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支模支顶施工方案钢管.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795232 上传时间:2025-04-08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5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支模支顶施工方案钢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支模支顶施工方案钢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高支模支顶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广东国望精细化学品综合研发大楼位于新会区今古洲T14-1地块。由广东国望精细化学品投资兴建,新会宏图规划建筑院设计,广东省阳江建安集团有限公司承建,广东海外建设监理监理。 本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总面积为4888m2,层数为5层,建筑总高度为23.3m,室内外地面高差为0.8m。首层高度为4.2米,二至五层层高3.9米,楼梯屋高度3.5米。 楼梯屋(1/01轴交C-D轴)的外悬挑部分标高为23.3m,面积20.72 m2,模板支撑系统直接支承在室外地面,施工模板支撑体系属高支模系统,根据《广东省建筑工程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管理规定》及建设部关于《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的通知等相关规范要求及规定,必须执行高支模系统设计计算及施工管理安全规定,故编制此高支模支撑体系专项施工组织设计以指导施工。 二、方案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4、《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 5、《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6、《广东省建筑工程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管理规定》; 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8、国家现行的有关施工规范、标准。 三、施工组织 1、方案选择 (1)、根据我公司现有的棚架实际情况结合该工程项目的结构特点,该工程的楼面梁板模板的支承拟采用扣件式满堂红钢管支顶,钢管采用Φ48、壁厚3.5mm的钢管。 2、施工过程中实施变形监测与安全控制。 班组设安全员进行整个浇砼过程的安全检查,项目部设专职安全员每工作班进行安全检查,公司派专职安全员进行安全监控检查、巡查,所有安全检查记录必须形成书面材料。 (2)、按照监测方案对重点部位进行检查、巡查的。 3、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4、要浇捣梁砼前,由项目部对脚手架全面系统检查,合格后才开始浇砼。在浇砼过程中,由专职安全员、施工员对高支模体系检查、随时观测支撑体系的变形情况。发现隐患,及时停止施工,采取措施。 5、材料选用 本扣件式钢管支顶使用的杆件主要有: (1)、立杆、横杆、剪刀撑、斜杆:选用Φ48、δ=3.5mm钢管; (2)、对接扣件、直角扣件、旋转扣件。 (3)、可调托撑、立杆可调座。 6、作业条件 : (1)、本高支模的扣件式钢管支顶在地面上,则须将其下的地基原土夯实,承载力应达到80Kpa以上,并浇筑C20混凝土厚120。 (2)、使用前应检查扣件式钢管是否存在弯曲、裂缝与锈蚀严重等缺陷,若有则应剔除不用。对于多次重复使用的钢管(包括配件),要认真检查。 三、施工工艺 1、模板安装。 (1)主梁(300×500mm)模板安装底板根据标高按@400铺80×80木枋,按照轴线将梁底板固定在木枋上,然后安装梁侧模板,侧板及底板两边加钉并设置夹木固定,侧板脚固定后,用吊锤或水平尺校正侧板两端的垂直度,拉通光线,钉托板,托板钉好再钉间距400不大于45°的斜撑(捺水)。框架梁高为700以上时,模板采用一道水平方向φ12@6O0螺杆与80×80木枋固定,为了提高螺杆的利用率,螺杆加PVC套管φ20,拆模后螺杆可以再用。 (2)次梁安装:在主梁及次梁交接处(主梁侧板预留次梁缺口的地方)钉上衬口挡,并根据标高铺设梁底板,梁底板同样采用钢管支撑,按图纸要求,将梁底板枋木固定在钢管支撑上(梁底枋木间距30cm),以后按照主梁模板安装程序(除不需钉托板外)作好侧板的装钉工作。梁高≥700的均设螺杆固定。 (3)当梁的跨度在4m≤L<10m时,起拱高度一般控制在1‰:当梁的跨度L≥1Om时,起拱高度控制在3‰。 (4)楼面模板安装 1)以托板顶面为依据,设在托板上的80×80木枋边通线边铺设,钢管支撑横向架设根据需要设置一排或多排,每排纵向隔距不大于800mm,铺设在钢管支顶面,木枋的间距不大于400mm,平整度偏差小于5mm。板按结构总说明要求在跨中起拱。 2)楼板铺设要密贴、平整,不得松动,楼面模板安装后,必须将楼面清理干挣。 2、扣件式钢管支模的安装 (1)、使用满堂红扣件式钢管支承梁板模板。经对传递到钢管支顶立杆与横杆上荷载的计算,根据扣件式钢管支顶立杆的容许承载力确定钢管支顶立杆间距:梁的支顶间距为800mm×800mm,楼板的支顶间距为800mm×800mm,平面布置详见图一。为确保支顶纵横两个方向的稳定,采取如下措施: 1)各立杆之间布置多道双向水平横杆(连杆),要求连杆均须及周围已施工完毕的柱及梁作刚性拉结或顶贴至柱、梁面(详见附图六、三),垂直间距1.5m,最顶部必须设置连杆,距最底部20cm设扫地杆。 2)满堂红支架的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力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剪刀撑的斜杆及地面倾角宜为45°~60°。 3)满堂红支架的两端及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4)在搭设一步高后,应进行立杆与横杆的校正调直。立杆应用线锤校正其垂直度,横杆应拉线调直校正水平。 5)立杆接长采用对接,接长时采用对接扣件,顶托及可调底座可调的高度控制在150~350mm之间,使立杆直接传力至地基。立杆要求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得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必须大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6)纵、横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拉扣件连接,也可以采用搭接。水平杆的对接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或横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 (2)、楼板模板采用18mm厚夹板,模板垫枋、底枋用80×80mm木枋,底枋直接搁置在可调支托上,垫枋搁置在底枋上。 (3)、梁模板采用建筑夹板或松木模板,底板搁置在垫横檩上。垫横檩为80×80mm木枋或钢管,间距按验算确定,搁置在钢管支顶最上面一道水平横杆上。 (4)、在安装钢管支顶时,由施工员在首层地面上弹出墨线定向,要注意钢管支顶立杆的垂直度,并调节好立杆的标高与立杆的平面布置,使梁位置在两条立杆之间,梁两边立杆及楼板立杆间距控制在L=0.6m之内。整个平面支顶布置连成一体。 3、梁及板模板的构造要求详见图(二)、 (三)、(四)、(五)。 梁模板支撑体系搭设正立面图(图二) 梁模板支撑体系搭设侧立面图(图三) 楼板模板支撑体系搭设正立面图 (图四) 楼板模板支撑体系搭设侧立面图(图五) 四、安全技术及安全控制措施 1、模板安全技术措施 (1)禁止酒后操作,开锯木料不准吸烟,不准戴手套,短于40厘米的木板不准在电锯开锯。 (2)装钉楼面模板,在下班时己铺好而来不及钉固的定型模板或散板应拿起另放,以防别人误以为已钉牢而踩踏行走,导致板翻人坠。 (3)安装梁模板,应先搭设排栅与挂安全网。垂直运输按联络讯号规定,做好一停、二上、三落的工作,安全门在吊盘下落时要关闭好。 (4)在砼浇筑时,若发现模板及支撑有异常情况,须立即停止浇筑作业,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加固。 (5) 水平撑顶等不得随意拆除,施工要求拆卸时应待施工完毕后马上补齐。 (6)支模安装完毕,经施工员与质安员验收合格办理签证后方能进行钢筋安装。 (7)支模、拆除及砼浇筑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下方,由安全员在现场监护。 (8)拆除模板时,不允许让模板枋料自由落下,更不得大面积同时撬落,不得残留模板,操作时要注意下方人员的走动。 2、搭设高支撑脚手架注意安全事项 (1)凡支撑主梁的立杆,必须设置剪力撑,每道剪力撑必须跨越3~5根立杆,其间距不得超过6跨。 (2)凡是立杆同横杆、斜杆的相交处,均必须用直角扣件或旋转扣件固定,扣件螺栓的拧紧扭力矩采用40-65N·m。 (3)脚手架组装以3-4人一组为宜,其中1~2人递料,另外两人共同配合组装,每人负责一端。 (4)所有扣件都应按设计及脚手架有关规定设置。 (5)在搭设过程中注意横杆的水平度与立杆的垂直度,一般不允许超过15mm。 (6)可调顶托承插长度不能少于300mm。 (7)工人搭设时应使用工作梯,不得在脚手架上爬上爬下。 (8)扣件式脚手架整体搭设完毕,经过自检后,再由工程项目经理组织验收,然后经公司技安部门共同验收签证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9)在搭设、拆除脚手架时,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并派专人看护。 3、模板拆除技术措施 (1)楼面梁板拆模前,必须有混凝土强度报告,且达到规范规定强度的100%,并报工程技术负责人审批方可进行模板拆除。拆模顺序与方法,应遵循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模板,支架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顶,并保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 (2)模板工种作业组织应遵循支模及拆模由同一作业班组执行。 (3)大跨度梁拆除梁下支顶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向两端对称拆除。 (4)拆除时,拆下的钢管及配件均须加以检验,清除杆件及螺纹上的沾污物,进行必要的整形,按规定进行分级检查、维修或报废,经检查、修整后应按品种、规格分类整理存放、妥善保管,防止锈蚀。 4、混凝土输送及浇注方法针对性安全措施 (1)混凝土用泵送方法运输浇筑,泵管不能直接放置在模板上,必须在模板放置铁架作为管道支撑并支固,才能作业,另垂直管道转弯处必须用螺栓固定。 (2)楼面混凝土输送管敷设应尽量减少弯管的用量及缩短管线的长度,并且每层用铁架固定在柱侧,楼面用软弹性的材料如轮胎等做管的支垫,同时为解决砼输送泵水平力对模板支顶系统稳定的影响,在支顶各楼层周边加水平杆顶在周边梁侧。 5、现场检查及监控针对性交底 (1)、扣件应采用GB968-67《可锻铁分类及技术条件》的规定,其机械性能不低于KT33-8的可锻铁制作。 (2)、扣件及钢管的贴合面必须严格整形,应保证及钢管扣紧时接触良好。班组组织的自检数量按100%检查,项目部组织的随机抽查数量不少于50%,且每个楼层范围均要抽检;监理公司与质监站的抽检数量按相关规范或由检查单位自定。 (3)、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采用扭力扳手检查,抽查方法按随机分布原则进行,抽样检查数量及质量标准如下表: 项次 检查项目 安装扣件数量 (个) 抽检数量 (个) 允许的不合格数 1 连接立杆及纵(横)向水平杆或剪刀撑的扣件;接长立杆、纵向水平杆或剪刀撑的扣件 51-90 91-150 151-280 281~500 501-1200 1201-3200 5 8 13 20 32 50 O 1 1 2 3 5 2 连接横向水平杆及纵向水平杆的扣件(非主节点处) 51-90 91-150 151-280 281-500 501-1200 1201-3200 5 8 13 20 32 50 1 2 3 5 7 10 (4)、检查报验程序: 1)安装: 班组自检合格→项目部检查验收合格→公司工程部检查验收合格→监理公司会同质监站或其他主管部门验收并签证。 只有通过以上层层验收后方可继续后道工序,并表做好检查记。 2)拆除: 试件或现场检测砼强度达规范要求,班组提出折模申请→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查合格、制定拆除方案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监理审核合格→进行拆模。 (5)、监控责任人员 1)安装、检查验收阶段: 安装过程施工责任人:棚工班长、质安员 自检组织:施工长、质安员 自检责任人:棚工班长、质安员 项目部检查组织: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检查责任人:项目技术负责人 2)砼浇注阶段: 楼面浇注点监控责任人:项目技术负责人 下面顶架监控责任人:棚工班长、质安员 应急指挥责任人:项目经理 浇注砼前要由公司质安部重新检查一次钢管支撑与立杆垫,在浇筑砼的过程中实行全过程监控,现场配置对讲机及手提 ,现场监控人员要密切监护钢管的情况,若有异常立即停止上部施工,疏散人员,待有关部门处理好再复工。 3)拆除过程施工责任人:棚工班长 安全监控责任人:项目技术负责人 第二章 混凝土浇筑方法及技术措施 1、施工部署 本工程采用混凝土泵输送布料浇捣,浇捣作业在白天且天气晴朗时进行,各专业负责人及施工人员、安全员跟班作业,负责检查督促,同时做好各方协调工作。 2、施工方法 (1)准备工作 1)钢筋的隐蔽检查工作已经完成,并已核实预理件、线管、孔洞的位置、数量及固定情况无误。 2)模板的预检工作已经完成,模板标高、位置、尺寸准确符合设计要求,支架稳定,支撑与模板固定可靠,模板拼缝严密,符合规范要求。 3)混凝土浇筑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方案的三级技术交底。 4)浇筑混凝土用架子、走道及工作平台,安全稳固,能够满足浇筑要求。 5)混凝土浇筑前,仔细检查井字架加固情况。 6)浇筑砼前,模板必须预先浇水湿润。 (2)混凝土浇筑与振捣一般要求 1)浇筑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分层离析,混凝土由输送管卸出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超过时采用串筒或斜槽落下,混凝土浇筑时不得直接冲击模板。 2)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看模,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与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生变形移位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 3)使用插入式振捣棒要快插慢拨,插点呈梅花形布置,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 倍(50 棒应为52.5cm,取50cm;30 棒应为40.5cm,取40cm),振捣上一层时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cm 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及不出现气泡、下沉为宜。 4)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连续浇筑,控制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40cm。梁侧及梁底部位要用φ30 或φ50 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与预埋件。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要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并加密振点。浇筑板的混凝土虚铺厚度要略大于板厚,振捣完毕后用1.5~4 m 刮尺刮平。 3、混凝土养护 (1)浇筑完梁、板后在12 小时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2)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4、试块制作 在现场制作28d 标准养护试块及备用试块、同条件养护试块。同条件试块置于现场带篦加锁铁笼中做好标识同条件养护。 5、质量要求 (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使用前检查出厂合格证及有关试验报告。 (2)混凝土的养护与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定本方案的要求。 (3)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取样、制作、养护与试验要符合规定。 (4)混凝土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 (5)预留洞宽度大于1m 的洞底,在洞底平模处开振捣口与观察口。避免出现缺灰或漏振现象。 (6)钢筋模板工长跟班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设专人检查钢筋、模板。 (7)浇筑前由生产部门经常注意天气变化。如有大雨缓时开盘并及时通知搅拌站。如正在施工中天气突然变化,原则是小雨不停,大雨采取防护措施。其措施是: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面用塑料薄膜覆盖,正在浇筑的部位采用搭设防水棚。 (8)浇筑时要有专门的铺灰人员指挥浇筑,切忌:“天女散花”,分配好清理人员与抹面人员。楼面板必须用1.5~4 m 刮尺刮平。 (9)做好混凝土浇筑记录。 (10)每次开始浇砼前必须做好开盘鉴定,项目部技术人员及搅拌站技术人员同时签认后方可开始,并且随机抽查混凝土配合比情况与坍落度情况。 第三章 监测措施 本项目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在搭设与钢筋安装,砼浇捣前、施工过程中及砼终凝前后,必须随时监测。本方案采取如下监测措施: 1、班组设安全员进行整个浇砼过程的安全检查,项目部设专职安全员每工作班进行安全检查,分公司派专职安全员进行安全监控检查、巡查,所有安全检查记录必须形成书面材料。 2、检查、巡查的重点部位: (1)杆件的设置与边接、连墙件、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4)支撑体系是否有不均匀的沉降、垂直度。 (5)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 (6)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支撑体系与各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 3、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4、要浇捣梁砼前,由项目部对脚手架全面系统检查,合格后才开始浇砼。在浇砼过程中,由专职安全员、施工员对高支模体系检查、随时观测支撑体系的变形情况。发现隐患,及时停止施工,采取措施。 5、监测方案包括: (1)监测项目:支架沉降、位移与变形。 (2)监测点布设: 每层支撑系统均布设五个监测剖面,每个监测剖面应布置2 个支架水平位移观测点与3 个地基稳定性沉降观测点及3 个支架沉降观测点。 必须使用经纬仪、水平仪等监测仪器进行监测,不得目测,监测仪器精度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并设变形监测报警值。 (3)监测频率: 在浇筑砼过程中应实施实时监测,一般监测频率不宜超过20~30 分钟一次。 第四章、扣件式钢管高支模体系的安全验算 一、楼板验算 (一)、计算参数 结构板厚=100mm,支模高度=24.10m(室内外高差800mm); 模板材料为:夹板底模厚度=18mm; 木材弹性模量E=9000.00N/mm2,抗弯强度fm=13.00N/mm2,顺纹抗剪强度fv=1.40N/mm2 ; 支撑采用Φ48钢管:横向间距800mm,纵向间距800mm,支架立杆的步距h=1.50m; 钢管直径48mm,壁厚3.5mm,截面积4.89cm2,回转半径i=1.58cm;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的长度a=0.20m。 (二)、楼板底模验算 1、底模及支架荷载计算 荷载类型 标准值 单位 计算宽度 板厚 系数 设计值 ①底模自重 0.30 kN/m2 × 1.0 × 1.2 = 0.36 kN/m ②砼自重 25.00 kN/m3 × 1.0 × 0.10 × 1.2 = 3.00 kN/m ③钢筋荷载 1.10 kN/m2 × 1.0 × 0.10 × 1.2 = 0.13 kN/m ④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 2.50 kN/m2 × 1.0 × 1.4 = 3.50 kN/m 底模与支架承载力计算组合①+②+③+④ q1 = 6.99 kN/m 底模与龙骨挠度验算计算组合①+②+③ q2 = 3.49 kN/m 2.楼板底模板验算 底模厚度=18mm,板模宽度=1000mm; W=bh2 /6=1000×18.002/6=54000mm3 木模板惯性矩I=bh3/12=1000×183/12=486000mm4 (1)抗弯强度验算 计算简图 第一层龙骨间距L=400mm,计算跨数四跨。 a 、①+②+③+④荷载 支座弯矩系数KM=-0.107 M1=KM·q1L2 =-0.107×6.99×0.402×106=-119703N.mm b 、①+②+③荷载 支座弯矩系数KM=-0.107 M2=KM·q2L2 =-0.107×3.49×0.402×106=-59783N.mm 跨中弯矩系数KM=0.077 M3=KM·q2L2 =0.077×3.49×0.402×106=43021N.mm C、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按2.50kN(按作用在边跨跨中计算) 计算荷载P=1.4×2.50=3.50kN 跨中弯矩系数KM=0.2 M4=KM×PL=0.20×3.50×0.40×106=280000N.mm 支座弯矩系数KM=-0.10 M5=KM×PL=-0.10×3.50×0.40×106=-140000N.mm M1=-119703N.mm M2+M5=-199783N.mm M3+M4=323021N.mm 比较M1、M2+M5、M3+M4,取其绝对值大的作为验算的弯矩。 M=323021N.mm=0.32kN.m σ=M/W=323021/54000=5.98N/mm2 楼板底模抗弯强度σ=M/W=5.98N/mm2小于13.00N/mm2,满足要求。 (2)抗剪强度验算 剪力系数KV=0.607 V=KVq1L=0.607×6.99×0.40×1000=1698N=1.70kN τ=3V/(2bh)=3×1698/(2×800×18)=0.18N/mm2 楼板底模抗剪强度τ=3V/(2bh)=0.18N/mm2小于1.40N/mm2,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荷载不包振捣砼荷载,则计算荷载q2=3.49N/mm 挠度系数Kυ=0.632 υ=Kυq2L4/(100EI)=0.632×3.49×4004/(100×9000.00×486000)=0.13mm [υ]=400/400=1.00mm 楼板底模挠度V=0.13mm小于1.00mm,满足要求。 3.第一层龙骨验算 第一层龙骨采用木枋 b=80mm,h=80mm; 木枋抵抗矩W=bh2/6=80×802/6=85333mm3 木枋惯性矩I=bh3/12=80×803/12=mm4 (1)抗弯强度验算 钢管横向间距=800mm,第一层龙骨间距400mm,计算跨数二跨; 第一层龙骨受均布荷载 q=q1×第一层龙骨间距/计算宽度=6.99×0.40/1.0=2.80kN/m 计算简图 弯矩系数KM=-0.125 最大弯矩为Mmax=KMqL2=-0.125×2.8×8002=-223744N.mm=-0.22kN.m σ=M/W =223744/85333=2.62N/mm2 第一层龙骨抗弯强度σ=M/W=2.62N/mm2小于13.00N/mm2,满足要求。 (2)抗剪强度验算 剪力系数KV=0.625 V=KVqL=0.625×3×0.80×1000=1398N=1.40kN τ=3V/(2bh)=3×1398/(2×80×80)=0.33N/mm2 第一层龙骨抗剪强度τ=3V/(2bh)=0.33N/mm2小于1.40N/mm2,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q=q2×第一层龙骨间距/计算宽度=3.49×0.40/1.0=1kN/m=1N/mm 挠度系数Kυ=0.521 最大挠度为υ max=KυqL4/(100EI) =0.521×1×8004/(100×9000×3413333)=0.10mm [υ]=800/400=2.00mm 第一层龙骨挠度V=0.10mm小于2.00mm,满足要求。 4、第二层龙骨验算 第二层龙骨采用单枋 b=80mm,h=80mm; 抵抗矩W=1×80×802/6=85333mm3,惯性矩I=1×80×803/12=mm4; 钢管纵向间距800.00mm,计算跨数二跨. (1)抗弯强度验算 P=1.250×2.80×0.80×1000=2797N 计算简图 弯矩系数KM=-0.188 最大弯矩为Mmax=KMPL=-0.188×2797×800=-420639N.mm=-0.42kN.m σ=M/W=420639/85333=4.93N/mm2 第二层龙骨抗弯强度σ=M/W=4.93N/mm2小于13.00N/mm2,满足要求。 (2)抗剪强度验算 剪力系数KV=0.688 V=KVP=0.688×2797=1924N=1.92kN τ=3V/(2bh)=3×1924/(1×2×80×80)=0.45N/mm2 第二层龙骨抗剪强度τ=3V/(2bh)=0.45N/mm2小于1.40N/mm2,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挠度系数Kυ=0.911 P=3.49×1.250×0.80×1000=3492N υ=KυPL3/(100EI) =0.911×3492×8003/(100×9000.00×3413333)=0.53mm [υ]=800/400=2.00mm 第二层龙骨挠度V=0.53mm小于2.00mm,满足要求。 5、钢管承载力验算 传至每根立柱的力的系数=2.370 每根钢管承载NQK1 =2.370×3×1000=6628N 每根钢管承载活荷载(1.0kN/m2):NQK2=0.80×0.80×1×1000=640N 每根钢管承载荷载NQK =NQK1+NQK2 =6628+640=7268N 钢管重量0.0384kN/m,立杆重量=24.00×0.0384×1000=922N 水平拉杆17层,拉杆重量=17×(0.80+0.80)×0.0384×1000=1044N 扣件单位重量14.60N/个,扣件重量=17×14.6=248N 支架重量NGK=立杆重量+水平拉杆重量+扣件重=922+1044+248=2214N 钢管轴向力N=1.2NGK+NQK =1.2×2214+7268=9926N LO=h+2a=1.50+2×0.20=1.90m Φ48钢管的i=1.58cm,λ= LO/i=190.00/1.58=120.25 杆件长细比120.3小于150.0,满足要求。 查表得:=0.452 P=N/(A)=9926/(0.452×489.00)=44.91N/mm2 立杆稳定性44.91N/mm2小于205N/mm2,满足要求。 6、钢管立杆支承面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立杆设配套底座100×100mm,支承面为混凝土地面(按C20考虑)厚120mm 上部荷载为: F=9.93kN βs =2.00 ft=1.10N/mm2 hO=120-20=100.00mm βh =1.00 η=0.4+1.2/βs =1.00 σpc,m =1.00 N/mm2 Um=4×100=400mm (0.7βh ft+0.15σpc,m)ηUm hO =((0.7×1×1.10+0.15×1)×1.00×400.00×100.00)/1000=36.80kN 受冲切承载力36.80kN大于9.93kN,满足要求。 7、地基承载力验算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必须满足下式要求 P≤fg P=N/A=9.93/0.64=15.51 kN/m2 其中 P-立杆基础地面的平均压力(kN/m2); A-基础底面面积(m2),A=0.64m2; N-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压力设计值(kN),N=9.93kN; fg-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N/m2); fg=kc × fgk =1.00×80.00=80.00kN/m2 其中 kc-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c=1.00; fgk-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素填土) fgk=80.00kN/m2; 地基承载力P=15.51kN/m2<80.00kN/m2,满足要求。 二、梁验算 (一)、计算参数 结构楼板厚=100mm,梁宽b=300mm,梁高h=500mm,模板支撑高度=24.10m; 模板材料为:夹板底模厚度=18mm,侧模厚度=18mm; 梁边至板支撑的距离=0.60m; 木材弹性模量E=9000.00N/mm2,抗弯强度fm=13.00N/mm2,抗剪强度fv=1.40N/mm2 ; 支撑采用Φ48钢管:横向间距800mm,纵向间距800mm,支架立杆的步距h=1.50m; 钢管直径48mm,壁厚3.5mm,截面积4.89cm2,回转半径i=1.58cm; 钢管质量0.0376kN/m,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20m。 (二)、梁底模验算 1、 梁底模及支架荷载计算 荷载类型 标准值 单位 梁宽 梁高 系数 设计值 ①底模自重 0.3 kN/m2 ×(0.30 + 0.80 ) ×1.2 = 0.40 kN/m ②砼自重 25.0 kN/m3 × 0.30 × 0.50 × 1.2 = 4.50 kN/m ③钢筋荷载 1.5 kN/m2 × 0.30 × 0.50 × 1.2 = 0.27 kN/m ④振捣砼荷载 2.0 kN/m2 × 0.30 × 1.4 = 0.84 kN/m 梁底模与支架承载力计算组合①+②+③+④ q1 = 6.01 kN/m 梁底模与龙骨挠度验算计算组合①+②+③ q2 = 5.17 kN/m 2.梁底模板验算 底模厚度h=18mm,板模宽度b=300mm; 木模板抵抗矩W=bh2 /6=300.00×18.002/6=16200mm3 木模板惯性矩I=bh3/12=300×183/12=145800mm4 (1) 抗弯强度验算 第一层龙骨间距L=400mm,计算跨数=五跨。 计算简图 弯矩系数KM=-0.105 M=KM·q1L2 =-0.105×6.01×0.402×106=-100901N.mm=-0.10kN.m σ=M/W=100901/16200=6.23N/mm2 梁底模抗弯强度σ=M/W=6.23N/mm2小于13.00N/mm2,满足要求。 (2) 抗剪强度验算 剪力系数KV=0.606 V=KVq1L=0.606×6.01×0.40×1000=1456N=1.46kN τ=3V/(2bh)=3×1456/(2×300×18)=0.40N/mm2 梁底模抗剪强度τ=3V/(2bh)=0.40N/mm2小于1.40N/mm2,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荷载不包振捣砼荷载,则计算荷载q2=5.17kN/m 挠度系数Kυ=0.644 υ=Kυq2L4/(100EI)=0.644×5.17×4004/(100×9000.00×145800)=0.65mm [υ]=L/400=400/400=1.00mm 梁底模挠度V=0.65mm小于1.00mm,满足要求。 3、第一层龙骨验算 第一层龙骨采用木枋 b=80mm,h=80mm; 木枋抵抗矩W=bh2/6=80×802/6=85333mm3; 木枋惯性矩I=bh3/12=80×803/12=mm4; (1) 抗弯强度验算 钢管横向间距L=800mm ,C=300mm、γ=300/800=0.38 a 、梁传荷载计算 q=q1×第一层龙骨间距/梁宽=6.01×0.40/0.30=8.01kN/m Mq=qcL(2-γ)/8=8.01×0.30×0.80×(2-0.38)/8=0.390kN.m 计算简图 b 、板传荷载计算 板重量=1.2×(板厚度×25+模板重)+1.4×活载=1.2×(0.10×25+0.30)+1.4×2.50=6.86kN/m2 板传递到第一层龙骨的荷载P=0.30×0.40×6.86=0.82kN a =1/2×(L-c)=1/2×(0.80-0.30)=0.25m Mp=P×a=0.82×0.25=0.21kN.m Mmax=Mq+Mp=(0.39+0.21)×106=596190N.mm=0.60kN.m σ=M/W=596190/85333=6.99N/mm2 第一层龙骨抗弯强度σ=M/W=6.99N/mm2小于13.00N/mm2,满足要求。 (2) 抗剪强度验算 V=1/2×q×梁宽+P=(0.5×8.01×0.30+0.82)×1000=2024N=2.02kN τ=3V/(2bh)=3×2024/(2×80×80)=0.47N/mm2 第一层龙骨抗剪强度τ=3V/(2bh)=0.47N/mm2小于1.40N/mm2,满足要求。 (3) 挠度验算 q’=q2×第一层龙骨间距/梁宽=5.17×0.40/0.30=7N/mm υq=q’cL3×(8-4γ2+γ3)/(384EI)=10×7/11796480000000=0.67mm υp=PaL2×(3-4×(a/L)2)/(24EI)=0×3/737280000000=0.47mm 最大挠度υmax=υq+υp =0.67+0.47=1.14mm [υ]=L/400=800/400=2.00mm 第一层龙骨挠度V=1.14mm小于2.00mm,满足要求。 4、第二层龙骨验算 第二层龙骨采用木枋 b=80mm h=80mm; W=1×80×802/6=85333mm3,I=1×80×803/12=mm4 ; 钢管纵向间距800mm,计算跨数二跨; 计算简图 (1) 抗弯强度验算 弯矩系数KM=-0.188 P=V=1/2×q×梁宽+P=(0.5×8.01×0.30+0.82)×1000=2024N 最大弯矩为Mmax=KmPL=-0.188×2024×800=-304470N.mm=-0.30kN.m σ=M/W=304470/85333=3.57N/mm2 第二层龙骨抗弯强度σ=M/W=3.57N/mm2小于13.00N/mm2,满足要求。 (2) 抗剪强度验算 剪力系数KV=0.688 V=KVP=0.688×2024/1000=1.39 kN τ=3V/(2bh)=3×1.39×1000 /(2×80×80)=0.33N/mm2 第二层龙骨抗剪强度τ=3V/(2bh)=0.33N/mm2小于1.40N/mm2,满足要求。 (3) 挠度验算 挠度系数Kυ=0.911 P’=V=1/2×q×梁宽+P板重=(0.5×6.89×0.30+0.82)×1000=1856N υ= KυP’L3/(100EI)=0.911×1856×8003/(100×9000.00×3413333)=0.28mm [υ]=L/400=800/400=2.00mm 第二层龙骨挠度V=0.28mm小于2.00mm,满足要求。 5、钢管承载力验算 传至每根钢管立柱力的系数=2.370 每根钢管承载NQK1 =2.370×2024=4798N 每根钢管承载活荷载(1.0kN/m2):NQK2 =1.4×0.80×0.80×1=896N 每根钢管承载荷载NQK =NQK1+NQK2 =4798+896=5694N 钢管重量0.0376kN/m,立杆重量=0.0376×23.6=888N 水平拉杆16层,拉杆重量=16×1.60×0.0376=963N 扣件单位重量14.60 N/个,扣件重量=14.60×16=234N 支架重量NGk=立杆重量+水平拉杆重量+扣件重量=888+963+234=2085N 钢管轴向力N=1.2NGK+NQK=1.2×2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施工方案/组织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