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知识
时间:2007-03-22 17:24:17
1、建筑有多种分类方法:按使用性质(即用途)不同,可分为生产性建筑(包括工业建筑与农业建筑)与非生产性建筑(即民用建筑);按建筑物的构造类型与材料分类,可分为砖木构造建筑、砖混构造建筑、钢筋混凝土构造建筑与钢构造建筑;按建筑物的层数分类,可分为低层建筑、多层建筑、中高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按建筑物承重受力方式分类,可分为墙承重构造形式的建筑物、构架式承重构造的建筑物、筒体构造或框架筒体构造的建筑物、以及大空间构造的建筑物。
2、建筑制图的根本规定是指对图纸幅面、图标与会签栏、比例尺的选用、轴线、尺寸及单位、标高、索引号等所作的具体规定。
3、建筑工程施工图是建筑设计与施工中使用的“工程语言〞。一套完整的建筑施工图包括建筑总平面图、建筑施工图〔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图、建筑详图〕、构造施工图〔根底施工图、主体构造施工图〕、暖通及空调施工图〔采暖施工图、通风施工图〕、给排水施工图、电气施工图等。各工种的施工图又分为根本图与详图两局部。
4、建筑设计的根本要求:一是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二是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三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四是对建筑物美观的要求;五是符合总体规划要求。
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建筑平面设计、建筑立面设计、建筑剖面设计以及建筑物的构造设计与根底设计。建筑设计须考虑的因素:一是建筑的受力因素;二是自然界的影响;三是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
5、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建筑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确定的耐久〔年限〕等级;根据建筑物耐火能力确定的耐火等级;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确定的重要性等级。
6、建筑一般由根底、墙、柱、梁、板、屋架、门窗、屋面(包括隔热、保温、防水层)、楼梯、阳台、雨篷、楼地面等局部组成。此外,因为生产、生活的需要,对建筑物还要安装给水、排水系统、供电系统、采暖与空调系统,某些建筑物还有电梯与煤气管道系统等。
7、地基是指承受由根底传来荷载的土层,是建筑物全部荷载的最终承载体;根底是位于建筑物最下部的承重构件,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其传递给建筑物下部的地基,按根底构造特点可分为条形根底、单独根底、联合根底与箱形根底、桩根底;地下室可以分为普通地下室与人防地下室、全地下室与半地下室、砖墙构造地下室与钢筋混凝土构造地下室。
8、墙可根据所处位置分为外墙与内墙;或根据方向分为纵墙及横墙;或根据受力情况分为承重墙与非承重墙;或根据使用材料与制品分为砖墙、石墙、砌块墙、板材墙等。
9、柱是独立支承构造的竖向构件,承受梁与板传来的荷载;梁是跨过空间的横向构件。承受板传来的荷载,再传到支承它的柱上;板是直接承当其上面的平面荷载的平面构件,并将它承受的荷载传给梁或柱。
10、楼面与地面是指人们生活中经常接触行走的平面。楼、地面的构造包括:基层、垫层、填充层、找平层、面层与结合层。
11、楼梯与电梯都是联系建筑物上下各层的垂直交通设施。楼梯一般由楼梯段、休息平台、楼梯栏杆或栏板及扶手组成。室内通常设置主要楼梯与辅助楼梯,室外设置平安楼梯与消防楼梯。电梯由机房、井道、轿厢三大局部组成。自动扶梯是一种特殊的电梯,由电动机械牵动,梯级踏步连同扶手同步运行,可以提升或下降,在机械停顿运转时,可作为普通楼梯使用。
12、屋顶是建筑上面的构造局部。根据不同的屋面材料与承重构造形式,可分为平屋顶、坡屋顶、曲面屋顶与多波式折板屋顶四大类。屋顶由屋面、屋顶承重构造、保温隔热层与顶棚组成。
13、门与窗是现代建筑不可缺少的建筑构件。门主要用于分隔室内外空间,也是连接房间内外的通道;窗是用于阳光照射与空气流通的通道。门与窗还能起到围护等多种作用。
14、变形缝是指为了防止建筑由于温度变化、建筑物各局部所受荷载的不同以及建筑物相邻局部构造的差异与地震的影响而使建筑物出现变形、开裂、建筑构造破坏而设置的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缝隙。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15、建筑设备主要包括给排水、采暖、通风、空调、电气及智能化楼宇设备。
16、建筑材料是建造与装饰建筑物所用的各种材料的统称。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根底,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耐久性、档次、艺术性与造价等。
17、建筑材料的性质包括:
⑴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包括及质量有关的性质、及水有关的性质与及温度有关的性质;
⑵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包括强度、弹性、塑性、脆性、韧性、硬度与耐磨性;
⑶建筑材料的耐久性。
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