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工业药剂学课程设计.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9793347 上传时间:2025-04-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6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药剂学课程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工业药剂学课程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盐酸麻黄碱滴鼻剂 ——工业药剂学课程设计及见习报告 摘 要:探讨和设计盐酸麻黄碱鼻用剂型,研究其处方设计的方法,制备工艺以及确定其初步的质量检测项目。麻黄碱的作用和肾上腺素相似,能激动α、β两种受体。能直接作用于受体而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也能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介质而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麻黄碱性质稳定,拟肾上腺素作用较肾上腺素弱而持久,中枢兴奋作用较明显。 关键词:盐酸麻黄碱、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检测。 (一)药物基本情况 一、盐酸麻黄碱的结构和性质 1.1盐酸麻黄碱的结构 中文名:盐酸麻黄碱 英文名:Ephedrine Hydrochloride 结构式: CAS: 50-98-6 分子式:C10H15NO·HCL 分子量:201.70 本品为[R-(R',S')]-α-[1-(甲氨基)乙基]苯甲醇盐酸盐。按干燥品计算含C10H15NO.HCl不得少于99.0%。 1.2盐酸麻黄碱物理性质: 【性状】 本品为白色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 【溶解性】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溶解,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不溶 。 【熔点】 本品的熔点为217 ~220 ℃。 【比旋度】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 中含50mg的溶液,依法测定,比旋度为-33°至-35.5°。 二、盐酸麻黄碱的鉴别和检查 2.1盐酸麻黄碱的鉴别: (1)取本品约10mg,加水1ml 溶解后,加硫酸铜试液2 滴和20%氢氧化钠溶液1ml ,即显蓝紫色;加乙醚1ml ,振摇后,放置,乙醚层即显紫红色,水层变成蓝色。   (2)本品的水溶液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和对照的图谱(光谱集387图)一致。 2.2盐酸麻黄碱的检查: 【溶液的澄清度】 取本品1.0g,加水2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 【酸碱度】 取本品1.0g,加水20ml溶解后,加甲基红指示液1 滴;如显黄色,加硫酸滴定液(0.01mol/L)0.10ml ,应变为红色,如显淡红色,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0.10ml 应变为黄色。 【硫酸盐】 取本品1.0g,依法检查(附录Ⅷ B),和标准硫酸钾溶液1.0ml 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10%) 。 【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05 ℃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0.5%。 【炽灼残渣】不得过0.1 %。 【重金属】 取本品1.0g,加水23ml溶解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依法检查(附录Ⅷ H第一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15g,精密称定,加冰醋酸10ml,加热溶解后,加醋酸 汞试液4ml 和结晶紫指示液1 滴,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翠绿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0.17mg 的C10H15NO.HCl。 2.3类别: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2.4贮藏:密封保存。 (二)研究应用情况 一、盐酸麻黄碱药物 [制剂和规格] 片剂:15mg,25mg,30mg; 注射剂:1mL:30mg; 滴鼻液:8ml:80mg,1%,0.5%。 1.1药理作用 本品是从中药麻黄中提取的生物碱,也可人工合成,常用其盐酸盐。本品属于拟肾上腺素药。麻黄碱的作用和肾上腺素相似,能激动α、β两种受体。能直接作用于受体而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也能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介质而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麻黄碱性质稳定,拟肾上腺素作用较肾上腺素弱而持久,中枢兴奋作用较明显。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但较肾上腺素弱而持久。可解除支气管痉挛,兴奋心脏,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但其增加心率的作用可因血压增高使反射性的迷走神经兴奋而减弱。 本品具有多种药理作用:1.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本品的α效应能使支气管黏膜血管收缩,减轻充血水肿,有利于改善小气道阻塞。但长期应用反致黏膜血管过度收缩,毛细血管压增加,充血水肿加重。 2.中枢神经兴奋作用较强:大剂量能兴奋大脑皮层下中枢,产生精神兴奋、失眠、不安和震颤等。对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也有较弱的兴奋作用。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本品可使皮肤、黏膜和内脏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但能使冠脉和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用药后血压升高,脉压加大,使心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加。由于血压升高反射性地兴奋迷走神经,故心率不变或稍慢。 本品口服后易在肠内吸收,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本品代谢和排泄较慢,半衰期为3~6小时。吸收后大部分以原形自尿排泄。 4.对代谢的影响:麻黄碱有增加代谢的作用。解热、抗病毒作用麻黄碱对人能诱发出汗。 5.其他作用:麻黄碱对骨胳肌有抗疲劳作用,能促进箭毒所抑制的神经肌肉间的传导,可用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麻黄碱还有升高血糖、收缩脾脏、增加红细胞等作用。麻黄碱对胃肠道分泌通常表现抑制。还可使疲劳的骨胳肌紧张度显著且持久地升高,为拟肾上腺素药,兼具α和β受体兴奋作用,作用似肾上腺素,但较温和。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兴奋中枢等作用。本品的升压作用较弱,但较持久,使血管收缩,但无后扩张作用。 1.2药动学 口服、肌内注射、皮下注射迅速吸收。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口服15~60min起效,肌内注射10~20min起效。持续作用时间:口服为3~5h,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为0.5~1h。清除半衰期:当尿pH=5时约3h,pH=6时约6h。大部分以原形自尿排出,小部分在体内代谢,代谢及排泄较慢,故作用较肾上腺素持久。本品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液,吸收后仅少量经脱氨氧化代谢,79%以原形随尿排出。 1.3适应症 1. 用于鼻炎病人滴鼻,以消除鼻黏膜充血和肿胀。2.作为麻醉辅助药用于预防椎管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引起的低血压及慢性低血压症。3.缓解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的皮肤黏膜症状。4.用于预防和治疗轻度支气管哮喘。 1.4注意事项 高血压、甲亢、动脉硬化、心绞痛患者禁用;交叉过敏反应,对其他拟交感胺类药,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过敏者,对本品也过敏;短期内反复用药,作用可逐渐减弱(快速耐受现象),停药数小时后可以恢复,每日用药如不超过3次,则耐受现象不明显;如有头痛、焦虑不安、心动过速、眩晕、多汗等症状,应注意停药或调整剂量。剖腹产麻醉过程中用本品维持血压,可加速胎儿心跳,当母体血压超过17.3/10.7kPa(130/80mmHg)时不宜用。本品可分泌入乳汁,哺乳期妇女禁用。 1.5不良反应 大剂量长期应用可出现中枢兴奋所致的不安、震颤、焦虑、失眠、心悸、出汗、发热感等症状,可加服镇静催眠药如苯巴比妥类以防失眠。对前列腺肥大者可引起排尿困难。短期内反复用药可产生急性耐受性,使作用减弱,停药后很快恢复。本品对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动脉硬化、心绞痛、前列腺肥大、授乳妇女等均禁用。本品用于滴鼻时间不可过久,以防产生反弹性鼻黏膜充血。 1.6用法用量 1.成人:(1)口服:每次25mg,分别为30mg/1ml、50mg/1ml,每天3次;(2)皮下或肌内注射:每次15~30mg。极量,每次50mg,1日120mg。(脊椎麻醉或硬膜外麻醉:用于预防和纠正血压下降,可肌注20~50mg。支气管哮喘:口服片剂,成人每次25mg,每日3次,常和止咳祛痰药合用)。 2.儿童:(1)口服:每次0.5~1mg/kg,每日3次;(2)皮下或肌内注射:每次0.5~1mg/kg。 3. 治疗鼻炎的鼻塞症状,可用0.5%~1%溶液滴鼻。成人:1% ,儿童:0.5%。 二、市场中的麻黄碱滴鼻液说明书 [作用类别] 本品为耳鼻喉科用药类非处方药药品。 [适应症] 用于缓解鼻黏膜充血肿胀引起的鼻塞。 [规格] 1% [用法用量] 滴鼻。一次每鼻孔2~4滴,一日3~4次。 [不良反应] 偶见一过性轻微烧灼感、干燥感、头痛、头晕、心率加快,长期使用可致心悸、焦虑不安、失眠等。 [禁忌] 鼻腔干燥、萎缩性鼻炎禁用。 [注意事项] 1. 儿童、孕妇慎用。 2. 滴鼻时应采取立式或坐式。 3. 本品仅供滴鼻,切忌口服。 4. 连续使用不得超过3日,否则,可产生“反跳”现象,出现更为严重的鼻塞。 5. 冠心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慎用。 6. 使用后应拧紧瓶盖,以防污染。 7. 运动员慎用。 8. 如使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9.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10.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1.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滴鼻液的药物相互作用】 ⑴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本品可增加它们的代谢清除率,须调整皮质激素的剂量。⑵尿碱化剂,如制酸药、钙或镁的碳酸盐、枸橼酸盐、碳酸氢钠等,影响本品在尿中的排泄,增加本品的半衰期,延长作用时间,特别是如尿保持碱性几日或更长,患者大多致麻黄碱中毒,本品用量应调整。⑶和α受体阻滞药如酚妥拉明、哌唑嗪、妥拉唑林以及酚噻嗪类药合用时,可对抗本品的加压作用。⑷和全麻药如氯仿、氟烷、异氟烷等同用,可使心肌对拟交感胺类药反应更敏感,有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危险,必须同用时,本品用量应减小。⑸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马普替林同用时,降低本品的加压作用⑹和洋地黄苷类合用,可致心律失常。⑺和麦角新碱、麦角胺或缩宫素同用,可加剧血管收缩,导致严重高血压或外围组织缺血。⑻和多沙普仑同用,两者的加压作用均可增强。 (三)处方设计 1.设计基础 确定的合适给药途径是:鼻粘膜给药 选择设计的药物剂型是:滴鼻液 设计合适的药物剂量是:80mg:8ml每支 2. 选择合适的辅料、制备工艺 辅料:(1)渗透压调节剂:氯化钠 (2)防腐剂:尼泊金 (3)分散系:水 制备工艺:溶解法(系指将固体药物直接溶于溶剂的方法) 溶剂 主药 溶 解 滤 过 分 装 包 装 成 品 3. 药物制剂的评价:选择药物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评价 药物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是药物制剂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单纯改变剂型的制剂不要求进行临床实验,但要求进行新制剂和参比制剂之间的生物等效性实验。 药动学评价包括:通过生物利用度的比较说明药物的晶型、粒子大小、多型性、pKa和脂水分配系数对生物利用度的影响;长效剂型设计和评价。 生物利用度是衡量药物制剂中主要进入血液循环中速率和程度的一种量度。充分了解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有助于指导药物制剂的研制和生产,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为评价药物处方设计的合理性提供依据。 4. 处方: 盐酸麻黄碱 10g 氯化钠 6.2g 尼泊金乙酯 0.3g 纯化水 加至1000ml 5.制法:取尼泊金溶于大约900ml的热纯化水中,加盐酸麻黄碱和氯化钠使其溶解,放冷,过滤,加水成1000ml,混合均匀,分装10ml/支(必要时进行灭菌,无菌分装),即得。 6.分析:除另有规定外,滴鼻剂如为水性溶液应适当调节pH和渗透压,一般 pH值 应为5.5~7.5,并和鼻腔黏液等渗。故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进行等渗调节。利用冰点降低数据法求应用的氯化钠的量。W=(0.52-a)/b,a=0.16,b=0.58。 7.经济效益初步分析 (1)原料药市场价:盐酸麻黄碱:4500元/公斤——45元 氯化钠:30元/公斤——0.18元 尼泊金乙酯:83.0 元/公斤——0.025元 (2)同类产品的应用情况: 盐酸麻黄碱滴鼻液(长春迪瑞制药有限公司) 【包装】塑料瓶8ml:1%/支。 【零售价】7元/支。 (四)滴鼻剂和滴鼻剂的制备 一、滴鼻剂的品种 1.1、血管收缩剂: 最常用的为盐酸麻黄素滴鼻液,成人用的浓度为1%,儿童用的浓度以0.5%为宜;其次是滴眼净,有0.1%及0。05%两种浓度,前者用于成人,后者用于儿童。这两种药都能收缩黏膜血管,消除鼻黏膜充血肿胀,解除鼻塞,改善通气,作用迅速而持久。用药1分钟内即可见效,药效能持续2小时左右,且不会发生继发性充血。可用于治疗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鼻少量出血时,用药棉蘸少许麻黄素滴鼻液塞于出血侧鼻内,有止血作用。 1.2、抗过敏滴鼻剂: 如麻黄素苯海拉明滴鼻液、麻黄素可的松滴鼻液、色甘酸二钠滴鼻液等,主要用于过敏性鼻炎患者。苯海拉明和可的松具有抗过敏作用,能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鼻黏膜充血、水肿和渗出。 1.3、抗菌素和磺胺类滴鼻剂: 如麻黄碱新霉素滴鼻液,0.3%~0.5%链霉素滴鼻液等,用于鼻塞伴脓涕的病人。这些药能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又能减轻充血,使通气顺畅。 1.4、鼻黏膜刺激剂和润滑剂: 常用的刺激剂有复方薄荷油,1%碘甘油等,能使鼻黏膜血管扩张、分泌增加、减轻干燥症状、恢复黏膜功能,可用于萎缩性鼻炎。常用的黏膜润滑剂有清鱼肝油、石蜡油、复方弱蛋白银涂鼻膏等,能促进黏膜润滑,发挥机械性保护作用。对于干燥性鼻炎有一定治疗作用。 1.5、黏膜腐蚀剂和黏膜硬化剂: 黏膜腐蚀剂主要有5%硝酸银、纯石炭酸等,用于治疗黏膜局部糜烂、出血。黏膜硬化剂常用的是5%的鱼肝油酸钠、80%甘油等,用于鼻甲黏膜内注射,治疗慢性单鼻炎。这类药物作用强烈,应由专科医生应用。 二、用药方法   滴鼻剂用药方法患者在使用滴鼻剂时,首先要将鼻腔内的分泌物擤(音醒)净。如果鼻腔内有干痂,则应先用温盐水清洗浸泡,待干痂变软取出后再滴药。 使用滴鼻剂时可用两种姿势: 一种是仰卧向后垂头式,即患者在滴药时仰卧于床上,肩部垫一软枕,使头部尽量向后仰,使鼻腔低于口咽部。滴药时,滴鼻剂应距鼻孔1—2厘米。每次滴药3—4滴。让药液顺着鼻孔一侧慢慢流下,让鼻腔侧壁对药液起到缓冲作用,以免使药液直接流入咽部,让苦味难忍。滴完药后,用手指轻按几下鼻翼,使药液布满鼻腔。然后,保持滴药姿势3—5分钟,再坐起。鼻粘膜炎,喋窦炎、筛窦炎、额窦炎的患者,采用此法较好。 二是侧卧侧下垂头式,即让病人侧卧,让头部偏向需要用药的鼻腔那侧,头部向肩部下垂,使头部低于肩部,然后滴药。滴药的方法同上文所述的方法相同。如果双侧鼻腔都需滴药,则在一侧鼻腔滴药5分钟后,把身体和头偏向另一侧,再滴药。上额窦炎的患者采用此种方法较好。   如果需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滴鼻剂时,使用两药的时间应间隔3分钟以上,以免降低药物的疗效或引起不良反应。如同时使用能使鼻粘膜血管收缩的滴鼻剂和消炎的滴鼻剂,则应先用前者,后用后者。   长期使用滴鼻剂,会产生许多副作用。因此,使用滴鼻剂一般不可超过两周。婴幼儿应尽量不用滴鼻剂,以免影响其鼻粘膜的发育。高血压患者应慎用能使鼻粘膜血管收缩的滴鼻剂,以防用药后加速血压升高。向鼻腔里滴药是治疗鼻炎、鼻窦炎等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使用滴鼻剂时注意只有正确的滴鼻方法,才能保证药物到达病变部位,发挥治疗作用。 三、滴鼻剂制备操作规程 3.1、概述 滴鼻剂系指供滴人鼻腔的液体药物制剂。主要供局部消毒、消炎、收缩血管和麻醉用。常用溶剂为水、丙二醇、液状石蜡、植物油等。 滴鼻剂按分散系统分为溶液型、混悬型、乳浊型。 3.2、配制和注意事项 (1)为加速药物溶解,可采用搅拌、加热等方法,必要时也可将药物预先研细,但易挥发或受热易破坏的药物不宜加热。 (2)处方中列有助溶剂时,应将助溶剂和难溶性药物先用适量溶剂溶解,再加其他成分或进一步稀释。 (3)处方中列入的抗氧剂或金属离子螯合剂均为防止某些药物的氧化。常用的抗氧剂有亚硫酸氢钠、硫代硫酸钠等;常用的螯合剂有依地酸二钠、枸橼酸钠等。 (4)处方中列入的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丁二酸二辛酯磺酸钠或烷基苯磺酸钠等,均可降低药物的表面张力而增加其穿透作用。 3.3、净化环境控制要求 滴鼻剂制备和分装的环境空气净化等级应为30万级。每立方米最大允许悬浮尘粒数/>0.5tan的≤1050万个,>5tnn的≤6万个,浮游菌不计数,最大允许沉降菌≤15个/l//t(正,90mm),静压差≥10Pa(1mm[--120),温度18-26℃,湿度45%~65%,动态噪音≤75dB,静态噪音<60dB,照度3001x。 (五)滴鼻液的质量要求 1、除另有规定外,药材应按各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进行提取、纯化。 2、滴鼻剂常用的溶剂有水、丙二醇、液体石蜡、植物油等。可按药材提取物或药物的性质加入适宜的抗氧剂、增溶剂、防腐剂或其他附加剂。各种附加剂不得对呼吸道及黏膜有刺激性。   3、除另有规定外,滴鼻剂如为水性溶液应适当调节pH和渗透压,一般pH值应为5.5~7.5,并和鼻腔黏液等渗。   4、应在清洁避菌的环境中配制,及时灌装于无菌的洁净干燥容器中。   5、溶液型滴鼻剂应澄清,不得有沉淀和异物。   6、除另有规定外,滴鼻剂应制定相对密度、pH值等检查项目。   7、除另有规定外,每一容器的装量应不超过10ml。   8、除另有规定外,滴鼻剂应密封,置阴凉处贮藏。 (六)质量检测 一、性状:无色的澄清液体。 二、检查:①PH值应为5.0-7.0 ②鼻用制剂的有关各项规定 2.1 重量差异:取供试品20个,分别称定(或称定内容物)计算平均重量,超过平均重量±10%者不得超过2个,并不得有超过平均重量±20%者。 2.2 装量:鼻用半固体或液体制剂,按照最低装量检查法。取供试品5个,开启时注意避免损失,将内容物转移至预经标化的干燥入式量筒中(量具大小应使待测液体体积至少占其额定体积的40%),粘稠液体倾出后,除另有规定外,将容器倒置15min,尽量倾净。读出每个容器内容物的装量,并求出平均装量。应符合平均装量不少于标示装量;每个容器不少于标示装量的93%,如有一个不符合,则另取5个复试,应全部符合规定。 2.3 微生物限度:细菌数每1g、1ml或10平方厘米不得的超过100cfu;霉菌和酵母菌每1g、1ml或10平方厘米不得超过10cfu;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每1g、1ml或10平方厘米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每1g、1ml或10平方厘米不得检出。 检查方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是药品安全性检查的重要项目。为确保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科学性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2005年开始至现行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应进行方法学验证。盐酸麻黄碱滴鼻液有收缩毛细血管作用,临床用于鼻粘膜充血、急性鼻炎、鼻窦炎及慢性肥大性鼻炎。为确保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及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对该品种微生物限度检查进行了计数方法及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 1、仪器和试药 1.1仪器:101-2A 型数显式电热恒温干燥箱( 上海阳光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 LDZX-40SCI 型立式自动电热蒸汽灭菌器( 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HWS-400 型恒温恒湿箱( 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DG-2B 多功能恒温箱( 上海医疗器械厂) 。 1.2 药品: 酸麻黄碱滴鼻液。 1.3 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CMCC( B) 26 003]、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aer uginosa ) [ CMCC( B) 10 104]、大肠埃希菌(cherichia coli)[CMCC( B) 44 102]、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CMCC( B) 63 501]、白色念珠菌( Candida albicans) [CMCC( F) 98 001] 及黑曲霉( Asper gillusniger) [CMCC( F) 98 003]。(铜绿假单胞菌为第二代, 其余菌均为第三代) 。 1.4 培养基: 营养琼脂培养基、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溴化十六烷三甲铵琼脂培养基。 1.5 稀释液:pH7.0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2、方法和结果 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XI 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验证试验。 2.1 菌落计数方法的验证 2.1.1菌液制备: ①取经30℃~ 35℃ 培养24h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肉汤培养1mL+9mL 灭菌生理盐水, 10 倍稀释至使其菌落数为50~ 100cfu/ml的菌悬液, 做活菌计数备用。 ②取经23~ 28℃培养36h的白色念珠菌的改良马丁培养物1mL+9mL灭菌生理盐水,10倍稀释至使其菌落数为50~ 100cfu/ml的菌悬液, 做活菌计数备用。 ③取经23~28℃培养5d的黑曲霉改良马丁斜面培养物, 加5mL稀释液洗下霉菌孢子, 过滤孢子至无菌试管内,吸取1mL孢子悬液加9mL灭菌生理盐水10倍稀释至使其菌落数为50~100cfu/mL的菌悬液, 做活菌计数备用。 2.1.2供试液的制备: 准确吸取盐酸麻黄碱滴鼻液10mL,至无菌三角烧瓶中, 加入90mL稀释液(PH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充分混匀,即1:10的供试液。 2.1.3菌落计数方法的验证: 试验组:取1:10供试液1mL,分别注入10个平皿中,再依次加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5种菌的菌悬液各1mL( 菌数为50~100cfu/mL),每株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立即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和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分别置30℃~ 35℃培养48h和23~ 28℃ 72h。 菌液组: 分别取上述稀释的菌液1mL 注入平皿内, 每个菌株平行制备2 个平皿, 立即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和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 分别置30℃~ 35℃培养48h和23~ 28℃ 72h,测定所加的实验菌数。 供试品对照组: 取1:10 供试液1mL,分别注入4个平皿,立即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和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每种培养基制备2个,分别置30℃~ 35℃培养48h 和23~ 28℃ 72h。以测定供试品的本体菌数。。试验结果( 见表1) 。 2.2 控制菌检验方法的验证 2.2.1试验组: 分别取上述1:10供试液10mL加至100mL亚碲酸钾营养肉汤培养基及胆盐乳糖培养基中, 再分别加入50~100cfu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菌液, 依相应控制菌检查方法进行检查。 2.2.2阴性对照组:方法同试验组, 验证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法时阴性对照菌采用大肠埃希菌, 依相应控制菌检查方法进行检查。结果(见表2)。 从表2 结果可以看出,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阳性对照均生长良好, 阴性菌无生长, 证明了常规方法可用于盐酸麻黄碱滴鼻液的控制菌检查。 三、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岛津LC-2010AHT 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LC·Solution 工作站);Agilent1100 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LC·Solution 工作站)。盐酸麻黄碱滴鼻液(批号:071001,08030803,08030807,08030811),盐酸麻黄碱对照品(批号:171241-200506,中检所提供),乙腈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2方法 1.2.1 色谱条件及方法可行性试验色谱柱:Diamonsil C18(5μm,250mm×4.6mm ),流动相:乙腈-磷酸盐缓冲液(磷酸二氢钾6.8g,三乙胺5ml,磷酸4ml,加水至1000ml,摇匀)(10:9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2];柱温:30℃,分别取相同浓度的样品溶液(30μg/ml)、对照品溶液、空白溶液进样10 l,记录色谱图,实验结果表明分离度良好,方法可行。 1.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10mg, 精密称定,置100ml 量瓶中,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再精密量取该溶液15ml,置50ml 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30μg/ml)。 1.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盐酸麻黄碱10mg), 置100ml 量瓶中,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再精密量取该溶液15ml,置50ml 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30μg/ml)。 1.2.4 线性关系考察:精密称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0.00979g(约10mg),置100ml 量瓶中,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97.9μg/ml)。再精密量取此溶液20ml 置25ml 量瓶中; 再分别精密量取5.0ml,3.0ml,1.0ml,0.5ml, 分别置10ml 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照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取上述六种溶液各进样10μl 进行测定,记录色谱图。以盐酸麻黄碱的进样量(X)(ng)对相应的峰面积(Y)进行线性回归,回归方程为:Y=2317.4X+1121.7,R2=1,结果表明在50ng~1000ng的进样量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1.2.5 精密度试验取试验用对照品溶液一份,重复进样五次测定峰面积,RSD为0.11%。 1.2.6 稳定性试验取精密度试验项下的溶液室温放置0,1,2,4,6,8 h 取样测定, RSD 为0.08%。结果表明,溶液在8 h 内稳定。 1.2.7重现性试验按含量测定方法, 取同一批号样品分别制备5 份 样品溶液,测定其峰面积,并计算含量,RSD为0.3%。 2 结果 2.1 回收率试验分别精密称取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约8mg、10mg、12mg各3份,置100ml 量瓶中,并加入处方量的辅料,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按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进行试验。 2.2 含量测定精密量取盐酸麻黄碱滴鼻液1 ml(约相当于盐酸麻黄碱10mg), 置100ml 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再精密量取15ml,置50ml 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30μg/ml),精密量取10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精密称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10mg 置100ml 量瓶中,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再精密量取15ml,置50ml 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同法测定。并采用外标法进行计算。 3 讨论 本实验以HPLC 法测定盐酸麻黄碱滴鼻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不仅简单、准确、快速,回收率稳定,且和传统的比色法测定盐酸麻黄碱滴鼻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相比较,精密度和重现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制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 (七)其他 稳定性研究: 根据盐酸麻黄碱具旋光的性质,用旋光法直接测定盐酸麻黄碱滴鼻液的含量并且用初匀速法预测盐酸麻黄碱滴鼻液在室温(25℃)的有效期。方法:采用自动旋光仪测定盐酸麻黄碱滴鼻液含量,采用初匀速法预测药物有效期。 结果:浓度在3~15mg/ml范围内浓度和旋光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9 。并将旋光法和非水滴定法比较,结果满意。本品稳定性较好,室温(25℃)可贮存6年。旋光法测定药物含量和初匀速法预测药品有效期简便、省时,适用于医院制剂快速分析研究。 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盐酸麻黄碱。用水配成 的溶液。在20℃~30℃之间测定旋光度(见表1),表内旋光值为日内五次测量平均值,得回归方程a=0.001426-0.1698c,r=0.9999(n=4),证明旋光度和含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稳定性考察:将5个不同浓度的溶液在室温和不避光的条件下放置,考察日内变化(共5次,每次间隔1h )和日间变化(共5天),旋光度无明显变化(见表2) 旋光法:直接取1.0%的盐酸麻黄碱滴鼻剂置于石英皿中,在(25±5 )℃ 时置于自动旋光仪中测得旋光度,代入回归方程a=0.001426-0.1698c,r=0.9999 (n=4),即得制剂主药含量。 非水滴定法:精密量取本品 5ml(1%)或10ml(0.5%),加中性氯仿和乙醇混合液10ml及酚酞指示液数滴,用0.1N氢氧化钠滴定至淡红色,(氢氧化钠液相当于0.02017g的C10H15NO·HCL)。回收试验结果 精密量取1.0% 的盐酸麻黄碱原料药0.5g ,按处方比例配制1.0% 的盐酸麻黄碱滴鼻剂用旋光法、非水滴定法测定其含量(见表3)。 对两种测定方法进行F检验,结果表明各组数据之间的精密度无显者差异(P<0.05—);对两种测定方法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无显著异 (P<0.05)。 有效期的预测:采用初匀速法,将己配好的盐酸麻黄碱滴鼻剂首先测定初浓度,然后分装于7个25ml 的容量瓶中,每瓶约 20ml。然后,分别置于60、65、70、75、80、85、90℃的恒温水浴锅中,加热12、11、10、9、8、7、6h后,立即取出,用冷水冷却至室温,按旋光法测其含量(见表4)推算室温(25℃)贮存期的过程为盐酸麻黄碱滴鼻液在不同温度下的初匀速,计算得T=298.2K,残存率为90%的时间,得有效期为6年。 初匀速法:预测药物贮存期以药物分解初阶段的平均速度的对数,代替反应速度常数的对数对开尔文温度的倒数回归,得出符合指数规律的直线方程,由此计算活化能及室温贮存期。因为不用求K,所以不必知道反应级数。此法简便,在每个加速稳定性实验温度下,只须在反应初阶段取样一次,实验工作量及数据处理工作量均大大减少。 (八)总结 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和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运筹帷幄,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和处世。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过小组讨论后,因滴鼻液较为常见,被大家广泛接受,制作成本低,本组成员最后确定设计盐酸麻黄碱的鼻用剂型为滴鼻液。 在很长时间的收集资料和整理后,最终选择到了合适于盐酸麻黄碱的滴鼻液的处方和制备方法。通过对盐酸麻黄碱理化性质及药物动力学确定剂型,再根据其药理学性质确定了处方,根据滴鼻液的相关规定确定了制备方法和基本质量检测项。并将最终成果在答辩上进行了展示,在老师的点评和提问环节后感到受益匪浅,并且找到了自己课程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其中就提到了有关渗透压的调节中氯化钠的使用量,现在有此需求的药物都需要经过严谨的测量仪进行测量后才能确定调节剂的用量。另外,没有明确指出此次设计的盐酸麻黄碱滴鼻液目的是作全身性作用还是局部作用,这也是我们设计中忽略的问题。 在结束时,老师提到了我们此次的选题过于简单,没有进行创新,像是鼻用剂型还有很多种,像鼻贴膜,有方便使用,刺激性减小等优点。老师们的建议是我感触颇深,并且留下了宝贵的经验。经此之后,在进行此方面的走也时能考虑的更多,做的更好。这次的盐酸麻黄碱滴鼻液设计是我们接触到的首个课程设计,期间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例如资料收集的不完整,设计时无从下手,PPT制作遭遇麻烦等等。虽然此次设计完成的差强人意,但从中汲取到的经验却是宝贵的,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作好了铺垫,立下了基础,相信之后我们将会更加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S].二部,2010. [2] 何家田,赵兴红,陈瑶,等1HPLC 法测定鼻炎灵滴鼻液中盐酸麻黄碱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8 ,28 (1) :1431. [3] 葛庆华.马来酸盐的药物HPLC 测定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6 ,27 (12) :5 4311. [4] 甄华,李振莲,张润祥, HPLC法测定盐酸麻黄碱滴鼻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 [5] 苏德模, 马绪荣. 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技术[M]. 北京: 华龄出版社, 2007, 223-227. [6] 高捷.复方甘草口服溶液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实验[J].中国医药导报, 2008,19(5): 30-31. [7] 李智勤, 路东旭, 李金龙. 消痛贴膏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建立[J]. 时珍国医国药, 2009, 20(2): 464-465. [8] 丁涛, 徐惠波, 温富春et al.舒心贴膏的透皮吸收.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2;8 (2):61~2 [9]北京卫生局编. 医疗单位制剂规程[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292-310 16 / 16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