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建筑构造Ⅰ》课程第五章教案首页
学生专业班级
建筑学 级1班
总学时数
48学时
本章学时
9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楼梯的组成、 形式和尺度; 掌握楼梯平面、 剖面设计; 掌握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及其细部构造设计。了解台阶与坡道、 电梯和自动扶梯构造。
教学内容
l 楼梯的组成、 形式和尺度
l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
l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
l 踏步和栏杆扶手构造
l 台阶与坡道
l 电梯和自动扶梯
教学重点
l 楼梯的组成、 形式和尺度
l 楼板设计
l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
教学难点
l 楼板设计
l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
教学进程
l 楼梯的组成、 形式和尺度( 3学时)
l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 1学时)
l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 0.5学时)
l 踏步和栏杆扶手构造( 0.5学时)
l 台阶与坡道( 0.5学时)
l 电梯和自动扶梯( 0.5学时)
l 指导楼梯课程设计( 3学时)
教学方法
本章以理论讲授为主, 结合教学模型、 工程实例图片进行讲解, 经过抄绘节点大样图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教 具
教学模型、 图片、 多媒体课件
课后总结
复习思考:
1、 常见的楼梯形式和使用范围。
2、 楼梯间的开间和进深如何确定?
3、 当底层平台下设入口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4、 钢筋混凝土楼梯的常见的结构形式和特点。、
作 业
课后作业:
1、 抄绘常见的楼梯形式的平面及剖面( 12种方式中至少选6种)
2、 抄绘底层中间平台下作出入口的处理方式。
3、 抄绘楼梯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布置。
4、 楼梯课程设计。
第五章 楼 梯
第一节 楼梯的组成、 形式、 尺度
一、 楼梯的组成
1、 梯段( 梯跑)
踏步数不超过18步, 也不宜少于3步。
2、 楼梯平台: 楼层平台、 中间平台
3、 栏杆扶手
二、 楼梯形式
1、 直行单跑楼梯: 直跑无中间平台
2、 直行多跑楼梯: 直跑有中间平台
3、 平行双跑楼梯: 上完一层回到原起步位置。
最常见的形式
4、 平行双分双合楼梯: 两部平行双跑楼梯的组合, 多用于办公建筑。
l 平行双合楼梯: 强调经过的引导关系;
l 平行双分楼梯: 强调向上的引导关系。
5、 折行多跑楼梯: 形成较大梯井。
l 多用于层高较大的公共建筑。
l 少年儿童使用的建筑不能采用, 否则要有安全措施。
6、 交叉跑楼梯( 剪刀楼梯) :
l 开敞楼梯: 人流通行量大, 且有多重方向选择。
l 封闭楼梯: 多用于高层住宅, 但应分别带前室。
7、 螺旋形楼梯: 不能作为人流主要交通的楼梯和疏散楼梯。
8、 弧形楼梯:
一般不能作为疏散楼梯。
但同时满足以下条件能够作为疏散楼梯:
l 上下两步之间的平面夹角不超过10°;
l 每级离扶手25cm处的踏步深度超过22cm。
三、 楼梯尺度
1、 踏步尺寸
常见踏步尺寸:
l 公共建筑: 150×300
l 住宅建筑: 150×280
2、 梯段尺寸
l 梯段宽度: 公共建筑≥1300mm; 住宅建筑≥1100mm
l 梯段长度: L=b×(n-1)
3、 平台宽度
l 楼层平台宽度≥中间平台宽度≥梯段宽度
4、 梯井宽度: 一般不超过120mm
5、 栏杆扶手尺度
l 栏杆扶手高度是指踏步边线到扶手顶面的距离。
6、 楼梯净空高度
l 平台梁下净高≥2米
l 梯段上空净高≥2.2米
四、 楼梯的正确表示
1、 楼梯的平面图
1) 、 楼梯底层的表示—只有上梯段
2) 、 楼梯中间层的表示—既有上梯段也有下梯段
3) 、 楼梯顶层的表示—只有下梯段
注意: 楼层平台一定要表示栏杆。
2、 楼梯的剖面图
注意:
l 剖切位置的选择—必须选择梯段的纵向剖切; 切忌从梯段横剖或从中间平台出剖切。
l 剖视方向的选择—必须剖到一个梯段看到一个梯段;
五、 平行双跑楼梯间的尺寸计算
1、 根据建筑的性质选定满足要求步高、 步宽。
2、 根据层高初步估算楼梯总步数N, 尽量取偶数。
3、 根据估算楼梯步数, 计算梯段长度。L=(N/2-1)×b
3、 确定梯段宽度: w
4、 确定楼梯间开间: 2w+梯井宽度+墙厚
5、 确定平台宽度:
6、 确定楼梯间进深: L+楼层平台宽度+中间平台宽度+墙厚
六、 楼梯空间的利用
1、 中间平台下设出入口( 一般只用于住宅或公共建筑的次要楼梯)
1) 、 底层采用不等段跑
2) 、 局部降低中间平台下地坪高度
3) 、 底层采用不等段跑+局部降低中间平台下地坪高度
4) 、 底层采用直跑楼梯
2、 楼梯间顶层的利用
第二节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
一、 基本形式
1、 墙承式
踏步板( 一字型、 正L型、 反L型) 直接搁置在墙上。
l 特点: 无平台梁、 斜梯梁和栏杆, 只设靠墙扶手。
l 缺点: 影响墙体质量、 阻挡视线、 抗震性差
l 适用范围: 一般小型建筑, 如临时商业门面、 小住宅等。
2、 墙悬臂式
踏步板( 一字型、 正L型、 反L型) 悬挑在一侧的墙上。
l 特点: 无平台梁、 斜梯梁和栏杆, 无中间墙。
l 缺点: 刚度差、 抗震性差; 施工不方便。
l 适用范围: 已少有采用。
3、 梁承式
梯段由平台梁支承。平台梁可支承在承重墙上也可支承在框架梁上。由梯段、 平台梁、 平台板三部分组成。
在大量性民用建筑中常见。
二、 预制装配梁承式楼梯构件
( 一) 、 梯段
1、 梁板式梯段: 由梯斜梁和踏步板组成。
1) 、 梯斜梁
l 矩形断面: 适用于一字型、 正L型、 反L型踏步板。
锯齿形断面: 适用于三角形踏步板
l 按照h=L/12估算有效断面高度。
2) 、 踏步板
l 一字型:
用于简易梯、 小梯、 室外梯等。
l 正L型、 反L型
底面不平整。
l 三角形: 底面平整, 常采用空心构件。
2、 板式梯段
l 带踏步的条板直接支承在平台梁上。无梯斜梁, 结构厚度小。
l 按照h=L/30~L/20估算有效断面高度。
l 常采用空心构件:
横向抽孔( 常见) 、 纵向抽孔两种方式。
( 二) 、 平台梁
l 按照h=L/12估算断面高度。
( 三) 、 平台板
l 横放—多用空心板和槽板
l 纵放—多用实心小板
三、 梯段与平台梁节点处理
1、 梯段齐步( 指两梯段之间的关系)
l 平台完整, 节省梯间进深
2、 梯段错步( 指两梯段之间的关系)
l 平台不完整, 多占梯间进深
3、 梯段不埋步( 指梯段与平台梁之间的关系)
l 平台梁代替一步梯步, 平台梁为变截面。多用于住宅。
4、 梯段埋步( 指梯段与平台梁之间的关系)
l 平台梁为等截面。多用于公建。
四、 构件连接
1、 踏步板与梯斜梁连接
2、 梯斜梁或梯段板与平台梁连接
3、 梯斜梁或梯段板与梯基连接
第三节 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
一、 现浇梁承式
平台梁和梯段连接为一体。
1、 梁板式梯段的形式
l 梯斜梁上翻
l 梯斜梁下翻
l 板式楼梯
2、 在框架结构中的处理
l 框架梁上设短柱
l 平台板和梯段板合为一体
« 特别注意: 中间平台和框架梁的关系不要发生冲突。
二、 现浇悬臂式
三、 现浇扭板式
第四节 踏步和栏杆扶手构造
一、 踏步面层和防滑处理
1、 踏步面层
装修标准不低于楼地面。
2、 防滑处理:
防滑条、 防滑槽
二、 栏杆与扶手构造
( 一) 、 栏杆形式与构造
l 空花式——一般用于室内楼梯
l 栏板式──一般用于室外楼梯
l 混合式
( 二) 、 扶手形式
( 三) 、 栏杆扶手连接构造
1、 栏杆与扶手连接
l 木扶手、 塑料扶手——螺钉连接
l 金属扶手——焊接
2、 栏杆与梯段、 平台连接——预埋钢板焊接或预留孔插接
3、 栏杆与墙面连接——预埋钢板焊接或预留孔插接
4、 楼梯起步和梯段转折处栏杆扶手处理
第五节 室外台阶和坡道
一、 台阶尺度
l 步高100-150, 步宽300-400
l 缓冲平台: 一般深度大于1000, 有残坡的大于1500
二、 台阶面层
三、 台阶垫层
四、 坡道—无障碍设计
l 设置要求:
Ø 所有公共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均必须设置方便残疾人通行的坡道。
Ø 需要有推车等要求的建筑
l 出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小于1200
l 坡度不宜大于1/12( 8%)
第六节 电梯与自动扶梯
一、 电梯
( 一) 电梯类型
1、 按使用性质分
l 客梯
l 货梯( 医梯)
l 消防电梯—消防人员使用的专用电梯。
发生火灾等紧急事件时其它电梯全部停止运行, 只有消防电梯依然使用。可用以上几种电梯兼作消防电梯, 但必须满足其特殊要求。
2、 按运行速度分
l 低速电梯: <1.5m/s
l 中速电梯: 1.5~2.0m/s
l 高速电梯: >2.0m/s
« 消防电梯要求从顶层到地面的运行时间不超过60秒。
3、 其它分类
l 布置方式: 单台、 双台
l 供电方式: 交流、 直流
l 升降驱动方式: 曳引式、 液压式
l 电梯门开启方式: 中分式、 单边式
4、 观光电梯
( 二) 电梯组成
1、 电梯井道
电梯井道顶板要高出其所需到达的顶层地面4米以上( 视电梯速度而定) 。
2、 电梯机房: 一般在井道上面
3、 井道底坑
4、 有关部件
1) 轿厢
2) 井壁导轨和导轨支架
3) 牵引部分
4) 相关电器
( 三) 电梯与建筑相关部位构造
二、 自动扶梯
l 自动扶梯是楼梯的机电化形式。
l 自动扶梯的上、 下关系表示的其仰角或俯角关系, 与其运转方式无关。
l 自动扶梯是整体性设备, 土建平面尺寸需与设备一致。
l 注意扶梯与框架梁板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