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nb,咨信网zixin.com.cn" /> ‍2021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
收藏 分销(赏)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9793388 上传时间:2025-04-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span id="_baidu_bookmark_start_0" style="display: none; line-height: 0px;">‍</span>2021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nbsp;小数除法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那么: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那么去除,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那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展计算。 3、连除的算式可以写成被除数除以几个数的积,但除以几个数的积时,必须给这个相乘的式子加上小括号。 4、&nbsp;在小数除法中的发现: ①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如:÷ ②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如:÷0.5=7 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等于1时,商等于被除数。如:÷ 5、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①商×除数=被除数(通用) &nbsp; &nbsp; &nbsp;②被除数÷商=除数 6、商的近似数:根据要求要保存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根据“四舍五入〞法保存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存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存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7、循环小数: A、小数局部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如,、等。 B、小数局部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如…&nbsp;…等。 C、一个数的小数局部,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nbsp;…) D、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局部,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节。(如…&nbsp;的循环节是3,&nbsp;&nbsp;…的循环节是67,&nbsp;…的循环节是258) E、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 ①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与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②例如: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就在这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写作5.3 &nbsp;;有两位小数循环的,就在这两位数字上面,记上小圆点,…写作7.4 3 &nbsp;;有三位或以上小数循环的,在首位与末位记上小数点,…写作 8、除法中的变化规律:&nbsp;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一样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nbsp;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9、小数的四那么混合运算顺序及整数四那么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 第二单元 &nbsp;轴对称与平移 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那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两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也叫对称点。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具有对称性。 4轴对称图形的法: 〔1〕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如图形的顶点、相交点、端点等; 〔2〕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4〕按照所给图形的顺序连接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平移: 1.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2.平移的根本性质: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2〕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3.平移图形的画法: 〔1〕确定平移的方向及距离。 〔2〕将关键点按所需方向平移所需距离。 〔3〕按原来图形的连接方式依次连接各对应点。 4、平移几格并不是指原图形与平移后的新图形之间的空格数,而是指原图形的关键点平移的格数。 设计图案的根本方法:平移、对称 1.运用平移设计图案的方法: 〔1〕选好根本图案;〔2〕根据所选的根本图案确定平移的格数与方向; &nbsp; 〔3〕平移,描出对应点; &nbsp; &nbsp;〔4〕按顺序连接对应点 2.运用对称设计图案的方法: 〔1〕先选好根本图案; 〔2〕依据根本图案的特点定好对称轴; 〔3〕选好关键点,并描出关键点的对应点; &nbsp; 〔4〕按顺序连接对应点,画出根本图形的对称图形 第三单元 &nbsp;倍数与因数 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 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与因数。 倍数及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要说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补充知识点: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2,5的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 &nbsp;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 &nbsp;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偶数与奇数的定义: &nbsp;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补充知识点: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都是整十数,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二〕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与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同时是2与3的倍数的特征: &nbsp;个位上的数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与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同时是2与3的倍数,一定是6的倍数,最小的是6。〕 同时是3与5的倍数的特征: &nbsp;个位上的数是0或5,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与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同时是3与5的倍数,一定是15的倍数,最小的是15。〕 同时是2,3与5的倍数的特征: &nbsp;个位上的数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与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2与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同时是2,3与5的倍数,一定是30的倍数,最小的两位数是3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9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与是9的倍数,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它也一定是3的倍数。 ㈣找因数 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方法:1、运用乘法算式,思考:哪两个数相乘等于这个自然数,那么这两个乘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2、运用除法算式,思考这个数除以几能整除,那么除数与商就是这个数的因数。 补充知识点: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找一个数的因数,通常用列举的方法,可一对一对的写出来,也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写。 ㈤找质数 一个数只有1与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 一个数除了1与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作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一般来说,首先可以用“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这个数是否有因数2,5,3;如果还无法判断,那么可以用7,11等比拟小的质数去试除,看有没有因数7,11等。只要找到一个1与它本身以外的因数,就能肯定这个数是合数。如果除了1与它本身找不到其他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 ㈥数的奇偶性 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 小船最初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回南岸,不断往返。通过“列表〞“画示意图〞的方法会发现“奇数次在北岸,偶数次在南岸〞的规律。 通过计算发现奇数、偶数相加奇偶性变化的规律: 偶数+偶数=偶数 &nbsp; &nbsp;奇数+奇数=偶数 &nbsp; &nbsp;偶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nbsp; &nbsp;奇数-奇数=偶数 &nbsp; &nbsp;偶数-奇数=奇数 &nbsp; &nbsp; 奇数-偶数=奇数 &nbsp; &nbsp; 偶数×偶数=偶数 &nbsp; 偶数×奇数=偶数 &nbsp; 奇数×奇数=奇数 第四单元 &nbsp;多边形面积 ㈠比拟图形的面积 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拟有多种方法: 根据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直接进展比拟;可以借助参照物进展比拟;可以运用重叠的方法进展比拟;借助方格,利用数方格的的方法进展比拟;直接计算面积后再进展比拟等。 图形面积一样,其形状可以是不同的。 补充知识点: 确定一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不仅是根据图形的形状,更重要的是根据图形所占格子的多少来确定。 ㈡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知识点: 根据地毯上所给图案探求不规那么图案面积的计算方法。 直接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得出答案的面积。 将图案进展“化整为零〞式的计算,即根据图案的特点,将整体的图案分割为假设干个一样面积的小图案,通过求小图案的面积,得出整个图案的面积。 采用“大面积减小面积〞的方法,即通过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得到所求的面积。 补充知识点: 在解决问题时,策略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㈢动手做 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及梯形的底与高。 从平行四边形一边的某一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从梯形的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上的某一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梯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梯形的底。 高与底的关系是对应的。 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的方法: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及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重合,让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过对边的某一点。从这一点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这条垂线〔从点到垂足〕就是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高。 注意:从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也可以从另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向它的对边画高。 用三角板画出三角形的高的方法: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对准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另一条直角边及这个顶点的对边重合。从这个顶点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这条垂线〔从顶点到垂足〕就是三角形形一条边上的高。 用三角板画梯形的高的方法: 用同样的方法,画出梯形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就是梯形的高。 〔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因此: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与h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a h 补充知识点: 当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一样时,其面积也是一样的。 〔二〕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两个一样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三角形的底与高,也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 因此: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底×高÷2 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与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与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a h÷2 补充知识点: 决定三角形面积的大小的因素不是图形的形状,而是三角形的底及高的长度,只要底与高一样,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面积也是一样的。 〔三〕梯形的面积 梯形面积=两个一样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梯形的上底及下底的与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因此:梯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2=底×高÷2=〔上底+下底〕×高÷2 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与b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用h表示梯形的高,那么,梯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 (a+b)h÷2 补充知识点: 决定梯形面积的大小的因素不是图形的形状,而是梯形的上、下底之与及高的长度,只要上下底的与及高一样,不同形状的梯形的面积也是一样的。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第五单元 &nbsp;分数的意义 ㈠分数的再认识 整体“1〞的含义: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整体“1〞。 分数的意义:把整体“1〞平均分成假设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几,整体就被分成了几份,分子是几,就表示其中的几份。 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局部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即分数具有相对性。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大,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大;对应的整体小,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小。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大,对应的整体就大;表示的具体数量小,对应的整体就小。 ㈡〔真分数及假分数〕 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 像 &nbsp; 、 &nbsp;、 &nbsp;、 &nbsp;,…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特点:分子都比分母小;分数值小于1。 像 &nbsp; 、 &nbsp;、 &nbsp;、 &nbsp;,…这样的分数叫作假分数。特点: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及分母相等;分数值大于或等于1。 像 ,这样的分数叫作带分数。特点:由整数与真分数两局部组成的;分数值大于1。 带分数的读法: &nbsp; &nbsp;读作:二又四分之一。 ★补充知识点: 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 &nbsp; &nbsp;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带分数。 ㈢分数及除法 理解分数及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 &nbsp; &nbsp; &nbsp; &nbsp; 〔除数不为0〕。 分数的分母不能是0。因为在除法中,0不能做除数,因此根据分数及除法的关系,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也不能是0。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数的值相当于商。 根据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把所得的商写在带分数的整数位置上,余数写在分数局部的分子上,仍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将整数及分母相乘的积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㈣分数根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上或除以一样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被除数与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样的数〔0除外〕,商不变。因此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乘或除以一样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也是不变的。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一个数÷另一个数=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即比拟量÷标准量=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得到的商表示两个数的关系,没有单位名称。 ㈤找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是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找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列举法:运用找因数的方法先分别找到两个数各自的因数,再找出两个数的因数中一样的因数,这些数就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再看看公因数中最大的是几,这个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补充知识点: 其他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找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可以先找出两个数中较小的数的因数,再看看这些因数中有哪些也是较大的数的因数,那么这些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找15与50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可以先找出15的因数:1,3,5,15。再判断4个数中,哪几个也是50的因数,只有1与5,1与5就是15与50的公因数。5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如果两个数是不同的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 4、如果两个数是连续的自然数〔0除外〕,那么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 5、如果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那么较小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㈥约分 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理解最简分数的含义: 像 &nbsp; &nbsp;这样分子、分母公因数只有1了,不能再约分了,这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 &nbsp; &nbsp; &nbsp; &nbsp;分子及分母是相邻的自然数的分数一定是最简分数;分子分母是两个不同质数的分数一定是最简分数;分子是“1〞的分数一定是最简分数。 掌握约分的方法: 约分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用两个数的公因数一个一个去除,另一种是直接用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去除。 补充知识点: 比拟分数大小时,分母一样的、分子一样的可以直接比拟,有些时候分子分母都不一样可以采用约分后进展比拟的方法。例如: &nbsp; &nbsp;○ &nbsp; &nbsp; ㈦找最小公倍数 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找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先找出两个数各自的倍数〔限制一定的范围内〕,再找出公有的倍数,找出两个数公有的倍数,看看这些公倍数中最小的是几,这个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两个数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因此只有最小公倍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补充知识点: 其他找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找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可以先找出两个数中较大的数的倍数〔限制一定的范围内〕,再看看这些倍数中有哪些也是较小的数的倍数,那么这些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找6与9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50以内〕可以先找出9的倍数〔50以内〕有:9,18,27,36,45,再从这些数中找出6的倍数18,36,18与36就是6与9的公倍数,18是最小公倍数。 3、如果两个数是不同的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 4、如果两个数是连续的自然数〔0除外〕,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 5、如果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那么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6、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 ㈧分数的大小 把分母不一样的分数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一样的分数,这个过程叫作通分。 ★通分的两个要点:与原来分数相等;分母一样。 ■分数大小比拟: 同分母分数相比拟,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nbsp; &nbsp;同分子分数相比拟,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分子分母都不一样的分数相比拟的方法: 用通分的方法把分母不一样的分数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一样的分数,再比拟大小。〔把两个分数化成分子一样的分数,再比拟大小〕 补充知识点:通分一般以最小公倍数作分母。 第六单元 &nbsp;组合图形的面积 组合图形面积 知识点:了解组合图形:有几个简单的图形拼出来的图形,我们把它们叫做组合图形。 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运用的方法是“分割法〞与“添补法〞。 分割法,即将这个图形分割成几个根本的图形。分割图形越简洁,其解题的方法也将越简单,同时又要考虑分割的图形及所给条件的关系。 添补法,即通过补上一个简单的图形,使整个图形变成一个大的规那么图形。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知识点:能正确估计不规那么图形面积的大小。 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那么图形的面积。 估计、计算不规那么图形面积的内容主要是以方格图作为背景进展估计及计算的,所以借助方格图能帮助建立估计及计算不规那么图形面积的方法。 数方格的方法:满格记为1,少于半格记为0,大于半格记为1。 尝试及猜想 鸡兔同笼 &nbsp;知识点:运用列表的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列表法、折中列表法〕解决类似于“鸡兔同笼〞的问题,也可用“方程〞来解决。 点阵中的规律 &nbsp;知识点: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及数的联系。在“点阵中的规律〞的活动中,通过观察前后图形中点的变化规律,推理出后续图形中点的数量。 第七单元 &nbsp;可能性 1、判断游戏是否公平,要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2、摸球游戏〔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1〕通过游戏所列的条件,推测某种情况出现的概率; 〔2〕能判断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写出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推测可能发生的结果。 知识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客观事件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用数据表示为“可能性是0〞,客观事件中,“一定能〞出现的现象用数据表示为“可能性是“1〞,当可能性是相等的时候,用数据表述是“ &nbsp;〞。 逐步体会到数据表示的简洁性及客观性。 第 9 页</p>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