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 判断题
1、 面向比特的HDLC协议是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的协议。(×)
2、 PPP协议是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的协议。(×)
3、 使用集线器的以太网在逻辑上仍是一个总线网,各工作站使用的还是CSMA/CD协议,并共享逻辑上的总线。(√)
4、 虚电路服务的思想是可靠通信应当由用户主机(网络)来保证。(×)
5、 数据报服务的思想是可靠性通信应当由网络(用户主机)来保证。(×)
6、 采用虚电路服务时,分组到达目的站时不一定(一定)按发送顺序。(×)
7、 采用数据报服务时,分组到达目的站时不一定按发送顺序。(√)
8、“internet”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覆盖全球的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协议族,且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以小写字母“i”开头的internet是一个通用名词,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它们之间的通信可以事任意的。以大写字母“I”开头的internet是一个专有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覆盖全球的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协议族,且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9、RP(或RARP)协议的功能是完成IP地址→MAC地址的映射。(√)
10、ARP协议的功能(不能完成)是完成MAC地址→IP地址的映射。(×)
11、Pv4数据报首部中的协议字段表示该数据报携带的数据是使用何种协议。(√)
12、Pv4数据报首部中的首部检验与字段是用来检验数据报的首部与数据的(并不检验数据)。(×)
13、络掩码(又叫子网掩码)的网络号部分为全0,主机号部分为全1。(网络号部分为全1主机号部分为全0。)(×)
14、络掩码(又叫子网掩码)的作用是用来与IP地址作与运算,得出该IP地址的主机号。(√)
15、IDR地址块208.128/11包含了CIDR地址块208.130.28/22。(√)
16、SPF协议是内部网关协议。(√)
17、GP协议是外部网关协议。(√)
18、Pv6地址采用128位的二进制表示,它对IPv4地址不兼容。(×)
19、协议提供进程(主机)之间的逻辑通信。(×)
20、CP与UDP协议提供进程之间的逻辑通信。(√)。
21、输层的端口是用来标志应用层的进程的。(√)
22、口(套接字)=IP地址+端口号。(√)
23、算机网络经常是用接收端的接收能力的大小来控制发送端的数据发送量。(√)
24、CP报文段首部中的确认号是表示期望收到对方的下一个报文段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25、管是公开密钥密码体制还是常规密钥密码体制,其加密算法都是保密的(公开密钥密码体制的加密算法是公开的) (×)
26、开密钥加密方法要比传统的加密方法更加安全。(√)
27、育与科研计算机网的英语简称是CERNET。(√)
28、光纤的纤心直径比多模光纤的纤心直径要大(要小,但是外包直径一样大)(×)
29、算机网络中链路就是指数据链路。(×)
二、 填空题
1、 在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交换方法有: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
2、 计算机网络从作用范围分有三种: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局域网PAN。
3、 计算机网络从使用者进行分类有两种:公用网、专用网。
4、 计算机网络的五层协议体系结构中的五层从下到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5、 从通信的双方信息交互的方式来看,有三个基本方式: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6、 计算机网络中最常用的传输媒体是:导引型传输媒体、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7、 最基本的二元制调制方法有三种:调幅、调频、调相。
8、 信道复用的技术有: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
9、 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被分成两个子层它们分别是: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
10、网卡的主要功能有:数据的封装与解封、链路管理、编码与译码。
11、在网络层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协议有ICMP、IGMP、ARP、RARP。
12、IP地址最早分为A、B、C、D、E五类,在用二进制表示时,它们的最高位分别是:0、10、110、1110、11110.
13、一网络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该网络能够连接的主机数是6.
14有如下的4个/24地址块:212.56.132.0/24,212.56.133.0/24,212.56.134.0/24,212.56.135.0/24,最大可能聚合的CIDR地址块是212.56.132.0/22。
15、从IPv4过渡到IPv6的方法有:双栈策略、隧道策略。
16、B类IP地址中的专用地址范围是:128.0.0.0-191.255.255.255
17、C类IP地址中的专用地址范围是:192.0.0.0-223.255.255.255
18、运输层的两个协议是: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传输控制协议TCP。
19、在采用TCP协议建立连接时,当SYN=1 且ACK=0时,标明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若对方同意建立连接,则在响应的报文段中使SYN=1 ACK=1。
20、CP协议建立连接采用的过程被称为握手。
21、早的通用顶级域名中,.org表示非盈利组织机构,edu表示教育机构,.gov表示政府机构
22、FT P协议服务器端等待客户端建立连接的知名端口号为21.
23、TELNET协议服务器端使用的知名端口号为23
24、HTTP 协议服务器端使用的知名端口号为80.
名词解释
1、 带宽 :
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网络中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2、 时延:指数据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
3、 网络协议:是指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4、实体: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受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在许多情况下实体就是一个特定的软件模块。
5、协议数据单元: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单位。
6、基带信号
通俗一点,基带信号就是发出的直接表达了要传输的信息的信号,比如我们说话的声波就是基带信号。(如果一个信号包含了频率达到无穷大的交流成份与可能的直流成份,则这个信号就是基带信号。)
8、 宽带信号
有待传输的信号”我们称为信源,信源是具备一定的频谱特征的。信源信号通常需要一个载波信号来调制它,才能发送到远方。信源信号带宽远小于载波中心频率的是窄带信号,反之,二者大小可比拟的称为宽带信号。
8、虚拟局域网
由一组逻辑上的设备与用户,这些设备与用户并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可以根据功能、部门及应用等因素将它们组织起来,相互之间的通信就好像它们在同一个网段中一样称为虚拟局域网
9、 误码率
是衡量数据在规定时间内数据传输精确性的指标。误码率=传输中的误码/所传输的总码数*100%。
10、 链路
从一个节点到相邻节点的一段物理线路,中间没有其他任何交换节点。
11、 计算机网络
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与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与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12、 路由器
又称网关设备(Gateway)是用于连接多个逻辑上分开的网络连接因特网中各局域网、广域网的设备,它会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选择与设定路由,以最佳路径,按前后顺序发送信号
1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即在世界范围内统一协议,制定软件标准与硬件标准,并将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精确定义,从而使不同的计算机能够在相同功能中进行信息对接。
14、 数据
科学实验、检验、统计等所获得的与用于科学研究、技术设计、查证、决策等的数值。
三、 简答题
1、 简述分组交换工作原理的要点以及分组交换的优点、缺点。
答: 工作原理是: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动态分配通信线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象有限的端数据快,每个数据库加上一些控制信息(首部),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
分组交换的优点: 1.高效,传输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带宽
2.灵活,每个结点均有智能,可根据情况决定路由与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
3.迅速,以分组作为传输单位,在每个结点存储转发,网络使用告诉链路
4.可靠,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分组交换的缺点: 1.每个分组在经过交换结点是都会产生一定的时延。
2.每个分组都附加一个头信息,从而降低了携带用户数据的通信容量
3.在源端需要将报文划分为若干段分组,在接收端需要按序将每个分组组装起来,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2、简述以太网交互机与集线器的区别。
1.工作层次不同:前者数据链路层,后者物理层。
2.拓扑结构不同:前者逻辑星型,后者逻辑总线型,
3.通信方式:前者可点对点,后者广播式,
4.带宽:前者俩点拥有独立带宽,后者所有主机共享带宽,
3、简述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
答:网络层及以上使用IP 地址;链路层及以下使用硬件地址。IP 地址在IP 数据报的首部,而硬件地址则放在MAC 帧的首部。在网络层以上使用的是IP 地址,而链路层及以下使用的是硬件地址。 每个路由器都有IP 地址与硬件地址。使用IP 地址与硬件地址,尽管连接在一起的网络的硬件地址体系各不相同,但IP 层抽象的互连网却屏蔽了下层这些很复杂的细节,并使我们能够使用统一的、抽象的IP 地址进行通信。
4、设某路由器建立了如下路由表(这三列分别是目的网络、子网掩码与下一条路由器,若直接交付则最后一列表示应当从哪一个接口转发出去):
128.96.39.0 255.255.255.128 接口0
128.96.39.128 255.255.255.128 接口1
128.96.40.0 255.255.255.128 R2
192.4.153.0 255.255.255.192 R3
*(默认) - R4
现共收到5个分组,其目的站IP地址分别为:
(1)128.96.39.10
(2)128.96.40.12
(3)128.96.40.151
(4)192.4.153.17
(5)192.4.153.90
试分别计算其下一跳。
(1)分组的目的站IP地址为:128.96.39.10。先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39.0,可见该分组经接口0转发。
(2)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28.96.40.12。
① 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40.0,不等于128.96.39.0。
② 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40.0,经查路由表可知,该项分组经R2转发。
(3)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28.96.40.151,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28.96.40.128,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28.96.40.128,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转发选择默认路由,经R4转发。
(4)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92.4.153.17。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92.4.153.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92.4.153.0,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经R3转发。
(5)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92.4.153.9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92.4.153.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92.4.153.64,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转发选择默认路由,经R4转发
4、 在IPv4首部中有一个协议字段,但在IPv6的固定首部中却没有。这是为什么?
IPv4中的协议字段指出,此数据报携带的运输层数据是使用何种协议,以便目的主机的IP层知道将此数据报交给哪个进程,而中途的路由器不需要知道这一信息,因此不必把它加在首部。实际上,这个信息存于头部中中但被伪装了,最后一个扩展头的下一个首部就用于这目的。
6、简述域名解析的过程。
7、某主机的IP地址是227.82.157.177/20。试问该主机所连接的网络的网络掩码是什么?该网络的网络地址是什么?主机号占多少位?
网络前缀是:11100 1001,或用十进制表示为:227.82.144/20
网络地址是:11100 10010,用十进制表示为:227.82.144.0
主机号占12位,
8、若一个应用进程使用运输层的用户数据报UDP。但继续向下交给IP层后,又封装成IP数据报。既然都是数据报,是否可以跳过UDP而直接交给IP层?哪些功能UDP提供了但IP没有提供?
仅仅使用IP数据报还不够。IP数据报包含IP地址,该地址指定一个目的地机器。一旦这样的分组到达了目的地机器,网络控制程序如何知道该把它交给哪个进程呢?UDP用户数据报包含一个目的地端口,这一信息是必需的,因为有了它,分组才能被投递给正确的进程。除此以外,UDP另外还提供了差错检测的功能。
9、已知某地址块中的一个地址是140.120.84.24/20。试问该地址块中的第一个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地址是什么?140.120.84.20 这个地址块共包含有多少个地址5个?最后一个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地址是什么140.120.84.24?
140.120.84.20 140.120.84.21 140.120.84.22、 140.120.84.23 140.120.84.24。
10、传输层端口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端口号要划分为不同的类?
端口的作用是对TCP/IP体系的应用进程进行统一的标志,使运行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的应用进程能够互相通信。
熟知端口,数值一般为0~1023.标记常规的服务进程;登记端口号,数值为1024~49151,标记没有熟知端口号的非常规的服务进程;
第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