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三四五六年级下册评价标准模板.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9837043 上传时间:2025-04-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四五六年级下册评价标准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三四五六年级下册评价标准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三年级下册”评价内容标准” 单元 教材内容 评价行为描述 土 壤 与 生 命 科学知识 1、 土壤是混合物, 里面生活着很多小动物。 2、 土壤的成分——沙、 黏土、 水、 空气、 腐殖质。 3、 沙与黏土在颗粒、 颜色等方面的不同特征。 4、 土壤有沙土、 黏土、 壤土三种类型, 土壤中沙、 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决定了土壤的种类。 5、 不同类型的土壤渗水性能不同。 6、 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 7、 死去的动植物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 8、 蚯蚓等土壤生物在增加土壤肥力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9、 动植物的遗体在土壤中经过土壤生物的作用能变成腐殖质。 10、 土壤肥力的大小与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有关, 腐殖质越多, 土壤越肥沃。 11、 土壤深度不同, 腐殖质含量也不同, 表层土腐殖质含量大, 比较肥沃。 12、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 13、 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 14、 植被能防止水土流失。 1、 能说出土壤中生活的一些小动物。 2、 能说出土壤的主要成分。 3、 能简要说明沙和黏土的主要特征。 4、 能说出土壤的三种类型并简单描述它们的特征。 5、 能说出不同类型的土壤渗水性能不同。 6、 能够列举出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不同种类植物生长的实例。 7、 能说出死去的动植物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 8、 能说明蚯蚓等土壤生物在增加土壤肥力的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9、 能说出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会腐烂。 10、 能说出不同的土壤中腐殖质含量不同, 土壤肥力大小也不相同。 11、 知道表层土比较肥沃。 12、 能简单说出土壤与人类生产、 生活的关系。 13、 能说出人类破坏土壤的一些行为以及保护土壤的办法。 14、 能说出植被能防止水土流失。 过程与技能 1、 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 放大镜) 观察土壤, 认识土壤的成分。 2、 经过观察实验辨认土壤中动植物的遗体, 探究其变成腐殖质的过程。 3、 经过观察, 根据土样成分正确区分沙土、 黏土、 壤土三种类型的土壤。 4、 用感官和工具对比观察沙和粘土的不同特点。 5、 做不同类型土壤渗水性的实验, 并会对不同土壤的渗水性能作初步判断。 6、 制作肥料袋。 7、 做植被能防止水土流失的实验。 8、 鉴别家乡土壤的类型。 9、 调查家乡土壤的类型。 1、 能够在别人帮助下运用感官和工具观察土壤认识土壤的成分。 2、 能够在土壤中找到动植物的遗体。 3、 经过观察, 根据土样成分正确区分沙土、 黏土、 壤土三种类型的土壤。 4、 能够用某种感官和工具观察沙和黏土, 并能正确区分。 5、 会做不同类型土壤渗水性的实验, 从而了解不同类型土壤的渗水性能。 6、 能选取合适的材料制作肥料袋。 7、 会做植被能防止水土流失的实验。 8、 会鉴别家乡土壤的类型。 9、 能够搜集到家乡土壤类型的资料。 科学与生活实际联系 1、 意识到土壤与动植物有密切关系, 土壤为很多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条件,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 2、 意识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 3、 意识到长期观察的重要性, 在长期观察活动中能持之以恒。 1、 能够说出土壤为动植物、 人类提供生存条件的事例。 2、 能说出人类的某些活动能破坏土壤, 以及保护土壤的方法。 3、 自己对关于土壤的活动能做到长期观察。 植 物 的 一 生 科学知识 1、 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2、 植物以根茎叶果实等不同形式向人类提供食物 3、 植物的六大器官: 根、 茎、 叶、 花、 果实和种子 4、 种子与果实的关系, 果实对种子具有保护作用 5、 种子传播方式( 水力、 动物或人、 风力、 弹力等) 6、 种子的内部构造 7、 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水、 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 8、 植物的根和茎的形态 9、 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养料的作用 10、 植物的茎有运输的功能 11、 叶有各种形态 12、 叶的主要功能 13、 植物具有向光性 14、 花的基本结构 15、 花的作用 16、 植物的传粉方法 1、 能说出植物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木材。 2、 能说出很多植物的不同器官能够作为人类的食物。 3、 能说出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具有根、 茎、 叶、 花、 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4、 知道种子被果实包裹, 果实对种子具有保护作用。 5、 能说出种子常见的几种传播方式。 6、 能说出常见种子的内部结构。 7、 能说出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8、 知道植物的根和茎有各种形态。 9、 能简要说明植物的根的基本作用。 10、 能说明植物茎的运输功能。 11、 能简单描述各种叶的形态特征。 12、 知道叶能够制造养料。 13、 能经过实例说明植物具有向光性。 14、 能描述桃花的基本结构。 15、 知道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经过授粉能够结出种子。 16、 知道借助昆虫和风力是植物常见的两种传粉方法。 过程与技能 1、 观察和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 2、 果实中找到种子。 3、 解剖种子以观察其内部构造。 4、 做种子萌发条件的对比实验。 5、 观察种子萌发过程。 6、 种植一株植物并观察其生长过程。 7、 设计实验验证根能够吸收水分。 8、 做验证茎具有运输功能的实验。 9、 观察和描述叶和花的基本形态特征。 10、 根据叶的形态进行分类。 11、 做光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的实验。 12、 做植物向光性的实验。 13、 解剖并观察花。 1、 能够观察和描述一株植物的主要特征。 2、 能够在果实中找到种子。 3、 会解剖种子并说出内部构造。 4、 会做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 5、 能够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6、 能够种植一株植物并观察其生长过程。 7、 能做验证根能够吸收水分的实验。 8、 会做验证茎具有运输功能的实验。 9、 能够观察、 描述出叶和花的基本形态特征。 10、 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 根据叶的形态, 对叶进行分类。 11、 会做光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的实验。 12、 做植物向光性的实验。 13、 解剖并观察花( 桃花) 。 科学与生活实际联系 1、 经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养成长期观察的习惯。 2、 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并在生活中爱护花草树木。 3、 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或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植物的问题。 1、 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 能够定期进行观察, 并持之以恒。 2、 能够爱护花草树木并能影响她人。 3、 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或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植物的问题。 固 体 和 液 体 科学知识 1、 固体的基本性质。 2、 一些固体的性质。 3、 不同的固体能混合, 也能分离。 4、 不同的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 体积可能改变。 5、 固体放到水里会发生沉浮现象。 6、 固体放到水里会发生溶解现象。 7、 固体和液体能够混合也能够分离。 8、 液体的基本性质。 9、 一些液体关于颜色、 轻重、 黏稠度、 表面张力等方面性质。 10、 液体在水中会发生沉或浮等现象。 11、 有的液体在水里能够溶解, 有的不能。 12、 改变某些条件能够改变液体与水的混合程度。 13、 热水在冷水中总是向上流动的。 14、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能够改变的。 15、 改变物体的形状、 减轻重量、 借助漂浮物、 在水中加盐等方法能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 1、 能区分出固体和液体。 2、 能说出一些固体在颜色、 形状、 软硬、 透明度等方面的性质。 3、 知道有时候需要把不同的固体混合和分离, 能说出分离固体混合物的方法。 4、 能说出不同的固体混合后重量不变, 体积可能改变。 5、 能正确判断固体在水中哪些会漂浮哪些会沉没。 6、 能说出有的固体能溶解于水, 有的不能。 7、 能说出固体和液体混合和分离的应用, 了解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基本方法。 8、 能根据液体的基本性质判断哪些物体属于液体。 9、 能认识一些液体关于颜色、 轻重、 黏稠度、 表面张力等方面性质。 10、 知道不同的液体在水中有的能够浮, 有的能够沉没。 11、 了解有的液体在水中能够溶解, 有的不能。 12、 了解洗涤剂能够使某些不溶解于水的液体能够与水更均匀地混合。 13、 能说出热水在冷水中总是向上流动的。 14、 能说出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能够改变的。 15、 能说出改变物体的形状、 减轻重量、 借助漂浮物、 在水中加盐等方法能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 过程与技能 1、 能够根据固体和液体的性质区分液体和固体。 2、 经过观察了解水和面粉、 牙膏等物体的形态。 3、 能使用多种方法探究各种固体的性质。 4、 经过实验研究不同固体混合后, 重量不变, 体积有可能改变。 5、 使用筛选的方法分离混合后的固体。 6、 做固体在水中沉浮状态的实验。 7、 做哪些固体能溶解于水的实验。 8、 选取合适的方法将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分离开。 9、 能经过观察, 认识各种液体颜色、 透明度等方面的性质。 10、 能经过实验比较同体积的各种液体的重量。 11、 会做不同密度的液体混合后分层的实验。 12、 会做各种液体在水中能否溶解的实验。 13、 会做经过改变某些条件能够改变液体与水的混合程度的实验。 14、 会使用各种方法( 改变形状、 附加漂浮物、 改变重量、 改变液体的密度等) 使沉在水中的物体上浮。 15、 会做潜水艇上浮和下沉的实验, 了解其工作原理。 1、 能经过观察, 根据固体的性质正确区分固体和液体。 2、 能经过观察, 认识水和面粉混合物、 牙膏等既有别于固体, 也有别于液体。 3、 能使用两种方法探究各种固体的性质。 4、 会经过实验研究不同固体混合后, 重量不变, 体积有可能改变。 5、 会使用筛选的方法分离混合后的固体。 6、 会做固体在水中沉浮状态的实验。 7、 会做哪些固体能溶解于水的实验。 8、 能够将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分离开。 9、 能经过观察实验, 认识几种液体颜色、 透明度等方面的性质。 10、 能经过实验比较同体积的几种液体的重量。 11、 会做不同密度的液体混合后分层的实验。 12、 会做几种液体在水中能否溶解的实验。 13、 会做经过添加洗涤剂以改变液体与水的混合程度的实验。 14、 会使用各种方法( 改变形状、 附加漂浮物、 改变重量、 改变液体的密度等) 使沉在水中的物体上浮。 15、 会做潜水艇上浮和下沉的实验。 科学与生活实际联系 1、 不同固体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不同液体的混合和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在实际中的应用( 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 1、 能说出不同固体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能说出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能说出不同液体的混合和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能说出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关心天气 科学知识 1、 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 获取天气预报信息的渠道。 3、 天气能够从多方面进行描述。 4、 各种天气能够使用不同的符号表示。 5、 天气预报的获得过程, 并能够了解气象工作者的工作。 6、 人们能够经过观察周围的环境来预报天气。 7、 气温是指天气的冷热程度, 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温度表。 8、 温度表的使用方法。 9、 同一时刻, 不同环境的气温是不一样的。 10、 同一环境不同时刻气温变化的规律及原因。 11、 知道标准化测量的意义。 12、 空气的湿度与降雨的关系。 13、 毛发湿度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14、 降雨量的表示方法。 15、 雨量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16、 圆筒形雨量器口径的大小对降雨量的测量结果没有影响。 17、 对风的描述分为风向和风力。 18、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能够用风向标测定。 19、 风向标和风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20、 风力的大小用”风级”来表示。 21、 观测和记录一定时间段内天气情况的方法。 22、 在一定的地区, 天气现象总有一定的规律, 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23、 当地的气候特征。 24、 不同季节里动植物的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1、 能说出天气对我们的生活的某种影响。 2、 能说出获取天气预报信息的几种渠道。 3、 能说出描述天气的术语( 阴晴、 雨雪、 风力风向等) 。 4、 会自己设计符号表示各种天气情况。 5、 能说出天气预报的获得过程, 并能够了解气象工作者的工作。 6、 知道人们能够经过观察周围的环境来预报天气。 7、 能说出气温的含义及测量气温的工具。 8、 能说出温度表的使用方法。 9、 能说出同一时刻, 不同环境的气温是不一样的。 10、 能说出同一环境不同时刻气温变化的规律。 11、 了解气候测量有一定的标准。 12、 能说出下雨前空气的湿度会变大。 13、 了解毛发湿度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14、 能说出描述降雨量的方法。 15、 能说出雨量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16、 能说出圆筒形雨量器口径的大小对降雨量的测量结果没有影响。 17、 知道风能够从风向和风力进行描述。 18、 能说出风向的定义。 19、 能说出风向标和风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20、 能说出风力的大小的表示方法。 21、 能说出观测和记录一定时间段内天气情况的方法。 22、 能说出在一定的地区, 天气现象总有一定的规律, 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23、 能说出当地的气候特征( 当地的季节划分) 。 24、 能说出不同季节里动植物的变化现象。 过程与技能 1、 自己设计符号描述一些天气现象, 并能运用它记录各种天气情况。 2、 经过观察周围的环境来预报天气。 3、 使用温度表测量气温。 4、 测量同一时间不同环境的气温, 了解其数据差异产生的原因。 5、 测量一天中同一地点气温的变化。 6、 使用折线统计图描述已测定的一天中同一地点气温的变化数据。 7、 制作和使用雨量计。 8、 使用多种方法观测风向。 9、 制作和使用风向标和风力计。 10、 根据风级歌判断风级。 11、 坚持长期观测、 观察( 观察并记录一个阶段内的天气情况、 持续观测一天的气温……) 。 1、 会自己设计符号描述一些天气现象。 2、 会经过观察周围的环境来预报天气。 3、 会使用温度表概略地测量气温。 4、 会测量同一时间不同环境的气温。 5、 会测量一天中同一地点气温的变化。 6、 会使用折线统计图描述已测定的一天中同一地点气温的变化数据。 7、 会制作和使用雨量计。 8、 会观测风向。 9、 会制作和使用风向标和风力计。 10、 会根据风级歌判断风级。 11、 在长期观测、 观察过程中, 能坚持下去, 但观测周期不稳定。( 如: 观察并记录一个阶段内的天气情况、 持续观测一天的气温……) 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1、 正确地理解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 经过观察周围的环境来预报天气。 3、 经过观察总结当地的气候特征并以此调节自己的生活。 1、 能说出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密切。 2、 会经过观察周围的环境来预报天气。 3、 能经过观察总结当地的气候特征。 观察与测量 科学知识 1、 观察的意义。观察使我们了解到事物的样子, 了解到事物相互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了解到事物正在发生的变化。 2、 观察需要使用感觉器官——眼、 耳、 鼻、 舌、 皮肤等, 综合使用多种感官观察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 3、 人的不同感官适合观察不同的事物特征。 4、 人的感官不总是可靠的, 要精确地获得一些信息的数据要借助工具来测量——测量工具是人体感官的延伸。 5、 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 不同的测量工具适合测量不同的数据, 能够将各种测量工具与其适合测量的特征对应起来。 6、 估算是测量方法的一种, 估算适用的对象。 1、 能说出观察的意义。 2、 能说出人体的主要感觉器官——眼、 耳、 鼻、 舌、 皮肤等。 3、 能说出人的不同感官适合观察不同的事物特征。 4、 能说明人的感官不总是可靠的, 测量工具能够帮助我们获取一些数据。 5、 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 知道不同的测量工具适合测量不同特征的数据。 6、 能说出估算是测量方法的一种, 有些测量需要估算。 过程与技能 1、 使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的多种特征。 2、 根据被测事物的特征合理选择测量工具。 3、 使用各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4、 选取适当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 1、 能使用各种感官观察事物的特征。 2、 能使用给定的测量工具测量数据。 3、 能够使用各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4、 能够根据给定的估算方法进行粗略的估算。 科学与生活实际联系 1、 运用各种感官及适当的方法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2、 测量工具发展的历史, 体会科技进步推动测量工具的发展, 从而使测量的结果越来越精确。 3、 测量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 能够运用各种感官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2、 能说出测量工具( 计时器) 发展的历史。 3、 能说出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年级下册”评价内容标准” 单元 教材内容 评价行为描述 骨 骼 与 肌 肉 科学知识 1.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 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2.骨头的构造( 外部坚硬, 中间的软物质是骨髓) 。 3.骨骼的作用( 支撑、 保护、 支持运动) 。 4. 关节的作用( 能够使人灵活运动、 缓冲) 和关节的运动方式( 弯曲、 伸直、 旋转等) 。 5.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 6.一些营养成分( 钙或蛋白质) 能够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 1.能说出人体有206块骨头, 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2.能说出骨头内部或外部构造。 3.能说出骨骼的作用, 并能举例说明。 4.能说出关节的作用和关节的运动方式( 两种以上) 。 5.能说出人体肌肉有600多块。 6.能说出有利于骨骼与肌肉生长的营养成分。 过程与技能 1. 用拼接的方法完成骨骼拼图。 2. 经过活动身体找到参与此活动的主要关节。 3. 经过动作, 感觉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4.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手臂活动模型。 1. 能够对照人体骨骼模型完成骨骼拼图。 2. 能够经过规定情境下的动作( 如下蹲) 找到参与运动的主要关节。 3.能够经过规定情境下的动作( 如前臂曲) , 感觉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4.能够在她人指导下合作完成模型的制作。 科学与生活实际联系 做运动注意安全, 避免受伤。 能说出运动时进行保护的措施。 养 蚕 科学知识 1 养蚕的基本方法( 空间、 食物、 空气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 2 蚕有自己独特的生长特点, 一生要经过变态。( 蚕卵—幼虫—蛹—成虫) 3种桑养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4 昆虫的一生都要经过变态。 1能说出养蚕的基本方法。 2 能说出蚕生长的各个阶段的不同名称。 3 知道种桑养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4.能说出昆虫的一生都要经过变态。 过程与技能 1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 2 对蚕卵、 蚁蚕的大小、 长度进行测量, 并用语言或图画进行描述。 3 自己饲养蚕, 并观察、 描述蚕的成长和变化, 交流观察结果。 4 进行抽丝, 测量一根丝的长度。 5 搜集有关中国养蚕的历史。 1.能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 2.能对蚕卵、 蚁蚕的大小、 长度进行测量。 3.自己饲养蚕, 能较长时间的观察, 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4.能在她人的指导下或经过合作进行抽丝, 测量蚕丝的长度。 5.能搜集有关中国养蚕的历史。 科学与生活实际联系 蚕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蚕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物体的运动 科学知识 1. 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变化 2.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 不相同。 3. 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速度能够用经过一 定距离所用的时间来描述。 4、 物体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 5.物体的四种运动方式: 直线运动、 往复运动、 旋转运动、 摆动。 6.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 ( 摆长越长, 摆得越慢, 反之, 则快 ) 。 7.同一种运动可能包括几种运动方式。 1.能说出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2.能说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3.能说出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速度能够用经过一定距离所用的时间来描述。 4.能说出物体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 5.能说出物体运动的四种方式。 6.能说出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 7.能说出同一种运动可能包括几种运动方式。 过程与技能 1、 使用秒表测量走路的速度并给各种运动速度排序。 2、 设计实验, 探究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 3、 经过对比实验探究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 4、 能够用图示的方法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式。 1. 会使用秒表测量走路的速度。 2.能预测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 3.能经过控制某一变量, 进行实验探究。 4.会用图示的方法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 科学与生活实际联系 1、 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或静止状态。 2、 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方式。 1、 根据具体生活事例, 判断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根据生活中的具体事例, 分析物体运动的多种方式。 无 处 不 在 的 力 科学知识 1、 力有大小和方向。 2、 力影响物体的形状、 运动( 快慢、 方向) 。 3、 物体受到外力时, 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去掉外力后, 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 这种性质叫弹性。 4、 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5、 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 6、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 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这种力叫摩擦力。 1、 能说出力有大小和方向。 2、 能说出力能够影响物体的形状和物体运动的快慢、 方向。 3、 知道物体受到外力时, 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去掉外力后, 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 这种性质叫弹性。 4、 能说出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5、 能说出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 6、 能说出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 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这种力叫摩擦力。 过程与技能 1、 经过实验, 探究力对物体运动和物体形状的影响。 2、 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3、 经过实验, 探究弹簧伸长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4、 阅读有关牛顿的科学故事。 5、 经过实验, 探究减少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 6、 制作简易降落伞。 7、 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1、 用一种实验方法证明力对物体运动和物体形状的影响。 2、 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力的大小。 3、 能在她人指导下经过实验探究弹簧伸长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4、 能阅读有关牛顿的科学故事。 5、 能在她人指导下经过实验探究减少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 6、 能在她人指导下或经过合作制作简易降落伞。 7、 能预测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科学与生活实际联系 1、 人们在生产、 生活中对物体弹性的应用。 2、 运用增大或减少摩擦力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 能根据提供的事例说明生活中对物体弹性的应用。 2、 能根据具体事例判断摩擦力的增大或减小。( 如: 轮胎上的条纹为增大摩擦力; 自行车链条加润滑油为减少摩擦力。) 调查与预测 过程与技能 1、 设计调查问卷。 2、 认识并使用调查工具。 3、 对事物进行预测。 1、 根据一个主题( 如: 家庭每日用水量的调查) 组内合作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2、 认识并会使用1-2种调查用的工具。 3、 在规定的情境中进行预测。 科学与生活实际联系 1、 关注身边事物的变化。 2、 关注身边事物, 保持对现象的好奇心。 1、 能根据身边事物的变化用1-2种方法进行调查。 2、 能对身边事物( 原因、 现象或结果) 进行预测。 五年级下册”评价内容标准” 单元 教材内容 评价行为描述 神 奇 的 机 械 科学知识 1、 机械的概念及作用。 2、 杠杆、 滑轮、 轮轴、 斜面的结构特征 3、 杠杆、 滑轮、 轮轴、 斜面的作用 4. 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装置的结构 5、 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装置的功能 1.说出机械的概念 2.说出杠杆、 滑轮、 轮轴、 斜面的结构特点。 3.说出杠杆、 定滑轮、 动滑轮、 轮轴、 斜面的作用。 4.说出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装置的结构特点 5.说出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装置的功能 过程与技能 1.实验探究: 杠杆、 滑轮、 轮轴、 斜面的作用 2. 实验探究: 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装置的特点 1.小组合作组装杠杆、 滑轮、 轮轴、 斜面 2.小组合作组装链条传动、 齿轮传动 科学与生活实际联系 1.杠杆、 滑轮、 轮轴、 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传动装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能辨别常见典型的简单机械 2.能找出电动玩具上的传动装置 形 状 与 结 构 科学知识 1、 形状不同, 物体的承受力大小也不同。 2、 三角形支架稳定性最好 3、 桥梁结构不同, 承受力不同。 1、 能说出物体的形状不同, 承受力的大小不同。 2、 能说出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支架, 三角形支架稳定性最好。 3、 能说出不同结构的桥梁承受力不同。 过程与技能 1、 实验探究: 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2、 搭建支架 3、 实验探究: 桥梁的承受力 4、 搭建一座”房子”框架 5、 搜集桥梁或建筑的资料 1、 能做不同形状纸筒承受力的实验。 2、 能设计并搭建简单的支架。 3、 能搭建桥梁 4、 能小组合作设计并建造一座”房子”框架。 5、 能搜集家乡桥梁或建筑的资料。 科学与生活实际联系 关注结构在生产、 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说出一定情境中选择某种支架结构的理由 它 们 是 怎 样 延 续 后 代 的 科学知识 1、 植物繁殖后代的方式除了有种子繁殖, 还有营养器官繁殖。 2、 卵生和胎生的概念。 3、 动物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 1、 能说出植物繁殖除了用种子繁殖, 还用营养器官繁殖。 2、 复述卵生和胎生的概念。 3、 说出动物繁殖有卵生和胎生, 并举例。 过程与技能 1、 学做植物营养繁殖。 2、 交流人出生前后的一些简单情况。 1、 能用一种方式来繁殖植物。 2、 能与父母交谈了解人出生前后的一些简单情况。 科学与生活实际联系 常见动植物的繁殖方式 查找资料认识常见动植物的繁殖方式 岩 石 与 矿 物 科学知识 1、 常见岩石的特征( 颜色、 结构、 软硬、 遇酸反应) 。 2、 岩石的三种类型(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3、 矿物的概念。 4、 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5、 矿物的特征( 颜色、 结构、 透明度、 光泽、 形状、 硬度) 。 6、 地球资源的两种类型: 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 1、 能说出常见岩石的一些特征。 2、 说出三种类型的岩石, 并举例 复述矿物的概念。 4、 能说出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4、 描述矿物的一些特征。 6、 说出地球资源的两种类型: 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过程与技能 1、 观察常见岩石的特征。 2、 探究矿物的性质。 3、 调查了解资源的消耗情况。 1、 能观察常见岩石的特征。 2、 能探究矿物的某些性质。 3、 能经过单一的渠道了解资源消耗情况。 科学与生活实际联系 1、 说明岩石、 矿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对矿物资源的回收利用提出建议。 1、 能简单说出给定岩石或矿物的用途。 2、 能对矿物资源的回收利用提出一些建议。 人 体 的 司 令 部 科学知识 1、 大脑的形态( 大小、 质量、 软硬、 形状) 特点 2、 大脑的主要功能( 作用) 3、 大脑左右半球的差别。 4、 神经传导的作用。 5、 人体的神经分布于全身各处。 6、 人体各种感觉的产生( 形成) 1、 能说出大脑形态某些方面的特点。 2、 能说出大脑有指挥管理功能。 3、 知道左脑和右脑有差别。 4、 知道神经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5、 知道神经分布于全身。 6、 说出人体各种感觉器官及其作用。 过程与技能 测试人的不同部位、 不同人的神经反应速度。 会测试不同部位、 不同人的神经反应速度 科学与生活实际联系 关注自己及家人用脑健康, 养成良好的用脑习惯。 说出保护大脑的基本做法 交流 与 质疑 科学知识 1、 交流的含义( 作用) 2、 交流的方式 3、 质疑的含义 1、 说出什么是交流。 2、 说出常见的交流方式 3、 说出什么是质疑 过程与技能 1、 交流 2、 质疑 1、 能使用一定的方式交流 2、 能质疑 科学与生活实际联系 1、 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 2、 从生活中的现象质疑。 1、 能参与交流 2、 能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有质疑。 六年级下册”评价内容标准” 单元 教材内容 评价行为描述 我 们 长 大 了 科学知识 1. 成长是成熟的阶段的发展变化。 2. 身高和体重是成长的标志性证据。 3. 青春期的概念。 4. 青春期的身心变化特点。 5. 人生的各个阶段的划分。 6. 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 1能列举自己或她人长大的事例 2会说出身高和体重是作为成长的标性证据 3能说出青春期的大致年龄阶段 4能列举若干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特点。 5会将人的一生划分为各个阶段 6能列举保持身心健康的一些方法。 过程与技能 1. 收集自己成长的证据。 2. 会利用工具测量自己或某同学的身高、 体重 3. 绘制身高、 体重曲线图 4. 记录人生阶段的方法 1、 能够经过某种方法收集自己成长的证据 2、 会用工具测量自己与同龄人的身高与体重 3、 会根据统计图绘制身高、 体重曲线图。 4、 会利用工具记录人生阶段的有关资料。 科学与生活实际联系 1在社区中调查各个人生阶段人们生活的特点. 2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3收集自己家族某位老人人生各个阶段的有关资料。 1会根据年龄分布观察社区中的不同人群 2会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计划 3收集自己家族某位老人人生各个阶段的有关资料并照顾家中老年人。 进 化 了 科学知识 1. 恐龙是一种巨大的古代爬行动物。 2. 恐龙的发现过程。 3. 化石的概念。 4. 化石的形成过程。 5. 化石对了解古生物的意义。 6. 达尔文及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7. 自然选择。 1、 说出恐龙是一种巨大的古代爬行动物, 并举例说出几种恐龙的名称。 2、 借助图片简述发现恐龙的过程。 3、 能识别出化石。 4、 简述化石的形成过程。 5、 能说出化石反映古生物存在的年代。 6、 能说出《物种起源》的作者是达尔文并知道生物是不断进化的。 7、 能说出几种自然选择的实例。 过程与技能 1、 经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恐龙和达尔文的相关信息,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外形。 2、 会经过印记模型模仿化石形成过程。 3、 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关生物进化的材料制作手抄报。 1. 能够经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恐龙和达尔文的相关信息。 2. 会制作印记模型。 3.能够收集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在小组合作中制作手抄报。 共 同 的 家 园 科学知识 1、 生物对环境存在着依赖关系, 不同的生物分别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 2、 生物栖息地的概念。 3、 生物之间存在着伙伴关系或敌对关系。 4、 动植物在外形、 习性等方面是适应生长环境的。 5、 食物链、 食物网的概念及组成。 6、 食物链中生产者、 消费子者和分解者作用。 7、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概念。 1、 能在给定的环境中能说出生存着的生物。 2、 能举例说出某种生物的栖息地。 3、 能分辨某两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伙伴关系或敌对关系。 4、 举例说明某种动植物在外形、 习性等方面是适应生长环境的。 5、 能够说明几种典型动植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 6、 能区分出食物链中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 7、 了解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概念 过程技能 1经过观察一棵大树寻找其中的动植物的栖息地。 2经过模拟实验探究典型动植物具有有利于生存的本事。 3经过制作一个模拟生态瓶探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1会观察一棵大树寻找某种动植物的栖息地。 2会经过模拟实验探究典型动植物有利于生存的本事。 3经过一个模拟生态瓶探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科学与生活实际联系 在社区周围寻找小动物的栖息地。 为某种小动物设计一个栖息地。 神 奇 的 能 量 科学知识 1 ”能量”的概念。 2能量的各种形式及其作用。 3能量能够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 4能源能够分为不可再生和可再生能源。 5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能说出运动和变化需要能量。 2能说出三种能量的形式。 3 在给定的情境下描述某种能量转换为另一种能量的过程。 4识别某种能源是否是可再生能源。 5说出两种新能源的名称。 过程技能 1经过实验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2经过实验比较白炽灯和荧光灯哪个效率更高 3利用可再生资源制作太阳能灶、 小水轮。 4做一个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 设计一种利用风能工作的模型装置。 1会制作一个”小火箭”, 说明火箭升空的能量哪里来。 2从光照和亮度上比较白炽灯和荧光灯哪个效率更高。 3制作太阳能灶或小水轮。 4做一个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 说明能量转换过程。 科学与生活实际联系 1 找家中各种能量转化的例子, 如电灯、 电热器、 电磁铁、 电话、 电动机、 电池等。 2调查生活中有哪些浪费能源的现象。 3用观察、 实验等多种方法收集家庭房屋中使用的各种能源, 说明名称。 1 找家中某种能量转化为至少三种其它能量的例子。 2列举生活中有哪些浪费能源的现象。 3在所给图示中画出家庭中使用的各种能量的来源。 遗 传 与 变 异 科学知识 1、 遗传是生物体的属性之一。是亲代的性状经过遗传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