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779209 上传时间:2025-04-07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二、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和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全面深化改革,1,.,案例:,读者2010年20期,民众的钱袋何时鼓起来,收入分配,城乡差别,行业差别,区域差别,2,.,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清醒认识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加深对当代中国基本特点的理解和把握。,3,.,1、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能否顺利发展,同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密切相关。,革命时期,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尚不发达的阶段,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6,.,为什么现在要突出地强调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是该结束了?,其二,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跻身于中等发达国家行列,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已经不是发展中国家,而已经成为经济强国。,7,.,基本国情:,1、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看,中国是人口大国,但并非人才强国。,年份,世界平均高等教育入学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中国,世界排名,1978年,9.85%,20.19%,6.34%,0.71%,97,2009年,39.27%,65.19%,29.25%,24.53%,57,增长,55.56%,28.3%,72.58%,214.64%,40,8,.,2、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仍处在世界后列。,年份,世界人均GDP,发达国家人均GDP,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1978年,155美元,175,2010年,10671美元,38417美元,4810美元,4392美元,121,9,.,2、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仍处在世界后列。,年份,世界人均GDP,发达国家人均GDP,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1978年,155美元,175,2010年,10671美元,38417美元,4810美元,4392美元,121,2011年,5432美元,89,2013年,6629美元,86,2014年,7485美元,10,.,3、从人民生活水平看,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2011年,中央决定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11,.,4、从资源占有情况看,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5、从城市化程度看,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2,.,年份,世界人口城市化率平均水平,发达国家人口城市化率平均水平,发展中国家人口城市化率平均水平,中国人口城市化率,1978年,46.64%,70.84%,43.67%,18.72%,2000年,54.86%,75.57%,52.86%,35.80%,2010年,57.93%,76.77%,56.29%,44.90%,2011年,51.27%,2014年,54.77%,13,.,6、从工业化程度看,中国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年份,世界三产占比,发达国家三产占比,发展中国家三产占比,中国三产占比,1978年,47.43%,54.78%,44.46%,23.94%,2010年,58.17%,70.32%,56.25%,43.14%,14,.,正是基于以上一些事实,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2009年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时,胡锦涛同志强调了“,两个没有变,”:,“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15,.,结论一:“三个没有变”,2011年,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加了一个“没有变”。习近平在2016年7月1日庆祝建党95周年的讲话中也强调了这三个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16,.,结论二:“三个世所罕见”。,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时,胡锦涛还强调:,“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17,.,2、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时期,在发展中必然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把握中国的基本国情,又要把握在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特征。,18,.,进入新世纪,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同时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创新能力不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尚未健全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制度需要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决的难题。,19,.,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仍有相当数量,医疗、养老、住房、交通、教育、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有待改进的地方。,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20,.,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顺利推进,同时民主法治建设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期待相比、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还存在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21,.,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治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并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22,.,这些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具体表现,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矛盾和问题的集中体现。深刻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积极应对前进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23,.,二、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和重要战略机遇期,1、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2、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4,.,1、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历史方位: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处的位置。一个国家的进步,只有从历史发展的坐标上去认识,才能更加准确;一个社会的变革,只有从时代发展的趋势中去把握,才能更加清晰。,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25,.,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当代中国处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26,.,2、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是指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时机、境遇和形势,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机遇期,是指机遇存在并能发挥作用的时期。,战略机遇期,是指有利于战略实施的历史阶段及其背景、环境和条件,具有时间的长期性、空间的开阔性、影响的全局性等特点。,27,.,战略机遇期的提出,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纵观全局,21世纪头一、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段话当年被写进了党的十六大报告。,28,.,第一,从国际形势看,,作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其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这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其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为我们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其三,经济全球化带来良好机遇。,其四,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继续迅猛发展,为后发展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29,.,第二,从国内看,,提出这一问题的根据是:,其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三步走战略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其二,中国进入矛盾凸现期,也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其三,中国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其四,中国进入从全面开放的关键时期。,其五,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们已经具备了实现经济起飞的诸多有利条件。,30,.,质疑“战略机遇期”的依据,第一,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发展,这次危机影响深远且至今没有结束,中国也深受金融危机之害,未来发展过程中充满着各种变数,如何走出危机还是未知数。,第二,国际上“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等国际舆论此起彼伏,中国周边的朝鲜半岛问题、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接踵而至,境外敌对势力策应下发生的西藏、新疆事件也牵扯了我们许多精力。,31,.,第三,从2009年起,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速度加快。此外,中国同美国等大国在贸易、汇率等问题上摩擦不断。,第四,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之后,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进入到所谓“中等发达陷阱”阶段,我们国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建设滞后、群体性矛盾冲突不断等问题,也在海外不断被放大。,这一切给人们的印象是:中国的快速发展之路已经走到头,战略机遇期提前结束了。,32,.,针对上述情况,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3,.,我国仍处于战略机遇期的依据:,1)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发展。,2)世界新技术、新产业革命为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氛围。,3)“后危机时代”发达国家自顾不暇。,34,.,4)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6)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提升。,35,.,要说明的是:,第一,我们所面对的机遇期,不仅仅是哪个地区、哪个部门的,也不仅仅是哪个领域的,它是我们整个国家、整个中华民族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决定性的意义。,第二,战略机遇期不仅仅对中国而言,其他国家也存在着战略机遇期。,第三,“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一个总判断。但还有另一个判断,即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的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这是一个清醒的判断。,36,.,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统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紧迫性,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新机遇,切实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37,.,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38,.,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同时强调:“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39,.,“小康”一语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面对长期战乱和民众困苦,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对未来理想社会有着深刻的思考。其中,儒家的大同、小康理想社会观最具影响力。礼记礼运中提出了“天下为公”的“大同”和“天下为家”的“小康”两种社会模式。“小康”比“大同”低一个层次。这里的小康是指建立在小生产、小农经济和私有制基础上的封建世袭社会,虽然有别于大同社会,但社会生活稳定,丰衣足食,国泰民安。,40,.,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的四个现代化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邓小平第一次用“小康”和“小康之家”来描述中国的“四个现代化”。1986年,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对小康的含义进行了具体解释。,41,.,最初邓小平提出到2000年实现人均GDP达到800美元的小康,到中共十二大首次使用了“小康”概念,并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使全体人民都能够更加充分、更加稳定地享受小康生活,为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42,.,中共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中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共十八大又一次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新要求,构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的目标体系,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43,.,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再到发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系列奋斗目标的提出、发展和完善,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成小康社会认识的深化,为实现民富国强的中国梦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明确的历史方位,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的不断拓展,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美好前景。,44,.,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相一致,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既与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又更切合我国新的发展实际,更顺应人民意愿,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45,.,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基本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46,.,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的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大力推进,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47,.,三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践行,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文化产品丰富,文化服务健全,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影响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健康丰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加坚实。,48,.,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全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人民群众对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的期盼,实现孩子们对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的期盼,中国人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奋力前行。,49,.,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改善人居环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50,.,党的十八大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51,.,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改革红利,事业才有活力,发展才有动力,才能一步一个脚印迈向伟大梦想;唯有不断推动法治建设,形成日臻完善的法治体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改革、发展提供可靠保障,才能保持我国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势头,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5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继续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肩负起的历史使命,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就是要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国家强盛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的内在要求和集中体现。,5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于中国人民,而且也造福于世界人民。,54,.,四、全面深化改革,1、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2、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任务,3、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和方法,55,.,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也是破解我国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必由之路,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广阔前景。,56,.,1、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改革到了一个新历史关头,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57,.,习近平强调,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开放的最大优势谋求更大发展空间。,58,.,如何理解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赵振华,一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容易改的问题都已经改了,留下来的都是比较难啃的硬骨头,而这些硬骨头又不是来自某一方面,而是来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二是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必然要涉及到一些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59,.,三是深化改革必然要涉及到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如所有制改革特别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财政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诸如此类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项改革都会涉及到其他多项改革,涉及到千千万万人的直接利益。,60,.,四是改革涉及面越来越广,不仅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还需要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国防和军队体制以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等诸多方面,可以说我国的改革是中国历史也是人类发展史上涉及面最广、受众最多、程度最深、难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61,.,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的原因:,一是当代中国的改革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前行,处于迎接世界挑战,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当前,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各国都在加快推进变革。这就要求中国在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改革不适应国际竞争要求的体制机制,以全面改革适应新的形势。,62,.,二是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涉及各方面体制机制完善。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表明,中国共产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敢于向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63,.,三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改革成就日益凸显,唤起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更大期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急需破解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社会矛盾多发叠加,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安全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这就要求我们继续解放,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64,.,2、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5,.,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6个方面,具体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其中,经济方面6条,政治方面3条,文化方面1条,社会方面2条,生态方面1条,国防和军队方面1条。,66,.,一、经济方面,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2、,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3、,加快转变政府职能,4、,深化财税体制改革,5、,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6、,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67,.,二、政治方面,1、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2、推进法治中国建设,3、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三、文化方面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四、社会方面,1、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2、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五、生态方面: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六、国防和军队方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68,.,3、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和方法,十八届三中全会科学总结了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也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所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二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69,.,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70,.,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五个必须”,:,第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第二,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71,.,第三,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第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第五,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72,.,思考题:,1、为什么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和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与最大实际?,2、如何认识并切实抓住我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3、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与任务?,73,.,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