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散文根底知识点
一、 散文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感悟的一种文体。
〔其通常分为三类: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二、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取材广泛自由,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表达方式不拘一格,把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明确。
三、散文的线索:线索就是把文字材料连在一起的事物。
常见的线索有:物、事、人、情感、时间
找线索的方法:
1、注意标题〔有的标题就是线索,或包含线索的因素〕
2、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人物
3、注意文中议论或抒情的句子
四、散文的主题:表现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找作者主观感受的句子或段落。〕
五、散文中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有:表达,描写,议论,抒情 夹叙夹议。
1、表达:表达是写作中最根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应用广泛。需注意记叙的人称以及其作用:第一人称“我〞:表达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的感受。第二人称“你〞:增强文章的抒情性与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他〕:能比拟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反映现实比拟灵活自由。
2、议论:往往有提醒主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地作用。
记叙中议论的位置与作用有:
①用在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并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的表达,同时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楚。是提醒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与意义。
②用在文章的结尾,一般是为了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与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的议论用在文章的结尾局部是为了及文章开头相照应,使文章构造更加严谨。
③用在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及事之间严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构造显得严谨。
3、描写:从描写的对象上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1、人物肖像〔外貌及神态〕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2〕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3〕反映了人物···的心理〔或情感、处境〕。
2、环境描写的作用:
1〕渲染···的气氛,为下文···作铺垫。
2〕衬托文中人物···的心情或抒发作者··的感情。
3〕推动故事情节的开展。
4〕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社会背景等。
5〕突出某种环境特点,为主题〔人物的某种精神或刻画某个道理〕效劳。
3、语言〔对话〕描写与行动〔动作〕描写: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开展。
4、 心理描写:
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提醒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5、 抒情:
往往有抒发作者情感、提醒文章意蕴、表现形文章主旨的作用。
①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根底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
②间接抒情是作者的感情渗透在表达、描写、议论中,使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融合在一起,可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理。
六、散文中的表达方式
正叙:使思路更清晰,相互照应更得体。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构造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饱满。
七、散文中的修辞方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排比、比照、衬托、渲染、夸大、反复等。
比喻:作用在于把要说地事物反映得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
拟人:给物赋予人的形态与情感,使之人格化,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排比:使内容表达更集中、更突出、更鲜明;情感抒发更强烈、更有气势。
夸大:衬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提醒本质,给人以启示。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屡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