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年心理咨询二级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9836927 上传时间:2025-04-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心理咨询二级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年心理咨询二级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职业资格统一鉴定 心理征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 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 一例案例报告 姓 名: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是一例与焦急有关一般心理问题心理征询案例报告。来访者刘某,男,18岁,某中学高三在校生,因左、右腿粗细不同样而产生焦急情绪,影响睡眠及亲子关系,既往无重大疾病史。性格内向、倔强、脾气暴躁、学习刻苦,是家中独子。求助者意识清晰、思维正常,有明显焦急情绪,躯体主诉多,求医心切。征询师根据来访者状况采用马克认知行为治疗,通过四次心理征询后焦急情绪明显缓和,错误认知基本消除,亲子关系得到改善,求助者心理行为症状已缓和。 一、一般资料 刘X,男,18岁,某中学高三学生,独子,体态正常,相貌英俊,无重大躯体疾病史。爸爸为中学教师,大本学历,妈妈为公司工人,初中文化。家庭关系和睦,家族无精神病史。 从小随父母生活,爸爸是教师,对其管教严格,规定她做事一丝不苟,认真完毕,到处规定自己做到最佳,逐渐养成了追求完美习惯。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非常先进,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性格内向、倔强、脾气暴躁,偶尔一次成绩不好会非常伤心、发脾气甚至睡不着觉。 该学生一年四季都穿长裤,由于小时候左腿受过伤,左腿长得比较细,此前并不太在乎,近来由于一次腿部抽筋,开始特别在乎自己左腿,加强体育锻炼,有时深夜也起来锻炼,尚故意用布缠住右腿,声称让右腿停止生长。父母劝告不听,和父母争执。影响了学习和睡眠质量,积极前来征询。 心理测验成果: 选用测试为EPQ、SAS。 1、EPQ:N65、E30、P40、L40,该求助者为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特性。 2、焦急自评量表(SAS)分:粗分52分,原则分65分,提示有中度焦急。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刘X称,我腿是我不完美,同窗笑话我,连父母都不理解我。 三、观测和她人反映 妈妈主诉:近来孩子常与我和她爸争执,脾气也很坏,我觉得她两条腿差不了多少,没有必要太在乎,可这孩子非把注意力放在这上面,我和她爸目前都不太敢和她说话。 四、评估和诊断  根据刘X症状结合心理测验成果诊断为焦急情绪,其问题产生是由觉得双腿粗细不一致错误认知引起,为近期发生,其反映强度是可以理解,不良情绪持续六周,反映内容未泛化,有较好自知力,也有求治愿望,符合一般心理问题诊断。 问题重要体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1、由于过于追求完美而导致焦急情绪。 2、认知错误。 3、人际关系紧张(亲子关系)。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精神病特点是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不积极就医,伴有幻觉、妄想、行为异常等。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积极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而可以排除精神病。 6QD~g~z1T*\Y2t si3?12)与神经症相鉴别:神经症特点是对社会功能导致严重影响,问题浮现泛化和回避,反映也与初始事件自身不有关,持续时间不不不小于三个月或半年。该求助者精神痛苦限度和社会功能受损限度并不严重,病程局限性3个月,评分局限性6分,问题也没有泛化,因而可以排除神经症。8U中华人民共和国心理征询网c Q(t'S8hKsZ"Ix(IS 8U中华人民共和国心理征询网!iE[5j4~z-vx.P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反映强度强烈,已泛化,对社会功能导致严重影响,病程不不不小于两个月。该求助者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导致严重影响,也没有泛化,持续时间局限性两个月,因而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4)与抑郁症相鉴别:该求助者虽有情绪低落,但不是重要症状,也没有爱好缺少、自罪自责、自杀意念等症,因而可排除抑郁症。 病因分析:8U中华人民共和国心理征询网AT$X?Nz,|,f 生物学因素:左腿因受伤变得比较细。 社会性因素:不存在负性生活事件。 8U中华人民共和国心理征询网4Y8?5Q ] Q @'V心理因素:存在不良认知(双腿粗细不同样影响自身完美),个性特性偏内向、脾气急,追求完美。 五、征询目旳制定 根据以上评估和诊断,同家常和求助者协商,拟定如下征询目旳: 具体目旳与近期目旳:减轻求助者焦急情绪,纠正其错误认知,改善人际关系。 最后目旳与长期目旳:完善求助者个性,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及应对能力,习得健康有效应对措施。 六、征询方案制定 1、重要征询措施与合用原理:贝克认知疗法①。 这种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途径,变化求助者非理性观念,以协助她解决情绪和行为上问题。该理论觉得,使人们伤心和痛苦,是由于其存在着负性认知。 本案例求助者心理问题产生因素就是负性认知,任意推断自己双腿粗细不同会影响完美,夸张双腿差别,自己感觉不完美就觉得别人都注意自己双腿,从而导致焦急情绪产生,而这一负性情绪产生是由其追求完美个性决定。而这种个性形成是由于从小严格家庭教养方式导致。采用认知治疗,减轻其焦急情绪纠正其错误认知。 2、双方权利和义务 征询过程中,求助者权利和义务 权利: ⑴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用征询师; ⑵征询过程中不满意可规定更换征询师; ⑶对征询方案、征询收费、征询时间知情权、协商权和选用权。 义务: ⑴遵守征询机关有关规定; ⑵遵守执行商定好征询方案、征询收费、征询时间等方面规则; ⑶求助者应尊重征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状况提前告知征询师。 征询过程中,征询师权利和义务: ⑴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有好征询关系; ⑵心理征询师不得因求助者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奉、价值观念等任何方面因素歧视求职者; ⑶心理征询师在征询关系建立之前,必要让求助者理解心理征询工作性质、特点、这一工作也许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权利和义务; ⑷心理征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重点进行讨论并达到一致意见,必要时应与求职者达到书面合同; ⑸心理征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建立和产生征询以外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更不得运用求助者对征询师信任谋取权利,特别不得对异性有非礼之言行; ⑹当心理征询师觉得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职者进行征询时,应向求职者作出明确阐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态度将其简介给另一位适合心理征询师或医师; ⑺心理征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征询时间与收费 征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 征询收费:每次100元 心理测验收费:EPQ:50元、SAS:20元 七、征询过程 征询阶段大体分为: 1、诊断评估与征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协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征询过程: 第一次:2月6日 目: 1、理解基本状况; 2、建立良好征询关系; 3、确立重要问题; 4、探寻变化意愿; 5、进行征询分析。 措施: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⑴填写征询登记表,询问基本状况,简介征询中有关事项与规则; ⑵与求助者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谋求职者心理矛盾、焦急因素; ⑶做心理测验:EPQ、SAS; ⑷评估焦急限度; ⑸向父母理解孩子成长过程; ⑹将测验成果反馈求助者,并做出初步问题分析; ⑺确立征询目旳。 第二次:2月17日 目:⑴加深征询关系; ⑵纠正错误认知。 措施:会谈、贝克认知治疗 过程:⑴建立求助动机;与求助者交谈,结识自己觉得左腿较细而过度注意不对旳认知及由此产生焦急情绪,并估计矫正所能带来预期成果。 ⑵适应不良性认知辨认:告知求助者其腿部实际成果,双腿粗细差不多,不必矫正,不必太在乎,指引求助者适应这一新认知。 ⑶布置征询作业:祈求助者出去向别人调查自己双腿与否看出粗细不同样。 第三次:2月21日 目:⑴练习将新认知模式(双腿粗细差不多)用到社会情境中去;取代原有认知模式(双腿不同样粗细影响完美); ⑵学会合理评价,双腿差别不大,不影响自身完美; ⑶学会身心放松。 措施:会谈、贝克认知治疗 过程:⑴反馈征询作业:同窗们都没太注意她双腿粗细不同样; ⑵强化新认知:双腿并无大差别,不影响她完美,不必矫正; ⑶教会求助者松弛训练; ⑷布置征询作业:练习渐进性放松,每次30分钟。 第四次:2月28日 目:⑴巩固征询效果; ⑵增强自信心; ⑶结束征询。 措施:会谈、贝克认知治疗 过程:⑴反馈作业:完毕顺利,继续执行; ⑵必然其认知变化,继续强化新认知; ⑶与求助者一起评估、总结征询效果; ⑷结束征询。 八、征询效果评估 1、自我评价:“我目前不去故意注意我左腿了,我感觉我双腿差不多;也没有梦到同窗笑话我,感觉较好!” 2、家长评价:“这孩子不再觉得自己腿有问题,情绪好多了。” 3、教师和同窗评价:“她比此前开朗多了,不再那么神神秘秘地,有时也穿短裤,能和我们同样开心地玩了,我们越来越喜欢她了。” 4、SAS量表评估:SAS:总分为45分,对比第一次测验成果,求助者焦急总分已在正常范畴内,提示求助者生理心理行为症状已缓和。 5、征询师评价: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征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旳,变化了求助者错误认知,减轻了焦急情绪,征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注释:①贝克认知疗法中贝克觉得,认知产生了情绪及行为,异常认知产生了异常情绪及行为。认知是情感和行为中介,情感问题和行为问题与歪曲认知有关。人们初期经验形成“功能失调性假设”或称为图式,决定着人们对事物评价,成为支配人们行为准则,而不为人们所察觉,即存在于潜意识中。一旦这些图式为某种严峻生活实践所激活,则有大量“负性自动想法”在脑中浮现,即上升到意识界,进而导致情绪抑郁、焦急和行为障碍。如此,负性认知和负性情绪互相加强,形成恶性循环,使得问题持续加重。常用负性认知有:任意推断、选用性抽象、过度概括、放大和缩小、个人中心、二分法思维。 参照文献 1、王长虹、丛中主编.临床心理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培训教程.心理征询师,北京:民族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