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近代史纲要资料.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9780718 上传时间:2025-04-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纲要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代码 B11090330 (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The Survey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三)修读对象: 全校本科生 (四)总学时及学分: 36学时 2学分 (五)考核方式: 考试 (六)相关课程: 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七)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 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中国自1840年以来直至现在的160多年的历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教学目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是要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三、理论及实验教学学时分配 36学时 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指导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五、理论教学内容(分章节编写,包括主要讲授内容、学时分配、教学重点及难点、练习等)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主要讲授内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及世界 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及殖民扩张 二、外国入侵及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教学时数:1学时 重点及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给近代中国社会转折带来的深刻影响;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本内涵和特征;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难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思考题或练习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主要讲授内容: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奴役 第二节 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第三节 反侵咯斗争的失败及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咯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教学时数:2学时 重点及难点 重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历程;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 难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及近代中国发展的关系;社会政治腐败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思考题或练习题: 1.帝国主义的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主要讲授内容: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及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教学时数:2学时 重点及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 思考题或练习题: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第三章 辛亥革命及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主要讲授内容: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四、关于革命及改良的辩论 第二节 辛亥革命及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对形成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教学时数:3学时 重点及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的爆发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案的基本内容、意义及局限;辛亥革命的失败的历史原因和教训 难点:辛亥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如何评价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思考题或练习题: 1.革命派在及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主要讲授内容: 天翻地覆的三十年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及国际环境 1、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及国际格局的变化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1、从北洋政府到国民党政府 2、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3、外国在华资本的垄断地位 4、官僚资本的膨胀及民族资本的困境 5、人民的悲惨境遇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1、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2、两个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教学时数:1学时 重点及难点: 重点: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三十年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人民共和国建国方案的背景、内容及特点 难点:国际环境的变化及其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影响;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人民共和国方案的原因 思考题或练习题: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 2.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主要讲授内容: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新文化运动及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十月革命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及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 三、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特点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面貌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教学时数:3学时 重点及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意义;中国共产党及国民革命 难点: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思考题或练习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出现了哪些新面貌?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主要讲授内容: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教学时数:2学时 重点及难点: 重点: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中国革命战略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曲折过程及其原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以及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难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及中国革命初步结合的理论成果 思考题或练习题: 1.毛泽东是如何在革命实践中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主要讲授内容: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局部抗战及救亡运动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第三节 国民党及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二、敌后战场及游击战争的发展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教学时数:4学时 重点及难点: 重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过程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所造成的影响;中国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历史过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用及意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意义及经验 难点: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国民党政府既抗战又反共反人民的两面立场;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抗战中进行合作的动因、合作方式及其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考题或练习题: 1. 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2.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3. 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及作用? 4. 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主要讲授内容: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及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土地改革及农民的广泛发动 三、第二条战线的开辟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及民主党派的合作 一、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及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第四节 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二、人民政协及——《共同纲领》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教学时数:4学时 重点及难点: 重点: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及其斗争;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假民主真专制的本质及其活动;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内战中彻底击败国民党军队的历史进程;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土地改革和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及其政治主张;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难点: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正确的历史性选择;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思考题或练习题: 1.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的统治为什么会陷于“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 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3. 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主要讲授内容: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教学时数:1学时 重点及难点: 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民主革命遗留问题并进而把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带到社会主义社会所经历的严峻考验和作出的艰苦努力;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历史性成就 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新纪元;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所走过的艰辛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共同奋斗的结果 思考题或练习题: 1.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 怎样正确认识1956年至1976年的二十年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二十多年的关系? 3.为什么说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了一个历史性跨越?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主要讲授内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及发展道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珞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及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教学时数:2学时 重点及难点: 重点:新民主主义会的性质、特征;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历程和经验 难点: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正确认识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思考题或练习题: 1.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主要讲授内容: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一、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第二节 严重的曲折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三、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一、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二、人民生活的提高 及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三、国际地位的提高及国际环境的改善 四、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大原则 教学时数:3学时 重点及难点: 重点:1956-1976年二十年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重大意义及经验教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所取得的初步成就 难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及其现实意义;正确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失误及其原因 思考题或练习题: 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2.为什么说1956年至1976年期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是主要的,教训也是深刻的? 3. 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第十章 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主要讲授内容: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三、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一、 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二、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定 二、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三、 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第五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教学时数:2学时 重点及难点: 重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及重要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难点: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对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意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对于党和国家完成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重要意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的重要内容及其对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是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思考题或练习题: 1. 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性转折? 2. 为什么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为什么会取得这些成就? 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