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篇 电气
A. 强电部分
一、 建筑概况
建筑概况详建筑说明。
二、 设计依据
本设计系依据:
i. 甲方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ii. 相关专业提供给本专业的工程设计资料;
iii. 中华人民共与国现行有关规范:
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2-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53-9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67-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其它有关的国家及地方现行规程、规范。
三、 设计范围
本工程的供电、电力、照明、防雷接地等.
四、 供电设计
a) 本工程重要负荷如消防电梯、消防电源 、监控中心、网络机房等等级为一级,其余为二级。 其中消防监控中心、网络机房内设不间断电源UPS.应急照明另设EPS。
b) 用电负荷
设备安装容量:4371kW
其中 低压侧有功计算负荷:6688kW
低压侧无功计算负荷:2215KVAR
低压侧无功功率补偿容量:3240KVAR
补偿后低压侧功率因数:0.95
补偿后低压侧视在功率:7014KVA
变压器的安装容量9600KVA,折合86VA/m2
c) 变压器设置的台数及单机容量:6台×1600KVA/台
d) 本工程拟采用两路高压10kV电源供电,单母线分段,互为热备用,任何一路都可负担全部负荷。本工程于负一层设变配电所。
e) 柴油发电机组
备用柴油发电机组常用容量:2X1000KW(连续)
在负一层设柴油发电机组作为所有消防设备的备用电源,并在非火灾市电停电时用于重要负荷(包括电梯、生活泵、总雪库及特定场所的电源插座等)。
机房分别设有进、排风口,燃烧的废气经竖井排放至屋顶。机房消音、供油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由专业公司设计。
f) 电源供电干线:10kV电缆为铠装交联电力电缆从室外埋地引入。
g) 在负一层设低压变配电所,按功能分区设电井作为地下室至屋顶的竖向电气通道。低压开关柜选用GCK型,进出线均采用上进上出的形式。
h) 低压配电系统:采用单母分段形式供电。市电及柴油发电机电源间机械与电气联锁切换装置,对各消防设备采用双回路供电末级切换。
i) 功率因数及补偿:本工程自然功率因数约为0.78,采用低压电容器在配电室集中补偿,补偿后功率因数不小于0.95。
j) 本工程采用高压侧计量,在每路高压进线处装设计量柜。
五、 动力配电及自动控制
a) 本工程的动力设备包括空调冷水机组、空调水泵、冷却塔、锅炉用电、风柜、新风机、盘管;防排烟风机;喷淋泵、消火栓泵、排水泵、生活泵;电梯;厨房用电;机械停车;弱电设备用电等。
b) 自动控制
b.1) 集中空调设备(包括空调冷热水泵、冷却塔、新风机、风柜、盘管等)拟采用楼宇自控系统(BA系统)实现计算机联网集中控制。BA系统由专业公司深化设计(本次设计仅相关接口)。
b.2) 厨房设备、电梯的控制设备有设备供应商配套提供;要求其控制设备预留电源、设备运行状态及手/自动状态的引出接点,预留控制设备启停的引入接点。
b.3) 消防设备(防排烟风机、消防水泵、防火卷帘、消防电梯等)接受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FA系统)的控制与监视,其运行状态信号通过FA系统与BA系统中央控制室的数据交换由FA系统同时送至BA系统。消防设备的具体控制方式见消防专篇说明。
b.4) 生活水泵与排水泵由对应的水箱、水池或积水坑的水位信号控制水泵启停。水位及水泵运行状态信号送至BA系统。
b.5) 照明系统控制:公共照明与景观照明等开关预留BA系统控制接口。
b.6) 高低压配电监视系统:将10KV开关柜进出线的电压、电流、功率因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电能;0.4KV开关柜进线、联络开关的电压、电流、功率因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电能;以及各台变压器的温度;柴油发机组的运行状态、频率、电压、电流、功率因数送至BA系统。
六、 照明系统
a) 照明系统分为一般正常照明、保证照明与应急照明系统。
b) 一般正常照明由低压配电系统的一般工作母线供电。
c) 餐厅、夜总会等处设保证照明,在市电停电时也可由柴油发机供电。
d) 应急照明包括:安全或工作照明与疏散照明:
地下层车库设备房照明、首层消防保安照明、屋顶电梯机房等为安全照明;各层过道、楼梯、前室照明等为疏散照明;以上均由一般工作母线与保安母线供电在竖井内切换(其中一般母线回路为主电源,保安母线回路为备用电源),其中疏散照明由EPS作备用电源。
e) 餐厅、多功能厅、大堂等处的照明由二次装修设计,本设计仅预留电源箱。
f) 屋顶设节日灯、负一层与屋顶层设泛光照明;以下均由专业公司设计,本工程仅预留电源。
g) 所有裙楼与地下室的插座配电箱总进线处采用300mA的漏电开关预防火灾。
h) 各区插座及照明设计要求参见国际五星酒店设计要求。
k) 客房控制模式采用就地开关控制模式,设置智能控制器,所有电器均由就地开关控制,但床头设有一“睡眠开关”(总开关),它可控制所有的电器断电,而不影响各电器就地开关的重新开启。
七、 配电线路及敷设:
a) 所有线路采用铜芯导线、电缆、密集母线。消防负荷干线采用NHYJV-1KV电缆,其余负荷干线采用ZR-YJV-1KV型电缆。
b) 从变电所至竖井,电缆沿桥架敷设;竖井内多芯电缆沿桥架敷设,单(双)芯电缆采用防涡流固定支架安装,从竖井至各分配电箱(或控制箱)的线路沿金属桥架或穿镀锌钢管(SC管),沿天棚梁底或 顶板面敷设。
c) 应急照明支线采用NH-BVV-500-2.5m2导线穿TC管暗敷,其余支线采用ZR-BVV-500-2.5 m2导线穿TC管敷设于吊顶内。
b) 照明支线采用ZR-BV-500-2.5 m2导线穿SC管暗敷或在吊顶内敷设;动力支线采用ZR(NH)-YJV-1KV电缆穿SC管明敷或在吊顶内敷设。
八、防雷接地
(一)防雷保护
1. 本建筑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进行防雷设计。
2. 在屋顶利用楼板结构内的主筋装设不大于10×10米的暗装避雷网,并将屋顶的金属物及避雷网焊接连通以防直击雷;将航空障碍灯的电源线所穿 金属管每隔5~10米及避雷网或均压环焊接连通;为防止侧向雷击,从三十米开始,每二层设均压环.均压环均及该上下层外墙上的所有金属窗 构件、引下线焊接;玻璃幕墙或外挂石材的预埋件及龙骨的上下端均应及防雷引下线焊接.均压环利用圈梁内两根Ø16以上主筋通长(焊接 绑扎)形成.做法祥国标99D501-1.
3. 竖直敷设的电梯轨及消防水管等金属物的顶端与底端应及防雷装置连接.
4. 利用建筑物柱内不少于两根主筋焊接连通作引下线,其间距不大于18米,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10 W。
5. 用建筑物基础内不少于两根主筋焊接连通作接地装置。
6. 本工程电气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等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欧。
(二)接地及安全措施
1. 为防止人身触电的危险,本工程的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采用TN-S系统,设专用接地PE线。并进行总等电位联接。
2. 总等电位联结:在变配电所内设总等电位联结板,将变压器中性线、高低压配电柜引出的PE线、进出建筑物的给排水总管、消防系统总管、煤气进户总管、电梯导轨、弱电竖井内的接地干线等均用总等电位联结线(MEB)及MEB端子板相连,MEB线采用ZRBV-1×25㎜导线穿SC20管敷设。有淋浴室的卫生间采用局部等电位联结,从适当地方引出一根Ø8钢筋至局部等电位箱(LEB),局部等电位箱将卫生间内所有金属管道金属构件联结。
3. 凡正常状况不带电者。绝缘破坏时可能带电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穿线钢管、电缆外皮、支架均应可靠及接地系统连接。
4. 在重要设备房、电话机房、监控中心及各层强弱电竖井等处设局部等电位联结
5. 消防中心、通讯与计算机房接地:分别利用40×4铜排通过弱电井及基础接地网焊接。
6. 在对通讯等弱电设备供电的配电箱上装设防雷击电磁脉冲器
九、 环保设计:
1.柴油发电机组的燃烧废气通过消声器经排烟竖井排至群房屋顶层.消声器及排管之间的连接采用软性连接。
2.柴油发电机房的内墙进行吸音处理,进出风口进行消声处理,机组及基础之间加装减震器以减小震动的影响。经处理后室外噪音达60分贝。
B. 弱电部分
一.设计依据
(1) 甲方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2) 中华人民共与国现行有关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T50311-200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其它有关的国家及地方现行规程、规范;
(3) 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二.设计范围
本设计包括红线内的以下内容:
1.综合安全防范系统,包括:
a) 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b) 防盗报警系统
c) 门禁(出入口)控制系统
d) 电子巡更系统
e) 酒店联网门锁系统
2. 停车场管理系统
3. 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
4. 综合布线系统
5. 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
6. 酒店管理系统
7. 同声传译系统
8. 电话、数据通讯系统
9. 楼宇自控系统
三、系统设计说明:
本工程设计范围内各子系统的中央管理站(或中央控制部分)的设置相对集中,为今后物业管理与搭建智能集成管理的物理平台提供便利条件。楼宇自控系统(远期)、综合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的中央管理站均设在本建筑首层消防中控制室内;综合布线主配线间设在负一层网络机房房,有线电视前端部分设在负一层的电视前端室内。
四、综合安全防范系统:
综合安防系统主要包括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巡更系统、出入口控制(门禁)系统等四个子系统,就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与图形显示技术把各个子系统集成为一个防范统一体,各子系统既独立发挥其功能,又相互统一协作,从而确保酒店内的安全。
(一)系统组成与功能
a) 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采用基于多点对多点网络技术的数字式监视、录像、录音系统。本系统及传CCTV系统一样由摄像,传输,控制,显示四部分组成,它们可以完成对现场图像信号的采集,切换,控制记录等功能,应满足控制区域覆盖严密,监视图像清晰,运行可靠,操作简单,维护便利的要求。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通过对酒店内部的主要区域与重要部位进行监视控制,在人们无法或不宜直接观察的场合,实时、形象、真实地反映被监控对象的画面,可以直接地掌握现场情况与记录事件事实,及时发现并避免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为办公楼的安全及管理提供事实依据。
b) 防盗报警系统
防盗报警系统由报警主机,布撤防键盘,通讯接口,前端控测器等几部分组成。
c) 门禁(出入口)控制系统
门禁控制系统由中央管理主机、通讯接口、门控制器、读卡器、电动门锁、出门按钮、门磁等组成。
d) 电子巡更系统
本工程采用离线式电子巡更系统。
e) 酒店联网门锁系统,采用RS485与TCP/IP协议的联网门锁系统,要求能接入酒店一卡通系统。
(二) 系统设计
a) 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前端网络摄像机采用针孔摄像机、黑白枪式摄像机、彩色枪式摄像机、一体化彩色半球摄像面与彩色快球摄像机,主要布置在各楼的出入口,电梯、走廊及公共区域等地。统一由中央控室控制。直接对外的出入口采用彩色枪式摄像机;电梯内采用针孔摄像机;电梯厅、消防前室采用一体化彩色半球摄像机;直接对外的公共区域采用彩色快球摄像机;地下停车场采用黑白快球摄像机;建筑物的周界防范采用全天候彩色快球摄像机等等。具体分布与数量详见系统图
中控室设备包括图形工作站、视频服务器阵列、多画面处理器、数字图像记录系统、彩色监视器及报警跟随器等设备组成。
b) 防盗报警系统
防盗报警系统前端摄像机采用红外线/微波双鉴探测器、手动报警器与脚跳开关,主要布置在各楼的出入口,电梯、走廊及公共区域等地。统一由中控室控制。在主要出入口附近设置外线/微波双鉴探测器;在主要通道等处设置手动报警器;对外服务、接待处设置脚跳开关等。
c) 门禁(出入口)控制系统
门禁(出入口)控制系统前端由读卡器、电动门锁、出门按钮、门磁等组成。读卡器均采用非接触式读卡器,感应卡应满足“一卡通“的消费功能。
主要房间与主机房设置门禁系统。
d) 电子巡更系统
巡更按钮主要布置在各楼的出入口,电梯、走廊及公共区域等地。
e) 酒店联网门锁及一卡通系统
e.1) 客房采用一体化独立电子门锁,。
e.2)在酒店监控管理中心设置一台 “一卡通”系统管理主机,作为卡片发行机构,负责管理酒店所有智能卡片的所有信息(包括登记注册、消费权限、出入口权限等信息)、联机判断与处理、终端控制器组成的网络控制等管理工作;
e.3) 在酒店监控管理中心设置一台出入口监控主机,对所有出入口进行管理;
e.4) 在劳资部门(或人事部门,当然也可在管理中心)设置一台考勤管理主机,进行考勤处理;
e.5) 在安保部门(或管理中心)设置一台巡更管理主机,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巡更管理;
e.6) 酒店中心管理主机与各子系统监控PC采用局域网相互联接,按照客户机/服务器的结构组织,采用TCP/IP通信协议;
(三)中心控制室及分控
中心控制室是整个酒店安全防范系统最重要的部分。设计中在中心控制室的安全防盗门上设置一部出入控制读卡器以识别身份,防止无关人员闯入。另外在门前通道安装了一台固定摄像机进行图象复核,以确保中心控制室值班人员的安全。分控室可根据业主需要设置。各分控室分别配置一台综合管理计算机,具体设置与权限可由主控通过软件确定。
(四)子系统间通讯与系统联动功能
门禁/报警系统与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通过网络通讯方式或串行通讯接口方式实现联动。报警后自动联动视频主机在指定监视器调出报警位置的图像。自动启动录像机等记录设备等。系统预留多路串行式接点输出,以控制相关外围设备。
(五)配电及UPS电源
整个系统采用集中供电方式,前端采用双路互投专用电源,经过UPS电源引至各末端设备。
(六)导线及敷设
1.数据通讯线:数据通讯线采用设备供货商指定专用通讯线,单独穿钢管敷设,中途不得断开。
2.控制信号线
摄像机视频线采用SYWV-75-5,电源线采用RVV2*1.0,视频线与电源线分别穿钢管敷设;控制线采用RVVP2*1.0及视频线共管。门禁系统控制器到读卡器控制线采用RVVP5*1.0,控制器到开门按钮采用RVV2*1.0,控制器到电锁采用RVV4*1.0。防盗报警扩展模块信号线与电源线均采用RVV2*1.0,信号线与电源线分别穿钢管敷设。
3. 其他
RVV与RVVP线的线芯应有不同的颜色,同一种颜色代表现场同一信号类型(如电源±、信号);不同电压等级的导线不得在同一管线或同一线槽内敷设,即将强电,弱电分开敷设,可以明敷或暗敷。本系统线槽及管线不得及其它系统共用。备用线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五、停车场管理系统
本工程停车场翻案理系统采用非接触式IC卡管理模式,可及其它IC卡管理系统集成,实现一卡通用。停车场出入口布置为一进一出的停车场管理。停车场系统包括感应线圈、发卡机、读卡机、升降栅机、满位指示灯、遥控栅栏开关、语音提示功能、中央收费系统等。本系统的摄像机及安防系统共用。
六、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是整个建筑物的神经系统,该系统能在酒店内为数字、话音、多媒体传输以及高速的宽带接入提供信息高速公路,为整栋建筑物真正成为一座数码化的智能型大厦奠定基础。
a) 系统组成与功能
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结构是星形的,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垂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组成。
b) 系统设计
b.1) 本酒店在负一层计算机网络机房设置主配线间。
b.2) 信息点(语音点与数据点)均采用六类端接模块,采用 “86”系列单、RJ-45 双(单)口面板。
b.3) 水平线缆采用六类4UTP铜缆,管理间到信息点的水平线缆不能超过90米,可以支持1000Mbps的传输速率。
b.4) 数据主干采用二芯、六芯、十二芯多模光缆,语音主干采用六类25对、50对、100对的大对数铜缆,并留有设计余量。
b.5) 在楼层配线间内设置42U19英寸标准机柜安装设备间管理子系统相关配线架;接水平布线子系统的配线架均采用RJ-45快接式配线架。
b.6)布线系统按管理内网及外网设计,两者之间物理分开。
b.7)客房标准双人间设置1个数据点、2个语音点、电视位预留一个数据点。
b.8)在裙楼公共区域设置无线网络接入器。
c) 导线及敷设
c.1) 主干线在管井及有吊顶处的金属线槽内敷设。
c.2) 采用墙面信息插座的水平布线经吊顶处的金属线槽内引出金属管埋墙暗敷到位;采用地面信息插座的水平布线经吊顶处金属线槽沿柱,采用地面金属线槽埋地暗敷到位。
c.3.) 1-2根4对六类双绞线采用SC20钢管,3-4根4对六类双绞SC25钢管。
c.4) 在信息插座附近应设单相三孔电源插座,电源插座及信息插座相距至少200㎜;墙面信息插座安装高度距地面300㎜。
七、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
a) 系统组成与功能
本酒店有线电视系统由前端部分、干线传输部分与用户分配部分组成。本系统采用860M邻频传输、双向传输系统,为今后三网合一奠定基础。
b) 系统设计
b.1) 系统前端采用全频道混合放大型前端。节目源包括中山有线电视网提供的节目,预留自办节目与FM调频节目信道。
b.2) 采用双向干线放大器,传输部分采用-75-9双重屏蔽同轴电缆。在竖井与吊顶内视具体情况设置电视放大器箱。
b.3) 用户分配网络采用分配-分支方式。在酒店内各个办公室、客房与休息区域设置有线电视用户盒,其中大办公室设置2个以上,小办公室设置1个,餐厅、会议室必要的公共场所均考虑预留。
c) 导线及敷设
c.1) 传输部分的双重屏蔽同轴电缆及综合安全防范系统共槽。
c.2) 分支器应安装在及之相连的用户终端盒中间位置,分支器箱可明装在吊顶内。
d) 建议接收之节目:
A.泛美二号
-美国广播公司世界频道
B. 泛美八号
-亜洲商业财经报道
-探索亜洲频道〔Discovery〕
-世界信息网综合频道〔NHK〕
C. 亜洲三号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卫视凤凰电影台
-卫视凤凰中文台
-卫视体育台
-卫视音乐台
-阳光卫视
-CNBC, NHK, BBC,
-ESPN, HBO
八、酒店管理系统
本酒店采用国际连锁酒店管理公司专业酒店管理系统实现酒店的现代化管理。系统包括信息服务、餐饮娱乐、前台系统、后台系统、外部接口等模块。
九、同声传译系统
该系统由翻译将演讲者报告内容经同步翻译后输给接收不同语言的听众。该系统是利用信号调频原理进行单向同步语言信息传播,它又对应不同语种所发送的不同频率的发射机,配以若干台接收机(按需设置)组成,每台接收机均设有2—6个接收频率,每一频率即为一种语种,由选频开关控制,收听者可根据自已所需语种进行选择。系统设备设计为便携式,对使用场所无需特殊改造,可以临时现场布设;系统发射机采用特殊技术处理,频率工作点稳定可靠,抗干扰性好,系统接收机灵敏度高,工作稳定,选择语种方便,实用性强。
十、计算机网络及系统集成
系统中,共采用了多台数据服务器;为了保障提供给酒店的及时、可靠的数据服务,特别采用双机热备份的服务器组,及核心交换机用千兆路由器直接连接,另外,设置了一台专用于OA与E.mail服务器,用于酒店内各部门内的文件与其它信息往来;设置了一台WWW服务与Internet接入服务器,并将该服务器置于防火墙/路由器后,与访问性能服务器全面采用JBM Netfinity系列服务器,采用Access Point 450作为防火墙/路由器;Internet接入采用方法需要及有关部门协商后确定。
十一、电话、数据通讯系统:
语音部分采用虚拟交换机技术,利用局端设备提供1000门电话接入,数据部分采用光纤接入负一层网络机房,主干采用1000M交换,客房部分采用1000M到层100M进户。酒店客房床头柜、写字台墙面、卫生间电话采用CP点方法,在房间实现三话机一号。
十二、楼宇自控系统:
1.本工程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采用直接数字控制技术,对全楼的供水、排水、冷水、热水系统及设备、公共区域照明、空调设备及供电系统与设备进行监视及节能控制。
2. 本系统监控中心设在负一层消防控制室,对全楼的设备进行监视与控制。并在冷冻机房、变配电室等处设控制分站,分别对冷水系统、空调设备及供配电设备进行监视与控制。
3.BA系统具备设备的手/自动状态监视,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显示,故障报警、温湿度监测、控制及实现相关的各种逻辑控制关系等功能。
4.消防专用设备:消火栓泵、喷洒泵、消防稳压泵、排烟风机、加压风机等不进入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5.冷冻机应能从其控制屏(箱)内送出机组的运行状态、故障信号,并能接受由BAS系统发出的控制冷冻机的起、停信号,并能根据BA控制系统的要求,进行制冷系统的顺序起停。
6.本系统包括:
(1)压差调节阀、新风阀、水路电动两通阀、进风机电动阀、空调机、新风机、温度调节阀的开启、关闭或开度控制;
(2)送、排风机的时间程序控制;
(3)温、湿度等参数的测量记录;
(4)变配电所内高压进线、出线及联络开关的状态,进、出线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计量;低压进线及联络开关状态、电流、电压、电量、功率因数等参数的测量记录;干式变压器运行温度显示、超温报警;
(5)公共场所照明、室外照明、节日照明、车库照明等的时间程序控制或光敏元件控制;
(6)高位水箱水位显示及溢流报警;
(7)污水坑水位显示及溢流报警;
(8)柴油发电机的状态显示,如:电压、电流、频率等,蓄电池电压、日用油箱液位,所有故障报警;
(9)给水泵运行状态;
(10)发电机储油装置油显示、低位报警;
(11)扶梯、电梯的运行状态、故障报警;
(12)航空障碍灯的控制及状态、故障报警等;
(13)热力站监视;
(14)一氧化碳浓度报警;
7.建筑设备监控中心内的电脑主机、显示器、打印机及现场的各种传感器、变送器以及DDC制器等均由承包商成套供货。
8.BA系统从控制室至控制器的每条线路以及控制器之间的通讯线路,均预留管线。
9.控制器至现场各种传感器、变送器、阀门等的控制线、信号线、电源线等由承包商根据现场情况穿管或采用线槽明敷。
10.系统所有器件、设备均由承包商负责成套供货、安装、调试。
11.系统的深化设计由承包商负责,设计院负责审核及及其他系统的接口的协调事宜。
C. 电气消防部分
本工程属于高层建筑,因此火灾自动报警保护对象级别为一级。在首层设消防控制室面积约85㎡,及保安监控系统共室。
(1) 消防电源与配电
(1.1) 本建筑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排烟风机等消防设备用电由两个电源(市电源与柴油发电机电源)供电。且在最末端一级配电箱自动切换。
(1.2) 消防用电设备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其配电设备设明显标志。
(1.3) 消防用电配电线路采用耐火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采用耐火电缆。
(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1)本建筑在首层设置消防控制室,控制室内设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与综合手动控制台,接受火灾报警信号、发出火灾警报信号与安全疏散指令,联动消防水泵、灭火装置、非消防电源断电、电动防火门、防火卷帘、防排烟装置、电梯等设施。并显示、记录各种报警及联动状态。
(2.2)按火灾自动报警规范在不同场所设置感烟、感温或它们的组合。除卫生间、水与空调竖井之外,其余的房间与过道、楼梯间、竖井均采用智能式感烟探测器。在大堂、宴会厅设置红外线感烟探测器。客房设置带报警蜂鸣器(大于72分贝)的感烟探测器。
(3)消防联动系统
(3.1)消火栓系统:任一消火栓按钮动作均可直接启动消火栓泵,按钮与泵的地址及状态信号通过总线送回至报警器。
(3.2)自动喷淋系统:水流指示器、信号阀、报警阀之压力开关的状态信号通过总线送回至报警器。当压力开关动作时,启动对应的喷淋泵,并将状态信号反馈至报警器。
(3.3)防排烟风机:确认某一区域发生火灾时,控制对应的排烟(加压)风机启动,并将状态信号返回至报警器,打开相应区域的排烟(送风)阀。当某阀门被手动打开时,联动对应的风机启动,排烟管上的防火阀联动排烟风机停机。
(3.4)防火卷帘门:当某防火分区的探测器动作时,相应的分隔区域用防火卷帘门下降到底。
(3.5气体消防:在发电机房、网络中心及程控机房设七氟丙烷气体消防。(3.6)火灾确认后,即切断所有非消防电源,并迫降所有电梯至首层。
(4)应急广播及消防专用电话
(4.1)在消防控制室设火灾应急广播主机,在走道、大厅、餐厅、设备房、车库、管理用房等公共场所设置火灾应急广播的扬声器。
(4.2)在消防控制室设独立的消防专用对讲电话总机。在消防泵房、防排烟机房、变配电室、发电机房、电梯机房、自动灭火系统应急操作装置处设火警专用固定电话分机。在消防前室设带电话插孔的手动报警按钮与火灾警铃。
(4.3)消防控制室设一门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
(5)火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
(5.1)本建筑在消防控制室、消防设备房、柴油发电机房、变配电室、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及前室、合用前室、疏散走道、餐厅、商场等人员密集场合均设置火灾应急照明。客房另设应急照明(事故时自动点亮)。
(5.2)疏散楼梯、消防电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疏散走道、多功能厅、地下停车库与安全出口均设置疏散指示标志。
(6)其他防火措施
(6.1)本建筑供电变压器采用干式变压器及非燃性电容器。
(6.2)柴油发电机房与锅炉房设水喷雾自动灭火系统。
(6.3)为减少电气火灾危险,本建筑采用TN-S接地系统。各种接地共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母。
(6.4)本建筑设总等电位联接与带有浴盆的卫生间设局部等电位联结。
(6.5)有关配电箱的电源开关,采用带300mA、0.2S漏电保护的防火保护开关。
(6.6)垂直敷设在电缆竖井内的电缆每层与水平敷设在电缆桥架上的电缆在建筑防火分区处与进出消防设备用房处均采用防火材料封堵,防止火灾时沿电缆蔓延。
(6.7)各处的防火卷帘要求在探测器报警后动作,二次归底。
第五篇 给水排水及消防
一、设计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8)《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DBJ15-34-2004
(9)《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10) 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周围市政条件资料
(11)建筑专业提供的平、剖面图及甲方提供的设计要求。
二、设计范围
(1)生活用水给水系统
(2)生活热水供水系统
(3)污水排水系统
(4)雨水排水系统
(5)消火栓给水系统
(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7)气体灭火系统
(8)建筑灭火器配置系统
(9)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
三、生活用水给水(冷水)系统
1、水源
水源利用市政自来水,本建筑设两路进水管,由小区道路引入两条DN200给水管,并用DN200供水管在室外连成环状。
2、生活用水量
酒店用水量:最高日用水量2509m3/d。
序号
用水名称
用水量定额
用水数量
时不均匀系数k/ 使用时间
平均时用水量m3/h
最大时用水量m3/h
最高日用水量m3/d
1
普通客房用水
400L/床.d
1116
2.5/24
18.6
46.5
446.4
2
豪华客房用水
1000L/床.d
32
2.5/24
1.33
3.33
32
3
客房员工用水
100L/人.d
300
2.5/24
1.26
3.12
30
4
餐厅用水
60L/人.次
8504人.次
1.5/12
42.52
63.78
510.2
5
餐厅员工用水
20L/人.次
680人.次
1.5/16
0.85
1.28
13.6
6
酒吧、咖啡厅用水
15L/人.次
2167人.次
1.5/18
1.81
2.71
32.51
7
桑拿房用水
200L/人.次
300人.次
2.0/12
5
10
60
8
美容美发用水
100L/人.次
100人.次
2.0/12
0.83
1.67
10
9
会议厅用水
6L/人.d
2000
1.2/4
3
3.6
12
10
泳池补水
按泳池容积10%计算
500M3
1/12
4.17
4.17
50
11
洗衣房用水
60L/公斤
2654公斤
1.5/8
19.9
29.86
159.2
12
商场用水
6L/平米.d
1212
1.5/12
0.61
0.91
7.27
13
车库用水
2L/M2
8675 M2
1.0/8
2.17
2.17
17.35
14
绿化用水
1.5L/M2次
1600M2
1.0/8
0.3
0.3
2.4
15
空调补水
1.0/20
40
40
900
16
不可预见用水
10%
9.41
226
合 计
222.8m3/h (max) 2509m3/d(max)
3、供水方式及分区
-1层与1层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夹层~7层由水泵加压供水。
4、生活水箱及泵房
低位生活水箱及泵房设于地下一层,并分成两个,有效容积分别为V=120m3,生活水箱采用不锈钢水箱,生活泵房设一套变频调速恒压供水设备,型号为MVWS-118-60,(Q=118m3/h,H=60m)。(变频给水设备按秒流量35.12L/S选泵)。
四、生活热水系统
1、生活热水用水量:最高日用水量484.6m3/d。(60℃)
序号
用水项目
用水量标准
用水数量
时变化系数kh/使用时间h
平均时用水量m3/h
最大时用水量m3/h
最高日用水量m3/d
1
普通客房用水
160L/床.d
1116
4.0/24
7.44
29.76
178.6
豪华客房用水
350L/床.d
32
4.0/24
0.47
1.87
11.2
2
客房员工用水
50L/人.d
300
2.5/24
0.63
1.56
15
3
餐厅用水
20L/人.次
8504人.次
1.5/12
14.17
21.26
170
4
餐厅员工用水
10L/人. 次
680人.次
1.5/16
0.43
0.64
6.8
5
桑拿房用水
150L/人. 次
300
2.0/12
3.75
7.5
45
6
美容美发用水
30L/人.d
100
2.0/12
0.25
0.5
3
7
洗衣房用水
20L/公斤
2654
1.5/8
6.64
9.95
53.1
11
不可预见用水
10%
2.0
2.0
48
合 计
35.78
75.04
530.7
2、热水供应部位:酒店的客房、厨房、美容美发厅、浴室、桑拿房、洗衣房。
3、加热设备及供水方式:加热设备位于酒店地下一层锅炉房。加热设备为4个8吨的半容积式水加热器,热媒为90度热水,由两台锅炉供给。生活热水出水量为75.04m3/h。
4、供水分区:为保证冷热水压力平衡,热水系统的分区及冷水系统相同,保证各用水点的冷热水压力平衡。
5、集中热水系统采用立管全日制机械循环,循环系统保持配水管网内温度在60℃以上,温控点设在二次循环回水总管的电磁阀前,当温度低于55℃,电磁阀开启,当温度上升至60℃,电磁阀关闭。
五、排水系统
1、雨、污水排入市政分流的管网。
2、污水量
排水量为生活给水量(绿化用水与空调补水除外)的90%,即1446m3/d。
3、污水管网
(1)采用粪便污水及生活废水分流系统,粪便污水经立管排至一层,汇集后排入室外化粪池,再接入污水井。生活废水经立管排至一层,汇集后直接排入室外污水井,就近接入市政污水管网。
(2)地下一层制冷机房内及车库设有效容积为1m3的集水井,内设一台污水泵,型号为WQG25-10-2.2,每台Q=25m3/h,H=10m,N=2.2KW。
4、化粪池
酒店每人每日污水定额为30L,使用人数为1148人,商场、餐厅按每蹲位2m3计算,共80个蹲位。化粪池总容积为V=210m3,设置三个G12-75SQF(V2=75m3)的国标化粪池。
5、雨水系统
(1)屋顶采用重力排水系统。
(2)采用惠州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雨水量,
即q=1337.746(1+0.546lgP)/(t+3.98)0.562
式中:q――降雨强度(l/s.ha)
t――降雨历时(min)
重现期按10年,降雨历时5min时,降雨强度为602l/s.ha。溢流按重现期50年雨水量复核。
(3)重力排水超过重现期的雨水量通过女儿墙开溢流孔排除现期的雨水量通过溢流口排除。
(4)各个屋面雨水由雨水管道收集,直接排入室外市政雨水管网;大楼外围地面积水设雨水口收集,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5)地下一层汽车库的坡道处设雨水沟截流,排至集水井,集水井容积为2m3,内设两台污水泵,型号为WQG25-10-2.2,每台Q=25m3/h,H=10m,N=2.2KW。
六、卫生洁具及材料
1、卫生洁具
卫生器具均采用节水型产品。
2、管材
(1)生活冷水给水管采用钢塑复合管。
(2)生活热水管采用铜管。热水支管采用聚乙烯覆膜铜管,立管采用超细玻璃棉保温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