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钠
1.钠和空气反应
①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222O
②钠在空气中燃烧:222O2
2.钠和水反应
22H222↑ (反应物系数为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
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3.钠和酸溶液反应:先和酸反应;钠和盐溶液反应:先和水反应。
过氧化钠2O2
1.过氧化钠和水反应:22O2+2H242↑(反应物系数为2)
2.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22O2+22=2232(反应物系数为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3和23
1.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23+ =3 (先无明显现象)
3+ =22↑(后产生大量气体 较快)
在盐酸中加入碳酸钠溶液:23+ 2 = 222↑(产生大量气体 较慢)
2.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232223
3.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32322↑
4.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反应:3232O
二、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氯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氯气2
1.和金属单质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3223(剧烈燃烧 红棕色烟)
铜丝在氯气中燃烧:22(剧烈燃烧 棕黄色烟)
2.和非金属单质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22 (苍白色火焰 瓶口产生白雾)
3.氯气和水的反应
22
4.氯气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2+22O(氯气的尾气处理,制84消毒液)
5.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
22+2()22()2+2H2O (2和()2的混合物叫漂白粉)
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2223↓+2
222
三、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 单位-摩尔()
①N:微粒个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 6.02×10231
2.摩尔质量M
②m:物质质量 M:摩尔质量,单位g•1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分子)质量。
3.气体的摩尔体积
③V:气体体积,单位L;: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下,22.4 L•-1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④c单位:• L -1 V为溶液体积,单位是升(L)
四、 胶体:
1. 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之间的分散系。
2. 胶体性质: ① 丁达尔现象 ② 聚沉 ③ 电泳
3. 胶体提纯:渗析
五、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定义:
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金属氧化物;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 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 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3-等。
③ 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④ 查: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4.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反应则不共存,下列离子间不共存:
① 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2+和42-;和等不共存
② 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如和32-、3-、32-等不共存
③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如和、、S2-等弱酸酸根离子不共存;
和4+等弱碱阳离子不共存;
3-和、均不共存。
④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离子:3+、4- 、、3-();
还原性离子:2+、S2-、32-、等
5、离子检验:
4+、3+、2+、2+、3+、2+
32-、42-、、、
六、 氧化还原反应
1. 氧化还原反应的两条线:
还原剂(所含某元素)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产物为氧化产物(升、失、氧)
氧化剂(所含某元素)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产物为还原产物(降、得、还)
3.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七、 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12+及3+离子的检验:
①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2,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3。
b) 加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血红色。
②3+的检验:(黄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3。
b) 加溶液,溶液显血红色。
2.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铁和盐酸的反应:222↑
② 铁和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44
③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22=23
④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 ()22+2H24 ()3
⑤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332
⑥ 铜和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23222
⑦ 少量锌和氯化铁反应:23=222
八、 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1.“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① N22放电2② 22=22③ 32223
2.氨的工业制法:N2+3H223
3.氨的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24()223↑2+2H2O
② 装置:和制O2相同
③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④ 检验方法:
a)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b) 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34
⑤ 干燥方法: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
氨气
1.氨极易溶于水氨和水的反应:323•H24(氨气极易溶于水1:700)
2.氨显碱性氨气和浓盐酸反应:34(现象:产生白烟)
3.氨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43+5O24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
铵盐
1.铵盐的不稳定性
氯化铵受热分解:43↑↑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433↑22↑
2.铵根阳离子(4+)的检验:
43↑+ H2O (加入强碱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无色气体,气体是3)
硝酸
1.浓硝酸的不稳定性:4342↑2↑+2H2O (浓硝酸因溶有2而显黄色)
2.浓硝酸的强氧化性:
①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能使铁、铝发生钝化。
②铜和浓硝酸反应:43(浓)(3)2+22↑+2H2O 浓硝14棕
铜和稀硝酸反应:383(稀)=3(3)2+2↑+4H2O稀硝38无
③碳和浓硝酸反应:43(浓)2↑+42↑+2H2O
九、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硫
1.表现氧化性:( S<2) 铁和硫蒸气反应:铜和硫蒸气反应:22S
2.表现还原性:硫在空气中燃烧:O22
二氧化硫
1.酸性: 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和水反应:2223;和氢氧化钠反应:2+2232O
2.漂白性: 使品红溶液退色(化合漂白,不持久,若加热可恢复原色)
3.氧化性:和硫化氢反应:2+2H23S↓+2H2O
4.还原性: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2223
和氯水的反应:22+2H224+2
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硫酸
1.稀硫酸:酸的通性
2.浓硫酸:
吸水性做气体干燥剂(不能干燥3、H2S、、、3等气体)
脱水性脱水炭化
强氧化性
①.碳和浓硫酸反应:2H24(浓)22↑2↑+2H2O
②.铜和浓硫酸反应:2H24(浓)42↑+2H2O
十、 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国防金属”
1. 镁的燃烧
①在空气:222 323N2222
②在氯气中:22
2. 镁的置换反应
①镁和热水反应:2H2()2+ H2↑
②镁和盐酸反应:22+ H2↑
3.海水中提取镁涉及反应:
① 贝壳煅烧制取熟石灰:32↑ 2()2
② 产生氢氧化镁沉淀:22()2↓
③ 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2+22+2H2O
④ 电解熔融氯化镁:22↑
十一、氯、溴、碘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1.溴2单质:深红棕色液体,易挥发。
碘I2单质:紫黑色固体,易升华,遇淀粉变成蓝色
2.氧化性的强弱顺序:2>2>I2
2+2222+2222+222
2能将、置换出来生成2和I2 ,而2只能将置换出来生成I2 。
3.、、离子检验:滴加3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为;产生浅黄色沉淀的为;产生黄色沉淀的为
4. 、离子检验: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下层溶液为橙红色的为;下层溶液为紫红色的为。
十二、 常见物质的俗名
①苏打、纯碱:23;②小苏打:3;③熟石灰:()2;④生石灰:;⑤绿矾:4•7H2O;⑥硫磺:S;⑦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3;⑧胆矾:4•5H2O;⑨石膏:4•2H2O;⑩明矾:(4)2•12H2O 11.王水:浓硝酸:浓盐酸=1:3 混合物 ;12.国防金属: ;12.海洋元素: 。
十三、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铝()
1.铝和盐酸的反应:2623+3H2↑
2.铝和强碱的反应:226H22[()4]+3H2↑
3.铝在空气中氧化:43O222O3
氧化铝(2O3)
1.氧化铝和酸反应:2O3+623+3H2O
2.氧化铝和强碱反应:2O3+23H22[()4]
氧化铝((3)
1.氢氧化铝和强酸反应:()3+33+3H2O
2.氢氧化铝和强碱反应:()3[()4]
3.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333•H2()3↓+34+
十四、 硅及及其化合物性质
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1. 硅和氢氧化钠反应:2223+2H2↑
2. 硅和氢氟酸反应:44↑2↑
3. 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反应:2+2232O
4. 二氧化硅和氢氟酸反应:2+44↑+2H2O
5. 制造玻璃主要反应:2332↑
22323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