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
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批准: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
编制:年月日
吉林省吉能电力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监理项目部
年月
目录
编制目的
编制依据
工程概况
工程简介
工程特点
工程建设参建单位
新技术应用工作目标
本工程拟开展的科技创新项目
新技术应用工作机构及职责
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关系图
现场参建单位职责
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评审主要内容
现场评审需提供资料责任分工
编制目的
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电力建设行业中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以下简称“五新”)在准东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提升工程科技进步水平,规范工程新技术应用示范管理,加强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提高各参建单位环境保护意识,防止环境污染,节约能源与资源,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准东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管理大纲》确定的工程建设科研工作目标,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编制依据
《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评选办法》(年版)
《国家优质工程审定办法》(年修订稿)
《电力建设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版)
“建筑业项新技术”(版)
《电力建设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管理办法》(版试行)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管理办法》(国网[基建])
《关于强化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数码照片采集与管理的工作要求》(基建质量[]号)
《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直流线路工程建设质量质量项强制性管控措施》(直流线路〔〕号)
《准东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管理总体策划》
《国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管理办法》(国网(基建))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年版)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国家电网基建质量〔〕号)
《关于强化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数码照片采集与管理的工作要求》(基建质量〔〕号)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流动红旗竞赛管理办法》(国网(基建))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评定管理办法》(国网(基建))
《关于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的决定》(国家电网基建[]号)
工程概况
工程简介
准东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起点为新疆准东五彩湾换流站,止于安徽皖南换流站,输送容量。线路全长约(含长江大跨越),曲折系数。线路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六省区,其中新疆境内约,甘肃境内约,宁夏境内约,陕西境内约,河南境内约,安徽境内约。沿线海拔~之间,地形比例为:平地,丘陵,一般山地,高山大岭,河网泥沼,沙漠。
本工程在、冰区平丘地段采用×钢芯铝绞线;冰区山区、、(重)冰区段采用×钢芯铝绞线。地线一根地线采用铝包钢绞线,另一根地线采用复合光缆。
全线共分、、、、、、 、、、、十一种风速,设计覆冰分为、、、(重冰区)四种。
昌吉古泉段为疆甘省界起甘肃境内三个设计标包(包、、,以下简称甘肃段)的工程建设管理。线路长度,途径酒泉、敦煌、瓜州、玉门等市县。工程与哈郑、酒湖及拟建的准东四川工程平行走线,线间距离左右,部分走廊紧张段约。由北向南依次为哈郑、酒湖、准东皖南和拟建的准东四川工程。其中:包长度,线路途径敦煌市转渠口镇和酒泉市瓜州县柳园镇,与建成的哈郑工程平行走线。包长度,线路均在酒泉市瓜州县境内,与建成的哈郑工程平行走线。包由广东院设计,线路长度,线路途径酒泉市瓜州县和敦煌市玉门县,基本与建成的哈郑和在建的酒湖工程平行走线。
工程特点
()工程创新与示范要求高
本工程作为首个±特高压直流创新示范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专业化与属地化公司分段建设管理,属地化协调和专业化支撑”的首个管理创新型工程,专业化公司创新引领示范作用明显。
()建设任务重,质量、安全要求高
工程计划年月开工建设,年月线路工程具备带电条件。线路长、参建单位多、沿线行政区域多、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施工难度大,工期紧张,任务艰巨。工程受端分别接入和电网,可靠性要求极高;工程连接西北电网、华东电网,输送容量大,故障影响大,社会各界关注度高,随着社会发展和新的安全生产法颁布,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更加突出。
()工程气候、地理环境特殊
工程沿线气候、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河西走廊大风、极寒气候及戈壁、沙漠等特殊地形,强腐蚀盐渍土、湿陷性黄土、风积沙地质特点明显,施工难点突出,技术水平要求高。
()工程技术条件复杂
工程首次采用分裂大截面导线,架线施工工艺复杂,工器具要求高。导线极间距由±的增加到约,导线荷载进一步加大,铁塔结构、单基重量以及基础尺寸随之增加,铁塔吊装及基础施工工艺有待进一步创新,施工工器具需进一步完善。
()工程交叉跨越复杂
工程在河西走廊段通道狭窄,与哈郑、酒湖及预留的新疆至成都工程线间距离紧凑。工程与铁路、公路、油气管线及西北电网电力线路等重要交叉跨越多,共计跨越线路回、线路回、线路回,跨越高速铁路次,铁路次,高速公路次,油气管线次,汉长城遗址次。
()工程涉及敏感点多、环保要求高
工程沿线自然保护区、规划区、军事区、环境敏感点较多,工程路径潜在风险大、外部协调难度大。河西走廊段线路沿线林业等政策问题突出、施工环保要求高。
工程建设参建单位
项目法人:国家电网公司
技术支撑单位:国家电网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
出资单位:国家电网公司
建设管理单位:国家电网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
国网信息通信分公司
物资供应管理单位:国家电网公司物资公司
施工监理单位:吉林省吉能电力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设计包)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包)
广东省电力设计院(设计包)
施工单位:青海送变电工程公司(甘标,设计标、标)
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甘标,设计标)
运行单位: 甘肃送变电工程公司应急抢修中心(输电运检分公司)
新技术应用工作目标
深入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大力倡导技术革新,积极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完善特高压直流技术标准体系
()基础施工应用新工艺、技术。全面落实“建筑业十项新技术”措施,规范施工工艺,完善施工安全措施。通过应用新技术程实现工程的优质管理,优化施工流程,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安全风险。
()开展相关科技研究,补充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完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标准、质量验收标准和运行维护技术标准,形成整套特高压技术体系。
()建设管理模式创新,实行属地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国网直流公司专业技术优势及属地省、市公司资源优势,探索新管理模式特点,完善管理体系。
()信息管理创新,全面落实国网公司基建管理系统,实现工程信息统一管理,及时提出补充特有功能意见,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现场文明施工创新,全面落实《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办法》(国网(基建))及《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 )规定,树立现场文明施工的典范和国网工程品牌。
本工程拟开展的科技创新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简介
项目类型
责任单位
完成时间
吊车组塔的杆塔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研究
一、立项必要性:当前±以上的特高压直流线路杆塔吊车组塔尚未进行过统一的专题研究,无论从设计还是施工均是首次,但是±直流特高压、交流特高压线路吊车组塔都开展过相应的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杆塔和±杆塔,横担长度加长,塔高、塔重增加,对吊点设计、施工方案也存在不同点,需进一步研究;另外各个工程地质条件也有区别,本工程在戈壁滩及旱荒漠保护区,对吊车选择、施工道路的修筑也有一定影响,也应开展研究。
二、研究的主要方向及内容
、调研电力线路的吊车组塔设计和施工方案;
、研究、确定±线路的吊车组塔设计方案,包括跨地形选择、吊车选择、施工方案优化、方便施工的优化设计等内容;
、开展吊车组塔设计和施工方案的优化研究,重点包括吊车使用条件分析,吊车组塔方案选择,吊车选择及工况分析,吊装带规格选用及受力计算,地基承载力校验,施工方法及工艺研究,施工人员组织措施研究,施工措施及步骤研究,施工现场布置研究,吊装流程研究等,形成设计与施工技术原则。
、依托±工程,对提出的设计及施工措施进行现场实验验证。
三、预期成果
、提出±特高压直流线路工程施工图吊车组塔设计及施工原则;
、形成±特高压直流线路工程吊车组塔的典型设计及施工工艺导则。
典型施工方法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
(青海送变电工程公司、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配合)
年月份
戈壁沙漠地区地基扰动处理措施
一、立项必要性
线路工程设计及施工,无论结构问题,还是岩土问题,都需要依据某些必要的设计参数进行设计与分析。施工过程中扰动使得设计使用的参数发生了变化,设计参数在取值上发生的可能的变化,对工程的影响一直是输电线路设计人员所关心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对施工扰动所导致的土体工程性质的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施工过程中的扰动,改变了土体的应力状态,使土体的结构遭到破坏,如果采用原始应力状态下的土体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分析,就显得不尽合理。±工程无论是荷载条件还是几何结构,设计与施工要求更高,问题更为突出。因此,通过实验计算等获得相对准确合理的土力学参数后进行设计,并研究相对应的处理措施就显得十分必要。具体在输电线路设计工程中涉及主要有基坑开挖、挖孔桩、地下水位的改变等。
二、研究的主要方向及内容
、施工扰动引起周围土体影响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本工程首先需要结合地质专业对施工扰动引起土体应力状态、应力路径、孔隙比和含水量的变化进行研究。
、考虑施工过程中扰动作用对回填土体及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根据前两项研究成果获得土体在不同扰动下的土体力学参数值,通过参数拟合,建立扰动因子与施工相关过程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表达式,研究确定相应的计算参数。
、明确工程设计下的施工限制条件。
三、预期成果
、建立施工扰动因子的定义,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考虑施工扰动对基础工程相关问题的影响,选择能够代表施工过程土体力学性质及特征的参数,建立其与扰动因子的关系,形成成果报告,为最终的设计工作及处理措施提供指导数据。
科技研究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
年月份
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
一、立项必要性
准东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甘肃段,地处强腐蚀盐渍地区,铁塔基础必须采取相应防腐蚀措施,保证输电线路工程使用年限满足设计要求。
二、研究的主要方向及内容
、线路工程在腐蚀性地质条件下,采用高标号混凝土是抵御腐蚀的有效方法。本工程甘肃段盐渍地区采用了混凝土。
、重点研究混凝土的搅拌工艺、搅拌时间、水灰比的控制、下料方式、震捣工艺、基础养护等,通过研究形成标准的作业流程和施工工艺。
三、预期成果
、通过研究成为一项完备的强腐蚀地区防腐措施。
、形成典型的施工工艺方法。
典型施工方法
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
年月份
新建线路工程与邻近带电特高压线路感应电压与感电预控措施
一、立项必要性
准东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甘肃段,与哈郑±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酒湖±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平行,为计算和测量新建线路感应电压,预防施工人员感电危害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方向及内容
、计算不同距离感应电压值。
、测量电位差的方法。
、采取接地方式有效防治施工人员感电。
三、预期成果
利用有效预防施工人员防护措施,防止人身感电,进行施工方法推广。
科技研究
广东省电力设计院
年月
戈壁沙漠地区基础滴灌养护施工工艺
一、立项必要性
准东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甘肃段施工段(甘甘标段),处于干旱少雨地段,混凝土养护过程实施方法成为一个课题
二、研究的主要方向及内容
、为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采取滴灌方法,湿润养生覆盖物,实现混凝土养生效果。
、采用滴灌方式湿润养生覆盖物,水位报警方式,实现施工单位在第一时间及时加水,保证养生效果。
三、预期成果
成为干旱少雨地取,混凝土养生标准工艺方法。
标准工艺设计图集
青海送变电工程公司
年月
新技术应用工作机构及职责
组织机构
成立建设管理单位以及施工、监理单位联合组成的“五新推广应用工作小组”,具体负责部署、组织、协调工程“五新”推广应用整体工作,提出过程管控的各项要求,落实组织措施、管控措施、技术措施、工艺措施,保证各项工作按照工程总体部署和安排贯彻实施,负责工程新技术应用示范各项日常管理工作。
组长: 业主项目部经理 段蜀冰
副组长:业主项目部副经理 李彪
总监理工程师 朱国才
施工项目部经理 许伯建(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 甘标段经理)
靳义奎(青海送变电工程公司 甘标段经理)
成员:业主项目部质量管理专责 邱国斌
业主项目部技术管理专责 张茂盛
监理项目部副总监理工程师 张 雷
监理项目部环保水保监理师 付稀财
添加相关人员名称
施工项目项目总工
施工项目部质量专责
组织机构关系图
监理项目部
甘标段施工项目部
甘标段施工项目部
主体工程管理专责
技术专责
业主项目副经理
业主项目部
现场参建单位职责
现场工作组负责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工程参建单位编制工程新技术应用与创新工作计划,明确各单位的工程新技术应用与创新工作目标。现场工作组定期组织召开工程新技术应用与创新工作会议,检查新技术应用的落实情况,布置工程创新工作。针对不同阶段的新技术应用与创新工作开展情况,与现场参建各方进行沟通,保证新技术应用、工程创新工作贯彻始终,全员参与,规范有序。
工程项目核准后,现场工作组组织填写《电力建设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立项申报书》或《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研究项目申请表》并报公司。工程建设期间,组织参建各方按计划完成《电力建设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立项申报书》中所列应用与研发项目;报请公司邀请中电建协,对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新技术应用与研发工作开展不定期咨询指导。工程投产后,报请公司向中电建协申请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评审验收。
设计单位负责制定本工程新技术应用与创新设计目标,明确具体的新技术应用项目,并纳入施工图设计、设备技术协议。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做好“五新”应用与研发。
监理单位负责编制本工程新技术应用监理控制细则,明确监理控制要点、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和措施,负责“新技术应用”情况的跟踪监督,确保各项新技术应用落实到位。
施工单位负责制定本工程新技术应用分解目标,编制新技术应用实施细则,纳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等相关技术文件。在工程建设中,积极应用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五新”,采用国家重点节能技术,大力开展攻关和“五小”发明活动,申报科技进步奖、群众性创新成果奖、工法、专利等,确保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新技术应用与创新工作目标的实现。
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评审主要内容
提供评审的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
完成推广应用新技术项目内容的全面性;
新技术应用中的创新性;
自主创新研发成果的先进性;
对工程质量、安全、工期、效益产生正面影响的显著性;
施工方法、科研成果的合规性。
现场评审需提供资料责任分工
建管单位提供达标投产验收文件;
设计及施工单位提供应用成果的证明文件(荣誉及获奖文件等);
成果证明:由各施工单位和设计院提供采用新技术以后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建管单位出具社会效益证明及经济效益与可计算的社会效益汇总表;
积极向建管单位提供创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的相关素材。
8 / 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