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莆田市后溪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莆田市萩芦溪水电管理处编制二一二年三月九日后溪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1、 总则1.1编制目的编制后溪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 以下简称应急预案) , 是为了提高后溪水库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切实做好防洪抢险调度和险情抢护工作, 力保水库工程安全, 最大限度保障水库下游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尽量减少损失。1.2编制依据本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 规程。1.3工作原则本应急预案的工作原则是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2、 坚持行政首长负责制、 统一指挥、 统一调度、 全力抢险、 力保水库工程安全的原则。1.4适用范围后溪水库遭遇的突发事件是指水库工程因以下因素导致的重大险情: 1、 超标准洪水; 2、 水库枢纽工程隐患; 3、 库区地震灾害; 4、 地质灾害; 5、 上游水库溃坝; 6、 上游大致积漂移物的撞击事件; 7、 战争或恐怖事件; 8、 其它。2、 工程概况2.1流域概况后溪水库库区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 坝址位置在涵江白沙镇澳柄村, 位于萩芦溪第三大支流东泉溪流域的中下游, 距莆田城关38km, 大坝位置在东经11859, 北纬2533。坝址以上主河道长15.68km, 平均坡降25.25, 水
3、库总库容2490万m3, 集雨面积39.5km2, 多年平均降雨量1660mm, 多年平均径流量3530万m3, 是以供水为主, 结合灌溉、 发电、 防洪、 渔业等综合利用的多年调节中型水库。2.2工程基本情况2.2.1根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SDJ12-78规定, 国标防洪标准GB50201-94及1990水规35号补充规定SDJ12-78, 后溪水库枢纽为中型三等工程, 主要建筑物为三级( 大坝、 引水隧洞、 泄水建筑物) , 水电站等为四级建筑物。设计洪水为50年一遇, 校核洪水为5 一遇, 厂房设计洪水为20年一遇, 校核洪水为1 一遇。本工程所在地震区域基本烈度为度,
4、根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DJ10-78( 试行) 规定, 在设计中已考虑抗震设防。水库枢纽主要由拦河坝、 泄洪建筑物、 引水系统、 电站厂房、 开关站及灌溉渠系等建筑物组成。水库大坝为浆砌石三心变厚双曲拱坝, 最大坝高49.70m, 坝顶上游面弧长181.09m, 坝顶宽度2.50m, 坝底厚度11.8m, 厚高比为0.237, 坝顶高程229.70m( 罗零, 下同) 。泄洪建筑物采用坝顶开敞式自由溢流, 布置于坝中央。溢流堰顶高程225.0m, 溢流净宽410m, 堰面曲线为WESI型实用堰, 为挑流消能。设计洪水位下泄流量409.6m3/s。引水隧洞进口布置在坝址上游25m处的左岸山
5、坡上, 为岸塔式框架结构, 进口底高程192.0m, 启闭平台高程230.5m, 进口设拦污栅、 检修闸门。压力隧洞全长178m, 衬砌后洞径1.80m, 设计最大过流量为2.74m3/s。坝后电站总装机容量2400kw。( 附: 后溪水库工程技术特性表见附录A) 2.2.2水库枢纽工程于1997年9月16日正式动工, 8月完工; 坝后一级水电站2台400kw机组于 6月12日投入运行。 7月17日经过竣工验收, 枢纽工程施工质量总评为优良等级。2.2.3工程存在的主要防洪安全问题由于后溪水库建成后, 能够直接拦蓄上游洪水并进行调节, 但水库下游河道被白沙镇澳柄、 澳东、 东泉村三个行政村村民
6、无规划占地建设和淤积阻塞, 其河道行洪能力下降, 现最大安全排洪流量为300m3/s。2.3水文2.3.1后溪水库位于萩芦溪支流东泉溪流域中下游。东泉流流域总面积68.6km2, 主河道长24.2km, 平均坡降16.2; 流域内后溪水库上游有仙游县游洋镇兴山、 霞峰、 鲁头三个行政村, 城厢区常太镇汀洋村, 水库下游有涵江区白沙镇澳柄、 澳东、 东泉三个行政村。总计7个行政村, 总人口约11200人, 耕地面积约6000亩。流域内有小型拦蓄引水工程十多处, 总库容为60万m3。本流域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温暖湿润, 植被良好, 流域内降雨主要由台风雨和峰面雨形成。造成洪水的主要原因是暴雨,
7、暴雨的形成有两个时期, 一是发生在5-6月份的降雨期, 一是发生在7-9月份的台风时期, 造成洪水机会前者小于后者。流域内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 多发生在5-9月份, 占全年降水量的77%。2.3.2后溪水库所在流域设有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装置和人工雨量观测站, 观测项目包括雨量、 水位等内容。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共设置中心站1个, 水位雨量站1个, 雨量站2个, 同时与莆田市木兰溪洪水预警报中心联网。2.3.3由于水库上游集雨面积较大, 全流域汇流时间仅3-4小时, 因此仅采用降雨径流方案进行预( 估) 报, 作为防洪调度的参考。2.4工程安全监测2.4.1后溪水库坝基为侏罗系南园组流纹质凝灰熔岩,
8、坝基防渗采取帷幕、 固结灌浆后, 只存在季节性的湿点, 因此没有坝基渗水压力观测; 建库后每年均对坝下游进行渗漏观测。本水库工程安全监测项目主要是: 大坝水平位移、 渗漏和水位, 以及下游冲刷坑测量和岩坡稳定性检查。建库后至今缺垂直沉陷观测。大坝位移观测: 共设4个测站( 左右岸各设2个测站) , 大坝上游面设4个观测点, 大坝下游面设6个观测点。水位测点只设1处, 即在岸塔式框架结构进水口处。2.4.2水库工程安全监测工作均正常运行, 变值均在设计范围之内, 大坝运行正常, 同时每年均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及水利专家现场勘测和评价。水库运行至今未发现大坝出现位移、 裂缝、 渗漏等。2.5汛期调
9、度运用计划2.5.1防洪调度2.5.1.1原则、 任务、 要求: 在确保大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 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兴利方面既有长计划又有短安排, 做到大洪不出险, 大旱不缺水, 少弃水、 多兴利, 力保水库下游三个行政村总人口5000多人的生命安全。非汛期在保证生活和工业供水的基础上, 为外度水库补足水源, 发挥整体效益。汛期利用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及防洪调度系统准确预报水情、 雨情, 并结合多年实际运行情况, 在确保大坝安全的前提下多蓄水, 充分发挥水库的作用, 提高综合利用效率。2.5.1.2主要运用指标: 水库正常蓄水位225.0m, 相应库容2050万m3; 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22
10、7.90m, 相应库容2361.98万m3; 5 一遇校核洪水位228.95m, 相应库容2482.78万m3; 死水位192.0m, 相应库容56万m3。2.5.1.3汛限水位的确定后溪水库按正常蓄水位225.0m控制运行。2.5.1.4防洪调度方法根据泄洪消能复核计算, 各种频率下泄流量与下游相应水位见如下表。洪水频率项 目P=0.2%P=2%P=5%P=50%正常蓄水位( m) 225.0堰顶高程( m) 225.0洪峰流量( m3/s) 852559429114最大下泄流量( m3/s) 650.4409.6317.268上游水位( m) 228.95227.90227.45225.8
11、8下游水位( m) 184.52183.62183.20181.45 ( 1) 在正常情况下, 后溪水库管理处应根据水库上游降雨量和来水情况, 至少提前4小时向萩芦溪水电管理处防汛处抗旱指挥所报告汛息; 再由萩芦溪水电管理处至少提前2小时将汛息上报市防汛办并通知下游有关的区防汛办。区防汛办应及时通知辖区内有关乡镇、 街道、 村和群众, 及时做好防洪或转移工作。( 2) 在紧急情况下, 要充分利用水文遥测系统监测流域水雨情, 后溪水库管理处应及时报告, 萩芦溪水电管理处尽量提前上报市防汛办并通知下游有关区防汛办。区防汛办应及时通知辖区内有关乡镇、 街道、 村和群众, 及时做好防洪或转移工作。2.
12、5.2兴利运用计划1、 在确保水库工程安全的前提下, 尽量多蓄水, 发挥工程效益, 不断补足外度水库水量, 以满足莆田市涵江区居民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生产用水的需要。2、 汛期蓄水位以汛限水位为依据, 并按照防洪调度的要求, 适时提前腾空库容来拦蓄上游的洪量, 减少对下游的排涝威胁。2.6历史灾害及抢险情况2.6.1建库后, 受 7月16日第4号台风”碧利斯”影响最大, 水库流域内普降大到特大暴雨, 三天最大雨量360.4mm, 最大入库洪峰流量为162.13m3/s, 水位达历史最高226.39m( 即最大溢洪水深1.39m) 。流域内十多处山体滑坡, 环库公路冲毁6km( 涵洞8座) ; 坝下
13、游冲刷坑三个, 岸坡部分滑坡。3、 突发事件危害性分析3.1重大工程险情分析3.1.1分析后溪水库实际情况, 可能导致水库工程出现重大险情的主要因素有: ( 1) 超标准洪水; ( 2) 地震灾害; ( 3) 战争或恐怖事件。3.2大坝溃决分析经 3月大坝蓄水安全鉴定, 确定本工程属中型等工程, 主要建筑物即大坝系统、 引水系统为3级, 次要建筑物为4级。大坝引水系统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 5 一遇洪水校核。后溪水库大坝为浆砌石三心变厚双曲拱坝, 且运行9年来, 均能正常运行。3.2.1大坝失事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出现大于抗震烈度的地震。3.3影响范围内有关情况3.3.1如发生最严重的
14、大坝溃决, 那么将对下游三个行政村造成毁灭性损失。影响范围主要涉及白沙镇澳柄、 澳东、 东泉村三个行政村总人口近5000人等。3.3.2影响范围的工程防洪标准, 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 当前下游河道按20年一遇洪水设防能满足现状要求, 但在大坝溃决时, 其水库下游河道安全泄量要求至少达到500m3/s。4、 险情监测与报告4.1险情监测和巡查4.1.1水库工程险情监测的内容为雨量、 水位、 大坝水平位移、 坝基及下游面渗漏、 下游冲刷坑测量和岸坡稳定性检查、 压力隧洞岸坡及出口裂缝渗漏检查; 巡查的部位为枢纽三大建筑物, 主要以大坝为主; 监测的方式以人工监测为主; 发生重大险情时, 监测的
15、频次应是不间断的。4.1.2水库工程险情监测、 巡查由后溪水库管理处人员进行。监测巡查的结果马上上报莆田市防汛抗旱指挥部。4.2险情上报与通报4.2.1险情上报、 通报的内容即为经技术人员整编分析后的监测、 巡查的内容; 充分利用有线电话、 无线电话、 广播车辆等通讯和交通工具有层次、 分机密档次, 上报上级部门, 并通报相关单位或下游群众。5、 险情抢护5.1抢险调度5.1.1根据水库发生的险情: ( 1) 当库水位在汛限水位225.0m及以上时, 立即由后溪水库上报萩芦溪水电管理处。水库溢流堰顶过洪1m时, 后溪水库管理人员应随时向所在地白沙镇政府、 受益村等发布水情、 雨情、 工情。当过
16、洪水深超过2m时, 应直接向下游三个村及镇政府等部门报告, 对可能引发险情的, 做好防备并及时作出抢险转移决策。( 2) 当水库水位达到校核水位228.95米或水库遭遇溃决或出现其它危及水库大坝安全时, 尽最大能力地通知白沙镇人民政府及下游三个行政村, 按照应急预案中所规定的, 组织群众有序转移至安全地带, 尽量做到少损失。5.1.2根据相关操作规程和规定, 后溪水库的调度权为萩芦溪水电管理处防汛抗旱指挥所。5.2抢险措施5.2.1( 1) 后溪水库出现紧急状态时下游群众安全转移负责人、 工程抢险组织领导成员立即进入岗位, 并开始行使规定的职责。( 2) 按防洪度汛的要求, 对水库水位超过汛限
17、水位的情况按规定时程及程序上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并通报有关单位。( 3) 检查供电系统、 通讯系统和水利设施的紧急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4) 检查抢险救灾用的物资准备情况, 并迅速调至大坝使用。5.3应急转移5.3.1启动应急预案。见附表3说明: 安全路线转移表。5.3.2按照应急预案中所规定的, 各部门、 各单位要明确责任, 严格执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调度, 组织群众有序转移至安全地带。公安、 交通部门负责警戒及秩序维持和交通管制。见附表1、 附表2说明。6、 应急保障6.1组织保障6.1.1后溪水库防汛抗旱指挥长为莆田市萩芦溪水电管理处领导, 副指挥长为涵江区白沙镇分管领导, 常务副指挥长
18、由萩芦溪水电管理处分管领导担任, 成员单位为: 涵江区防汛办、 白沙镇人民政府及三个行政村( 澳柄、 澳东、 泉村) 、 后溪水库管理处等组成。6.1.2水库应急抢险专项组由萩芦溪水电管理处防汛抗旱指挥所下设的技术保障组技术人员组成, 必要时报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派技术人员指导。6.2队伍保障6.2.1抢险队伍人员组成及联系方式见附表2。6.3物资保障6.3.1后溪水库现场防汛抢险物资储备: ( 1) 库区巡逻船只2艘; ( 2) 防汛编织袋1000袋; ( 3) 交通车辆1部; ( 4) 开通24小时值班电话一部: 。6.4通信保障6.4.1紧急情况下, 水情、 险情信息的应急传送方式有水文自动
19、测报、 人工监测、 有线电话、 无线网络等多种传递相结合。6.4.2抢险指挥的通信方式主要有: 有线电话、 手机等方式。6.5其它保障6.5.1交通、 卫生、 饮食、 安全等由白沙镇人民政府负责, 全力以赴抢险救灾的后勤保障工作。宣传报道的方式有电视、 有线广播、 无线广播、 报纸、 网络视频等, 发布权限为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授权的宣传机构。7应急预案启动与结束7.1启动与结束条件当水库运行达到危险险情, 将产生威胁大坝安全和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时, 立即启动并实施应急预案; 当确定大坝安全, 且预测上游再无较大来水, 对下游不再构成重大威胁时, 可结束应急预案。7.2决策机构与程序7.2.1启动
20、和结束应急预案的决策机构是萩芦溪水电管理处防汛抗旱指挥所, 由其通知有关部门、 单位, 并上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备案。8附件8.1附表1、 水库工程技术特性表( 附录A) 。8.2紧急状态时后溪水库下游群众安全转移预案表1、 附表1: 安全转移及水库工程抢险组织领导名单。2、 附表2: 抢险队伍组织落实表。3、 附表3: 水库下游安全转移路线表。8.3附表1、 后溪水库位置平面图。2、 后溪水库拱坝平面图3、 后溪水库拱坝挡水段梁剖面图、 后溪水库拱坝溢流段梁剖面图附录A 后溪水库工程技术特性表 高程系统: 罗零水库名称后溪水库主坝坝型浆砌石三心变厚双曲拱坝建设地点白沙镇澳柄村坝顶高程( m)
21、229.70所在河流萩芦溪支流东泉溪最大坝高( m) 49.70流域面积( km2) 39.5坝顶长度( m) 181.09管理单位名称莆田市后溪水库管理处坝顶宽度(m) 2.50主管单位名称莆田市萩芦溪水电管理处坝基地质侏罗系南园群流纹质凝灰熔岩、 凝灰岩等竣工日期 .8坝基防渗措施帷幕、 团结灌浆工程等别三级防浪墙顶高程( m) 地震基本烈度/抗震设计烈度/副坝坝型多年平均降水量1660mm坝顶高程( m) 设计洪水标准( %) 2坝顶长度( m) 洪峰流量( m3/s) 559坝顶宽度( m) 3日洪量( m3) 31686万正常溢洪道型式坝顶开敞式自由溢流校核洪水标准( %) 0.2堰
22、顶高程( m) 225.00洪峰流量( m3/s) 852堰顶净宽( m) 4103日洪量( m3) 32480万闸门型式水库特性水库调节特性多年调节闸门尺寸校核洪水位( m) 228.95最大泄量( m3/s) 650.4设计洪水位( m) 227.90消能型式鼻坎挑流消能正常蓄水位( m) 225.00启闭设备汛限水位( m) 225.00非常溢洪道型式死水位( m) 192.0堰顶高程( m) 总库容( m3) 2490万堰顶净宽( m) 调洪库容( m3) 440万最大泄量( m3/s) 兴利库容( m3) 1994万消能型式死库容( m3) 56万其它泄洪设施压力隧洞出口闸阀800排
23、水,流量1.37m3/s工程运行历史最高库水位( m) 及发生日期226.39 .7.16历史最大入库流量( m3/s) 及发生日 期162.13 .7.16备注历史最大出库流量( m3/s) 及发生日 期159.13 .7.16后溪水库出现紧急状态时下游群众安全转移、 工程抢险组织领导名单职务负责人原单位职务分管负责任务联系电话指挥蔡雄强白沙镇人民政府镇长负责全面防汛抗旱工作副指挥郑斌白沙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具体负责后溪水库的物资调运及安全路线转移郑培国白沙镇人民政府武装部长负责组织抢险队伍、 巡逻队伍及地方部队成员陈志福澳柄村村主任抓好防汛期间的各项工作责任、 措施的落实, 具体负责后溪水库的
24、各项安全工作。陈银忠澳东村村书记陈志华东泉村村书记苏文坤莆田市萩芦溪水电管理处副主任李荣源后溪水库管理处副主任备注镇卫生院组织一支医疗队伍负责伤员的及时转移、 抢救镇派出所组织一支治安队负责汛期期间的治安保卫安全工作后溪水库出现紧急状态时水库工程抢险队伍组织落实表乡镇名称村委会及单位名称工程抢险队伍人数( 人) 抢险负责人地方部队人数备注基干民兵党团员一般人员合计姓名职务涵江区白沙镇澳柄村15121037陈志福澳柄村村主任澳东村12111134陈银忠澳东村村书记东泉村14121036陈志华东泉村村书记后溪水库出现紧急状态时下游群众安全转移预案表拟定转移转移人数( 人) 确定转移路线备注单位负责人总人数其中妇孺老残孤人原住地址经何地安置地名澳柄村陈志福 20南陂头电站下坪埔澳东村陈银忠 18下后洋田间上后洋东泉村陈志华170315西眉弯里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