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三地理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汇总.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807995 上传时间:2025-04-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6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地理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半球示意图,a为晨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此日,我国的节气是 (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此时,下列即将日出的城市是 ( ) A.兰州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答案】 1、D 2、A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海陆轮廓,图示区为北极地区,a为晨线,说明北极地区是极夜现象,北半球是冬至日。此日,我国的节气是冬至日,D对。 2.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是6点,此时,图中④处经线是90°E,时刻是6点。a为晨线,结合图中晨线位置和我国的轮廓判断,北京、上海、广州都位于晨线以东,是昼半球部分,B、C、D错。只有兰州位于晨线附近,是即将日出的城市,A对。 考点:日照图基本知识,晨昏线,二分二至日。 3.2015年9月29日上午,第21号台风“杜鹃”将在福建福清到晋江一带沿海登陆,下面能正确表示台风“杜鹃”的是 ( ) A. a B. b C. c D.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是低压中心,图中b、d是高压中心,B、D错。北半球的气旋是逆时针方向辐合,a是顺时针方向,A错。C对。 考点:气旋的特征。 下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 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高压脊控制 B.锋面活动 C.反气旋过境 D.热带气旋影响 5.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A.江汉平原 B.四川盆地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答案】 4、B 5、C 【解析】 考点:区域降水的主要原因,不同区域流域范围差异。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6.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7.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 B.南亚盛行东北风 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答案】 6、B 7、B 【解析】 试题分析: 6.读图,①是赤道低气压带,②是东北信风带,受其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B对。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A错。亚热带季风气候 受季风环流影响,C错。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形成,D错。 7.读图,图中气压带⑤是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时,说明北半球陆地上是高压控制,北半球是冬季,A错。冬季,南亚盛行东北风,B对。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流动,C错。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的时间是夏秋季节,D错。 考点:气压带风带图,不同气候类型的成因,不同区域自然特征差异。 下图为王娟同学拍摄的我国长白山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边“浮石”图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   A.火山活动      B.溶洞塌陷C.地壳下陷   D.岩石崩塌 9.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浮石”中能找到动植物化石 B.“浮石”孔隙源于外力侵蚀 C.“浮石”和大理岩岩性相同 D.“浮石”源于岩浆喷发 【答案】 8、A 9、D 【解析】 试题分析: 8.长白山天池属于火山口湖,位于火山口处,形成源于火山活动,A对。和溶洞塌陷、地壳下陷、岩石崩塌无关,B、C、D错。 9.图中“浮石”有许多气孔,是岩浆喷出地表后,气体挥发时,冷凝形成的孔道,不是外力侵蚀作用,B错。所以“浮石”源于岩浆喷发,D对。沉积岩层中才能有化石,“浮石”中不能找到动植物化石,A错。 大理岩是变质岩,“浮石”和大理岩岩性不同,C错。 考点:地貌的成因,三类岩石类型及特征。 下图中甲为某区域示意图,乙反映甲中的P地河谷及其附近地质剖面,P地河谷剖面的形成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甲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由北向南  B.由南向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 11.河谷处的地质构造为 A.向斜 B.背斜 C.谷地 D.山岭 12.乙图中的泉,涌水量最大的季节最可能是 A.我国东部沿海台风活动频繁 B.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C.亚欧大陆上受冷高压控制 D.南亚盛行西南季风 【答案】 10、B 11、B 12、C 【解析】 考点:等高线和河流流向的关系,地质构造,区域气候特征及影响。 下图是8月份(水温最高月)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图中四点水温,由高到低的排列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14.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M海域等温线密集,是寒暖流交汇区 B.N处不受洋流影响,等温线和纬线平行 C.O处受上升洋流的影响,形成大型渔场 D.P处受寒流影响,故等温线向北凸出 【答案】 13、D 14、C 【解析】 试题分析: 13.读图,根据图中水温等值线数值判断,图中四点水温,①大于28℃,②点20-25℃,③26-27℃,④小于20℃,由高到低的排列为①③②④,D对。 14.读图,M海域位于赤道附近,等温线密集,是纬度位置的影响,不是寒暖流交汇区,A错。N处有西风漂流经过,受洋流影响,B错。O处受上升洋流的影响,形成大型渔场,C对。 P处受暖流影响,故等温线向北凸出,D错。 考点:等值线图,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 左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右图为云贵高原崎岖地表景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5.关于左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丙岩石中有化石 B.丙.乙岩石均具有层理结构 C.③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 D.①是石灰岩变为大理岩的过程 16.图中云贵高原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该地区地貌的作用是 A.②和风力侵蚀 B.②和流水侵蚀 C.③和流水侵蚀 D.③和风力侵蚀 【答案】 15、D 16、B 【解析】 试题分析: 15.读图,根据图中箭头方向,甲是沉积岩,岩石中有化石,丙是岩浆岩,岩石中没有化石,A错。丙是岩浆岩、乙是变质岩,岩石没有层理结构,B错。③是岩浆冷凝作用,不一定喷出地表,不喷出地表时,对地表形态影响小,C错。①是变质作用,是石灰岩变为大理岩的过程,D对。 16.图中云贵高原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该地区地貌的作用是②外力作用和流水侵蚀作用,B对。位于湿润地区,风力作用影响小,A、D错。③是冷凝作用,和③无关,C错。 考点:岩石类型及转化条件,地貌形成的原因,地质作用类型。 读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17题。 17.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读图,根据气压带和风向判断,①图位于北半球低纬度。②图位于北半球中纬度,③图位于南半球低纬度,④图位于南半球中纬度。所以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④③①②,C对。 考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北京时间2015年9月17日6时54分 ,智利西部海岸发生8.3级地震,圣地亚哥震感强烈。此次强震震源深度12.5公里。 此次地震的震中地理坐标为南纬31° ,西经71°。回答下列各题。 18.当地震发生时,智利当地的区时是 ( ) A .17日 19:54 B .16日17:54 C .17日17:54 D . 17日6:54 【答案】 18、B 【解析】 试题分析: 18、北京时间是东8区的区时,智利是71°W,位于西5区,和北京时间的时区差是13小时。当北京时间是9月17日6时54分时。智利当地的区时是16日17:54,B对。 考点:区时计算。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9.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 A. 岩石圈 B.地幔 C.地壳 D.地核 20.智利全国地震频发,每年平均5次大地震。 智利地震频发的原因是 ( ) A.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B.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D.位于板块消亡边界 【答案】 19、AC 20、CD 【解析】 试题分析: 19. 根据材料,此次强震位于智利西部沿海,震源深度12.5公里,地壳平均厚度是17千米。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部分,地壳属于岩石圈 ,A、C对。没有分布在地幔、地核,B、D错。 20.智利位于板块消亡边界,A错,D对。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B错,C对。智利地震频发的原因是CD。 考点:地震特点,板块构造,地震发生的原因。 下为理想大陆周围洋流分布的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1.反映“中低纬度海区顺时针向流动”分布规律的洋流有 A.③ B.④ C.⑤ D.⑥ 22.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有 A.在高低纬度海区之间进行热量的传递和交换 B.在寒暖交汇的海区,如①、③交汇区形成重要渔场 C.厄尔尼诺现象是⑥势力增强的结果 D.同纬度地区,冬季①沿岸气温高于② 【答案】 21、AB 22、AD 【解析】 试题分析: 21.读图,图中⑤、⑥位于中低纬度海区,是逆时针方向流动, C、D错。④是顺时针方向流动,B对。 22.洋流实现在高低纬度海区之间进行热量的传递和交换,A对。在寒暖交汇的海区,如②、④交汇区形成重要渔场,B错。厄尔尼诺现象是⑤势力减弱的结果,C错。同纬度地区,冬季①沿岸有暖流经过,气温高于②沿岸有寒流经过的区域,D对。 考点:洋流的分布规律及特征,洋流对沿岸地理环境的影响。 图A为某区域水系图,图B为甲湖泊及和其相连乙河段的水位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3.湖泊水补给河水的月份是 A.1月 B.7月 C.8月 D.11月 24.关于图中丙河河水流动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6月——从东北流向西南 B.7月—— 从西南流向东北 C.8月——从东北流向西南 D.11月——从西南流向东北 【答案】 23、AD 24、CD 【解析】 试题分析: 23.读图B,湖泊水补给河水的月份是图中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的月份,1月、11月,A、D对。7月、8月是河流补给湖泊,B、C错。 24.结合前面分析,水流方向是由水位高的流向水位低的区域。图中丙河流6月河流水位先低后高,流向有变化,A错。7月河流水位高于湖泊, 从东北流向西南,B错。8月河流水位高,从东北流向西南 ,C对。11月湖泊水位高于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D对。 考点:河流水位变化特点和河流补给关系。 综合发展指数是对某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科技等方面测量的综合性指数,数值越高,发展水平越好。读我国2000年及2008年农村综合发展指数图,完成下列各题。 25.八年来,中部地带农村综合发展指数变化不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A.鄂 B.湘 C.冀 D.晋 26.促进内蒙古农村综合发展指数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A.粮食生产大幅增加 B.城乡一体化发展成绩突出 C.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D.农业优惠政策积极扶持 【答案】 25、AB 26.、CD 【解析】 试题分析: 25.读图,根据图例,八年来,中部地带农村综合发展指数变化不大的省级行政区是鄂、湘,A、B对。冀是河北省,农村综合发展指数变化不大,但位于东部地区,C错。晋是山西,农村综合发展指数变化较大,D错。 26.内蒙古地区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不可能扩大粮食生产,粮食生产可能因退耕还草产量下降,A错。城乡一体化发展成绩突出,城市化水平提高,不能促进内蒙古农村综合发展指数提升,B错。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农业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利于农村综合发展指数的提升,C、D对。 考点:我国省级行政区分布,影响农村综合发展指数变化的因素,读图能力。 第二卷(综合题,共60分) 27.读地球日照图(阴影表示黑夜),回答问题。(14分) (1)此时北京时间为;太阳直射的经度为。(2分) (2)此时地球公转线速度较(快或慢);地球表面自转角速度分布规律为。(3分) (3)此日北半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3分) (4)此季节,造成北京地区雨雪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填字母)。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天气状况的特点是。(4分) (5)此季节,南京附近长江的水位是一年中较的时期;主要原因▲。(2分) 【答案】 (1)2:00 90°W(每格1分,其中90°W书写不规范者不得分) (2)快(1分) 南北极点为0,其余均为15°/时(2分) (3)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夜(3分,每点1分,极昼范围写北极圈的不给分) (4)A 气温和湿度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每点1分,但“气温和湿度”中湿度可省略) (5)低 长江流域冬季降水少(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图中经线划分的等份判断,一份是30°,即相邻经线的经度差是30°,所以图中昏线和赤道交点处的经线是0°经线,时刻是18点。所以此时北京时间为2:00 。地方时是12点的经线的度数是90°W,所以太阳直射的经度为90°W。 (2)读图,此时地球北极附近是极夜现象,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线速度较快。地球表面自转角速度分布规律为南北极点为0,其余均为15°/时。 (3)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夜。 (4)此季节,造成北京地区雨雪天气的天气系统是冷锋,即图A。冷锋过境后,北京地区受冷气团控制,气温和湿度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5)此季节,北半球是冬季,南京附近长江的水位是一年中较低的时期;主要是因为长江流域冬季降水少。 考点:经度差,时间计算,地球运动的特征,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 28.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4分) (1)在图的左侧用箭头画出风带的风向。(2分) (2)图中反映的是北半球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其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2分) (3)图中①气候的特点是,农业生产以为主。②气候的成因是,该气候在地中海沿岸面积最大,主要原因有,等。③地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④处为气候;⑤地在图示季节盛行风向为。(8分) (4)澳大利亚大陆降水从北.东.南三面向中西部减少,其中澳大利亚北部 ▲ 月份(一、七)多雨,其原因是 ▲ 。(2分) 【答案】 (1)图略(2分) (2)冬 副热带高压带(2分) (3)全年温和湿润 乳畜业 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海岸线曲折 山地东西走向 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热带雨林气候 偏北(8分) (4)一 太阳直射南半球,赤道低压南移,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风带来充足水汽。(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画箭头时,注意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2)读图,图中气压带南移,如赤道低气压带南移,反映的是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其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副热带高压带。 (3)图中①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和湿润,农业生产以乳畜业为主。②是地中海气候,气候的成因是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该气候在地中海沿岸面积最大,主要原因有海岸线曲折,山地东西走向等。③地是热带沙漠气候,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④处为热带雨林气候;⑤地在图示季节盛行风向为偏北风。 (4)澳大利亚大陆降水从北、东、南三面向中西部减少,其中澳大利亚北部一月份多雨,其原因是太阳直射南半球,赤道低压带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季风,带来充足水汽,形成降雨。 考点: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特征、成因。 29. 阅读以下两幅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甲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该地质构造的中心和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是______________。乙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丙处可能容易形成________地貌,丁地的地貌是________。(5分) (2)图中河流a处河段的流向是________。(1分) (3)现准备在a—b河段建设水电站,试分析有利和不利条件。(2分)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2分) (  )。 A.丙处有流水侵蚀地貌,丁处是流水堆积地貌 B.a—b间的地形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C.a、b处的地貌只分布在湿润地区 D.H地冬季温暖,原因是周围山地阻挡了冷空气 E.图中区域易发生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答案】 (1)向斜 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断层 喀斯特 峡谷(5分) (2)从南向北流(1分) (3)有利条件:该河段流经亚热带季风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河流流经山地峡谷地区,落差大。(2分) 不利条件:地形复杂、崎岖,附近有喀斯特地貌分布,工程难度大。(2分) (4)BD(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 甲处的岩层形态是向下凹,地质构造是向斜,该地质构造的中心和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是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乙处的岩层有明显的错动和位移,地质构造是断层,丙处是可溶岩,可能容易形成喀斯特地貌,丁地的地貌是峡谷。 (2) 根据经纬网,图中河流a处河段的流向是从南向北流。 (3) 在a—b河段建设水电站,从经纬度位置看,该河段流经亚热带季风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从地形角度看,河流流经山地峡谷地区,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开发水电。但是该地区的地形复杂、崎岖,附近有喀斯特地貌分布,工程难度大,限制了水能的开发。 (4) 丙处地势高,没有河流,不是流水侵蚀地貌,丁处位于河谷,且是河流的上游河段,是流水侵蚀地貌,A错。a—b间的地形是山岭,是内力作用形成的,B对。a、b处的地貌不只分布在湿润地区,C错。H地位于四川盆地,冬季温暖,原因是周围山地阻挡了冷空气进入,D对。图中区域位于内陆地区,不易发生台风灾害,E错。所以BD对。 考点:区域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地图上的方向,区域水能开发的条件。 30.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起重要作用。读下面两图,回答问题。( 10分) (1)读左图判断,该海域位于________半球;该洋流(虚线所示)流经海区水温比同纬度附近海区水温________。按照洋流性质分类,该洋流是________流,它对沿岸气候能够起到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左图虚线所示的洋流朝________(方向)流动。在右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海区中,左图表示的海域可能出现在________海区。 (3)解释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并按时针方向说明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流动的方向。 【答案】 (1)南;高;暖;增温增湿 (2)南;① (3)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亚洲大陆形成热低压,造成印度洋和亚洲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形成西南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风带的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加强了西南风。顺时针流动。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图中等温线向北温度增大,说明该海域位于南半球;该洋流流经海区水温比同纬度附近海区水温高。按照洋流性质分类,该洋流是暖流,它对沿岸气候能够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2)结合前面分析,左图虚线所示的洋流朝南流动。在右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海区中,左图表示的海域可能出现在①海区,②、③、④都分布在北半球的海区。 (3)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亚洲大陆形成热低压,造成印度洋和亚洲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风带的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了西南风。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受西南季风影响,呈顺时针流动。 考点:等温线图,洋流分类及影响,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季风洋流及成因。 31.2011年8月4日,在经历重重波折后,14岁的荷兰少女劳拉·德克尔终于可以一尝独自扬帆环球航行的夙愿。如果她能成功,那她将创下环球航海的最低年龄纪录。阅读她此次环球航行计划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1)劳拉从荷兰出发后,并未直接向西横渡大西洋,而是先向南航行再横渡大西洋,她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2)当劳拉航行到A处时,该地的气候特征是什么,请分析该地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3)若2012年1月劳拉航行至B海域,帆船速度________(较快、较慢),请说明原因。 (4)图中A、B、C、D四地能形成大型渔场的是________。 【答案】 (1)利用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顺风顺水,缩短航行时间。 (2)高温多雨。A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形成了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3)较快 1月份B海域(北印度洋)盛行东北风,洋流的流向为自东向西,帆船航行顺风顺水,因而速度较快。 (4)D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劳拉从欧洲出发,先向南航行,再横渡大西洋,可以利用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顺风顺水,缩短航行时间。 (2)读图,A地是热带雨林气候,当劳拉航行到A处时,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A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形成了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3) 1月劳拉航行至B海域,B海域是北印度洋,1月份盛行东北风,该海域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所以劳拉的帆船顺风顺水, 速度较快。 (4) 图中A是暖流经过,B是季风洋流,不能形成大渔场。C是寒流,属于补偿流,不能形成大渔场。D处是寒流,是因上升流形成的,底层营养盐类被带到表层,鱼类饵料丰富,能形成大型渔场的是D。 考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区域气候特征及成因,世界大渔场形成的条件。 18 / 18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