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铁十八局集团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
连
续
梁
施
工
应
急
预
案
京津城际项目三分部
二○○六年元月
为了积极应对连续梁施工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与交通事故,高效有序、迅速地组织开展安全事故抢险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与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工作、生产秩序,按照《中华人民共与国安全生产法》与上级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结合现场施工情况特制定应急救援组织预案。
一、应急救援组织预案的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项目三分部连续梁施工安全事故与施工地段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二、存在的危险源及危害程度
预计我项目部在以后的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源为高空坠落事故、物体打击事故、施工用电的触电事故、脚手架坍塌事故、物料提升机及施工用具机械伤害事故、模板安拆坍塌事故、现场火灾事故及材料扎脚事故,经进行危险源的评价、比较,确定高空坠物、物体打击事故、施工用电的触电事故、脚手架坍塌事故、物料提升机及施工用具机械伤害事故在我们现场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同时事故后果可能会造成较大的危害性,作为项目部主要防范对象。
针对以上危险源,项目部建立相应的安全保证措施,严格执行JGJ95-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及时有效的发现隐患,控制危险源的发生。
三、应急救援组织的组成及系统:
项目部成立连续梁施工安全事故与交通事故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副组长由项目副经理担任,成员由项目副总工、安质、物资设备、技术部门主管、施工队长担任。
连续梁施工安全事故与交通事故救援领导小组
组 长:周大勇
副组长:赵先明
组 员:闫万里、周光辉、陈涛、李海峰、赵子玮、王永华、马俊、韩建明
四、应急救援工作在项目部连续梁施工安全事故与交通事故救援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项目部各单位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迅速高效有序的开展工作。
五、应急救援措施
在连续梁施工时如发生安全事故与交通事故,先通知局京津轨道项目部与东北公司领导及有关单位,并采取果断、强有力措施积极进行抢险,如有人员受伤,应及时组织现场抢救工作与转送附近医院治疗,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避免事故再次发生,尽快恢复现场正常施工。
(一)、在受剪力较大不宜留施工缝的地方时的处理措施
A、在雨、雪、台风天气条件下的处理措施:
①浇混凝土前,应注意收集天气情况信息,尽量避开在下雨、下雪或台风天气浇混凝土;
②在浇混凝土过程中突然遇到上述恶劣天气时,首先应将刚浇好的混凝土用塑料布覆盖(下雪时还应做好防冻工作),防止雨水冲刷刚浇好的混凝土;
③及时派人将盖塑料布时在混凝土表面上留下的脚印抹平;
④在可能的情况下,在规范允许的地方留出施工缝。如无法做到,应及时及建设、设计、监理单位联系,在混凝土施工缝处加抗剪插筋;
⑤派专人负责做好混凝土的临时收头工作。
B、突然停电条件下的处理措施:
①首先应用人工将刚浇好的混凝土振捣密实,将混凝土表面抹平,保证已浇捣好的混凝土的质量;
②用人工拌制或从附近其他工地运进混凝土的措施,将混凝土浇捣到规范允许留施工缝的最近的部位再留施工缝;
③派专人负责做好混凝土的临时收头工作。
C、混凝土供应不上条件下的处理措施:
①及时及商品混凝土供应单位联系(必要时派人到商品混凝土供应单位现场蹲点),要求加强供应;
②调整混凝土的浇捣路线,降低浇捣强度;
③利用现场搅拌机,临时拌制混凝土,防止出现冷接头。
(二)、有防水要求时的处理措施:
A、在雨、雪、台风天气条件下的处理措施:
①浇混凝土前,应注意收集天气情况信息,尽量避开在下雨、下雪或台风天气浇混凝土;
②在浇混凝土过程中突然遇到上述恶劣天气时,首先应将刚浇好的混凝土塑料布覆盖(下雪时还应做好防冻工作),防止雨水冲刷刚浇好的混凝土;
③及时派人将盖塑料布时在混凝土表面留下的脚印抹平;
④将临时施工缝留成凸凹形状;
⑤重新浇捣混凝土时,将施工缝清理干净,在建设、设计单位同意的条件下,增加一条遇水膨胀止水条。
B、突然停电条件下的处理措施:
①首先应用人工将刚浇好的混凝土振捣密实,将混凝土表面抹平,保证已浇好的混凝土的质量;
②临时施工缝留成凸凹形状;
③重新浇捣混凝土时,将施工缝清理干净,在建设、设计单位同意的条件下,增加一条遇水膨胀止水条。
C、商品混凝土供应不上条件下的处理措施:
①及时及商品混凝土供应单位联系(必要时派人到商品混凝土供应单位现场蹲点),要求加强供应;
②调整混凝土的浇捣路线,降低浇捣强度;
③利用现场搅拌机,临时拌制混凝土,防止出现冷接头。
(三)、施工缝重新施工时的处理措施:
重新浇捣混凝土前,应将施工缝处松动的石子、浮浆等清理干净,用水将垃圾冲掉并套浆,施工缝接头处应仔细振捣。
(四)、火灾及爆炸
A、报警与疏散
1、当发现火警时,要立即报警与疏散人员。首先由火警单位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长负责指挥,并组织本部门人员利用现有消防器材进行灭火自救。
2、立即报告应急救援中心,同时报告当地消防部门(电话119)讲明发火地点、单位、起火物质、火情状态(烟、明火),如要害部位系重要电器设备,可按规程要求与操作程序切断电源。
3、当火灾部位发生烟雾与火苗时,应利用现场所配备的消防灭火器进行扑救,控制火源,等消防部门来人,并向消防部门积极反映情况,服从消防指挥领导。
4、疏散人员工作要有秩序地服从指挥人员与按疏导人员要求进行疏散。应以先着火层,后以上各层,再下层的顺序进行,做到不惊慌失措,勿混乱、拥挤,减少人员伤亡。疏散中,如果是楼层,原则上禁止使用普通电梯,要徒步通过安全通道。
5、应紧急疏散的物资是:易燃、易爆与有毒的物品;档案资料;贵重的仪器、仪表;妨碍灭火的物资。对于那些可能扩大火势与爆炸危险的物资、性质重要、价值昂贵的物资以及能影响灭火工作的物资应予以疏散。
6、在组织、指挥人员抢救、疏散物资时,要有施工负责人与消防人员负责,使整个疏散工作有条不紊。疏散物资时,应首先疏散受火威胁最大的物资,疏散的物资要放在安全的地方,不要堵塞扑救火灾的通道,并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防止这些物资的丢失与损坏。
B、火场自救
1、一旦在火场上发现或意识到自己可能被烟火围困,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要立即放弃手中的工作,争分夺秒设法脱险。脱险时,应尽量观察判明火势情况,选择一条最为安全可靠的路线。要先迅速做些必要的防护准备(如穿上质地较厚的衣物,用水将身上浇湿,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等)尽快离开危险区域,切不可延误逃生良机。
2、选择逃生路线,应根据着火情况,优先选用最简单,最安全的通道。如楼后起火时,先选用安全疏散楼梯、室外疏散楼梯、普通楼梯等。
3、如正常通道均被烟火切断时,可利用绳子栓在室内牢固的物体上,顺绳或布条下到安全楼层或地面上。
4、在各种通道都被切断,火势较大,一时又无人救援的情况下,可以退至未燃烧房间,关闭门窗。还可以用棉被、毛毯等将门窗遮挡,防止烟雾窜入。有条件时,要不断向门窗上泼水降温,延缓火势蔓延,等待救援。
5、在室内发现外部起火,开启房门前,应先触摸门板,如果发热或有烟气从门缝窜入时,不要贸然开门,应缓慢开启,应设法从其他出口逃脱。必须开门时,要在一侧利用门扇等物品做掩护,防止被烟气熏倒或被热浪烧伤。
6、逃生时,要随手关闭通道上的门窗,延缓烟雾沿人们逃离的通道流通。通过浓烟区时,最好以低姿势前进或匍匐前进,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7、呼救时,除大声呼喊外,还应挥动鲜艳醒目的物品,夜间还可以用手电筒等发光信号或敲击金属等物品,以引起救援人员注意。室内有电话可以拨“119”火警电话,向消防队求救或打电话通知有关人员前来营救。
8、如果身上衣服着火,应迅速将衣服脱下或撕下或就地翻滚,把火压灭。但应注意不要滚动过快,一定不要身穿着火的衣服跑动。如果近处有水池、塘等,可迅速跳入水中,但人体已被烧伤时,应注意不要跳入污水中,以防感染。
C、火灾扑救措施
1、初起火灾的扑救原则
①初起火灾的扑救比较容易,但必须扑救及时,方法得当,合理正确地使用灭火器材,方能有效地扑救初起火灾,减少灾害。
②扑救初起地火灾,扑救地基本对策及原则是一致的,无论是义务消防人员还是专职消防人员或是一般群众,在扑救初起火灾时,必须遵循先控制、后消灭,救人第一,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
③先控制后消灭是指对于不能立即扑救的火灾,要首先控制火势的继续蔓延与扩大,在具备扑灭火灾的条件时,展开全面扑救。
④救人第一是指火场上如果有人受到火势的围困时,应急人员或消防人员首要的任务就是把受困的人员从火场中抢救出来,在运用这一原则时可视情况,救人及救火同时进行,以救火保证救人的展开,通过灭火,从而更好地救人脱险,及时扑灭火灾创造条件。
⑤先重点后一般是指在扑救初起火灾时,要全面了解并认真分析火场情况,区别重点及一般,对事关全局或生命安全的物资与人员优先抢救,之后再抢救一般物资。
2、灭火的基本方法
物资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因而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就成为灭火的基本途径。根据物资燃烧的原理与同火灾作斗争的实践经验,可把灭火的基本方法归纳为四种:即冷却灭火法、窒息灭火法、隔离灭火法与抑制灭火法:
①冷却灭火法
冷却灭火法就是将灭火剂直按喷洒在可燃物体上,将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物体的燃点以下,使之停止燃烧,这是一种常见的灭火方法。灭火剂主要是水。
一般物质燃烧都可以用水来冷却灭火。火场上除了用冷却方法直接灭火外,还可以用水冷却尚未燃烧的可燃物质,防止其达到燃点而燃烧。可以用水冷却建筑物件、生产装置或容器,以防止其受热变形或发生爆炸。
②隔离灭火法
隔离灭火法是将燃烧物及附近可燃物隔离或疏散到安全地点,从而使燃烧停止。这种方法比较适应于扑灭各种固体、液体、气体火灾。在运用该方法时要注意:
⑴将火源附近的易燃、易爆物质转移到安全地点。
⑵关闭设备上或管上的伐门,阻止可燃气体、液体流入燃烧区。
⑶排除生产装置、容器内的可燃气体、液体。
⑷阻止、疏散可燃液体或扩散的可燃气体。
⑸排除及火源相连的易燃建筑结构,造成阻止火势蔓延的空间地带。
③窒息灭火法
窒息灭火法即采取适当的措施,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或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中的氧含量,使燃烧物质缺乏或断绝氧气而熄灭。这种方法适应于扑救封闭式的空间、生产设备装置与容器内的火灾。这种方法运用时具体操作如下:
⑴采用石棉被、湿麻袋、湿棉被、沙土、泡沫等不燃或难燃材料覆盖燃烧物或封闭的孔洞。
⑵用水蒸气、惰性气体充入燃烧区域。
⑶利用建筑物上原有的门窗及生产储运设备上的部件来封闭燃烧区,阻止新鲜空气进入。
④抑制灭火法
抑制灭火法是化学灭火剂喷入燃烧区参及燃烧反应,终止燃烧链反应而使燃烧反应停止。
要有足够的灭火剂喷射在燃烧区,使用灭火剂参及阻止燃烧反应,在采取阻燃烧措施时,要同时采取必要的冷却降温措施,防止复燃。
火场上具体采取什么方法灭火,应根据燃烧物质状态,燃烧特点与火场情况以及灭火器材装备的性能来确定。
3、常见火情、火灾的处置
可燃气体,易燃气体泄露的措施。
在生产、生活中,一旦发生易燃、可燃物体泄漏,不要惊慌失措,应采取以下措施:
⑴临时设置现场警戒范围,禁止一切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⑵在泄露范围区域内,禁止使用各种明火,关闭所有点火原。
⑶注意防止静电的产生,以点引燃可燃易燃物体。
⑷使用有效的灭火剂或土、沙掩埋,封堵液体、可燃易燃物流散。
⑸发生在室内的泄漏事故,要采取通风措施,防止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⑹在采取一定措施的同时,报告消防有关部门来援灭火。
4、电器火灾的处置
电器火灾主要是由电器线路与设备本身及其引燃周围可燃物两种。电气火灾的处置重点是防止人员触电伤亡,同时尽快将火势控制住再行灭火,具体做法有:
①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火灾现场。
②遇到电线落地情形时,要划定危险区域并有专人看管,以免触电伤亡。
③迅速切断电源,一时找不到总闸时,要剪断电线。
④正确选用灭火剂进行灭火。
5、扑灭一般火灾的处置
①一般灭火的扑灭,主要依靠水进行,在风天或缺水的情况下,措施不力,往往会造成火灾的蔓延与扩大。因此,当发生火灾时,应注意的问题:
②以抢救人员与疏散物资为主,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与物资损失。
③速向消防部门报警(电话119)
④扑打飞火防止火灾的蔓延与扩大。
⑤使用有限的水冷却要害部位,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
⑥利用覆盖物来保护邻近的建筑或场所,使其免遭火烧的蔓延。
⑦做好火场的保护与警戒工作。
(五)、触电急救
A、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使触电人员脱离电源;脱离电源方法如下:
1、高压触电脱离方法:触电者触及高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迅速切断使触电者带电的开关、刀闸或其他断路设备,或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绝缘手套、穿绝缘鞋、并使用绝缘棒)等方法,将触电者及带电设备脱离。触电者未脱离高压电源前,现场救护人员不得直接用手触及伤员。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自身及周围带电部分必要的安全距离,保证自己免受电击。
2、低压触电脱离方法:低压设备触电,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如拉开电源开关、刀闸,拔除电源插头等;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绝缘绳子等绝缘材料解脱触电者;也可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与触电者的裸露身体;也可用绝缘手套或将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绝缘后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绝缘自己进行救护。为使触电者脱离导电体,最好用一只手进行。
3、杆塔触电脱离方法:高、低压杆塔上作业发生触电,应迅速切断线路电源的开关、刀闸或其他断路设备,对低压带电线路,由救护人员立即登杆至能确保自己安全的位置,系好自己的安全带后,用带绝缘柄钢丝钳、干燥的绝缘体将触电者拉离电源。在完成上述措施后,应立即用绳索迅速将伤员送至地面,或采取可能的迅速有效的措施送至平台上。解脱电源后,可能会造成高处坠落而再次伤害的,要迅速采取地面拉网、垫软物等预防措施。
4、落地带电导线触电脱离方法: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的带电高压导线,在未明确线路是否有电,救护人员在做好安全措施(如穿好绝缘靴、带好绝缘手套)后,才能用绝缘棒拨离带电导线。救护人员应疏散现场人员在以导线落地点为圆心8米为半径的范围以外,以防跨步电压伤人。
B、发现者应即时向单位领导与调度汇报,明确事故地点、时间、受伤程度与人数;调度应根据现场汇报情况,决定停电范围,下达停电指令。
C、根据其受伤程度,决定采取合适的救治方法,同时用电话等快捷方式向当地的120抢救中心求救,并派人等侯在交叉路口处,指引救护车迅速赶到事故现场,争取医务人员接替救治。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现场人员应及时组织现场抢救。
D、抢救方法如下:
1、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仰面平躺,严密观察,暂时不要使其站立或走动。
2、触电伤员如神志不清者,应就地仰面平躺,且确保气道畅通,并用5秒时间,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断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
3、触电后又摔伤的伤员,应就地仰面平躺,保持脊柱在伸直状态,不得弯曲;如需搬运,应用硬模板保持仰面平躺,使伤员身体处于平直状态,避免脊椎受伤。
E、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
1、触电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秒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
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听——用耳贴近用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2、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则可判定为呼吸、心跳停止。
3、心肺复苏法
①触电伤员的呼吸与心跳均已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中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进行抢救。三项基本措施:
通畅气道;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人工循环)。
②通畅气道:触电伤员呼吸停止,重要的是应始终确保气道通畅。如发现伤员口内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并迅速用一个手指或用两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部。
通畅气道可采用仰头抬颏法。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下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随之抬起,气道即可通畅,严禁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垫在伤员头下。头部抬高前倾,会加重气道的阻塞,且使胸外按压时心脏流向脑部的血流减少,甚至消失。
③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在保持伤员气道通畅的同时,救护人员用放在伤员额头上的手指,捏住伤员的鼻翼,在救护人员深吸气后,及伤员口对口紧合,在不漏气的情况下,先连续大口吹气2次,每次1秒—5秒。如2次吹气后试测颈动脉仍无搏动,可判断心跳已经停止,要立即同时进行胸外按压。
除开始时大口吹气两次外,正常口对口(鼻)呼吸的吹气量不需过大,以免引起胃膨胀。只要深吸一口气后紧贴被救者的口,向其口内呼气,时间约为2秒钟。吹气完毕后,立即离开被救者的口,并松开其鼻孔,让其自行呼气,时间约为3秒钟。如此以每分钟约12次的速度进行。吹气与放松时要注意伤员胸部应有起伏的呼吸动作。吹气时如有较大阻力,可能是头部后仰不够,应及时纠正。
触电伤员如牙关紧闭,可口对鼻进行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吹气时,要将伤员觜唇紧闭,防止漏气。
④胸外按压:正确的按压位置是保证胸外按压效果的重要前提。确定正确按压位置的步骤如下:
右手的食指与中指沿触电伤员的右侧肋弓下缘向上,找到肋骨与胸骨接合处的中点;
两手指并齐,中指放在切迹中点(剑突底部),食指平放在胸骨下部;
另一只手的掌根紧抬食指上缘置于胸骨上,即为正确的按压位置。
正确的按压姿势是达到胸外按压效果的基本保证。正确的按压姿势如下:
使触电伤员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救护人员站立或跪在伤员一侧肩旁,两肩位于伤员胸骨正上方,两臂伸直,肘关节固定不屈,两手掌根相叠,手指翘起,不接触伤员胸壁;
以髋关节为支点,利用上身的重力,垂直将正常成人胸骨压陷3cm——5cm(儿童与瘦弱者酌减);
按压至要求程度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放松时救护人员的掌根不得离开胸壁。
按压必须有效,其标志是按压过程中可以触及到颈动脉搏动。
操作频率如下:
胸外按压要以均匀速度进行,每分钟80次左右,每次按压与放松的时间相等。
胸外按压及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同时进行,其节奏为: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次后吹气2次(15:2),反复进行;双人抢救时,每按压5次后由另一人吹气1次(5:1),反复进行。
F、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
1、按压吹气1分钟后(相当于单人抢救时做了4个15:2压吹循环),应用看、听、试方法在5秒——7秒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与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定。
2、若判定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而再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每5秒时间吹气1次(即每分钟12次)。如脉搏与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
G、抢救过程中伤员的移动及转院
1、心肺复苏应在现场就地坚持进行,不要为方便而随意移动伤员,如确实需要移动时,抢救中断时间不应超过30秒。
2、移动伤员或将伤员送往医院时,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其背部垫以平硬阔木板。移动或送医院过程中应继续抢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继续心肺复苏法抢救。
3、应创造条件,用塑料袋装入砸碎了的冰屑做成帽状包绕在伤员头部,露出眼睛,使脑部温度降低,争取心脑完全复苏。
H、伤员好转后的处理
1、如伤员的心跳与呼吸经抢救后均已恢复,可暂停心肺复苏法操作,但心跳呼吸恢复的早期有可能再次骤停,应严密监护,不能麻痹,要随时准备再次抢救。
2、初期恢复后,伤员可能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躁动,应设法使伤员安静。
3、现场抢救用药:现场触电抢救,对采用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应持慎重态度。如没有必要的诊断设备与条件及足够的把握,不得乱用。在医院内抢救触电者时,由医务人员经医疗仪器设备诊断后,根据诊断结果再决定是否采用。
(七)、创伤的现场紧急救治
创伤性出血现场急救是根据现场现实条件及时地、正确地采取暂时性止血,清洁包扎,固定与运输等方面措施。
A、创伤急救的基本要求
1、创伤急救的原则是先抢救,后固定,再搬运,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伤情加重或污染。
2、抢救前先使伤员安静平躺,判断全身情况与受伤程度,如有无出血、骨折与休克等。
3、搬运伤员要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要部束在担架上,平地搬运使伤员头部在后,上楼、下楼、下坡时头部在上,搬运中应严密观察伤员,防止伤情突变。
B、休克、昏迷急救
由于外伤、剧痛、脑脊髓损伤等可造成工作现场的休克昏迷。其一般按以下程序处理:
让休克者平卧,不用枕头,腿部抬高30度。若属于心原性休同时伴有心力衰竭、气急,不能平卧时,可采用半卧。注意保暖与安静,尽量不要搬动,如必须搬动时,动作要轻。
吸氧与保持呼吸道顺畅。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危害病人根据情况给予鼻导管或气管内插管给氧。
立即及医务工作者联系,请医生治疗。
C、骨折急救
工作现场发生严重骨折时,必须迅速采取紧急救护,对于骨折伤者,正确的固定是最重要的。固定的方法为:
固定断骨的材料可就地取材,如棍、树枝、木板、拐杖、硬纸板等,长短要以能固定住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或不使断骨错动为准。
脊柱骨折或颈部骨折时,除非是特殊情况如室内失火,否则应让伤者留在原地,等待携有医疗器械的医务人员来搬动。
抬运伤者,从地上抬起时,要多人同时缓缓用力平托,运送时,必须用木板或硬材料,不能用布担架或绳床。木板上可垫棉被,但不能用枕头,颈椎骨骨折伤者的头必须放正,两旁用砂袋将头夹住,不能让头随便晃动。
D、严重出血抢救
严重出血回危及生命,及时有效的现场止血,对挽救伤者的生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常用的止学方法有:
一般止血法,一般伤口小的出血,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再涂上红汞药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校紧地爆包扎。
压迫带止积压法,严重出血时使用,适用于头、颈、四肢动脉大血管出血时的临时止血。即用手指或首长用力压住比伤口靠近心脏更近部位的动脉跳动处(止血点)。只要位置找的准,这种方法能马上起到止血的作用。山提上通常的止血点有8处,一般来讲上臂动脉、大腿动脉、骨动脉是较常用的。上臂动脉;用4个手指掐住上臂的肌肉并压向臂骨;大腿动脉;用手掌的跟部压住大腿中央稍微偏上点的内侧;骨动脉;用3个手指压住靠近大拇指跟部的地方。
其他止血法,有止血带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与加垫屈肢止血法等多种。
E、颅脑外伤
1、使伤员平卧位,保持气道通畅,若有呕吐,应扶好头部与身体,防止呕吐物造成窒息。
2、耳鼻由液体流出时,不要用棉花堵塞,只可轻轻拭去,也不可强用力排出鼻内液体。
3、颅脑外伤时,病情可能复杂多变,禁止给予饮食,速送医院诊治。
F、烧伤急救
1、电灼伤、火焰烧伤或高温气、水烫伤均应保持伤口清洁。伤员的衣服鞋袜用剪刀剪开后除去。伤口全部用清洁布片覆盖,防止污染。
2、送医院途中,可给伤员多次少量口服糖盐水。
3、强酸或碱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迅速将初侵蚀的衣物剪去,冲洗时间一般不少于10min。
(八)、急性中毒抢救
A、应设法尽快使中毒人员脱离中毒现场、中毒物源,排出吸收的与未吸收的毒物。根据中毒的途径不同,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①皮肤污染、体表接触毒物:应脱去污染的衣物并用大量的微温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头发以及指甲等,对不溶于水的毒物用适宜的溶剂进行清洗。
②吸入毒物(有毒气体):应立即使中毒人员脱离现场,在抢救与救治时应加强通风及吸氧。
③食入毒物:对一般神志清醒者应设法催吐,喝微温水300~500ml,用压舌板等刺激咽喉后壁或舌根部以催吐,如此反复,直到吐出物为清亮物体为止。对催吐无效或神志不清者,则可给予洗胃。
B、若是因气体或蒸汽中含有毒物引起中毒,应迅速给中毒者吸氧,纠正机体缺氧,加速毒物排除。若是经口入而中毒时,应迅速进行引吐、洗胃。常用洗胃剂为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1%~2%碳酸氢钠溶液。严重者一定要抓紧时间送医院诊治。
C、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打开门窗,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使其呼吸道通畅。对中毒较重的病人,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与胸外挤压抢救,并立即送医院治疗。
D、进入地窖、井下等密闭场所作业时,往往会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窒息是因为久不通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以及腐败物质产生有毒气体,造成人体中毒缺氧。因此,人进入这些密闭场所以后,极易出现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四肢无力,严重的可有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呼吸急促、嘴唇青紫、呼吸困难,从而导致中毒窒息。发现密闭场所可能出现中毒窒息事故时,决不能盲目进入救人,以避免自己下去后同样出现窒息。在进入密闭场所之前,可做一个简易试验:用一只小鸟或其他小动物
(九)、溺水抢救
发现有人溺水应迅速将其从水中救出,呼吸停止者,用人工呼吸坚持抢救。因异物阻塞发生困难,而又无法用手指除去时,可用两手相叠,置于肚脐稍上正中线上(远离剑突)迅速向上猛压数次,使异物退出,但也不可用力太大。在抢救溺水者时不应“倒水”而延误抢救时间,更不应仅“倒水”而不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急救。
(十)、高温中暑急救
对中暑者应立即从高温或日晒环境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用冷水擦浴,温毛巾覆盖身体,电扇吹风或在头部置冰袋等方法降温,并及时给病人口服盐水。严重者送医院治疗。
(十一)、坍塌
1作业前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开挖工程要按照施工图纸加强支护,不得随意更改施工方法。有关技术标准参照集团公司下发的“中铁十八工程局标准《施工安全技术标准、规定汇编》”执行。
2当出现坍塌事故,发现有人员受伤时按照“6.3创伤的现场紧急救治”的急救程序与方法进行急救,同时按事故报告制度逐级报告。
六、后勤保证工作
为了确保连续梁施工应急预案顺利开启、实施,建立后勤保证小组对事故的上报、事故处理中通信联络与安全事故处理应急资金提供保证。
后勤保证小组
组 长:魏烈科
组 员:陈前英、崔涣琴、王松全
附表
安全保卫成员联系电话表
姓名
职务
电话
周大勇
项目经理
赵先明
项目副经理
闫万里
项目副总工
周光辉
二工区项目总工
陈涛
安质部部长
李海峰
物资设备部部长
赵子玮
二工区技术主管
王永华
试验室主任
马俊
一工区连续梁队队长
韩建明
二工区连续梁队队长
24 / 2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