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某村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报告.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822306 上传时间:2025-04-09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2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村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某村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某村土地整理项目 规划设计报告 申报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某村村土地整理项目 规划设计报告 申报单位: 负责人: 编制单位: 负责人: 复核人: 编制人: 编制日期: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目 录 前 言 1 1项目概况 2 1.1项目建设规模 2 1.2项目性质 2 1.3项目区位置和范围 2 1.4项目所在地区地貌类型 2 1.5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 2 1.6项目新增耕地面积、 新增耕地比例 2 1.7项目建设内容 2 1.8项目建设工期 2 1.9项目投资预算 2 1.10项目资金筹措方式 3 1.11报告编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情况 3 2 项目区基本情况 4 2.1项目所在区简况 4 2.1.1 地理位置 4 2.1.2 自然条件 4 2.1.3 社会经济状况 5 2.2项目区基本情况 5 2.2.1自然条件 5 2.2.2社会经济状况 6 2.2.3土地利用现状 6 2.2.4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7 3项目建设标准、 内容和规模 9 3.1项目建设目标 9 3.1.1新增耕地与新增耕地率 9 3.1.2土壤质量指标 9 3.1.3农田水利与田间道路工程 9 3.2项目设计依据 9 3.3工程设计标准 10 3.3.1农田水利设施 10 3.3.2田间道路工程 11 3.3.3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11 3.3.4防洪标准 12 3.4建设内容与规模 12 3.4.1农田水利工程 12 3.4.2田间道路工程 12 3.5规划方案比选 12 3.5.1农田水利方案比选 12 3.5.2田间道路方案比选 13 3.5.3总体方案比较 13 3.5.4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 13 4工程设计 15 4.1农田水利工程 15 4.1.1灌溉工程 15 4.1.2排水工程 18 4.1.3配套工程 21 4.2田间道路工程 21 4.3工程量分类汇总 22 5 效益分析 23 5.1 社会效益分析 23 5.2 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 23 5.3 经济效益分析 24 5.4 耕地质量分析 24 6 实施管理措施 26 6.1组织机构 26 6.2管理制度 26 6.2.1项目法人制 26 6.2.2合同管理制 26 6.2.3工程建设监理制 26 6.3工程管理措施 26 6.3.1 项目进度控制措施 26 6.3.2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27 6.4施工进度和投资计划 27 附表: 附表1 项目土地利用现状面积统计表 附表2 项目土地利用规划结构面积调整表 附表3 项目工程情况表 附表4 项目建设任务统计表 附件: 附件1、 项目规划图 附件2、 项目规划设计图册 附件3、 土地权属单位同意规划方案确认书 附件4、 广州市 立项花都区农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成果专家评审意见 前 言 农业是经济发展、 社会安定、 国家安全的基础。土地开发整理是增加耕地有效利用面积、 提高耕地质量、 改进生产生活条件的有效途径, 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随着经济转型战略的实施, 花都区生产项目及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数量越来越多, 人地矛盾越趋尖锐。花都区是广州市经济发展较快区( 市) 之一, 近几年, 花都区委、 区政府抢抓机遇, 全区经济建设得到较快发展, 城镇经济收入得到显著提高。由于工业建设占用耕地资源较多, 全区耕地数量日益减少, 加上生产力水平不高, 耕地质量提高较慢, 产出率低, 农民增收缓慢, 农村与城镇的差距愈来愈大。城乡协调、 稳定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迫在眉睫。”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 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增加耕地有效利用面积, 保护耕地, 提高耕地质量,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效措施, 是缓解人地矛盾、 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 是提高土地质量, 促进土地节约与集约化经营的有效方法。也是改进农业生产方式、 降低劳动强度、 提高生产效率、 优化农业结构、 增强农民创收能力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 对于缓解日趋尖锐的人地矛盾, 改进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地位,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保证。 花都区非农建设用地需求量大, 耕地保护形势比较严峻, 依据《花都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20年) , 和花都区赤坭镇土地资源现状特点, 拟实施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国泰村土地整理项目。 在征得国泰村的同意与支持后, 广州市花都区土地开发复垦服务中心于 11月向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提交了相关申报资料。 8月29日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穗发改[ ]146号文, 《关于 广州市农用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的复函》, 同意《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国泰村土地整理项目》立项。 为了更好地开展该项目区的土地整理工作, 加强规划管理, 特编制本报告。 1项目概况 1.1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区建设总规模为498.93亩。 1.2项目性质 该项目为土地整理项目。 1.3项目区位置和范围 本项目位于赤坭镇国泰村, 投影平面直角坐标介于X=2595275.37~2596811.313, Y=395967.425~397783.403。 1.4项目所在地区地貌类型 项目区属于丘陵地貌, 地面坡度在5°以下。 1.5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 该项目土地的所有权及使用权属于赤坭镇国泰村集体所有, 权属清楚, 无争议。 1.6项目新增耕地面积、 新增耕地比例 项目区为农用地整理, 以完善灌溉与排水工程及田间道路工程为主, 没有新增耕地。 1.7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灌溉与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主要包括灌排工程( 整修斗沟、 农沟、 农渠) 、 配套工程( 过田间道管涵、 过生产路管涵、 水闸和路桥) 。田间道路工程主要包括整修泥结石田间道、 整修生产路。 1.8项目建设工期 项目建设工期为6个月, 从 5月到 10月。 1.9项目投资预算 预算总投资210.51万元, 每亩土地投资4219.29元。其中工程施工费183.46万元, 占总投资87.15%; 本项目无设备购置费; 其它费用共计22.93元, 占总投资的10.89%( 其中前期工作费10.62万元, 工程监理费2.75万元, 竣工验收费5.51万元, 业主管理费4.05万元) ; 不可预见费4.03万元, 占总投资的1.96%。 1.10项目资金筹措方式 本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申请广州市农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专项资金。 1.11报告编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情况 为保证项目规划方案切实可行, 区政府成立了项目实施专班, 组织了项目规划设计人员和当地村组、 地区干部对项目区进行了多次的现场踏勘, 并多次召集项目区分管领导, 村组干部及村民代表以及国土、 农办、 水利、 环保、 林业、 农业、 交通、 财政等相关方面的专家举行了项目区初步设计讨论会, 会上专业设计人员介绍了初步规划设计方案, 各级组织和各级代表就项目区农田水利、 工程布局、 农业生产、 生活、 道路建设、 土地平整工程建设提出具体了意见, 并就具体规划方案的选定进行了充分讨论, 并将代表意见带回来做进一步论证。水务局及当地干部群众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给规划的工程设施布局提供了许多因地制宜的建议, 对各项设施的结构形式和建筑材料也给出一些经济合理的意见。这样确保了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 项目区农民迫切希望经过土地整理提高种植水平, 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 提高收入水平, 改进生存环境。项目区农民正在探索经过增加土地投资, 实行规模化经营的路子, 农民这种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产业结构及经过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的经营理念, 为项目区土地整理后的土地经济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和经营保障。 2 项目区基本情况 2.1项目所在区简况 2.1.1 地理位置 花都区位于广州市北部, 土地总面积969平方公里, 地理坐标为: 东经112°57′07″~113°28′10″, 北纬23°14′57″~23°37′18″。花都是广州市、 珠江三角洲通向中国内地的北大门, 拥有国内罕有的水、 陆、 空立体交通网络。中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的广州新国际机场座落在花都, 年8 月建成启用, 首期工程年旅客输送量为2500 万人次, 货运吞吐量为100 万吨, 最大规模可达每年8000 万人次客运和300 万吨货运。广州地区铁路三个始发站之一的广州火车北站设在花都, 中国铁路大动脉——京广铁路从此经过。正在建设的最高时速达340 公里的武广快速铁路客运专线在花都设有车站。 区内还有105、 106、 107 三条国道和京珠、 机场、 广清、 街北、 广州北二环等五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国家二类口岸花都港, 可供千吨货船直达香港、 澳门, 年吞吐量30 万标准箱和300 万吨散货, 吞吐量可达500 万吨。广州市正加快规划建设地铁, 实现与花都的无缝对接。连接花都汽车城到新机场和广州城区的地铁9 号线已动工, 将于 年前开通。今后, 还有广州北三环、 城际列车专线连接花都与广州中心城区及珠江三角洲其它地区。 赤坭镇位于花都区西北部, 北与清远市接壤, 西与佛山市三水区相连, 总面积160.03平方千米, 辖30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 巴江河、 省道( S114线) 南北贯穿全境, 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2.1.2 自然条件 花都区气候优越, 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18 种; 东有流溪河流经, 西有巴江河过境。花都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 全年平均气温21.8 度, 平均年降雨量1753.9 毫米, 平均相对湿度76%, 无霜期365 天, 地下水位约在1.2-3.5 米之间, 地表水多年平均流量为11.5 亿立方米, 全区域阳光、 雨量充分, 草木常青, 四季花开。 花都全区面积969 平方公里, ”三山一水六平原”。有近200 平方公里的山地, 湖泊、 水库众多, 建有中小型水库17 座, 知名的水库有芙蓉嶂水库、 九湾潭水库、 三坑水库、 福源水库、 集益水库等。环绕水库的是森林覆盖率高、 林相整齐的秀丽山峰。当前, 全区林业用地面积57.5 万亩, 占国土面积的39.7%, 已规划有广东王子山森林公园、 广州高百丈森林公园、 广州九龙潭森林公园、 花都蟾蜍石森林公园、 花都福源水森林公园及花都丫髻岭森林公园等六个森林公园。 2.1.3 社会经济状况 花都区 全区农业总产值43.90亿元, 比上年增长2.0%。其中, 种植业产值22.71亿元, 增长1.4%; 林业产值0.30亿元, 增长21.7%; 畜牧业产值11.65亿元, 增长1.9%; 渔业产值6.59亿元, 增长2.5%; 农业服务业产值2.65亿元, 增长4.4%。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0.08万亩, 比上年增长0.3%。其中,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08万亩, 增0.3%; 蔬菜种植面积20.30万亩, 增长0.7%; 水果和花卉种植面积都较上年减少, 水果种植面积6.18万亩, 花卉种植面积2.33万亩, 分别比上年减少3.6%和18.0%。 赤坭镇全镇户籍人口53719人, 流动人口2800人。 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83亿元, 增长10%; 完成工业总产值33.10亿元, 增长5.03%, 农业总产值8.43亿元, 增长2.55%; 实现税收12067.1万元, 其中国税7513万元, 地税4554.1万元; 实现固定资产投入总额9353万元, 增长4.89%; 外贸出口3206万美元, 增长6.65%;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671元, 同比增长10%, 税收总量突破亿元大关。 2.2项目区基本情况 2.2.1自然条件 a) 气象 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 夏长冬短, 阳光、 雨量充分, 草木常青, 四季花开。年平均温度21.7℃, 全年无霜期246~349 天, 历年平均降雨量1754.9mm, 年日照1800 小时以上。灾害性天气有春季的低温阴雨, 夏季的”龙舟水”, 夏秋季的台风, 秋末的”寒露风”和干旱。  b) 地形地貌 项目区属于丘陵地貌, 地面坡度在5°以下, 海拔高程在10~15m之间, 地势平坦, 相对高差小。 c) 土壤 项目区内土壤以水稻土为主, 有机质含量达到1.5%~2%左右, 土层厚度1m左右, 耕作层一般厚0.5m, 土壤理化性状较好, pH值呈微酸性, 表土层质地为泥沙土, 保水保肥能力较好, 适宜农作物生长。 d) 植被 项目区主要植被类型以农田植被为主, 农田植被有水稻、 蔬菜和玉米等。 e) 水文与水文地质 项目区位于三坑水库灌区, 三坑水库正常水位为132.87m, 相应库容为1866 万m³。区内雨量充沛, 历年平均降雨量1754.9mm。 f) 工程地质 项目区周边岩石主要有红色砂岩、 砂页岩和砾岩, 风化壳厚薄不均, 一般为2~5m, 厚者可达15m, 个别地方基岩裸露, 但地表起伏总体较缓和, 符合土地开发整理要求。从工程地质条件看, 项目区土地整理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g) 天然建筑材料 项目区周边可利用的天然建筑材料有木材、 碎石、 砂等, 这些建筑材料距离项目区较近, 交通便利, 且储量较大, 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区工程建设的需要。 h) 自然灾害 项目区内年际降水量分布不均, 春夏之间多暴雨, 夏秋之间多台风。 2.2.2社会经济状况 项目区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国泰村, 国泰村委会距离花都区约29公里, 离赤坭镇14公里, 地缘优势较弱。国泰村在于赤坭S114线路边, 面积约 3.62平方公里, 下辖6个村民小组, 总人口1013人,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约7034 元。 国泰村地处丘陵山岗地带, 国泰村委会利用本地的特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有砖厂、 五金厂、 炭酸厂、 泥粉厂、 塑料厂、 沥清厂。经过多年生产发展, 形成水田种植水稻、 花生, 鱼塘养殖四大家鱼的发展模式。 2.2.3土地利用现状 a) 土地利用结构 项目建设规模498.93亩, 其中水田455.35亩, 占建设规模面积的91.27%;水浇地21.93亩,占建设规模面积的4.39%;农村道路14.60亩, 占建设规模面积的2.93%; 沟渠7.05亩, 占建设规模面积的1.41%。 土地利用现状表 表2.2.3-1 单位: 亩 地类 现状 面积 比例 建设规模面积 498.93 100% 农用地 耕地 水田 455.35 91.27% 水浇地 21.93 4.39% 小计 477.28 95.66% 建设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农村道路 14.60 2.93% 小计 14.60 2.93% 水域 及水利 设施用地 沟渠 7.05 1.41% 小计 7.05 1.41% b) 土地利用程度 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程度从土地垦殖率、 土地利用率和耕地复种率几个方面计算说明: 土地垦殖率以耕地面积与项目建设规模面积之比表示, 其表示式为: 土地垦殖率=( 耕地面积/项目建设规模面积) *100%=( 477.28/498.93) *100%=95.66%。 土地利用率以已利用的土地面积与项目建设规模面积之比表示, 其表示式为: 土地利用率=( 已利用土地面积/项目建设规模面积) *100%=( 498.93/498.93) *100%=100%。 经过计算, 得出土地利用程度相关的数据, 项目区土地垦殖率为95.66%, 土地利用率为100%。 2.2.4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项目区对外交通便捷, 经过村道与省道S114 和山前旅游大道相连。现有田间道路均与村道相通。 项目区灌排水系形成网络, 三坑水库灌渠为项目区供水, 供水量充分。项目区周边有多处水塘, 水质良好, 可补充灌溉。项目区内灌溉排水设施主要以土质沟渠为主, 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达不到优质高效农业的要求, 小型沟渠较匮乏, 需要经过本项目进行完善。 3项目建设标准、 内容和规模 3.1项目建设目标 3.1.1新增耕地与新增耕地率 项目区为农用地整理, 以完善灌溉与排水工程及田间道路工程为主, 没有新增耕地。 3.1.2土壤质量指标 土层厚度 该项目无土地平整工程, 土层厚度保持原状。 有机质含量 该项目无土地平整工程, 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原状。 酸碱度 该项目无土地平整工程, 酸碱度保持原状。 土壤质地 该项目无土地平整工程, 保持原有土壤质地。 3.1.3农田水利与田间道路工程 完善灌溉工程与排水工程, 保证对项目区农田适时适量提供, 并满足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需要的人工补充水量。能及时排出暴雨积水, 能做到旱涝保收。 完善田间道路体系, 方便生产和生活。 3.2项目设计依据 1、 本项目的可研文件及发改委的批准立项文件 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T1012- ) 3、 《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资料编制指南》 4、 《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 粤府办【 】74号) 5、 《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 6、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国土资发〔 〕282号) ; 7、 《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1999]39号) ; 8、 《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 [ ]176 号) ; 9、 省财政厅《广东省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粤财综〔 〕4号》; 10、 市财政局、 市国土房管局、 市农业局《转发〈广东省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穗财综( 〕27号) ; 11、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粤府办[ ]74号) 12、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 林业局、 财政厅、 农业厅《关于做好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有关工作的通知》( 粤国土资办公发[ ]106号) ; 13、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加快推进农用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的通知》( 穗国房字[ ]611号) ; 14、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 发改委、 财政局《广州市农用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实施细则》( 穗国房字[ ]633号) ; 15、 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实施管理资料清单 3.3工程设计标准 本规划标准和技术方案是在满足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相关规范、 规程、 标准要求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劳动技术水平以及劳动者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制定的, 能够为项目的实施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项目整理过程中既切实可行, 又经济合理, 为当地农民接受, 有利于各种工程技术实施的维护和长期使用。 3.3.1农田水利设施 项目区灌溉与排水工程依据地形布设, 土块设置考虑农业机械化和农田规模经营的要求, 结合当地种植经验和项目区地形进行布置。 根据项目区情况, 项目区采用渠道进行灌溉。排水标准按 一遇一日暴雨一日排至作物的耐淹深度, 参考《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99) 中的《各地区设计排涝标准表》, 确定该地区的设计暴雨量为150mm, 根据有关规范和实地资料 一遇的一日暴雨相应的一日蒸发量为6.5mm, 一日的渗漏量为4mm。 本地雨量充分, 设计灌溉保证率90%, 采用渠道灌溉。 农渠I采用矩形断面, 底宽为0.40m, 沟深0.40m, 全断面护砌, 侧壁M7.5浆砌水泥砖护坡, 厚0.24m, 底板为10cm厚C15现浇混凝土, 每隔5m设一个伸缩缝, 采用沥青木板填缝止水, 内侧壁和顶采用M7.5砂浆抹面厚2cm, 占地宽0.84m。 农渠II采用矩形断面, 底宽为0.60m, 沟深0.60m, 全断面护砌, 侧壁M7.5浆砌水泥砖护坡, 厚0.24m, 底板为10cm厚C15现浇混凝土, 每5m设置一个伸缩缝, 沥青木板填缝止水, 内侧壁和顶采用M7.5砂浆抹面厚2cm, 占地宽1.08m。 斗沟采用梯形断面, 底宽为1.00 m, 顶宽1.55m, 沟深1.10m, 全断面护砌, 侧壁M7.5浆砌石护坡, 顶厚0.304m, 底厚0.575m, 渠底为夯实素土, 每隔2m设一个伸缩缝, 采用沥青木板填缝止水, 占地宽2.15m。 农沟采用矩形断面, 底宽为0.60m, 沟深0.60m, 全断面护砌, 侧壁M7.5浆砌水泥砖护坡, 厚0.24m, 底板为10cm厚C15现浇混凝土, 每隔5m设一个伸缩缝, 采用沥青木板填缝止水, 内侧壁和顶采用M7.5砂浆抹面厚2cm, 占地宽1.08m。 管涵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管, 沟渠过田间道、 生产路时埋设圆管涵, 管涵尺寸为Φ600、 Φ400, 过田间道管涵长4.6m, 过生产路管涵长1.6m。 渠道设置10个水闸, 具体分布见规划图。 3.3.2田间道路工程 为了方便农业生产与管理, 项目区内应有完善的道路系统。按照规划目标, 本规划的道路工程分田间道和生产路二级, 其中, 田间道主要为货物运输、 作业机械向田间转移及为机械加油、 加水、 加种子等生产操作过程服务, 规划的田间道路与村道相连,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道路体系。 田间道连接村庄及主要田间道路的设计为泥结石路面, 路面宽4m, 路基宽4.6m。每隔25.0m设置一个机械下田坡道, 宽2.5m。 生产路为人工田间作业和收获农产品服务, 设计为泥结石路面厚, 路面宽1.0m, 占地1.6m。 3.3.3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由于项目区内3面环山, 周边有大量绿化植物, 因此不需要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3.3.4防洪标准 设计防洪标准为十年一遇。 3.4建设内容与规模 3.4.1农田水利工程 规划整修农渠20条, 长3819.74m; 规划整修斗沟1条, 长492.88m, 整修农沟9条, 长1872.61m; 规划管涵18座, 水闸10座。 具体沟渠数量详见项目设计图册及附表3。 3.4.2田间道路工程 规划整修田间道共2条, 长912.95m; 整修生产路共2条, 长365.97m。 具体道路数量详见项目设计图册及附表3。 3.5规划方案比选 3.5.1农田水利方案比选 a) 灌溉工程方案 1) 管道工程方案 管道灌溉在中国已大面积推广, 近年来硬塑料管道生产技术的提高, 加快了管道灌溉的应用速度。管道灌溉的基本特点有: 节约土地资源: 管道可配合田间道路, 沿路边或地( 田) 埂布置, 埋入地下, 基本不占用土地; 节约水资源: 管道供水, 水利用系数高, 损失小; 适应地形变化: 因管道为有压供水, 只要基本水头够, 可快速将水供到目的地; 技术要求高: 设计上相对较为复杂, 工作水头受自然条件限制, 如果人工加压, 项目建造成本和运行成本较高。施工方面相对复杂, 但施工速度快; 对生态环境影响: 管道供水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2) 明渠工程方案 明渠灌溉系统是中国传统的灌溉供水方式, 它具有直观、 运用方便、 维护维修简单、 成本低廉等特点。 根据调查多方意见, 结合当地实际, 本项目灌溉工程规划设计拟采用浆砌石和浆砌砖结构明渠工程灌溉的方式。 b) 排水工程方案 项目区为平原地形, 地势平坦, 排水方案以田块之间毛渠为主要排水通道, 并根据项目区内山、 水、 林、 田、 路等综合规划配置田间排水系统工程来满足整个项目区的排水任务。根据调查, 并对本项目区的排水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 本项目各级排水结构形式以浆砌砖结构明沟排水为主。 3.5.2田间道路方案比选 根据本地实际情况, 田间道路工程一般采用混凝土、 砂石路、 泥结石路等。 混凝土路面是用水泥、 砂、 碎石、 水等搅拌铺设而成, 等组长成本较高。特点: 路况质量稳定; 铺筑造价高; 维修养护方便; 防滑性能好, 安全性能好。 砂石路面是以砂石料经压实修筑成的, 施工简单结构松散, 路面易破坏, 养护成本高。 泥结石路面是以碎石作为骨料、 泥土作为填充料和粘结料, 经压实修筑成的一种结构, 施工简单, 结构紧密, 路面不易破坏, 路面的基层或面层结构, 投资不高, 能够随交通量的增加分期改进, 养护成本低, 寿命长。 根据调查, 并对本项目区自然条件和交通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 田间道和生产路均采用泥结石路面。 3.5.3总体方案比较 根据对项目区以上各单项工程方案的分析和论证: 本项目方案从自然条件、 施工条件、 投资条件、 管理运行条件、 群众科技水平等因数考虑, 并多次与有关部门进行方案研讨, 在采纳了各方有益的意见并综合考虑后,确定在土地平整工程中选用机械作业和人工作业相结合方式; 农田水利工程中主要选用明渠灌溉及明沟排水的方式; 田间道路工程中选用泥结石路面。 3.5.4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 a) 规划后各类用地面积 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建设规模为498.93亩。其中: 其中水田469.80亩, 占建设规模面积的94.16%;农村道路15.33亩, 占建设规模面积的3.07%; 沟渠13.80亩, 占建设规模面积的2.77%。具体的土地利用结构详见下表。 b) 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 表3.5.4—1 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 地类名称 现状 规划 增减 地类编号 名称 地类编号 名称 面积(亩) 百分比 面积(亩) 百分比 面积(亩) 01 耕地 小计 477.28 95.66% 469.80 94.16% -7.48 011 水田 455.35 91.27% 469.80 94.16% 14.45 012 水浇地 21.93 4.40% 0.00 0.00% -21.93 10 交通运输用地 小计 14.60 2.93% 15.33 3.07% 0.73 104 农村道路 14.60 2.93% 15.33 3.07% 0.73 11 水域 及水利 设施用地 小计 7.05 1.41% 13.80 2.77% 6.75 117 沟渠 7.05 1.41% 13.80 2.77% 6.75 合计 498.93 100.00% 498.93 100.00% 0.00 c) 规划后土地利用效果 项目区规划后的土地利用效果从土地垦殖率、 土地利用率几个方面计算说明: 土地垦殖率以耕地面积与项目建设规模面积之比表示, 其表示式为: 土地垦殖率=( 耕地面积/项目建设规模面积) *100%=( 469.80/498.93) *100%=94.16%。 与整理前的土地垦殖率95.66%相下降了1.5%, 可是耕作条件大大改进。 土地利用率以已利用的土地面积与项目建设规模面积之比表示, 其表示式为: 土地利用率=( 已利用土地面积/项目建设规模面积) *100%=( 1020.11/1020.11) *100%=100%。 与整理前的土地利用率100%保持不变。 4工程设计 4.1农田水利工程 4.1.1灌溉工程 a) 渠道设计 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总体采用”灌排相邻”模式, 田块设置考虑项目区丘陵地势的特点以及未来农业机械化和农田规模经营的要求, 同时结合当地种植经验进行布置。渠道布置充分考虑项目区地形布设, 同时遵循充分利用原有水利设施和投资最少原则, 采用单向灌排, 灌渠和排水沟相邻布置。 灌溉保证率下设计典型年及该年灌水定额的确定 按《土地开发整理标准》规定, 灌溉方法采用地面灌溉, 湿润地区或水资源丰富地区以水稻种植为主的, 灌溉设计保证率取85-95%。根据项目区情况, 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为90%。项目区整理后以水稻种植为主, 为最大限度的满足项目区作物正常生长的用水需求, 取水稻作物用水高峰期的用水需求作为设计标准, 即灌水定额取80 m3/亩, 灌水周期取7天。旱地取20 m3/亩, 灌水周期为5天。 设计典型年项目区毛灌水率( 灌水模数) 的确定 项目区主要采用自流灌溉的灌水方式, 设计典型年份灌溉方式为自流灌溉时, 每天灌水24h, 因此, 毛灌水率的计算采用以下公式: q毛=15a×m/( 3600*24*T*η) =15a·m/( 86400·T·η) 式中: q毛——自流灌溉方式下设计毛灌水率( m3/s/ha) ; a——单位灌水面积( 1ha) ; m——灌水定额( 水田取80m3/亩, 旱地取20m3/亩) ; T——灌水周期( 水田灌水周期为7天) ; η——灌溉水利用系数, 本项目水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6。 代入参数求得自流灌溉的毛灌率: 自流灌溉: q毛=15×1×80/( 3600×24×7×0.76) =0.002611( m3/s·ha) b) 渠道系统设计 项目区渠道灌溉工作制度的确定 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 斗渠设计采用续灌方式, 灌水周期设计为7天, 农渠设计采用轮灌方式, 灌水周期设计为3.5天。 项目区渠道设计流量的计算 续灌方式:Q=q毛*A 式中: Q——设计流量( m3/s) ; A——灌溉面积( ha) q毛——设计毛灌水率( m3/s/ha) 在确定设计流量时, 从便于施工角度考虑, 我们将控制面积在某一范围之内的渠道定为同一种类型( 从而减少渠道的断面类型及施工难度) , 且取这一范围内较大控制面积值计算此类型渠道的设计流量。 上式算得的流量是按渠道正常引水考虑的, 考虑到项目区灌水为自流灌溉, 根据项目区气候变化、 灌区面积可能发生变化等因素, 计算渠道加大流量, 加大流量按经验值计算, 一般当渠道流量小于1 m3/s时, 加大30%~35%; 流量在1~5 m3/s时, 加大25%~30%; 流量在5~10 m3/s时, 加大20%~25%; 流量大于10 m3/s时, 加大10%~20%。轮灌渠道由于控制面积较小, 轮灌组内各渠道的输水时间和输水流量能够适当调剂, 因此, 轮灌渠道不考虑加大流量设计。故斗渠采用加大流量设计, 农渠则不考虑加大流量设计, 加大流量( 取加大30%) 。 表4.1.1—1 渠道流量计算表 名称 毛灌水率 单位灌水面积 灌水定额 灌水周期 渠道利用系数 灌溉面积 设计流量 加大流量 符号 q a m t η A Q设计 Q加大 单位 m3/s/ha ha m3 天   亩 m3/s m3/s 农渠I 0.002611 1 80 7 0.76 20 0.052 0.068 农渠II 0.002611 1 80 7 0.76 40 0.105 0.137 c) 灌溉渠道横断面设计 项目区新修农渠采用矩形断面, M7.5浆砌砖侧墙, C15混凝土护底, 水泥砂浆抹面; 农渠采用矩形断面, M7.5浆砌砖侧墙, C15混凝土护底, 水泥砂浆抹面。各种渠道的断面采用用明渠均匀流公式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为: Q=AC 式中: A——过水断面面积( m2) ; R——水力半径, R=A/X, X为湿周; C——谢才系数, 采用公式进行计算; n——为渠床糙率, 糙率根据渠道材质选取; Q——设计流量( m3/s) ; i——渠底比降( 新修斗渠取1/1000, 农渠取1/500, 整修原有渠取1/500) 。 渠道断面设计采用试算法,【试算法: 首先假设底宽和水深值, 计算过水断面的水力要素, 然后计算渠道流量、 校核渠道输水能力、 校核渠道流速】。 e) 灌溉渠道纵断面设计 各级分水口设计水位线的确定 为了保证渠道所控制的灌溉面积都能进行自流灌溉, 各级渠道在分水点处都具有足够的水位高程。各分水口的水位控制高程, 是根据灌溉地区的地面高程加上渠道沿程水头损失以及渠水经过各种水工建筑物的局部水头损失进行推算的, 计算公式为: 其中: ——表示分水口要求控制水位高程( m) ; A0——渠道灌溉范围内的地面参考点的高程( m) ; h——所选参考点与该处末级固定渠道水面的高差, 取0.1m; l——各级渠道的长度( m) ; i——各级渠道的比降; ——水流经过渠系建筑物的水头损失( m) 。 各级渠道的设计水位确定后, 根据渠道设计水深及安全超高确定渠底及渠顶高程。 表4.1.1—2 渠道断面设计成果表 名称 断面类型 流量 过水断面积 平均流速 比降 谢才系数 净 宽度 水深 湿周 糙率 水力半径 安全 超高 渠高 符号 Q ω υ i C b h x n R △h H 单位 m3/s m2 m/s m m m m m 农渠I 矩形 0.068 0.08 0.85 0.002 45.42 0.400 0.200 0.8 0.015 0.100 0.20 0.40 农渠II 矩形 0.137 0.18 0.76 0.002 48.59 0.600 0.300 1.2 0.015 0.15 0.30 0.60 4.1.2排水工程 a) 排水沟流量计算 排涝标准: 排水工程设计标准: ”山地丘陵区按十年一遇暴雨一日暴雨一日排至作物耐淹深度的目标”。故本项目排水工程设计按照 一遇一日暴雨( 130mm) 一日排完的标准进行排水工程设计。 排涝模数计算 根据有关规范和实地资料十年一遇的一日暴雨相应的一日蒸发量为6.5mm, 一日的渗漏量为4.0mm。排涝模数计算如下: qw=(P -S-Ew)/(86.4t) 式中: qw——排涝模数( m3/s/km2) ; P——设计暴雨量( mm) ,P取130mm; S——设计排涝历时内的稻田渗漏总量, 本项目按4.0mm计算; Ew——设计排涝历时内田间腾发总量, E=aEoT( 其中Eo为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 取Eo=6.5mm/d) 。 t——排水时间, d, 此处取t=1d。 代入参数计算: qw=(Pw-S-Ew)/(86.4t)=(130-6.5-4.0)/( 86.4×1) =1.383m3/s/km2) b) 排涝设计流量计算 根据本项目地形特点, 农沟, 斗沟断面设计兼顾区外排水要求, 农沟设计控制面积30ha, 斗沟设计控制面积100ha, 其设计流量计算如下: 农沟: Q=qw×30=0.415(m3/s) 斗沟: Q=qw×100=1.383(m3/s) c) 排水沟横断面设计 排水沟断面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进行计算, 农沟、 斗沟设计均采用矩型断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