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医伤科学教案学时.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793291 上传时间:2025-04-08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23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伤科学教案学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中医伤科学教案学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伤科学》 教案 (72学时) (供中医学专业使用) 中医系骨伤教研室 陕西中医学院 《中医伤科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中医伤科学》 任课教师:杨利学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 所在系部:中医系 教研室:中医骨伤教研室 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 授课时间:第七学期 授课题目(章节):第一章 中医伤科发展简史;第二章、损伤的分类和病因病机:第一节、损伤的分类;第二节、损伤的病因 基本教材:《中医伤科学》 参考书目:《中医各家学说》《骨伤各家学说》《实用骨科学》 教学目的:1、熟悉中医伤科发展过程。 3、掌握损伤的分类和引起伤科疾病的内因外因 教学重点:1、中医伤科学的源流、发展。 2、历代伤科学的主要成就。 3.按皮肤、粘膜有无破损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 4.按受伤程度分为轻伤、重伤。 5.按受伤的部位可分外伤、内伤。 6.按受伤的时间可分为新鲜损伤、陈旧性损伤。 7、外因: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收缩力和积累作用力等。 8、内因:包括身体因素、生理特点和病理因素等。 教学难点:1、清代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文化侵略,使祖国医学伤科学受到歧视和摧残,濒于奄奄一息的境地。 2、复合损伤的分类。 发展和研究: 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授和播放录象。 课时安排:2学时 课后思考(作业): 1、在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著名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仍然对现代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2、按损伤的性质和特点,其主要有哪些分类方法? 3、损伤的病因有哪些? 后记: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工作。讲课中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课后放映教学录象,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研室意见: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伤科学》教案(续页) 时间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和手段 2分钟 23分钟 前言:介绍本课程在骨伤科学中的地位,及讲授和学习的方法。 一、本课先讲第一章:中医伤科发展简史 (一)中医伤科学学的概念: 1、定义:讲授伤、伤科学定义 2、中医学对伤科的解剖、生理、病理的认识 :简述中医学历代文献对伤科认识的发展。举有代表性的文献说明。 3、 伤科学和筋伤学、骨病学、创伤急救学、内伤学的关系。 (二)中医伤科学的发展: 1.中医伤科学的源流、发展。 2.历代伤科学的主要成就。 春秋战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内径》。 三国时期:著名医家华佗,创“五禽戏”。 魏、晋、南北朝:代表作:葛洪:《肘后救卒方》。 隋唐时期:《诸病源侯论》;《备急千金要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 宋金元时期: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李仲南《永类钤方》。 明清时期:明:“正体科”、“跌伤科”;清:正骨科,代表作:明:朱棣《普济方》,李时珍《本草纲目》,薛己《正体类要》;清:吴谦《医宗金鉴》。 3.清代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文化侵略,使祖国医学伤科学受到歧视和摧残,濒于奄奄一息的境地。 4.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确地贯彻党的中医政策,使伤科学得到了新生和发展。1956年,各省市中医院校成立。并请各地著名骨科专家到学院讲课。 5、80年代:对伤科学的研究,由临床资料的观察、总结走向科技手段。成立学术团体、学 会。86年成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骨伤科学会。 6、90年代:现代检查技术:CT、MRI、关节镜的应用。 二、第二章 损伤分类和病因病机 第一节 损伤的分类 (一)损伤的定义。 (二)按损伤的性质和特点主要有下列分类方法: 1、按皮肤、粘膜有无破损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 2、按受伤程度分为轻伤、重伤。 3、按受伤的部位可分外伤、内伤。 4、按受伤的时间可分为新鲜损伤、陈旧性损伤。 5、按损伤性质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 6、按照伤者的职业特点可分为生活、工业、农业、交通和运动损伤。 7、按照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损伤等。 第二节 损伤的病因 (一)损伤的病因的定义。 (二)外因 1、外力伤害 ①直接暴力:损伤发生在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 ②间接暴力:损伤发生在远离外力作用的部位。 ③肌肉过度强烈收缩:如掷手榴弹时所致肱骨干骨折。 ④持续劳损:单一姿势的长期弯腰负重致慢性腰肌劳损。 2、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3、邪毒感染:如开放性骨折处理不当可引起化脓性骨髓炎。 (三)内因 1、年龄 2、体质 3、解剖结构 4、先天因素 5、病理因素 6、职业工种 7、七情内伤 三、出复习思考题。 课堂讲授,利用板书 《中医伤科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中医伤科学》 任课教师:杨利学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 所在系部:中医系 教研室:中医骨伤教研室 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 授课时间:第七学期 授课题目(章节):第二章 损伤分类和病因病机 :第三节、损伤的病机; 第三章 临床诊查:第一节、损伤的症状体征,第二节、骨病的症状体征。 基本教材:《中医伤科学》 参考书目:《实用骨科学》 教学目的: 1、熟悉气血病机和脏腑病机。 2、了解筋骨病机和津液病机。 3、熟悉损伤后全身症状。 4、掌握损伤后局部一般症状和特殊症状。 5、了解各种骨病所出现的全身症状。 6、掌握骨病局部的一般症状和特殊症状 教学重点: 1、概述人体气血、津液、经张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皮肉筋骨的关系及和损伤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 2、损伤部分: 1)、全身症状:发热、口渴、口若、心烦、便秘、夜寐不安、脉浮数或弦紧、舌质红、苔黄厚腻等。如合并外伤性休克,还有相应表现。 2)、局部一般症状:疼挤、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等。 3、骨病部分: 1)、全身症状:介绍骨痈疽、骨痨、痹证、痿证·恶性骨肿瘤的临床表现。 2)、局部一般症状: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 教学难点:病因病机。局部特殊症状:包括筋骨损伤特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等)及脏腑损伤的特殊症状和骨病特征:(畸形、肌萎缩、筋肉孪缩、肿块、疮口和窦道等。) 发展和研究: 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授和播放录象。 课时安排:2学时 课后思考(作业): 1、主要要从哪几方面分析损伤的病机? 2、损伤的症状体征主要有哪些? 3、骨病的症状体征主要内容? 后记: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工作。讲课中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课后放映教学录象,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研室意见: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伤科学》教案(续页) 时间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和手段 25分钟 50分钟 25分钟 本课接着讲第二章 第三节 损伤的病机 (一)人体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联系。 (二)皮肉筋骨病机 1、皮肉筋骨的生理功能 2、损伤和皮肉筋骨的关系 ①伤皮肉 ②伤筋 ③伤骨 (三)气血津液病机 1、气血病机 ①气血的生理功能 ②损伤和气血的关系 2、津液病机 ①津液的生理功能 ②损伤和津液的关系 3、脏腑经络病机 ①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②损伤和脏腑、经络的关系 下面讲第三章、临床诊查 第一节 损伤的症状体征 (一)临床诊查:概论临床诊查的内容。 (二)全身情况: 1、脉搏、血压、呼吸、体温。 2、神志、面色等 (三)局部症状体征 1、一般症状体征 ①疼痛 ②肿胀青紫 ③功能障碍 2、特殊症状体征 ①畸形 ②骨擦音 ③异常活动 ④关节盂空虚 ⑤弹性固定 第二节 骨病的症状体征 (一)骨病的定义。 (二)全身症状体征: 1、脉搏、血压、呼吸、体温。 2、神志、面色等。 3、中医的四诊辩证。 (三)局部症状体征 1、一般症状体征 ①疼痛 ②肿胀青紫 ③功能障碍 2、特殊症状体征 ①畸形 ②肌萎缩 ③筋肉挛缩 ④肿块 ⑤疮口和窦道 最后出复习思考题。 课堂讲授,利用板书、录像 《中医伤科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中医伤科学》 任课教师:杨利学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 所在系部:中医系 教研室:中医骨伤教研室 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 授课时间:第七学期 授课题目(章节):第三章 临床诊查 第三节 四诊;第四节、骨和关节检查法:测量检查、肌力检查 基本教材:《中医伤科学》 参考书目: 《实用骨科学》 教学目的:1、熟悉望、闻、问、切四诊方法。  2、掌握望、闻、问、切四诊在骨伤科运用要点。  3、掌握摸诊的主要用途和常用手法。 4、掌握测量检查、肌力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 教学重点:1、问诊:一般情况、发病情况、全身情况、其他情况。 2、望诊:望全身、望局部。 3、闻诊:一般闻诊、局部闻诊。 4、切诊:切脉、摸诊。 5、测量检查:角度、长度、周径测量及人体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 6、肌力检查:测定标准、各部位肌肉肌力测定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难点:1、问诊:发病情况。 2、望诊:望局部。 3、闻诊:局部闻诊。 4、肌力检查:肌力测定。 5、测量检查:角度、长度。 发展和研究: 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授和播放录象。 课时安排:2学时 课后思考(作业): 1、四诊在伤科中的具体应用? 2、肢体长度和周径的测量方法 ? 3、肌力测定标准是什么? 肌力检查内容有哪些? 后记: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工作。讲课中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课后放映教学录象,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研室意见: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伤科学》教案(续页) 时间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和手段 50分钟 50分钟 本课讲第三章 临床诊查 第三节 四诊 (一)四诊的大体概述。 (二)1、问诊: (1) 主诉: (2) 问受伤的原因: (3) 问受伤时的姿势和部位: (4) 问受伤时间 (5) 问疼痛 (6) 问肢体功能情况: (7) 问寒热: (8) 问昏迷: 2、 望诊: (1)、望全身: ①、 望神色: ②、 望形态: (2)、望局部: ①、 望肤色: ②、 望畸形: ③、 望肿胀: (3)、望舌:自学 3、闻珍:包括听受伤部位的声响和闻排出物的气味 (1)、关节弹响声: (2)、肌腱和腱鞘的摩擦音: (3)、关节摩擦音: 4、切诊: (1)、脉诊:自学 (2)、摸诊: ①、摸诊的内容:压痛处、畸形、肤温、异常活动、肿块。 ②、摸诊的方法:叩击法、触摸法、挤压法、旋转法、屈伸法。 第四节 骨和关节检查法 一、检查方法和次序: 骨和关节局部检查一般可按以下次序进行:望诊-触诊-叩诊-听诊-关节活动-测定肌力-测量-特殊检查-神经功能-血管检查。 二、测量检查 (一)、肢体长度的测量: 1、上肢:肩峰至桡骨茎突尖(或中指尖)。 2、上臂:肩峰至肱骨外上髁。 3、前臂: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或尺骨鹰嘴至尺骨茎突。 4、下肢:髂前上棘至内踝下缘,或脐至内踝下缘。 5、大腿:髂前上棘至膝关节内缘。 6、小腿:膝关节内缘至内踝,或腓骨头至外踝下缘。 (二)、肢体周径的测量:两下肢取同一水平测量。 1、大腿:髌上10-15cm处。 2、小腿:最粗处。 意义: 1、粗于健侧:有畸形:多属骨折、关节脱位 无畸形:多系伤筋肿胀。 2、细于健侧:陈伤误治或神经疾患。 (三)、肢体关节活动范围测量法: 关节活动范围测量:中立位00法。 (四)、测量注意事项: 1、测量前应注意有无先天、后天畸形,防止混淆。 2、患肢和健肢应放在完全对称的位置。 3、定位要准确。 三、肌力检查: (一)、检查内容 1、肌容量:测量肢体周径。 2、肌张力:静止状态时肌肉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度称为。 (二)、肌力:指肌肉主动运动时的力量、幅度和速度。 1、肌力检查 2、肌力测定标准:分6级。 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 1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 2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重度瘫痪)。 3级:能对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轻度瘫痪)。 4级: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 5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 最后出复习思考题。 课堂讲授,利用板书、录像 《中医伤科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中医伤科学》 任课教师:杨利学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 所在系部:中医系 教研室:中医骨伤教研室 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 授课时间:第七学期 授课题目(章节):第三章 临床诊查 第四节 骨和关节检查法:临床检查法(摸法、特殊检查法:颈、腰背、骨盆、肩、肘腕) 基本教材:《中医伤科学》 参考书目:《中医骨伤基础》 教学目的:掌握各种常用临床检查法。 教学重点:1摸法:主要用途。 2、特殊检查:颈部、腰背部、骨盆、肩部、肘腕部。 教学难点:颈部、腰背部、骨盆、肩部、肘腕部特殊检查方法的操作。 发展和研究:介绍最新临床有价值的检查手段。 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授和播放录象。 课时安排:2学时 课后思考(作业): 骨和关节检查法在伤科中的应用范围及意义是什么? 后记: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工作。讲课中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课后放映教学录象,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研室意见: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伤科学》教案(续页) 时间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和手段 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20分钟 本课讲第三章 临床诊查 第四节 骨和关节检查法:四、临床检查方法。 (一)、摸法:又称摸诊。 1、主要用途: 1)、摸压痛 2)、摸畸形 3)、摸肤温 4)、摸异常活动 5)、摸弹性固定 6)、摸肿块 2、常用手法:触摸法、挤压法、叩击法、旋转法、屈伸法、摇晃法。 (二)、特殊检查法: 1、颈部: 1)、分离实验 2)、颈椎间孔挤压实验 3)、臂丛牵拉实验 2、腰背部; 1)、直腿抬高试验 2)、拾物实验 3)、仰卧挺腹试验 4)、背伸试验 3、骨盆: 1)、骨盆挤压试验 2)、骨盆分离试验 3)、骨盆纵向挤压试验 4)、屈膝屈髋试验 5)、梨状肌紧张试验 6)、髋外展外旋试验 7)、斜扳试验 4、肩部 1)、搭肩试验 2)、肱二头肌抗阻力试验 3)、直尺试验 4)、疼痛弧试验 5)、冈上肌肌腱断裂试验。 5、肘部 1)、腕背伸紧张试验 2)、叩诊试验 6、腕手部 1)、握拳试验 2)、腕三角软骨挤压试验 3)、舟状骨叩击试验 4)、指浅屈肌试验 5、指深屈肌试验 最后出复习思考题。 课堂讲授,利用板书、录像 《中医伤科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中医伤科学》 任课教师:杨利学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 所在系部:中医系 教研室:中医骨伤教研室 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 授课时间:第七学期 授课题目(章节):第三章 临床诊查 第四节、特殊检查法(髋部、膝部);第五节 影像学检查 基本教材:《中医伤科学》 参考书目:《中医骨伤基础》 教学目的:1、掌握髋、膝部特殊检查方法。 2、熟悉X线、CT、MRI检查的原理及其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3、了解放射性核素检查的原理及其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髋、膝部特殊检查方法。 2、X线检查的位置选择。 3、X线片的阅读技能。 4、CT、MRI在伤科的应用。 教学难点:1、CT、MRI下骨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及其在伤科疾病中的价值。 2、放射性核素在具体应用。 发展和研究:影像学的最新进展概述。 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授和播放录象。 课时安排:2学时 课后思考(作业): 1、髋、膝部各特殊检查方法的临床意义? 2、伤科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有哪些? 后记: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工作。讲课中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课后放映教学录象,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研室意见: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伤科学》教案(续页) 时间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和手段 50分钟 50分钟 本课讲第三章 临床诊查 ,髋、膝部特殊检查 7、髋部 1)、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 2)、髋关节过伸试验 3)、望远镜试验 4)、蛙式试验 5)、下肢短缩试验 8、膝部 1)、回旋挤压试验 2)、挤压研磨试验 3)、抽屉试验 4)、侧方挤压试验 5)、浮髌试验 9、踝部 1)踝关节背伸试验 2)、伸踝试验。 第五节 影像学检查 (一)影像学检查的应用原理。 (二)筋伤的现代诊断检查方法:主要讲X线片检查、CT、MRI、放射性核素骨和关节扫描、肌电图检查、关节镜检查。 1、X线检查:主要指出软组织肿胀、软组织钙化、软组织肿瘤、关节异常的X线表现。 2、CT:指出CT的工作原理和其适用于哪些筋伤疾病。 3、MRI:指出其工作原理和其适用于哪些筋伤疾病。 4、放射性核素骨和关节扫描:指出其工作原理和其适用于哪些筋伤疾病。 5、肌电图检查:指出其工作原理和临床应用价值。 6、关节镜检查:指出其既是一种诊断方法,又是一种治疗方法,指出其操作方法和并发症。 (三)出复习思考题。 课堂讲授,利用板书、录像 《中医伤科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中医伤科学》 任课教师:杨利学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 所在系部:中医系 教研室:中医骨伤教研室 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 授课时间:第七学期 授课题目(章节):第四章 治疗方法 第一节 药物;第二节、手法 基本教材:《中医伤科学》 参考书目:《中医骨伤基础》 教学目的:1、掌握伤科辩证施用各种内治法的原则,各种内治法的功效、适应症、禁忌症。 2、掌握伤科辩证施用各种外治法的原则,并了解伤科外治各法在临床的应用。 3、了解手法应用原则。 4、熟悉运用手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5、掌握手法的训练方法、效能及分类。 教学重点:1、损伤三期辩证 ⑴初期:攻下逐瘀法、行气消瘀法、清热凉血法。 ⑵中期: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活血法。 ⑶后期:补气养血法、补养脾胃法、补益肝肾法、温经通络法。 2、手法的注意事项、手法的操作要领。 教学难点:1、损伤三期辩证法, 2、手法的操作。 发展和研究: 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授和播放录象。 课时安排:2学时 课后思考(作业): 1、伤科中常用的药物治疗原则及方法是什么? 2、正骨手法有哪些?各自的适应症是什么? 后记: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工作。讲课中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课后放映教学录象,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研室意见: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伤科学》教案(续页) 时间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和手段 50分钟 10分钟 50分钟 本课讲第四章 治疗方法 第一节 药物 (一)介绍药物治疗的机制。 (二)药物治疗概述:指出伤科病同内科病一样,药物治疗法则是在辩证的基础产生的,八纲、气血、脏腑、经络以及卫气营血的辩证,都是治疗的依据。并指出药物治疗分两大类。 (三)内治法:重点指出内治法的基本方法:理血法、清热法、通络法、补益法。 1、理血法:先指出其定义和适应症,然后分别讲解其具体方法(行气活血法、攻下注语法、和营止痛法、理伤续筋法、理血止痛法)。 (1)、行气活血法:指出本法的适应症和常用方剂。分别指出以活血化瘀为主的代表方剂和以行气为主的代表方剂。 (2)、攻下逐瘀法:指出其适应于损伤早期血瘀症,并指出其临床特点和代表方剂。同时指出其禁忌症。 (3)、和营止痛法:指出其适应于筋伤中期,伤处肿痛未完全尽除。并指出代表方剂。 (4)、理伤续筋法: 指出其适应于中期,筋连接未坚实。并指出代表方剂。 (5)、理血止痛法:指出其适用于血溢于外的各种出血症。并分凉血止血、温阳止血、补气摄血法指出其代表方剂。 2、清热法:先指出其定义和适应症,然后指出常用治疗方法(清热解毒法、清营凉血法、清热除湿法)。 (1)、清热解毒法:指出其适用于血瘀化热,热毒蕴结者,并指出代表方剂。 (2)、清热凉血法:指出其适用于热邪蕴结,壅聚成毒,毒陷营血者。并指出代表方剂。 (3)、清热除湿法:指出其适用于湿热之邪侵袭筋肉、关节。并指出代表方剂。 3、通络法:指出其定义和适应症,然后指出常用治疗方法(祛风通络法、温经通络法、除湿通络法、活血通络法。 (1)、祛风通络法:指出其适用于腠理空虚,卫阳不固,外邪侵入筋肉、关节。指出代表方剂。 (2)、温经通络法:指出其适用于风寒之邪侵袭肌肤、关节。并指出代表方剂。 (3)、除湿通络法:指出适用于风湿之邪侵入肌肉关节。指出代表方剂。 (4)活血通络法:指出其适用于陈伤淤血,筋膜粘连,或兼风湿者。并指出代表方剂。 4、补益法:指出其定义和适应症,然后指出常用治疗方法(补气法、不学法、补阴法、补阳法)。 (1)、补气法:指出其适用于久病多虚或体质虚弱的病人。并指出其代表方剂。 (2)、补血法:指出其适用于体内血液不足所引起的病症。并指出代表方剂。同时指出临床上常常补气和补血同时。 (3)、补阴法:指出其适用于阴虚证。指出代表方剂。 (4)、补阳法:指出其适用于阳虚证。并指出代表方剂。同时指出临床上常常补阴和补阳同时,有所偏重。 (四)外治法:简单讲解外治法各种方法(贴药、敷药、擦剂、滕洗药、中药电离子导入法)的功用和使用方法。 第二节 手法 (一)手法治疗的历史。 (二)手法治疗:主要讲手法治疗的原理和作用、手法治疗的原则、手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常用手法结合《实用推拿学》自学。 1、 手法治疗原理和作用:先指出其治疗原理是:通过外力直接作用于损伤部位,通过手的技巧和力量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变化而达到治疗目的。再分析其五大治疗作用:整复错位、调整骨缝;解除痉挛、放松肌肉;松解粘连、滑利关节;散寒除痹、调和气血。 2、 手法治疗的原则:结合临床经验分析其八大原则。 3、 手法适应症和禁忌症:先指出手法适应症和禁忌症不必过于绝对化。然后分别指出适应症和禁忌症。 4、手法治疗的注意事项。 5、各种正骨手法的操作要领。 (1)拔伸 是正骨手法中重要步骤,用于克服肌肉拮抗力,矫正患肢的重叠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 (2)旋转 主要矫正骨折断端的旋转畸形,用以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 (3)屈伸 术者一手固定关节的近端,另一手握住远端沿关节的冠轴摆动肢体,以整复骨折脱位。 (4)提按 两手拇指按突出的骨折一端向下,两手四指提下陷的骨折另一端向上。 (5)端挤 用于内外侧移位。 (6)摇摆 用于横断型、锯齿型骨折。 (7)触碰 一手固定骨折部的夹板,另一手轻轻叩击骨折的远端,使骨折断端紧密嵌插,复位更加稳定。 (8)分骨 用于矫正两骨并列部位的骨折。 (9)折顶 横断或锯齿型的骨折。 (10)回旋 用于矫正背向移位的斜型、螺旋型骨折,或有软组织嵌入的骨折。 (11)蹬顶 通常一个人操作,常用在肩肘关节脱位以及髋关节前脱位。 (12)杠杆 多用于难以整复的肩关节脱位或陈旧性脱位。 (13)此外,还有椅背复位法、梯子复位法等,均属杠杆法。 最后出复习思考题。 课堂讲授,利用板书、录像 《中医伤科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中医伤科学》 任课教师:杨利学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 所在系部:中医系 教研室:中医骨伤教研室 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 授课时间:第七学期 授课题目(章节):第四章 治疗方法第三节 固定 基本教材:《中医伤科学》 参考书目: 《中医骨伤基础》 教学目的:1、了解石膏绷带的制作、用法和操作方法。 2、了解牵引疗法的分类、用具,掌握皮肤牵引和骨牵引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了解外固定器的种类私适应证。 4、掌握夹板固定的原理、适应证、禁忌证、制作要求、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5、了解内固定物的材料要求。 6、熟悉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式、种类及操作方法。 7、掌握切开复位内因定的适应证。 教学重点:1、夹板固定:作用机理、材料和制作要求、适应证、禁忌证、固定垫、扎带、操作步骤、固定后的注意事项和解除夹板的日期。 2、石膏固定,石膏绷带的制作、操作步骤、固定体位、固定后注意事项及石膏的开窗、切开和拆除。 3、牵引疗法:皮肤牵引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骨牵引的适应证、禁忌证、器材、操作方法、进针途径及牵引重量;布托牵引的适应证、操作方法、牵引重量和注意事项。 4、外固定器固定:沿革和进展、外固定器的类型、适应证及燥作方法。 教学难点:1、切开复位和内固定的适应证:手法复位失败、关节内骨折不能达到满意的闭合复位、合并血管或神经损伤等。 2、切开复位和内固定的缺点: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手术创伤和失血、神经或血管损伤、组织粘连等。 3、内固定物的材料要求:抗酸抗碱、不起电解作用、有较高的机械强度等。 4、内固定的方式、种类及操作方法:钢丝、螺丝钉、接骨板、髓内针等。 发展和研究:介绍各内固定学派的观点,扩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习积极性。 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授和播放录象。 课时安排:3学时(包括实验)。 课后思考(作业): 伤科中固定方法的种类? 后记: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工作。讲课中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课后放映教学录象,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必要时,实验室参观固定器械。 教研室意见: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伤科学》教案(续页) 时间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和手段 5分钟 30分钟 30分钟 20分钟 15分钟 本课讲第四章 治疗方法 第三节 固定 (一)固定的定义。 (二)良好固定的标准。 (三)外固定 1、夹板固定 ①夹板固定的作用机理 ②夹板固定定的适用症和禁忌症 ③夹板的材料和制作要求 ④固定垫 ⑤扎带 ⑥夹板固定的操作步骤 ⑦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 ⑧解除夹板固定的日期 2、石膏固定 ①石膏绷带的用法 ②石膏绷带内的衬垫 ③石膏绷带操作步骤 ④石膏固定后注意事项 3、牵引疗法 ①皮肤牵引 ②骨牵引 ③布托牵引 ④注意事项 4、外固定器固定 ①类型 ②适用症 ③操作方法 (四)内固定 1、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适用症 2、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缺点 3、内固物的材料要求 4、内固定的器材和种类 (五)出复习思考题。 (六)安排2学时实验课。 课堂讲授,利用板书、录像 《中医伤科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中医伤科学》 任课教师:杨利学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 所在系部:中医系 教研室:中医骨伤教研室 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 授课时间:第七学期 授课题目(章节):第四章 治疗方法 第四节 练功 基本教材:《中医伤科学》 参考书目:《中医骨伤基础》 教学目的:1、了解练功疗法发展简史。 2、掌握练功疗法的分类、作用、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3、熟悉全身各部功法姿式。 教学重点:1、练功疗法历史沿革和发展概况。 2、练功疗法分类:按锻炼部位(局部、全身)及有无辅助器械分类。 3、练功疗法作用:活血化瘀、消肿定痛;濡养患肢关节筋络;促进骨折迅速愈合;防治筋肉萎缩;避免关节粘连和骨质疏松;扶正祛邪等。 4、练功注意事项:包括内容和运动强度、动作要领、循序渐进及随访等。 教学难点:全身各部功法训练:颈项功(和项争力、往后观瞧、颈项侧弯、前身探海、回头望月、颈椎环转);肩臂功(上提下按、左右开弓、按胸摇肩、双手托天、双手举鼎、弯肱拔刀、单臂摘果、轮转辘轳、背手抬拉、屈轴胯篮、旋肘拗腕);腕部功(抓空增力、拧拳反掌、上翘下钩、青龙摆尾);腰背功(按摩腰眼、风摆荷叶、转腰推碑、弓步插掌、双手攀足、前俯分掌、拧腰后举、云手转体、俯卧背伸、仰卧架桥);腿功(左右下伏、半蹲转膝、屈膝下蹲、四面摆踢、虚实换步、仰卧举腿、蹬空增力、侧卧外摆、搓滚舒筋、蹬车活动)。 发展和研究: 教学方法:自学 课时安排: 课后思考(作业): 练功疗法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后记: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工作。讲课中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课后放映教学录象,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研室意见: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中医伤科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中医伤科学》 任课教师:杨利学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 所在系部:中医系 教研室:中医骨伤教研室 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 授课题目(章节):第五章 创伤急救 第一节 急救技术 基本教材:《中医伤科学》 参考书目:《创伤急救学》 教学目的:1、熟悉急救救护的原则及其意义。 2、了解严重创伤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方法。 3、掌握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急救基本技术。 教学重点:急救救护的原则和创伤救护的步骤。 教学难点:1、严重创伤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抢救方法。 2、创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3、创伤伤口及处理。 发展和研究: 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授和播放录象。 课时安排:2学时 课后思考(作业): 创伤救护的步骤原则是什么? 后记: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工作。讲课中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课后放映教学录象,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研室意见: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伤科学》教案(续页) 时间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和手段 5分钟 10分钟 45分钟 40分钟 本课讲第五章 创伤急救 第一节 急救技术 (一)急救原则。 (二)创伤救护的步骤。 (三)现场急救五项技术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止血 ①一般止血法 ②指压止血法 ③加压包扎止血法 ④填塞止血法 ⑤止血带止血法 ⑥屈指加垫止血法 3、包扎 ①绷带包扎法 ②三角巾包扎法 ③多头带包扎法 ④急救包包扎法 ⑤其他包扎法 4、固定 5、搬运 (四)创伤的处理 1、伤口 2、清创术 ①准备 ②清创 ③修复创口 3、术后处理 ①适当固定 ②适当抬高患肢和更换敷料 ③密切观察患肢远端血循环和神经功能 ④正确使用抗生素 ⑤术后感染的处理 4、内治法 ①预防伤口感染 ②伤口瘀肿疼痛 ③伤口感染 ④防治休克、并发症和继发症 (五)出复习思考题。 课堂讲授,利用板书、录像 《中医伤科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中医伤科学》 任课教师:杨利学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 所在系部:中医系 教研室:中医骨伤教研室 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 授课时间:第七学期 授课题目(章节):第五章 创伤急救 第二节 周围血管损伤 基本教材:《中医伤科学》 参考书目:《创伤急救学》 教学目的:1、熟悉周围血管损伤的定义和病因病机。 2、掌握周围血管损伤的辨证诊断和治疗方法 教学重点:1、周围血管损伤的定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医师/药师资料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