta R, Wicht B. Update on the human broad tapeworm (genus diphyllobothrium), including clinical relevance. Clin Microbiol Rev. 2009, 22(1):146-160. 3 余森海, 许隆祺. 人体寄生虫学彩色图谱. 第 1 版

21、.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4 刘自逵, 刘国华, 戴荣四, 刘伟, 李芬, 等. 湖南省猬迭宫绦虫的线粒体 cox1 和 nad1 基因的序列测定及种系发育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 463-468. 5 Wicht B, Ruggeri-Bernardi N, Yanagida T, Nakao M, Peduzzi R, et al. Inter-and intra-specific characterization of tapeworms of the genus Diphyllobothrium (Cestoda: Diphyllobothriidea) from Switzerland, using nuclear and mitochondrial DNA targets. Parasitol Int. 2010, 59: 35-39. 6 SH Chen, L Ai,YN Zhang, JX Chen, WZ Zhang, et al. Molecular Detection of Diphyllobothrium nihonkaiense in Humans, China. Emerg Infect Dis, 2014,20:315318.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