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刚性角的概念、直立层、塌落层、板桩墙计算土压力确实定
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土压力计算模式、土压力的实际分布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 地基:承受建筑物荷载应力与应变不能忽略的土层。〔有一定深度与范围〕
2. 根底:埋入土层一定深度并将荷载传给地基的建筑物下部构造。
3. 持力层 :直接支撑建筑物根底的土层。
4. 下卧层:持力层下部的土层
填空
1. 根底包括浅根底、深根底、深水根底
2. 浅根底包括刚性扩大根底、柔性扩大根底
3. 深根底包括桩根底、沉箱根底、沉井根底、地下连续墙
简答
4. 根底工程设计计算的原那么
1、根底底面的压力小于地基承载力容许值;
2、地基及根底的变形值小于建筑物要求的沉降值;
3、地基及根底的整体稳定性有足够保证;
4、根底本身的强度、耐久性满足要求。
需要看书理解:P11公式〔1-7〕
第二章〔第四节需要看书〕
名词解释
1. 浅根底:将埋置深度较浅〔一般在数米以内〕,且施工相对简单的根底。
2. 天然地基:没有经过人为加固处理的地基
3. 人工地基:需人工加固的软弱地基
4. 板桩墙支护概念:在基坑开挖前先垂直打入土中至坑底以下一定深度,然后边挖边设支撑,开挖基坑过程中始终是在板桩支护下进展。
5. 刚性角:自墩台身边缘处的垂线与基地边缘的连线间的最大夹角
填空
1. 天然地基浅根底根据受力条件及构造可分为刚性根底〔也称无筋扩展根底〕与钢筋混凝土扩展根底两大类。
2. 作为刚性根底,每边扩大的最大尺寸应受到材料刚性角的限制。
3. 旱地上基坑开挖:无围护基坑、有围护基坑
4. 有围护基坑断面形式:一字形、槽形与Z字形三种
5. 有围护基坑支撑方式:无支撑式、支撑式与锚撑式
6. 基坑排水的常用方法:外表排水法、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
7. 围堰的种类 :有土围堰、草〔麻〕袋围堰、钢板桩围堰、双壁钢围堰与地下连续墙围堰等 。
8. 设计与计算的主要内容:根底埋置深度确实定、刚性扩大根底尺寸的拟定、地基承载力验算、基底合力偏心距验算、根底稳定性与地基稳定性验算、根底沉降验算
简答
1. 浅根底的特点
特点:施工一般采用敞开挖基坑修筑根底的方法,故亦称为明挖根底。设计计算时可以忽略根底侧面土体对根底的影响,根底构造形式与施工方法也较简单。
2. 无围护基坑
当基坑较浅,地下水位较低或渗水量较少,不影响坑壁稳定时,坑壁可不加围护,此时可将坑壁挖成竖直或斜坡形。竖直坑壁只有在岩石地基或基坑较浅又无地下水的硬黏土中采用。〔理解〕
要求:在一般土质条件下开挖基坑时,应采用放坡开挖的方法,基坑深度在5m以内,施工期较短,地下水在基底以下,且土的湿度接近最正确含水量,土质构造又较均匀时,基坑坡度可参考下表选用。
3. 外表排水法适用情况:
一般土质条件下均可采用。但当地基土为饱与粉细砂土等黏聚力较小的细粒土层时,由于抽水会引起流砂现象,造成基坑的破坏与坍塌,因此当基坑为这类土时,应防止采用外表排水法。
4. 外表排水法的概念:在基坑整个开挖过程及根底砌筑与养护期间,在基坑四周开挖集水沟聚集坑壁及基底的渗水,并引向一个或数个比集水沟挖得更深一些的集水坑,集水沟与集水坑应设在根底范围以外,在基坑每次下挖以前,必须先挖沟与坑,集水坑的深度应大于抽水机吸水龙头的高度,在吸水龙头上套竹筐围护,以防土石堵塞龙头。 〔理解〕
5. 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特点:井管范围内的地下水不从基坑的四周边缘与底面流出,而是以相反的方向流向井管,因而可以防止发生流砂与边坡坍塌现象,且由于流水压力对土层还有一定的压密作用
6. 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适用情况:适用于渗透系数为〔~80〕m/d的砂土。对于渗透系数小于d的淤泥、软黏土等那么效果较差,需要采用电渗井点排水或其它方法。
7. 基坑稳定性验算原那么:板桩有足够的入土深度以增大渗流长度,减少向上动水力。
8. 根底埋置深度确实定考虑因素:必须综合考虑地基的地质与地形条件、河流的冲刷程度、当地的冻结深度、上部构造形式以及保证持力层稳定所需的最小埋深与施工技术条件、造价等因素。
需要看书理解:P46
第三章
名词解释
1. 正循环:即在钻进的同时,泥浆泵将泥浆压进泥浆笼头,通过钻杆中心从钻头喷入钻孔内,泥浆挟带钻渣沿钻孔上升,从护筒顶部排浆孔排出至沉淀池,钻渣在此沉淀而泥浆仍进入泥浆池循环使用。
2. 反循环:泥浆从钻杆与孔壁间的环状间隙流入孔内,来冷却钻头并携带沉渣由钻杆内腔返回地面的一种钻进工艺
填空
1. 桩根底按承台位置可分为高桩承台根底与低桩承台根底〔简称高桩承台、低桩承台〕
2. 正循环旋转钻机所用钻头:a〕鱼尾钻头b)笼式钻头c)刺猬钻头
3. 反循环旋转钻孔〔尺寸单位:mm〕a)三翼空心单尖钻锥;b)牙轮钻头
4. 钻孔的方法:旋转钻进成孔、冲击钻进成孔、冲抓钻进成孔
5. 钻孔过程中容易发生的质量问题:塌孔、缩孔、斜孔
6. 清孔目的是除去孔底沉淀的钻渣与泥浆,以保证灌注的钢筋混凝土质量,确保桩的承载力。
7. 清孔的方法:抽浆清孔、掏渣清孔、换浆清孔
8. 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直升导管法
简答
1. 护筒的作用:
〔1〕固定桩位,并作钻孔导向;
〔2〕保护孔口防止孔口土层坍塌;
〔3〕隔离孔内孔外表层水,并保持钻孔内水位高出施工水位以稳固孔壁。因此埋置护筒要求稳固、准确。
1. 护筒的埋设方法:
可采用下埋式〔适于旱地埋置a 〕、上埋式〔适于旱地或浅水筑岛埋置 b、c)与下沉埋设〔适于深水埋置d)。
2. 泥浆的作用:
〔1〕在孔内产生较大的静水压力,可防止坍孔;
〔2〕泥浆向孔外土层渗漏,在钻进过程中,由于钻头的活动,孔壁外表形成一层胶泥,具有护壁作用,同时将孔内外水流切断,能稳定孔内水位;
〔3〕泥浆比重大,具有挟带钻渣的作用,利于钻渣的排出。此外,还有冷却机具与切土润滑作用,降低钻具磨损与发热程度。
3. 正循环的特点
正循环成孔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工艺成熟,当孔深不太深,孔径小于800cm时钻进效率高。当桩径较大时,钻杆与孔壁间的环形断面较大,泥浆循环时返流速度低,排渣能力弱。如使泥浆返流速度增大到0.20m/s~0.35 m/s,那么泥浆泵的排出量需很大,有时难以到达,此时不得不提高泥浆的相对密度与粘度。但如果泥浆密度过大,稠度大,那么难以排出钻渣,孔壁泥皮厚度大,影响成桩与清孔
4. 反循环的特点
由于钻杆内腔断面积比钻杆与孔壁间的环状断面积小得多,因此,泥浆的上返速度大,一般可达2 m/s ~3 m/s多,是正循环工艺泥浆上返速度的数十倍,因而可以提高排渣能力,减少钻渣在孔底重复破碎的时机,能大大提高成孔效率。但在接长钻杆时装卸较麻烦,如钻渣粒径超过钻杆内径〔一般为120mm〕易堵塞管路,那么不宜采用。
5. 钻孔过程中容易发生的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法
处理方法:在偏斜处吊放钻头,上下反复扫孔,直至把孔位校直;或在偏斜处回填砂黏土,待沉积密实后再钻。
6. 双壁钢围堰
双壁钢围堰一般做成圆形构造,它本身实际上是个浮式钢沉井。井壁钢壳是由有加劲肋的内外壁板与假设干层水平钢桁架组成,中空的井壁提供的浮力可使围堰在水中自浮,使双壁钢围堰在漂浮状态下分层接高低沉。在两壁之间设数道竖向隔舱板将圆形井壁等分为假设干个互不连通的密封隔舱,利用向隔舱不等高灌水来控制双壁围堰下沉及调整下沉时的倾斜。井壁底部设置刃脚以利切土下沉。如需将围堰穿过覆盖层下沉到岩层而岩面高差又较大时,可做成如图3-34所示上下刃脚密贴岩面。双壁围堰内外壁板间距一般为1.2m~1.4m,这就使围堰刚度很大,围堰内无需设支撑系统
第六节全部〔看书〕
第四章〔不考虑计算〕
荷载的传递过程、单桩承载力的竖向分析、单桩承载力弹钢性桩确实定、横向分析:单排假定、Mz、Qz、、多排:外力分配
第五章
1. 按沉井的施工方法分类:一般沉井、浮运沉井
2. 按沉井的建筑材料分类:混凝土沉井、钢筋混凝土沉井、竹筋混凝土沉井
简答
1. 泥浆润滑套:泥浆润滑套是借助泥浆泵与输送管道将特制的泥浆压入沉井外壁与土层之间,在沉井外围形成有一定厚度的泥浆层。主要利用泥浆的润滑减阻,降消沉井下沉中的摩擦阻力。
2. 壁厚压气沉井法
它是通过对沿井壁内周围预埋的气管中喷射高压气流,气流沿喷气孔射出,再沿沉井外壁上升,形成一圈压气层(又称空气幕),使井壁周围土松动,减少井壁摩阻力,促使沉井顺利下沉。
第六章
名词解释
简答
1. 软土的特点:具有孔隙比大〔一般大于1〕、天然含水量高〔接近或大于液限〕、压缩性高〔a1-2>0.5MPa-1〕与强度低的特点,多数还具有高灵敏度的构造性
第七章
名词解释
1. 地震时地基土的液化是指地面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一般指20m〕的饱与粉细砂土、亚砂土层,在地震过程中出现软化、稀释、失去承载力而形成类似液体性状的现象。
第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