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题技巧.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9778608 上传时间:2025-04-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题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题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题技巧(第34题) 总论:哲学就考研而论最重要的东西是原理 1、搞透哲学原理: 注:哲学关于辩证关系原理的万能公式: 哲学的辩证关系特别多(共计48对),但无非两类,一是并列关系,二是从属关系。 ⑴A和B并列关系(40对): ①总论:A和B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②区别:A和B的定义、特征、作用、地位不同。 ③联系:A和B相互依存:A离不开B:B离不开A(有两种解释,一是一句话变三句 话(任何A离不开B,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离开B的A,离开了也不存在了);二是正说说, 反说说,换个说法再说说。只有。。才。。如果没有就。。。所以。。。, A和B相互渗透:A渗透着B:B渗透着A; A和B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A能转化成B:B也能转化成A ⑵A和B从属关系(6对:物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形式和内容) ①总论:A和B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②区别:A和B的定义、特征、作用、地位不同。 ③联系:A决定B(一定的A决定一定的B的产生、发展、灭亡、性质和内容); B反作用于A(当B适应A促进A的发展,当B不适应A阻碍A的发展)。 ⑶整体和部分;系统和要素即是并列关系也是从属关系。 2、搞活哲学原理: 注意:第一、哲学的题型有三种 1、死记硬背的题目 2、哲学家的命题或原话 3、情景型题目(例子题) 第二、哲学分析题的答题模板: 1、先写......认为: ①唯物论: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认为: ②辩证法: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 ③认识论: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④唯物史观: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2、写出原理,并指出方法论意义。 3、概括材料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或摘抄材料。 4、指出材料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并反对错误。 5、再写一原理,并重复3、4操作。 6、此外,多写几个原理但不必解释。如果实在不会就写两个万能原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和矛盾普遍性的原理),但着重考虑三个黄金原理(自在世界和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原理;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质的飞跃的原理)。 7、下结论:只有按照马克思的上述原理的指导正确处理人的实践活动,我们才能成功!! 注:①如果分值较小去掉第五步。②如果题目给出原理,去掉五、六步。 万能方法论意义(34题哲学分析题最后一问应该回答方法论意义,实在不会就用此方法作答) 先概括材料故事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再指出材料中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处理人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要从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要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发展中找出路,用矛盾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待任何理论首先要做到理论符合实际,坚持真理、发展真理,同时做到理论创新、和时俱进。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相统一,在认识世界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要尊重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我们的实践活动一定能成功。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 (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 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①物质观: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和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①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②自在世界和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 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 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⑤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⑥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从对方那里吸收到了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共同地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四,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斗争性首先引起事物的量变,一旦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原有事物的限度,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⑦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联系: 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联系的含义和特征); ②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从属); ③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从属)。 发展: ④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新事物符合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前进性,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的母腹,它对旧事物采取了扬弃的态度,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优越性;社会领域的新事物符合人民利益,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 ⑤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正、反、换)。 ⑥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原理: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而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发展是有限的,世界的无限发展是由无数个事物有限的发展过程的集合而成的。 3、三个三是指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质量互变规律: ①度的原理: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把握事物的度,可以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事物,做到胸中有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统一。把握事物的度,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掌握“适度”的原则,不能随意超出事物所允许的范围。 ②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③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质的飞跃的原理。 (2)否定之否定规律: ④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⑤辩证的否定观的原理: 第一,辩证否定观认为,事物否定的根源存在于事物的内部,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第二,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否定是批判和继承、克服和保留的统一。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 (3)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见一个一。 4、四个四是指四对范畴:原因和结果,现实和可能,必然和偶然,现象和本质 ①现象和本质(并列,都有); ②必然和偶然(并列,都有); ③原因和结果(并列,都有); ④现实和可能(并列,都有)。 ⑤形式和内容(从属) (三)、认识论(三个一,一观一论一方法)10个原理 1、一观——真理观 ①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②真理的具体性的原理 ③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真理的价值性和客观性的原理:第一,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价值性。第二,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体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附加任何主观随意想像的成分。第三,真理的价值性是从真理对主体的意义和效用上考察,是对真理的作用、意义、功能的揭示和反映。第四,真理的价值性是以真理的客观性为基础的。 ⑤价值的主体性和客观性的原理: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人的需要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是否能实现价值的满足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另外,同一客体对于不同的主体的价值满足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 ⑥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原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2、一论——认识论 ①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③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所谓具体的统一,是指认识、理论要同一定时期、地点、条件下的具体实践相适应。认识、理论要根据具体实践不断地补充、丰富和完善。所谓历史的统一,是指认识、理论要同不断发展的实践相适应,要根据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落后于实践。 ④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认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无限发展的全过程。 3、一方法——辩证思维方法。 注意:辩证思维方法、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见03年、04年真题) (四)、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的因素、规律、特点和动力)15个原理 1、因素: ①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③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规律: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从属)。 3、特点: ①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原理; ②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原理; ③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和主体选择性的原理。 4、动力: 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②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④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⑥社会革命和改革推动着社会发展; 注:本章还有一个原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意义总结 一、唯物论的方法论意义: 1、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2、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也就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其一,在认识世界时,由于规律隐藏在事物的内部,我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把握事物的规律。其二,在改造世界时,我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践目的的需要改变规律赖以起作用的条件,从而限制和防止规律的有害作用,利用其有利作用。 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意义: 1、把握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观点是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观点,因此,坚持矛盾的普遍存在是坚持辩证法的前提。 根据矛盾普遍存在的原理,我们应当学会用矛盾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和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和继承相统一。 2、把握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只有具体地分析特殊的矛盾,我们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加以区别,找出事物发展变化的特殊原因,从而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的方法。要在实践中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启示有:第一,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第二,我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同时又要求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是科学研究的任务。第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提高实践活动自觉性和有效性的必要条件。第四,要注意使用科学的方法。 3、把握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结论: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要正视矛盾,不要回避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地具体地分析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要求,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矛盾。解决矛盾时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但要抓重点、抓关键、看主流。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等,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都蕴涵着矛盾分析法。客观世界的因果联系是辩证的,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事物的发展存在着必然性和偶然性,两者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势,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体现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前途。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是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对事物的发展起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所以必须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但也绝不可忽视偶然性的作用,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现实性和可能性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可能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和可能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新的现实。因此,把握这一对范畴的方法论意义,就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现象和本质也是既对立又加速或延缓作用。两者相联结而存在,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2、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做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和实践必须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达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四、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意义: 1、要尊重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要尊重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 3、要尊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2、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做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和实践必须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达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