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里仁测试班级_座号_姓名_一、 解释下列加点词(每题4分,共40分)1、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_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_3、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_ 4、择不处仁,焉得知 _5、观过,斯知仁矣 _ 6、忍者安仁,知者利人 _7、事君数,斯辱矣 _ 8、见贤思齐 _9、义与之比 _ 10、朝闻道 _二、 单项选择(每题5分,共20分)1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B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C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D以约失之者鲜矣2下列句中加点“于”的用法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B三年无改于父之道C苟志于仁,无恶也 D君
2、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3下列句子的文言文句式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B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C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D门人问曰:“何谓也?”4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B君子无终食之间违背仁,造次必于是C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D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三、 翻译(每题8分,共24分)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_2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_3德不孤,必有邻。 _四、 简答题(16分)材料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材料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
3、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以上两则材料共同表达孔子什么观念?你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利欲与仁德的主张?_参考答案一、1憎恶,讨厌 2不好的 3怎么,相当于“何” 4通“智”,明智 5知道 6通“智”,有智慧的 7就 8仁德的人 9亲近、相近、靠近 10早上二、DABA三、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有德行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做伙伴。五、 仁德追求高于利欲需求(6)要点:肯定人有物质需求,人可以通过正当途径获得富贵安逸(5分)当富贵与仁德发生矛盾时应该坚守仁德。(5分)(其它说法言之成理,酌情给分)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