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习题
探索酸的性质(小结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与对该变化的判断,不符合的是 ( )
A.沙里淘金……………物理变化 B.滴水穿石……………物理变化
C.百炼成钢……………化学变化 D.火树银花……………化学变化
2.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导电性 B.可燃性 C.延展性 D.挥发性
3.当水的温度和压强升高到临界点(374.3℃,22.05)以上时,就处于一种既不同于气态,也不同于液态和固态的新的流体态——超临界态,该状态的水即称之为超临界水。将有机废物如二恶英等和空气、氧气等氧化剂在超临界水中进行均快速氧化,能将有害物质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氮气、水以及盐类等无毒小分子化合物。下列内容与所给信息相悖的是 ( )
A.超临界水可处理有机毒物 B.超临界水是一种新物质
C.超临界水是水的一种状态 D.超临界水氧化技术不形成二次污染
4.测得某溶液中仅含2+、、-、42-四种离子,且阳离子的数量比为2+::-= 3:4:6,则42-:- 的比值是 ( )
A.3:2 B.1:3 C.1:8 D.2:5
5.在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盐酸有助于消化,若胃酸过多会吐酸水,可用来治胃酸过多的药物是 ( ) A、4 B、 C、()3 D、3
6.下列物质能和硫酸反应并生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
A、铝 B、氧化铜 C、氢氧化铁 D、氯化钡
(同类变式)把过量的稀盐酸加入装有下列固体的烧杯中,能生成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 )
A.氧化铜 B.氧化铁 C.镁 D.硝酸银
7.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 ( )
A、H2O B、 C、2 D、
8.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强设计了如右下图的实验进行探究,以下关于此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有气泡产生 B.表面皿内壁有浑浊出现
C.贝壳逐渐溶解 D.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不变
9.有一种无色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还能跟硝酸钡溶液作用产生白色沉淀,这种溶液可能是 ( )
A、盐酸 B、稀硫酸 C、食盐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10.下列关于盐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B.酚酞试液遇盐酸变红色
C.能与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的溶液一定是盐酸 D.用加热蒸发溶剂的方法就可使稀盐酸变成浓盐酸
11.下列关于盐酸的用途中,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的是 ( )
A、制氢气 B、除铁锈 C、制二氧化碳 D、溶解氧化铜
12.区别盐酸和硫酸的最佳方案是滴加 ( )
A.紫色石蕊试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氯化钡溶液 D.硝酸银溶液
13.不能用金属跟酸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 ( )
A.氯化铁 B.氯化亚铁 C.氯化锌 D.氯化镁
14.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产生气体或沉淀,得到无色溶液的一组是 ( )
A.硝酸钡和稀硫酸 B.氧化铜和稀硫酸 C.大理石和稀盐酸 D.石灰水和稀盐酸
15.苯甲酸(C6H5)可用作食品防腐剂,其酸性比碳酸强。下列有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 )
A、它能电离出大量— B、C6H5溶液的小于7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16.现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是1.84g·-3)配制560g质量分数为14%的稀硫酸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配制稀硫酸时,用到的玻璃仪器只需量筒和烧杯
B.配制稀硫酸时,一定不能用天平称量所需浓硫酸的质量
C.将480 水倾倒入盛有80 98%浓硫酸的500 量筒中
D.将80g 98%的浓硫酸沿1000烧杯内壁缓缓倒入480 水中,并不断搅拌
17.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的原因是 ( )
A.浓盐酸电离出氯离子 B.浓盐酸中挥发出的水蒸汽形成了白雾
C.浓盐酸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小液滴
D.浓盐酸中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汽结合,形成了白雾
18.对某无色溶液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滴入紫色石蕊溶液,颜色变红,则该溶液显酸性
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无色,则该溶液显酸性
C.加入粉,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D.加入3固体,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19.下列用途中,不是稀硫酸和稀盐酸两者共有的是 ( )
A、实验室制取氢气 B、实验室用石灰石制二氧化碳
C、金属表面除锈 D、制造多种化工产品
20.下列有关硫酸铜的相关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是重金属离子,能使动物蛋白变性凝固,因此可以用来杀菌
B.白色硫酸铜粉末能与水反应生成蓝色硫酸铜晶体,因此硫酸铜晶体可以用来检验水的存在
C.白色硫酸铜粉末能与水反应生成蓝色硫酸铜晶体,因此可用硫酸铜粉末除去某些气体中的水
D.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凝固,因此如果不慎误服硫酸铜会引起人的中毒。
21.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 )
A.23、 B.、(3)3 C.H 24、2 D.3、4
22.市面上出售的“水壶一次净”能较好地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为确定它的成分和使用范围,某同学通过一下实验进行探究:
(1)取少量样品加入锌粒后,锌粒表面出现气泡,生成的气体可以燃烧并且产生淡蓝色火焰;
(2)另取少量样品滴入硝酸银后,出现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经过以上实验,该同学关于“水壶一次净”的下列结论与推断中合理的是 ( )
A.主要成份是盐酸,实验(1)是多余的 B.主要成份是盐酸,实验(2)是多余的
C.主要成份是盐酸,该用品对金属无腐蚀作用,可以放心使用
D.主要成份是盐酸,该用品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应该适量使用
23.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氢氧化钾溶液和稀盐酸相混合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 ( ) A、红色 B、蓝色 C、紫色 D、无色
(同类变式)为完全中和某硫酸溶液,需A克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钾溶液。如果改用A克4%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溶液的值为 ( )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判断
24.向滴加了紫色石蕊试液的硫酸溶液中滴加适量的下列药品充分反应,溶液仍显红色的是( ) A.氢氧化钠 B.氧化铜 C.氯化钡溶液 D.锌粒
(同类变式)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不能使其溶液的值显著升高的是( )
A.()2 B.K23 C.3 D.()2
25.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2溶液至过量。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26.锌跟稀硫酸反应时,溶液的质量将 (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二、填空简答题
1.酸的共性(完成填空,并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1)酸能使紫色石蕊变 ,使无色酚酞
(2)酸+碱——盐+水
(3)酸+ ——盐+水
(4)酸+较活泼的金属—— +
(5)酸+ ——新酸+新盐
2.将黑色的氧化铜粉末放到无色稀硫酸中,可以看到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热水瓶胆的壁上沉积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以加入适量的盐酸把它除掉。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去水垢的原理:
; 。
4.酸雨中含有极少量的硝酸(3),它与碳酸钙反应,侵蚀石灰石建筑。写出硝酸与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用锡焊接钢板时,焊接处往往要滴加一些盐酸,其目的是______,使焊接牢固,原理方程式: ;一会儿,又必须用水把残留的酸液冲洗干净的原因是 。
6.和2具有下列不同的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气体,微溶于水;2是棕色气体,易溶于水:32+H2O=23+
如右图将一支充满2棕色气体的试管倒立在烧杯中(水中已预先加入数滴石蕊试液)。试分别描述试管内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⑴;⑵;
⑶。
7.已知A、B分别是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右图表示向A中加入B时,溶液变化曲线。请写出你从曲线图中收获的信息:
(1)A是 ;
(2)B是 ;
(3) 。
8.两种溶液混合,生成了一种沉淀。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若两种溶液均为无色,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则两种溶液中的溶质可能
是 和 ;
(2) 若两种溶液均为无色,生成的白色沉淀溶于稀硝酸且有气体产生,则两种溶液中
的溶质可能是 和 ;
三、实验探究题
1.现有两瓶无色溶液,分别是盐酸溶液和食盐溶液,请你用至少三种不同的方法将他们区别开来,请简要描述你所用的方法和结论:
(1)方法一: ;
(2)方法二: ;
(3)方法三: 。
2.问题: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但是根据盐酸的电离方程式 + ,我们知道稀盐酸中有H2O分子、 、三种粒子。到底是哪一种粒子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的呢?请填写完下表:
实验:探究需要的仪器和药品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水分子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氯离子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结论: 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3.下图是实验室制取2的装置图,在制取2时,由于使用了较浓的盐酸,因此必须用浓硫酸,蒸馏水进行洗气,才能得到纯净、干燥的2,试回答:
(1)制得的2中可能混有气体杂质是: 、 。
(2)在洗气操作中,浓硫酸起的作用是 ,
蒸馏水起的作用是 。
(3)洗气装置中,A、B应分别加入何种试剂:
A B 。
(4)用 法可以收集到干燥的2。
四、分析计算题
1.某试验室用15%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分馏汽油中的残余硫酸,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40克,洗涤后溶液呈中性,求这些分馏汽油中含硫酸多少克?
2.在196克硫酸溶液中,加入32.5克锌片,恰好完全反应。求
(1) 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
酸的性质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 ; 2; 3; 4; 5; 6;(同类变式)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同类变式) 24;(同类变式) 25; 26;
二、填空题
1、(1)红;不变色;(2)2O;(3)金属氧化物;222O;
(4)盐;氢气;222↑;(5)盐;3↓3;
2、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呈蓝色; H2442O;
3、3+2 222↑;2()22+2H2O;
4、3+2H 3 (3)222↑
5、除去铁锈;6 2O33+3H2O;防止残留的酸液腐蚀钢板;
6、(1)试管内气体棕色褪去;(2)烧杯内液体颜色由紫变蓝;(3)试管内液面上升。
7、(1)氢氧化钠溶液;(2)盐酸溶液;(3)在C点时,和恰好完全反应。
8、(1)和3;(或H24和2;或和3;或24和2;)
(2)23和2;(或23和2;或K23和2;)
三、实验探究题
1、(1)取两种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变红色则该试管中装的是盐酸溶液;(2)取两种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锌粒,若有气泡产生则该试管中装的是盐酸溶液;
(3)取两种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分别加入碳酸钠粉末,若有气泡产生则该试管中装的是盐酸溶液;
2、溶液、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试管、滴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许紫色石蕊试液于试管中,在其中滴入蒸馏水
试液仍为紫色
取少许紫色石蕊试液于试管中,在其中滴入溶液
试液仍为紫色
3、(1)、H2O;(2)吸收2中的水蒸气;除去2中的氯化氢气体;(3)A蒸馏水;B浓硫酸;
(4)向上排空气;
四、分析计算题、
1、7.35克; 2、(1)1克;(2)35.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