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课题申报指引.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780808 上传时间:2025-04-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申报指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课题申报指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附件2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申报指南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二○○六年十月“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申报指南 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出入境安全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运行、生物安全、环境安全和对外贸易发展能力的水平;开展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关键技术研究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领域,无论是风险分析、安全预警,还是检测技术、筛查手段、阻断控制、应急技术储备等方面,与实际需求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认真贯彻国家对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发展规划的指示精神,加快推进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发展,尤其是推进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关键技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在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的指导下,开展针对性强、重点突出、迫切需要的项目进行研究。重点研究和开发一批适用于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所急需的风险分析与预警、筛查检测、阻断与控制技术、前沿技术储备等方面的项目,大力提升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科研技术水平,为保障我国经济安全、生物安全与环境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与技术保障。重点以出入境检验检疫科技问题的需求为主线,坚持技术创新与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相接合,坚持关键技术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提升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技术研究。实现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主要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提升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科技领域自主创新的能力,实现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综合科技实力的跨越式发展,为国家经济安全运行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撑和保障。 本项目实施时间:2006年-2008年12月 课题1: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风险分析研究 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100万元。 一、研究内容 1 亚洲枯枝疫等外来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理论模型研究 (1)开展重要外来医学蚊媒生物入侵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研究; (2)建立我国亚洲枯枝疫、李痘病毒等3种以上重大检疫性外来有害生物风险模拟与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2 进出口玩具风险分析及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1)研究出口玩具风险分析体系; (2)开展相应风险决策信息化技术研究。  3 入境旧机电设备风险评估及安全性评价体系研究 (1)根据入境旧的数控机床、食品加工机械和包装机械等机电设备的使用年限、继用年限、关键部件磨损状况等进行整体安全性评估方法研究,建立相应安全性分析和判定原则; (2)开展上述旧机电设备防护措施安全性的研究,建立适合我 国入境旧机电设备安全使用管理的体系框架; (3)开展我国入境旧机电设备与现行安全标准的比较研究,建立系统的评价规范和标准。 二、考核指标 1 亚洲枯枝疫等外来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理论模型研究 (1)建立蚊媒等外来医学媒介生物风险分析理论模型; (2)研发微生态环境人工模拟设备; (3)出版专著1本,发表论文8篇以上。 2 进出口玩具风险分析及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1)构建我国进出境玩具风险分析评价体系并实施推广应用; (2)建立玩具进出口安全信息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 (3)制定标准1项以上,发表论文5篇以上。  3 入境旧机电设备风险评估及安全性评价体系研究 (1)构建我国入境旧机电设备的安全性评价体系; (2)制定标准3项以上,发表论文10篇以上,出版专著1部。 三、申报要求 1 申报单位应有从事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风险分析研究的专业研究队伍。 2 相关设备的研发和软件的开发,有企业参与申报的优先。 课题2: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预警与引导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150万元。 一、研究内容 1 研究对全球危害因子信息的智能侦搜、自动捕捉与甄别处理技术,研究建立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符合性条件数据库及其分析与系统模型; 2 研究关于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状态评价、预警及系统集成技术; 3 研究建立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预警与引导系统; 二、考核指标 1 建立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符合性分析系统模型和数据库,在检验检疫一线10个以上单位推广应用; 2 建立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预警与引导系统并在检验检疫一线10个以上单位中推广应用; 3 提交软件一套,申报专利1项,发表论文3篇。 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报单位应熟知国内外出入境检验检疫业务、安全符合性条件及预警技术,拥有符合课题研究所必须的科研资源与技术研发能力,具备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信息资源及系统推广应用的条件,直接从事过检验检疫技术业务与管理并具有创新和系统思维的优先。 课题3:出入境重要贸易商品安全因子检测技术研究 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440万元。 一、研究内容 1入境机电产品安全检测技术、能效通用评价技术标准研究 (1)开展入境数控加工中心等2种机械加工设备的有害射线限值及检测、电磁兼容(EMC)测试以及加工后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及回收等方面研究,应用人类工效学原则进行人机界面、人机对话等手段,研制重要入境机械加工设备的评价原则与方法; (2)以入境数控加工中心为对象,研究建立无线控制、网络控制、程序控制软件的安全性能评价原则与方法; (3)开展入境机械加工设备能效评价方法与国外对比的研究,建立我国入境机械加工设备能效评价的标准化体系。 2 入境旧机电设备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技术研究 (1)入境旧机电设备中铍、铋、锑、钡、硒等9种金属元素检测技术研究; (2)入境旧机电设备多环芳烃、偶氮染料、二恶英等11类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技术研究。 3 出入境轻纺产品中有害物质检验技术研究 开展纺织品中酸性红26、碱性红9等5种以上致癌染料和分散黄1、分散红1等5种以上过敏染料,丁二烯、氯乙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等3种以上挥发性有机物,敌菌丹、溴氰菊酯等 32种杀虫剂,三-(氮杂环丙基)-氧亚膦、三-(2,3-二溴丙基)-磷酸酯、多溴联苯等阻燃剂检测技术研究。 4 出入境轻纺产品中有害物质安全阈值匹配性及风险管理评价方法研究 (1)调研国内轻纺产品使用添加剂的品种及用量的现状,对比国际标准和国外技术法规的限量要求,研究出入境轻纺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安全阈值的评价方法; (2)以动物实验和非动物实验数据为基础,通过统计学的办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出入境轻纺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安全阈值匹配性及风险管理评价方法体系。 5 出入境玩具类产品安全检测技术及实验设备研制 (1)建立EN标准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化学物质的快速检测方法; (2)研制玩具类产品检测的相关设备。 二、考核指标 1 入境机电产品安全检测技术、能效通用评价技术标准研究 制定标准10项以上,发表论文10篇以上,出版专著1部。 2 入境旧机电设备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技术研究 系统、 (1)建立入境旧机电设备中20种以上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 (2)制定标准10项,发表论文10篇。 3 出入境轻纺产品中有害物质检验技术研究 (1)建立致癌染料和过敏染料、杀虫剂、挥发性物质、阻燃剂的检测方法和确证方法,达到同类国际技术水平; (2)制定标准5项,发表论文5篇以上。 4 出入境轻纺产品中有害物质安全阈值匹配性及风险管理评价方法研究 (1)完成我国轻纺产品使用添加剂的品种及用量的调研报告。 (2)建立出入境轻纺产品中有害物质安全阈值匹配性及风险管理评价方法体系。 (3)制定检验检疫行业标准5项以上。 (4)发表论文10篇以上。 5 出入境玩具类产品安全检测技术及实验设备研制 (1)所建立的检测方法满足EN要求; (2)研制相关的专业检测设备2套; (3)获得专利3个以上,制定标准5项,发表论文5篇。 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报单位有从事出入境机电设备、轻纺产品和玩具类产品安全检测的专业机构。其实验室应通过ISO/17025的认可程序并获得了认可证书和国家计量认证资格。 课题4:出入境重要生产资料安全因子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400万元。 选择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出入境生产资料如化工品、可再生废物原料、包装材料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开发简便快速、高灵敏、易操作的适用于出入境口岸使用的检测技术。 本课题拟重点开展以下研究: 1.出入境可再生废物原料安全评价与监测装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1)针对出入境可再生废物原料中爆炸物、易燃物、腐败有机物等不安全因子,研究建立出入境可再生废物原料检测及安全评价技术。 (2)研究开发出入境可再生废物原料智能监测装置,实现入境集装箱的不开箱安全快速准确检测。 考核指标: (1)研究开发出入境可再生废物原料智能监测装置(如传感器等),提供样机; (2)获得专利2个,制定安全评价和分类鉴别方法标准6项。 2.入境包装材料检测与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1)入境包装材料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单体、添加剂、易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等)含量及迁移量检测技术研究; (2)入境包装材料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迁移模型与规律研究; (3)入境新型包装材料的安全性评价:针对入境新型包装材料和进行毒理学和有毒有害物质安全性评价研究。 考核指标: (1)研究提出常见20-25种入境包装材料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含量及迁移量检测方法,并提出其质迁移模型与规律。 (2)针对上述入境包装材料,在安全性评价基础上提出重要有害物质的安全限量值20-30项。 (3)制定上述入境包装材料的检测方法和安全评价标准20-25项,发表论文10篇以上。 3 入境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技术与装备的研究 研究内容: (1)研究入境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技术,提出我国入境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性质预测模型及各种禁止、限制技术与措施; (2)针对上述分类技术,研究相应的检测试验方法,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 考核指标: (1)根据联合国GHS和TDG法规及巴塞尔公约的要求, 建立入境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技术,风险分析与控制技术(包括物理危害、健康及环境危害); (2)建立入境危险化学品安全性质的预测模型体系; (3)建立出入境危险化学品鉴别、分级和分类技术; (4)制定入境危险化学品分类及试验方法国家标准30项以上,发表论文10篇以上。 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有专门从事危险化学品及包装材料风险评估的专业研究机构,应通过国家或省级计量认证或者国家实验室认可,在上述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方面应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其中申报进行安全性评价研究的单位要具备省级及以上科技主管部门颁发的动物实验室合格证(至少二级)。 课题5:入境重大战略资源类产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 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200万元。 一、研究内容 1 进口天然气质量评价与检验技术研究 (1)开展进口天然气安全质量评价参数(密度、蒸汽压、热量、 硫含量、C5以上组分含量、H2S和烃露点等)的系统研究; (2)研究上述安全质量指标测定方法,建立进口液化天然气的安全质量的动态分析系统。 2 进口航空煤油质量安全评价与检验技术研究 (1)进行进口航空煤油的质量检测调研,摸清其性能指标和有害物质含量及分布情况;进行飞行器发动机航空煤油使用安全评定的研究,提供质量安全评定判断依据; (2)建立进口航空煤油质量快速检测方法及规程,及装船前、卸货前及不合格品处理的标准或规范。 二、考核指标 1 进口天然气质量评价与检验技术研究 (1)建立天然气安全和质量评价体系并提供配套软件,实现进口液化天然气安全质量的动态跟踪; (2)制定标准5项,发表论文5篇以上。 2 进口航空煤油质量安全评价与检验技术研究 (1)建立进口航空煤油安全和质量评价体系,包括性能指标和有害物质指标测定方法、操作规程及管理办法等; (2)提出和建立适合我国进口航煤的管理办法或技术规范; (3)制定标准8项,发表论文8篇以上。 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报单位具有从事进口天然气和进口航空煤油质量评价与检验技术的专业机构,其实验室应通过ISO/17025的认可程序并获得了认可证书和国家计量认证资格。 课题6:进境有害生物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400万元。 一、研究内容 1 有害生物抗原抗体制备及相关免疫检测试剂盒的开发 (1)建立稳定、高效、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制备、鉴定、生产、质控标准化技术体系; (2)制备伪狂犬、马传染性贫血、赤羽病、布氏杆菌等8种动物疫病的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 (3)制备鲤春病、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等5种水产养殖的重大传染病的单克隆抗体; (4)制备6种植物检疫性病害的单克隆抗体,主要包括番茄环斑病毒、南芥菜花叶病毒、烟草脆裂病毒等3种检疫性病毒和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根癌菌等3种检疫性细菌。 2 外来有害生物形态模式识别及分子标记技术研究 (1)研究建立昆虫分子条码技术,病原细菌、植原体DNA指纹图谱技术; (2)建立苹果丛生植原体、异尖线虫、小麦锈病非洲高致病小种、黑火蚁等20种以上外来有害生物种、致病型、地理型特异分子标记定性鉴别方法; 3 有害生物示踪体免疫检测技术研究 (1)合成高亮度的生物示踪体,表征其核-壳的结构特征,进行高显示度的负载研究; (2)以沙门氏菌、新城疫病毒等为检测目标,开展示踪体靶向修饰及与免疫连接的研究,优选有害生物示踪体免疫检测条件,建立稳定性好、成本低、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 二、考核指标 1 有害生物抗原抗体制备及相关免疫检测试剂盒的开发 (1)开发免疫检测技术和产品,开发快速检测伪狂犬、马传染性贫血、赤羽病、布氏杆菌等8种动物疫病的免疫胶体金试纸条; (2)开发集成性免疫检测技术和产品,开发3种植物病毒和3种细菌的ELISA检测试剂盒; (3)开发检测鲤春病、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等5种水产养殖重大传染病的抗体芯片产品; (4)获得专利5个,制定标准10项,发表论文10篇以上。 2 外来有害生物形态模式识别及分子标记技术研究 (1)开发苹果丛生植原体、异尖线虫、小麦锈病非洲高致病小种、黑火蚁等分子标记定性鉴别试剂盒5个以上; (2)获得专利3个,制定标准10项以上,发表论文5篇以上,出版专著1部。 3 有害生物示踪体免疫检测技术研究 (1)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外来有害生物示踪体免疫检测技术,示踪体灵敏度达10,000个信号分子/颗(1~10个/样本),稳定可靠; (2)待测样本量不超过200微升,检测时间不超过2小时,可进行连续检测; (3)开发沙门氏菌等2种以上示踪体免疫检测试剂; (4)获得专利5个,发表论文10篇以上。 三、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应具有前期研究工作基础;申报涉及生物安全研究内容的单位应具有从事有害生物检测的研究队伍,其实验室或联合申报单位的实验室应通过ISO/17025的认可程序并获得认可证书和国家计量认证资格。 2 申报涉及生物安全研究内容的单位应符合生物安全管理要求,单独申报或联合申报者至少有一家单位具备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课题7:跨境传播重要危害民众健康因子检测识别技术研究 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220万元。 一、研究内容 1 跨境媒介传播重大传染病免疫学快速检测相关技术研究 (1)针对蜱、蚊、鼠等重要医学媒介样本,建立特异性的病原体免疫学诊断样本处理方法; (2)利用基因合成、扩增和克隆等技术获得相应的抗原基因,表达相应蜱传出血热病毒、日本脑炎病毒等抗原蛋白,制备特异单抗,建立相应的免疫层析方法; (3)通过媒介病原学验证、血清学评价等手段,最终建立便于现场使用的针对蜱传出血热病毒、日本脑炎病毒等快速检测方法。 2 跨境生物恐怖因子快速识别技术研究 (1)针对28种生物恐怖因子,建立病原基因组及蛋白质组信息标识数据库,设计跨种属超级通用引物和种/型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 (2)基于基因序列及免疫学技术,分别建立鼠疫、炭疽等5种生物恐怖病原检测的基因悬浮芯片及蛋白悬浮芯片技术; 二、考核指标 1 跨境媒介传播重大传染病免疫学快速检测相关技术研究 (1)建立针对蜱、蚊、鼠等医学媒介免疫学诊断病原体样本处理方法;建立检测蜱传出血热病毒、日本脑炎病毒等2种以上病原体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 (2)获得专利2个,制定标准8项,发表论文10篇以上。 2 跨境生物恐怖因子快速识别技术研究 (1)实现对鼠疫、炭疽等5种生物恐怖病原的同时检测,建立1种可区分病原体种属的检测方法,并在口岸使用; (2)获得专利3个,制定标准2项,发表论文8篇以上。 三、申报要求 1 课题申报单位有专门从事媒介传播重大传染病免疫学和生物恐怖因子快速识别研究的研究队伍和专门机构,应通过ISO/17025的认可程序并获得了认可证书和国家计量认证资格。 2 申报单位应该符合生物安全管理要求,单独申报或联合申报者至少有一家单位具备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课题8:出入境检验检疫阻断控制技术研究 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300万元。 一、研究内容 1 进出境检验检疫危险物质特征模式快速识别技术研究 (1)研究开发进出境危险化学品危险特征(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健康及环境危害)模式数据库; (2)研究开发国境危险化学品危险特征模式识别技术及安全智能监测装置等装备。 2 货物木质包装传带有害生物热处理及熏蒸试剂回收再利用技术 研究 (1)开展木质包装传带的光肩星天牛、松材线虫等有害生物热处理技术研究,获取完全杀灭相应有害生物的处理条件及环境控制参数,以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耗及处理成本; (2)研究开发溴甲烷回收再利用技术及设备,实现化学试剂低排放、保护环境、建立安全操作规范。 3 多功能低毒消杀灭药剂研发 (1)以高效、低毒、环保且性质稳定的熏蒸剂为基础,进行不同药剂或配比筛选试验,实现稳定、均一、互不干扰且功能互补; (2)通过药效、安全性、适用性、残留与解吸等试验,研制高效单组分或复配杀灭剂。 二、考核指标 1 进出境检验检疫危险物质特征模式快速识别技术研究 (1)提供危险化学品危险特征识别装备2台; (2)提供危险物安全智能监测装置1台; (3)建立数据库系统1套,研发出入境化学品危险性智能鉴定系统1套; (4)获得专利5个,制定标准5项以上,发表论文5篇以上,出版专著1部。 2 货物木质包装传带有害生物热处理及熏蒸试剂回收再利用技术研究 (1)研制专用设备1台; (2)获得专利2个,制定标准1项以上,发表论文3篇以上。 3 多功能低毒消杀灭药剂研发 (1)研制出具有杀虫、灭鼠和消毒灭菌等多种功能、使用安全、不破坏大气臭氧层的消杀灭药剂2种,取得相关使用许可证书; (2)获得专利3个,制定标准3项以上,发表论文5篇以上。 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报单位具有课题所必须的科研资源与研发能力, “十五”参与过相关研究的申报单位优先。 课题9: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储备技术研究 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390万元。 一、研究内容 1 β-内酰胺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小分子残留物增敏免疫检测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1)小分子残留物与载体蛋白的偶联:利用小分子氨基酸作为连接桥,采用活性酯法、碳化二亚胺法等合成路线使兽药半抗原与蛋白大分子偶联,制备免疫原; (2)小分子残留物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兽药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建立纯化分离方法; (3)ELISA增敏技术及试剂盒研发: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放大或载体酶放大技术,建立高灵敏竞争性ELISA检测法,研制相应试剂盒; (4)NC膜增敏免疫检测产品研发:筛选高特异性、高亲和力抗体,以硝酸纤维素(nitrocellulose, NC)膜为载体,研制增敏试剂,制备高灵敏胶体金斑点免疫检测试纸条。 2 高通量、高灵敏检验检疫储备技术研究 (1)在水相中合成纳米标记材料并进行表面修饰,以百合无症病毒等为对象研究纳米生物探针制备技术; (2)开展光学编码流式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利用数字成像技术(如Cool CCD),建立纳米生物标记全内反射高灵敏波谱成像表征方法; (3)基于磁隧道效应进行免疫传感芯片技术研究。 3 重要禁用入境有害物质的非动物毒理学研究 (1)针对酞酸二丁酯、氢醒、稀土盐类、纳米助剂等5种以上重要有害物质,开展成纤维细胞、角质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等5种以上细胞的毒性研究,开展EST(胚胎干细胞试验)的胚胎毒性研究; (2)开展上述有害物质对皮肤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及靶器官毒性机理研究,利用组织工程皮肤模型(inspectskin)研究有害物质对皮肤吸收和渗透作用; (3)基于毒性生物标志物,开展相应有害物质体外毒性检测方法研究,建立毒性评价数据库。 二、考核指标 1 β-内酰胺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小分子残留物增敏免疫检测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1)制备头孢力新、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5种以上小分子兽药的单克隆抗体及免疫原; (2)建立2种以上增敏免疫检测技术,灵敏度满足欧盟、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限量要求; (3)研制出2种以上用于胶体金斑点免疫检测试纸条的增敏试剂,增敏效果为50倍以上; (4)获得专利3个以上,发表论文5篇以上。 2 高通量、高灵敏检验检疫储备技术研究 (1)合成不同颜色的纳米晶粒3种以上,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信号强度较目前最亮的有机染料罗丹明6G高20倍,漂白速率降低100倍,荧光谱带宽度压窄2倍以上,室温放置一个月不褪色; (2)可实现对不同颜色标记物的动态波谱成像; (3)获得专利3个,发表论文10篇以上。 3 重要禁用入境有害物质的非动物毒理学研究 (1)建立酞酸二丁酯、氢醒、稀土盐类、纳米助剂等5种以上有害物质的细胞培养、离体组织和人工器官的体外毒理学评价体系,提供毒性评价报告; (2)建立上述有害物质的风险分析和安全评价数据库; (3)制订上述有害物质的ADI值和推荐检测限量,获得专利2个,发表论文5篇以上。 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报单位有从事相关研究的研究队伍,应通过ISO/17025的认可程序并获得了认可证书和国家计量认证资格,具有完成课题研究所需的实验室及其实验设施与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支撑。具有前期研究工作基础者优先。 课题10: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发展战略与体系建设研究 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100万元。 一、研究内容 1提出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发展战略及体系框架; 2建立健全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应急反应机制; 二、考核指标 1 完成专题研究报告3篇以上; 2 发表论文5篇以上,组织专题研讨会5次以上,出版会议论文集5册以上。 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报单位应熟知国内外出入境检验检疫法律法规、政策、规章、技术法规、管理及运行制度,具有与课题研究所必需的研究资源及能力,具备获取国内外出入境检验检疫政策、规章、业务信息资源等条件,从事过出入境检验检检疫业务管理并具有创新思维的优先。 21 / 21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