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考物理高考常考考点归纳配习题后附答案.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9795220 上传时间:2025-04-08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高考常考考点归纳配习题后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高考物理高考常考考点归纳配习题后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高考常考考点归纳 一、选择题 1、光学 [备考要点] 结合光学中以光的直线传播为基础,利用几何知识,研究光传播到两种介质的界面发生的反射、折射、全反射、色散等现象和它们表现的规律,难点是光的全反射及其应用。光的本性中,主要有光的干涉、衍射现象以及光的电磁说(电磁波谱)、激光和光的偏振现象;光电效应规律和光子说,康普顿效应现象。 [考点分析] 本知识点及热学知识一样是每年必考的,相对力学和电磁学来说比较容易,但每年考生在这部分试题中的得分率并不高,这是值得重视和注意的,也必须保证此知识点的得分。 [例题示例] 例1、2009年初春北方出现历史罕见的旱情,不少地区采用人工降雨的方式来抗旱保苗。若某次降雨后天空出现了虹,如图所示虹是由阳光射入雨滴(视为球形)后,经一次反射和再次折射而产生的色散形成的,现有白光束L由图示方向射入雨滴,a、b是经过反射和折射后的其中两条出射光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线a的光子能量较小 B、光线b在雨滴中的折射率较大 C、光线b在雨滴中的传播速度较大 D、若光线a照射某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则光线b照射该金属也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例2、(天津高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谱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B、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像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 C、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 D、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发出紫外线脉冲信号来变换频道的 [考点训练] 3、如右图所示,一束由两种色光混合的复色光沿PO方向射向一上、下表面平行的厚玻璃平面镜的上表面,得到三束反射光束Ⅰ、Ⅱ、Ⅲ,则( ) A、光束Ⅰ仍为复色光,光束Ⅱ、Ⅲ为单色光,且三束光一定相互平行 B、增大α角且α≤90°,光束Ⅱ、Ⅲ会远离光束Ⅰ C、光Ⅱ照射某金属表面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则光Ⅲ也一定能使该金 属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D、减小α角且α>0°,光束Ⅲ可能会从上表面消失 4、(海淀二模)用如图所示的光电管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中,用某种频率的单色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电流计G的指针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单色光b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电流计G的指针不发生偏转,那么( ) A、a光的波长一定大于b光的波长 B、增加b光的强度可能使电流计G的指针发生偏转 C、用a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通过电流计G的电流是由d到c D、只增加a光的强度可使通过电流计G的电流增 [说明]关于光学应清楚 (1)双缝干涉 nλ=2n(λ/2)处 加强→亮纹 a.到双缝距离差Δr= (2n+1)λ/2 处 减弱→暗纹 b.双缝干涉条纹间距Δx(Δx=Lλ/d) Δx∝λ               λ红>λ绿(λ红>λ橙…>λ紫) 实验得Δx红>Δx绿 (2)彩色条纹现象 干涉:双缝干涉、肥皂泡(膜)、蝉翼、雨天公路上汽油等呈彩色 衍射:单缝衍射、眯眼看灯、隔并齐笔缝看灯、隔羽毛(纱布)缝看灯等呈彩色 色散:露珠、彩虹、隔三棱镜(或后玻璃边缘)看物体呈彩色 (3)光谱 ①分类 连续光谱:一切炽热的固体、液体、高压气体可发出 发射光谱 线状谱(原子光谱):稀薄气体等游离态原子发出 吸收光谱(暗线光谱):——及线状谱一样可以作为特征谱线 ②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表明太阳大气层含有暗线对应的物质 (4)电磁波谱的微观机理和主要作用:(略) 从无线电波、红外线、红…紫、紫外线、X射线到γ射线,依次增大的有:频率、光子能量、同一介质中折射率,减小的有:同一介质中波速、波长、全反射临界角、同一透镜焦距。 (5)光电效应规律:①频率足够大才能发生,及光强、光照时间无关;②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增大而增大,但及频率不成正比;③在极短时间内(10-9s以内)迅速发生;④单位时间内发出的光子数及该入射光(频率一定)的强度成正比。 (6)爱因斯坦不是最早发现光电效应,而是首先解释光电效应,光子能量E=hυ  光电效应方程: mv2/2=hυ-W (逸出功W=hυ0 ,υ0为金属极限频率) 2、原子核原子核 [备考要点] 这类知识主要有原子跃迁发射和吸收光子,以及核能、质量亏损、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命题者往往将这部分知识和现代科技联系起来,考查学生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体现了物理高考时代特色,是高考的热点之一。要熟练掌握氢原子跃迁时电子的半径、速度、能量的变化和辐射光子频率的种数,能判断吸收外来能量能否跃迁,核反应时电荷数、质量数守恒等的应用要熟练。 [考点分析] 本知识点每年必考,和光学一样不容忽视。 [例题示例] 例5、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激发,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用10.2ev的光子照射 B、用11ev的光子照射 C、用14ev的光子照射 D、用11ev的电子照射 例6、(河北衡水)放射性同位素钍232经α、β衰变会生成氡,其衰变方程为ThRn+xα+yβ,其中( ) A、x=1,y=3 B、x=2,y=3 C、x=3,y=1 D、x=3,y=2 [考点训练] 5、(海南三亚中学)若规定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的能量为E1=0,则其它各激发态的能量依次为E2=10.2eV、E3=12.09eV、E4=12.75eV、E5=13.06eV、……。在气体放电管中,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受到能量为12.8eV的高速电子轰击而跃迁到激发态,在这些氢原子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 ) A、总共能辐射出六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总共能辐射出十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C、辐射出波长最长的光子是从n=4跃迁到n=3能级时放出的 D、辐射出波长最长的光子是从n=5跃迁到n=4能级时放出的 6、(青岛一中)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结合成氦时,释放的核能为ΔE,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4克氘核及6克氚核完全反应,发生的质量亏损是( ) A、2NAΔEc2 B、4NAΔEc2 C、 D、 [说明]关于原子核原子核熟练掌握 a、氢原子跃迁 ①En=E1/n2=-13.6ev/n2 , rn=n2r1=n2×0.53×10-10米(n=1,2.3…) En ,Ep,r,n Ek,v 吸收光子时 增大 减小 放出光子时 减小 增大 ③氢原子跃迁时应明确: 一个氢原子 直接跃迁 向高能级跃迁 吸收光子 一群氢原子 各种可能跃迁 向低能级跃迁 放出光子 一般光子 某一频率光子 可见光子 一系列频率光子 ④氢原子吸收光子时——要么全部吸收光子能量,要么不吸收光子 1°光子能量大于电子跃迁到无穷远处(电离)需要的能量时,该光子可被吸收。 2°光子能量小于电子跃迁到无穷远处(电离)需要的能量时,则只有能量等于两个能级差的光子才能被吸收。 ⑤氢原子吸收外来电子能量时——可以部分吸收外来碰撞电子的能量。因此,能量大于某两个能级差的电子均可被氢原子吸收,从而使氢原子跃迁。 b、半衰期 ①半衰期概念适用于大量核衰变(少数个别的核衰变时,谈半衰期无意义) ②半衰期由核的性质来决定,及该元素的物理性质(状态、压强、温度、密度等)和化学性质均无关 ③N=N0(1/2)t/τ ,m=m0(1/2)t/τ , I=I0(1/2)t/τ I——单位时间内衰变的次数,τ——半衰期 N0、m0、I0为最初量,N、m、I为t时间后剩下未衰变量 c、核反应方程 ①遵守电荷数、质量数守恒,但质量不守恒 ②α衰变规律:每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 β衰变规律:每次β衰变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 ③常见粒子符号:α粒子(4 He)、氚核(3 H)、氘核(2 H)、质子(1 H)、中子(1 n)、 电子(0 e)、正电子(0 e)等 ④常见核反应 238 U → 234 Th + 4 He 234 Th → 234 Pa + 0 e 4 He + 14 N→17 O +1 H 4 He +9 Be → 12 C + 1 n 4 He + 27 Al → 30 P + 1 n 30 P → 30 Si + 0 e 235 U + 1 n →141 Ba + 92 Kr +3 1 n 3 H + 2 H → 4 He + 1 n d、核能 质能方程E=mc2 , 释放的核能ΔE=Δm c2 1u=1.66×10-27kg 1uc2=931.5Mev 3、机械振动、机械波 [备考要点] 简谐运动过程中的回复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变化的规律,单摆振动的特点及周期公式也不可忽视。在波动问题中,深刻理解波的形成过程、前后质点振动的关系,并注意综合能力的训练,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共振、回声、水波的形成、声音的现象、多普勒效应等。特别是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波的传播方向及质点振动方向的关系,知道所有质点起振方向相同,要会将波动图象和振动图像熟练的联系起来。 [考点分析] 波动问题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试题特点是信息量大、综合性强,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和空间想象方能解决,难度可难可易。 [例题示例] 例7、(黄冈中学)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由a向b传播,相距10.5m的a、b两处的质点振动图象如图中a、b所示,则( ) A、该波的振幅可能是20cm B、该波的波长可能是8.4m C、该波的波速可能是10.5 m/s D、该波由a传播到b可能历时7s 例8、一列频率为2.5Hz的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在t1=0时刻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在t2=0.7s时刻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在0.1s时刻平衡位置在0<x<5m范围内向y轴正方向运动的质点坐标是( ) A、0<x<1m B、1m<x<3m C、3m<x<4m D、4m<x<5m [考点训练] 7、(哈尔滨三中)如图所示,位于介质Ⅰ和Ⅱ分界面上的波源S,产生两列分别沿x轴负方向及正方向传播的机械波。若在两种介质中波的频率及传播速度分别为f1、f2和v1、v2,则 L L S Ⅰ Ⅱ x A、f1=2f2 v1=v2 B、f1=f2 v1=2v2 C、f1=f2 v1=0.5v2 D、f1=0.5f2 v1=v2 8、(朝阳二模)如图所示,在平面xOy内有一沿轴x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3.0m/s,频率为2.5Hz,A、B两点位于x轴上,相距0.90m。分别以A、B为平衡位置的两个质元在振动过程中,取A点的质元位于波峰时为t=0,对于B点的质元来说( ) A、t=0时,加速度最大 B、t=0.1s时,速度为零 C、t=0.2s时,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 D、t=0.3s时,位于波谷 [说明]关于振动和波要清楚 ①描述振动和波的各物理量(振幅、周期、频率、波长等)。 ②简谐运动的特征F=-kx、周期*T=2π , 单摆周期T=2π ③摆钟读数: t读=t实T0/T ———T为摆钟周期,T0为标准摆钟周期 ④关于波动图象 a、从波动图象上找波长λ、振幅A或传播距离s及波长λ的关系 b、会熟练判断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类比爬山、微推法、类比矢量三角等) c、熟练运用波速公式v=s/t=λ/T=λf ,会画波动图线 d、两特定问题: 已知某一质点情况,判断另一质点情况(注意Δs=nλ、(4n+1)λ/4…) 已知质点某一时刻情况,判断另一时刻情况(注意Δt=nT、(4n+1)T/4…) 4、天体运行 [备考要点] 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及其应用,卫星的发射和运行,同步卫星。 [考点分析] 天体运行是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结合的特定问题,这些年我国在航天方面一直在飞速发展,所以天体运行问题一直是这些年高考的热点,无论是选择题还是计算题,几乎每年涉及。 [例题示例] 例9、假设月球的直径不变,密度增为原来的2倍,“嫦娥一号”卫星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则下列物理量变化正确的是 ( ) A、“嫦娥一号”卫星的向心力变为原来的一半 B、“嫦娥一号”卫星的向心力变为原来的8倍 C、“嫦娥一号”卫星绕月球运动的周期及原来相同 D、“嫦娥一号”卫星绕月球运动的周期变为原来的1/4 例10、(09南昌二模)观察研究发现,“581C”行星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1.5倍,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倍。某一飞船绕"581C”行星作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等于该行星的直径,运动周期为T1.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沿圆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周期为T2,则T1/T2最接近的值为 ( ) A、2.4 B、0.87 C、0.58 D、0.41 [考点训练] 9、据媒体报道,嫦娥一号卫星环月工作轨道为圆轨道,轨道高度200 km,运用周期127分钟。若还知道引力常量和月球平均半径,仅利用以上条件不能求出的是( ) A、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B、月球对卫星的吸引力 C、卫星绕月球运行的速度 D、卫星绕月运行的加速度 10、中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2008年4月25日23时3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器有了天上数据“中转站”。  25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数据表明,卫星准确进入预定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若“天链一号01星”沿圆形轨道绕地球飞行的半径为R,国际空间站沿圆形轨道绕地球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且.根据以上信息可以确定( ) A、国际空间站的加速度比“天链一号01星”大 B、国际空间站的速度比“天链一号01星”大 C、国际空间站的周期比“天链一号01星”长 D、国际空间站的角速度比“天链一号01星”小 11、(北京东城二模)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宇航员翟志刚顺利完成出舱活动任务,他的第一次太空行走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全新时代的到来。“神舟七号”绕地球做近似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若另有一颗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2r,则可以确定( ) A、翟志刚出舱后不再受地球引力 B、翟志刚出舱取回外挂实验样品,若样品脱手,则样品做自由落体运动 C、“神舟七号” 及卫星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4:1 D、“神舟七号”及卫星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1 : [说明]关于卫星运转要清楚 a、F=GMm/r2=mv2/r=mω2r=m(2π/T)2r 可得 v= ω= T=2πr 表明:v、ω、T、r中任一确定,其余三者也确定,且越远的卫星越慢。 b、卫星圆轨道中心及地心重合,r=R地+h, GM=gR地2 c、区别: 轨道半径 发射速度 卫星角速度(周期) 卫星向心加速度 地球半径 运行速度 地球自转角速度(周期 地面物重力加速度 地面物体向心加速度 d、同步卫星:在赤道高空某一确定高度位置。 5、其它力学 a、物体平衡及摩擦力 [备考要点] 物体受力分析,物体平衡的情形(保持静止、匀速运动)和条件,力的合成和分解,三力平衡的处理方式,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整体法和隔离法分析问题。 [考点分析] 平衡问题时最简单的物体运动和最简单的物体受力,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模型,象水平面或斜面上物体叠放问题、绳和弹簧悬挂物体、支架和吊桥类问题,还有像求解气体压强、电场中的带电体平衡、导线在磁场中运动时的平衡等等。所以平衡问题是很容易被考查到的一个知识点。 [例题示例] 例11、(南昌二模)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斜面上,物块用劲度系数为100N/m的轻质弹簧平行于斜面拉住此物块放在ab间任何位置均能静止,在其他位置不能静止.测得Ob=22cm,oa=8cm。则物块静止在斜面上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为( ) A、14N B、10N C、6N D 、2N [考点训练] 12、(北京石景山区)高血压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现已查明,血管变细是其诱因之一.为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可做一些简化和假设:设血液通过一定长度血管时受到的阻力f及血液流速v成正比,即f=kv(其中k及血管粗细无关),为维持血液匀速流动,在这血管两端需要有一定的压强差.设血管内径为d时所需的压强差为△p,若血管内径减为d′时,为了维持在相同时间内流过同样多的血液,压强差必须变为( ) A、 B、 C、 D、 b、运动和力 [备考要点] 匀变速直线及动规律,追及相遇问题,运动图像,运动的合成分解,牛顿运动三定律,动力学两基本问题。 [考点分析] 牛顿定律、匀变速运动规律是中学物理学中的动力学核心问题,特别是用于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如交通运输、体育运动、皮带轮问题等等,是每年高考物理考查的一个核心。 [例题示例] 例12、(大理中学)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 m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轻绳对m的最大拉力为( )[来源:Zxxk] A、3μmg/5 B、3μmg/4 C、3μmg/2 D、3μmg [考点训练] 13、(北京昌平二模)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令国人心碎,世界震惊.在抗震救灾中,总质量为80kg的跳伞战士从离地450m的直升机上跳下,经过2s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如图所示是跳伞过程中的v-t图,试根据图像估算出战士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的总时间为 ( ) A、14s B、24s C、49s D、63s 14、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叠放着两块木板1和2,它们的质量别是m1和m2。现用水平力F欲把木板1抽出来。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假设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力F应( )[来源:学|科|网] A、大于μm2g B、大于μ(m1+m2)g C、大于μ(m1+2m2) g D、大于2μ(m1+m2) g [说明]关于运动和力 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S = v0 t +a t2 消去t:vt2-v02 = 2aS v中时 = =(v0+vt) vt = v0 +a t 消去a:s=(v0 + vt)t Δs = s2-s1 = s3-s2 = … = at2 ②运动合成和分解:a、船过河(最短过河时间及距离) b、平抛规律: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位移:x =v0t ,y = gt2/2, S =(x2+y2)1/2,方向tan α=y/x 速度:vx=v0 ,vy=gt , v=(vx2+vy2)1/2,方向tan β= vy/vx ③熟练掌握v-t图象及追及问题的分析方法。 ④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体的运动状态:用速度V(大小和方向)表示 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速度V大小和方向中任一因素的改变 F合(a)及v同向时,加速 F合(a)∥v时,F合(a)只改变v的大小 F合(a)及v反向时,减速 F合(a)⊥v时,F合(a)只改变v的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 F1(a1)∥v,v大小变 F合(a)及v既不平行也不垂直时,F合(a)分解为F2(a2)∥v,v方向变 ⑤熟悉瞬间加速度的求解和皮带轮运送货物问题的分析。 c、动量和能量 [备考要点] 动量和冲量,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功和动能、势能,功率,动能定理(功能关系)和机械守恒定律,求恒力或变力的动量和功,汽车启动的两种方式,碰撞、弹簧连接体等模型。 [考点分析] 能量思想可贯穿整个物理的各部分内容,能量问题是每年必涉及的内容,及动量问题结合在一起,可考查学生分析推理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可在选择题中出现,更在计算题中出现,难度一般在中等以上,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建立好物理模型、弄清每一物理环节。 [例题示例] 例13、(南京第二外国语学校)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的左边固定有轻质弹簧,及A质量相等的物体B以速度v ,向A运动并及弹簧发生碰撞,A、B始终沿同一直线运动,则A、B组成的系统动能损失最大的时刻是( ) A、A开始运动时 B、A的速度等于v时 C、B的速度等于零时 D、A和B的速度相等时 例14、(四川泸州第二次诊断检测)如图所示,一光滑半圆槽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槽的左侧有一竖直墙壁。现让一小球(可视为质点)自左端槽口A点的正上方某处由静止开始下落,从A点平滑的滑入槽内,最后从右侧槽口飞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在半圆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 B、小球离开右侧槽口以后,将做竖直上抛运动 C、小球在半圆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小球及槽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小球从最低点向右侧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小球及槽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上的动量守恒 [考点训练] 15、甲乙两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它们用细绳相连。开始时细绳处于松弛状态,显示两球反向运动,如图a所示。当细绳拉紧时突然断裂,这以后球的运动情况可能是图b中的( ) m M Q P O R 16、(北京西城二模)如图所示,PQ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一辆质量为M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的左端上表面及圆弧轨道底端相切。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圆弧轨道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冲上小车后,滑到小车右端时恰好及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已知M = 9m,重力加速度为g.从小物块开始下滑到及小车保持相对静止的整个过程中,小物块及小车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 ) A、0.1mgR B、0.99mgR C、0.09mgR D、0.9mgR [说明]关于功和能、动量应明确 (1)机械能 ①概念:功、功率(P=Fvcosθ)、动能、势能、机械能。 规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②a.判断力是否做功:F总垂直v时,则F一定不做功(如洛仑兹力) b.摩擦力的功: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都可以做正功、做负功、不做功 作用力及反作用力的功:没有相互决定(依赖)的关系。 c.求功: 定义式: W = FS cosθ →适用于求恒力的功 功能关系(动能定理): →适用于求恒力、变力的功 ③P=Fv : a.汽车以不变功率运行时,vm=? b.汽车以恒定a运行时,维持时间t=?等 ④功能关系:ΔEk=W合 ΔEP(重)=-W重 ΔEP(弹)=-W弹 ΔE机=W其 W合——单个物体受合外力的功,系统受的内外力的总功 W其——除重力、弹簧弹力外其它内外力的总功 ⑤机械能守恒定律 a.条件:1°除重力、弹簧弹力外其它内外力的总功0,情形有: ① 物体只受重力; ② 物体受重力及其它力,但其它力不做功; ③ 物体受重力及其它力,其它力做功,但做的总功为0。 2°物体不受介质阻力,且只有动能和势能相转化。 b.表达式:EK+EP=EK+EP′ 或 ΔE增=ΔE减 ⑥f S相对=ΔE系统损失=Q (2)动量 ①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②求冲量 定义式: IF = Ft ——适用于求恒力冲量 动量定理: I合=ΔP——适用于求恒力、变力冲量,注意重力冲量是否忽略 ③动量守恒条件 a、F合=0 b、F合≠0,但F合<<F内时,近似动量守恒(碰撞、爆炸、射击等) c、F合≠0,但FX=0,则ΔPX=0。 ④动量守恒的应用 a、人船运动模型:m1s1=m2s2 b、碰撞 —— 动量守恒 非弹性碰撞:动能有损失 完全非弹性碰撞:碰后速度相同,动能损失最大 m1v1 + m2v 2= m1v1′+m2 v2′ m1v12+m2v22= m1 v1′2+m2 v2′2 弹性碰撞:动能守恒 v1′=[(m1-m2)v1+2 m2 v2]/(m1+ m2) 得 v2 =[(m2-m1)v2+2 m1 v1]/(m1+ m2) 讨论:①m1=m2时,v1=v2′,v2=v1′(速度互换) ②m1>>m2时,v1′=v1,v2′=-v2+2v1 ③v2=0时,v1′=(m1-m2)v1/(m1+m2) v2′= 2m1v1/(m1+m2) 6、电磁学 a、电场 [备考要点] 电场强度、电场力、电势、电势能、电场的叠加、电容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考点分析] 电场这一知识点既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又是难点,除了较多概念抽象难理解以外,更有综合力学原因而加大难度,可综合力学各章内容。特别是匀强电场中场强及电势差的关系、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功能关系)和偏转(类似平抛运动)、电容器所带电量及电容电压的关系。可选择题,可以计算题,难度一般在中等偏上。 [例题示例] 例15、(北京海淀)如图所示,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线,且AB=BC,电场中的A、B、C三点的场强分别为EA、EB、EC,电势分别为φA、φB、φC,AB、BC间的电势差分别为UAB、UBC,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有( ) A、φA>φB>φC B、EC>EB>EA C、UAB<UBC         D、UAB=UBC 例16、(09北京昌平二模)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一根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一端拴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负电小球,另一端固定在O点.把小球拉到使细线水平的位置A,然后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小球沿弧线运动到细线及水平成θ=60°的位置B时速度为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B点的电势高于A点的电势 B、匀强电场的场强 C、小球在位置B时的电势能小于在位置A时的电势能 D、球在B点时,细线拉力为T = mg [考点训练] 17、传感器广泛应用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机键盘就是一种传感器。如图所示,键盘上每一个键的下面都连一小金属片,及该金属片隔有一定空气间隙的是另一小的固定金属片,这两金属片组成一个小电容器。当键被按下时,此小电容器的电容发生变化,及之相连的电子线路就能够检测出哪个键被按下,从而给出相应的信号。这种计算机键盘使用的是 ( ) A、温度传感器 B、压力传感器 C、磁传感器 D、光传感器 18、(北京宣武二模)如图所示,图中的实线是一个未知方向的电场线,虚线是一个带电粒子通过该电场区域时的运动轨迹,a、b是轨迹上的两点,若带电粒子在运动过程中只受电场力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带电粒子在a、b两点时受力方向都向右 B、带电粒子在a点时的速率比b时的大[来源:学§科§网Z§X§X§K] C、带电粒子在a点时的电势能比在b点时的大 D、带电粒子所带电荷一定为正电 [说明]关于电场应清楚 (1)基本内容: ①库仑定律 F=kq1q2/r2 ②场强E=F/q , E=kQ/r2 ,E=U/d ,电场线 ③电势φ,电势差UAB=φA-φB=WAB/q,电功WAB=qUAB,电势能,等势面 (2)场强E及电势差UAB有关,及某点电势φA却无关。“E大(为零)处φ也大(为零)”等说法不对。 (3)电场中某处电势的高低,及该处有无电荷、该电荷的正负电性均无关。 (4)带电粒子、电子、质子等一般不考虑其重力,带电微粒、油滴、小球等常考虑重力。 (5)质子(p)及α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电场中偏转时各量比较 : 较 比较项目 入射方式 侧位移比 yp :yα 偏向角正切比 tanφp:tanφα 动能增量比 ΔEkp :ΔEkα 动量增量比 ΔPp :ΔPα 相同初速V0 相同初动能EK0 相同初动量P0 从同一电场加速后 (6)电容重点内容: C=Q/U=ΔQ/ΔU C=εS/4πkQ E=U/d=4πkQ/εS ①如下图左图装置用于研究电容及哪些因素有关,其中指针偏角θ及板间电压U有关 (θ越大表明U越大),电容器极板上带的电量几乎不变。 ②对如上图右图电路,分下述两种情况,分别填写下表: 1°电容器始终及电源相连 。 2°电容器充电后及电源断开 。 较 比较项目 电容变化方式 电容C 电量Q 电压U 场强E 极板正对面积S增大(减小) 极板距离d增大(减小) 极板间插入电介质 极板间插入金属 ③对含容电路问题,要找准电容器的电压及电路中哪部分电路的电压相等。 b、电路(含交流电路) [备考要点] 欧姆定律,各电路连接的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特点,滑动变阻器连中连接,交流电的产生,交流电的描述量(有效值和最大值的关系),变压器的规律。 [考点分析] 交流电路中的问题,既可以连带考查恒定电路连接的问题,又可考查电磁感应,并以变压器为平台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考察的机会很大。 [例题示例] 例17、(北京东城二模)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 n2=11:5,原线圈及正弦交流电源连接,输入电压u如图所示,副线圈仅接入一个10 W的电阻,则( ) A、 流过电阻的电流是0.2A B、及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示数是100V C、经过1分钟电阻发出的热量是6´103 J 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是1´103 W [考点训练] 19、(北京石景山区)如图所示,单刀双掷开关打在a,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b是原线圈的中心抽头,伏特表和安培表均为理想表,除R以外其余电阻不计.从某时刻开始在原线圈两端加上交变电压,其瞬时值表达式为u1=220sin100pt 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A、时,a、c两点电压瞬时值为110V B、时,电压表的读数为22V C、滑动变阻器触片向上移,伏特表和安培表的示数均变大 D、单刀双掷开关由a扳向b,伏特表和安培表示数均变小 20、(海淀二模)如图甲所示,ab、cd以为两根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且相互平行的金属轨道,相距L,右端连接一个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轨道上放有一根导体棒MN,垂直两轨道且及两轨道接触良好,导体棒MN及轨道的电阻均可忽略不计。整个装置处于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导体棒MN在外办作用下以图中虚线所示范围的中心位置为平衡位置做简谐运动,振动周期为T,振幅为A,在t=0时刻恰好通过平衡位置,速度大小为v0,其简谐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按余弦规律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回路中电动势的瞬时值为 B、导体棒MN中产生交流电的功率为 C、通过导体棒MN的电流的有效值为 D、在0~T/4等内通过导体棒MN的电荷量为 [说明]关于电路应知道 (1)直流电路 ①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U、I、R、P以及U、I、P的分配(略)。 ②电功(电功率)及电热(热功率)的关系,熟练掌握电动机问题的处理。 ③认清U-I图象的功能,区别导体的特征曲线及电源的特征曲线。 ④允许值问题:——电路允许的最大电流、电压、 功率等 最大值输出功率问题:E、r一定, R外=r 时,P出最大为 : P出=E2/4r ⑤等效电阻:——电路的简化(等电势法)。 ⑥求解电路问题关键在于弄清电路连接,分析电路连接应注意: a.不做特别说明,电压表往往作断路处理, 电流表作导线处理。 b.一般要考虑其内阻, 一般看成内阻不计、电压恒为U0 的电源 。 c.电容无持续电流流过,作为断路处理。 ⑦变阻器电阻变化引起电路变化问题的分析思路: a.确定电路连接 。 b.明确变阻器上有效电阻如何变化。 c.明确电路总电阻如何变化 。 d.确定干路电流如何变化。 e.确定路端电压如何变化。 f.确定各部分电路电流、电压如何变化 。 (2)交流电的产生和变化规律:N匝面积为S的线框从中性面开始计时,绕垂直磁场B的 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 e=Em sinωt , Em=NBSω; i=Im sinωt , Im=Em/R总 ; u=Um sinωt , Um=ImR (3)有效值 ①交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