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数学选修11知识点及配套练习.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778592 上传时间:2025-04-07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3.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选修11知识点及配套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中数学选修11知识点及配套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面是整理后的目录,看起来清楚些(1-6页是数学选修1-1知识总结,7-24页是每一章的训练题ABC,25-42页是训练题的答案) 目录: 数学选修1-1知识点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基础训练A组]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综合训练B组]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提高训练C组] 第二章 圆锥曲线 [基础训练A组] 第二章 圆锥曲线 [综合训练B组] 第二章 圆锥曲线 [提高训练C组] 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基础训练A组] 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综合训练B组] 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提高训练C组] 高二数学选修1-1知识点 常见逻辑用语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若,则”形式的命题中的称为命题的条件,称为命题的结论. 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则”,它的逆命题为“若,则”. 4、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则”,则它的否命题为“若,则”. 5、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则”,则它的否命题为“若,则”. 6、四种命题的真假性: 原命题 逆命题 否命题 逆否命题 真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假 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 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7、若,则是的充分条件,是的必要条件. 若,则是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8、用联结词“且”把命题和命题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当、都是真命题时,是真命题;当、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是假命题. 用联结词“或”把命题和命题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当、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是真命题;当、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是假命题. 对一个命题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若是真命题,则必是假命题;若是假命题,则必是真命题. 9、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全称量词,用“”表示. 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 全称命题“对中任意一个,有成立”,记作“,”.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存在量词,用“”表示. 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称为特称命题. 特称命题“存在中的一个,使成立”,记作“,”. 10、全称命题:,,它的否定:,.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 圆锥曲线与方程 1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的点的轨迹称为椭圆.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 12、椭圆的几何性质: 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轴上 焦点在轴上 图形 标准方程 范围 且 且 顶点 、 、 、 、 轴长 短轴的长 长轴的长 焦点 、 、 焦距 对称性 关于轴、轴、原点对称 离心率 准线方程 13、设是椭圆上任一点,点到对应准线的距离为,点到对应准线的距离为,则. 14、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的点的轨迹称为双曲线.这两个定点称为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双曲线的焦距. 15、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轴上 焦点在轴上 图形 标准方程 范围 或, 或, 顶点 、 、 轴长 虚轴的长 实轴的长 焦点 、 、 焦距 对称性 关于轴、轴对称,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离心率 准线方程 渐近线方程 16、实轴和虚轴等长的双曲线称为等轴双曲线. 17、设是双曲线上任一点,点到对应准线的距离为,点到对应准线的距离为,则. 18、平面内与一个定点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称为抛物线.定点称为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称为抛物线的准线. 19、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标准方程 图形 顶点 对称轴 轴 轴 焦点 准线方程 离心率 范围 20、过抛物线的焦点作垂直于对称轴且交抛物线于、两点的线段,称为抛物线的“通径”,即. 21、焦半径公式: 若点在抛物线上,焦点为,则; 若点在抛物线上,焦点为,则; 若点在抛物线上,焦点为,则; 若点在抛物线上,焦点为,则. 导数的应用 22、若某个问题中的函数关系用表示,问题中的变化率用式子 表示,则式子称为函数从到的平均变化率. 23、函数在处的瞬时变化率是,则称它为函数在处的导数,记作或,即 . 24、函数在点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是曲线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曲线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是,切线的方程为.若函数在处的导数不存在,则说明斜率不存在,切线的方程为. 25、若当变化时,是的函数,则称它为的导函数(导数),记作或,即. 26、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若,则;若,则; 若,则;若,则; 若,则;若,则; 若,则;若,则. 27、导数运算法则: ; ; . 28、对于两个函数和,若通过变量,可以表示成的函数,则称这个函数为函数和的复合函数,记作. 复合函数的导数与函数,的导数间的关系是 . 29、在某个区间内,若,则函数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增;若,则函数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减. 30、点称为函数的极小值点,称为函数的极小值;点称为函数的极大值点,称为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点、极大值点统称为极值点,极大值和极小值统称为极值. 31、求函数的极值的方法是:解方程.当时: 如果在附近的左侧,右侧,那么是极大值; 如果在附近的左侧,右侧,那么是极小值. 32、求函数在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是: 求函数在内的极值; 将函数的各极值与端点处的函数值,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 (数学选修1-1)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基础训练A组]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 ) A.周期函数的和是周期函数吗? B. C. D.梯形是不是平面图形呢? 2.在命题“若抛物线的开口向下,则”的 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结论成立的是( ) A.都真 B.都假 C.否命题真 D.逆否命题真 3.有下述说法:①是的充要条件.②是的充要条件. ③是的充要条件.则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个 B.个 C.个 D.个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B.“”与“”不等价 C.“,则全为”的逆否命题是“若全不为, 则” D.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5.若, 的二次方程的一个根大于零, 另一根小于零,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已知条件,条件,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二、填空题 1.命题:“若不为零,则都不为零”的逆否命题是。 2.是方程的两实数根;, 则是的条件。 3.用“充分、必要、充要”填空: ①为真命题是为真命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 ②为假命题是为真命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 ③, , 则是的___________条件。 4.命题“不成立”是真命题,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5.“”是“有且仅有整数解”的__________条件。 三、解答题 1.对于下述命题,写出“”形式的命题,并判断“”与“”的真假: (1) (其中全集,,). (2) 有一个素数是偶数;. (3) 任意正整数都是质数或合数; (4) 三角形有且仅有一个外接圆. 2.已知命题若非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的取值范围。 3.若,求证:不可能都是奇数。 4.求证:关于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对于一切实数都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数学选修1-1)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综合训练B组] 一、选择题 1.若命题“”为假,且“”为假,则( ) A.或为假 B.假 C.真 D.不能判断的真假 2.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 A.是有理数 B.是实数 C.是有理数 D. 3.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 , 则互为相反数”的逆命题; ②“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否命题; ③“若 ,则有实根”的逆否命题; ④“不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逆命题; 其中真命题为(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设,则是 的( ) A.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命题:“若,则”的逆否命题是( ) A. 若,则 B. 若,则 C. 若,则 D. 若,则 6.若,使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B.C. D. 二、填空题 1.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命题“若,则,互为倒数”的逆命题; ②、命题“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的否命题; ③、命题“若,则有实根”的逆否命题; ④、命题“若,则”的逆否命题。 其中是真命题的是(填上你认为正确的命题的序号)。 2.已知都是的必要条件,是的充分条件,是的充分条件, 则是的 ______条件,是的 条件,是的 条件. 3.“△中,若,则都是锐角”的否命题为; 4.已知、是不同的两个平面,直线,命题无公共点; 命题, 则的 条件。 5.若“或”是假命题,则的范围是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已知若 (2) (3)若则方程无实数根。 (4)存在一个三角形没有外接圆。 2.已知命题且“”与“非”同时为假命题,求的值。 3.已知方程,求使方程有两个大于的实数根的充要条件。 4.已知下列三个方程: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数学选修1-1)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提高训练C组] 一、选择题 1.有下列命题:①年月日是国庆节,又是中秋节;②的倍数一定是的倍数; ③梯形不是矩形;④方程的解。其中使用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有( ) A.个 B.个 C.个 D.个 2.设原命题:若,则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则原命题与其逆命题 的真假情况是( ) A.原命题真,逆命题假 B.原命题假,逆命题真 C.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真命题 D.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假命题 3.在△中,“”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一次函数的图象同时经过第一、三、四象限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是( ) A. B. C. D. 5.设集合,那么“,或”是“”的( ) 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命题若,则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命题函数的定义域是,则( ) A.“或”为假 B.“且”为真 C.真假 D.假真 二、填空题 1.命题“若△不是等腰三角形,则它的任何两个内角不相等”的逆否命题 是; 2.用充分、必要条件填空:①是的 ②是的 3.下列四个命题中 ①“”是“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的充要条件; ②“”是“直线与直线相互垂直”的充要条件; ③ 函数的最小值为 其中假命题的为 (将你认为是假命题的序号都填上) 4.已知,则是的__________条件。 5.若关于的方程.有一正一负两实数根, 则实数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写出下列命题的“”命题: (1)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2)平方和为的两个实数都为。 (3)若是锐角三角形,则的任何一个内角是锐角。 (4)若,则中至少有一个为。 (5)若。 2.已知; 若是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设, 求证:不同时大于. 4.命题方程有两个不等的正实数根, 命题方程无实数根。若“或”为真命题,求的取值范围。 (数学选修1-1)第二章 圆锥曲线 [基础训练A组] 一、选择题 1. 已知椭圆上的一点到椭圆一个焦点的距离为, 则到另一焦点距离为( ) A.B.C. D. 2.若椭圆的对称轴为坐标轴,长轴长与短轴长的和为,焦距为,则椭圆的方程为( ) A. B. C.或 D.以上都不对 3.动点到点及点的距离之差为,则点的轨迹是( ) A.双曲线 B.双曲线的一支 C.两条射线 D.一条射线 4.设双曲线的半焦距为,两条准线间的距离为,且, 那么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 ) A. B. C. D. 5.抛物线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是( ) A. B. C. D. 6.若抛物线上一点到其焦点的距离为,则点的坐标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1.若椭圆的离心率为,则它的长半轴长为_______________. 2.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焦距为,这双曲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 3.若曲线表示双曲线,则的取值范围是。 4.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_____. 5.椭圆的一个焦点是,那么。 三、解答题 1.为何值时,直线和曲线有两个公共点?有一个公共点? 没有公共点? 2.在抛物线上求一点,使这点到直线的距离最短。 3.双曲线与椭圆有共同的焦点,点是双曲线的渐近线与椭圆的一个交点,求渐近线与椭圆的方程。 4.若动点在曲线上变化,则的最大值为多少? (数学选修1-1)第二章 圆锥曲线 [综合训练B组] 一、选择题 1.如果表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那么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2.以椭圆的顶点为顶点,离心率为的双曲线方程( ) A. B. C.或 D.以上都不对 3.过双曲线的一个焦点作垂直于实轴的弦,是另一焦点,若∠,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 ) A. B. C. D. 4. 是椭圆的两个焦点,为椭圆上一点,且∠,则 Δ的面积为( ) A. B. C. D. 5.以坐标轴为对称轴,以原点为顶点且过圆的圆心的抛物线的方程是( ) A.或 B. C.或 D.或 6.设为过抛物线的焦点的弦,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椭圆的离心率为,则的值为______________。 2.双曲线的一个焦点为,则的值为______________。 3.若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则线段的中点坐标是______。 4.对于抛物线上任意一点,点都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 5.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则双曲线的焦点坐标是_________. 6.设是椭圆的不垂直于对称轴的弦,为的中点,为坐标原点, 则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已知定点,是椭圆的右焦点,在椭圆上求一点, 使取得最小值。 2.代表实数,讨论方程所表示的曲线 3.双曲线与椭圆有相同焦点,且经过点,求其方程。 4. 已知顶点在原点,焦点在轴上的抛物线被直线截得的弦长为, 求抛物线的方程。 (数学选修1-1)第二章 圆锥曲线 [提高训练C组] 一、选择题 1.若抛物线上一点到准线的距离等于它到顶点的距离,则点的坐标为( ) A. B. C. D. 2.椭圆上一点与椭圆的两个焦点、的连线互相垂直, 则△的面积为( ) A. B. C. D. 3.若点的坐标为,是抛物线的焦点,点在 抛物线上移动时,使取得最小值的的坐标为( ) A. B. C. D. 4.与椭圆共焦点且过点的双曲线方程是( ) A. B. C. D. 5.若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 那么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6.抛物线上两点、关于直线对称, 且,则等于( ) A. B. C. D. 二、填空题 1.椭圆的焦点、,点为其上的动点,当∠为钝角时,点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2.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与直线垂直,则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 3.若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若线段的中点的横坐标是,则______。 4.若直线与双曲线始终有公共点,则取值范围是。 5.已知,抛物线上的点到直线的最段距离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当变化时,曲线怎样变化? 2.设是双曲线的两个焦点,点在双曲线上,且, 求△的面积。 3.已知椭圆,、是椭圆上的两点,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与轴相交于点.证明: 4.已知椭圆,试确定的值,使得在此椭圆上存在不同 两点关于直线对称。 (数学选修1-1)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基础训练A组] 一、选择题 1.若函数在区间内可导,且则 的值为( ) A. B. C. D. 2.一个物体的运动方程为其中的单位是米,的单位是秒, 那么物体在秒末的瞬时速度是( ) A.米/秒 B.米/秒 C.米/秒 D.米/秒 3.函数的递增区间是( ) A. B. C.D. 4.,若,则的值等于( ) A. B. C. D. 5.函数在一点的导数值为是函数在这点取极值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必要非充分条件 6.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小值为( ) A.B.C.D. 二、填空题 1.若,则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在点处的切线倾斜角为__________; 3.函数的导数为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是_________,切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 5.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求垂直于直线并且与曲线相切的直线方程。 2.求函数的导数。 3.求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4.已知函数,当时,有极大值; (1)求的值;(2)求函数的极小值。 (数学选修1-1)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综合训练B组] 一、选择题 1.函数有( ) A.极大值,极小值 B.极大值,极小值 C.极大值,无极小值 D.极小值,无极大值 2.若,则( ) A. B. C. D. 3.曲线在处的切线平行于直线,则点的坐标为( ) A. B. C.和 D.和 4.与是定义在R上的两个可导函数,若,满足,则 与满足( ) A. B.为常数函数 C. D.为常数函数 5.函数单调递增区间是( ) A.B. C.D. 6.函数的最大值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1.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是。 2.函数的图像在处的切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________________。 3.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单调减区间为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增函数,则的关系式为是。 5.函数在时有极值,那么的值分别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1. 已知曲线与在处的切线互相垂直,求的值。 2.如图,一矩形铁皮的长为8cm,宽为5cm,在四个角上截去 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制成一个无盖的小盒子,问小正方形的边长 为多少时,盒子容积最大? 3. 已知的图象经过点,且在处的切线方程是 (1)求的解析式;(2)求的单调递增区间。 4.平面向量,若存在不同时为的实数和,使 且,试确定函数的单调区间。 (数学选修1-1) 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提高训练C组] 一、选择题 1.若,则等于( ) A.B. C.D. 2.若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在第四象限,则函数的图象是( ) 3.已知函数在上是单调函数,则实数的 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4.对于上可导的任意函数,若满足,则必有( ) A. B. C. D. 5.若曲线的一条切线与直线垂直,则的方程为( ) A. B. C. D. 6.函数的定义域为开区间,导函数在内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函数在开区间内有极小值点( ) A.个B.个 C.个 D.个 二、填空题 1.若函数在处有极大值,则常数的值为_________; 2.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 3.设函数,若为奇函数,则=__________ 4.设,当时,恒成立,则实数的 取值范围为。 5.对正整数,设曲线在处的切线与轴交点的纵坐标为,则 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是 三、解答题 1.求函数的导数。 2.求函数的值域。 3.已知函数在与时都取得极值 (1)求的值与函数的单调区间 (2)若对,不等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4.已知,,是否存在实数,使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1)在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2)的最小值是,若存在,求出,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新课程高中数学训练题组参考答案 (数学选修1-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基础训练A组] 一、选择题 1.B 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2.D 原命题是真命题,所以逆否命题也为真命题 3.A ①,仅仅是充分条件 ② ,仅仅是充分条件;③,仅仅是充分条件 4.D 否命题和逆命题是互为逆否命题,有着一致的真假性 5.A ,充分,反之不行 6.A , ,充分不必要条件 二、填空题 1.若至少有一个为零,则为零 2.充分条件 3.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充分条件, 4.恒成立,当时,成立;当时, 得; 5.必要条件 左到右来看:“过不去”,但是“回得来” 三、解答题 1.解:(1) ;真,假; (2) 每一个素数都不是偶数;真,假; (3) 存在一个正整数不是质数且不是合数;假,真; (4) 存在一个三角形有两个以上的外接圆或没有外接圆。 2.解: 而,即。 3.证明:假设都是奇数,则都是奇数 得为偶数,而为奇数,即,与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原命题成立 4.证明:恒成立 (数学选修1-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综合训练B组] 一、选择题 1.B “”为假,则为真,而(且)为假,得为假 2.B 属于无理数指数幂,结果是个实数;和都是无理数; 3.C 若 , 则互为相反数,为真命题,则逆否命题也为真;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否命题为“不全等三角形的面积不相等相等” 为假命题; 若 即,则有实根,为真命题 4.A ,“过得去”;但是“回不来”,即充分条件 5.D 的否定为至少有一个不为 6.D 当时,都满足选项,但是不能得出 当时,都满足选项,但是不能得出 二、填空题 1.①,②,③,应该得出 2.充要,充要,必要 3.若,则不都是锐角 条件和结论都否定 4.必要 从到,过不去,回得来 5.和都是假命题,则 三、解答题 1.解:(1)为假命题,反例: (2)为假命题,反例:不成立 (3)为真命题,因为无实数根 (4)为假命题,因为每个三角形都有唯一的外接圆。 2.解:非为假命题,则为真命题;为假命题,则为假命题,即 ,得 3.解:令,方程有两个大于的实数根 即 所以其充要条件为 4.解:假设三个方程:都没有实数根,则 ,即 ,得 。 (数学选修1-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提高训练C组] 一、选择题 1.C ①中有“且”;②中没有;③中有“非”;④ 中有“或” 2.A 因为原命题若,则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的逆否命题为,若都小于,则显然为真,所以原命题为真;原命题若,则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的逆命题为,若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则,是假命题,反例为 3.B 当时,,所以“过不去”;但是在△中, ,即“回得来” 4.B 一次函数的图象同时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但是不能推导回来 5.A “,或”不能推出“”,反之可以 6.D 当时,从不能推出,所以假,显然为真 二、填空题 1.若△的两个内角相等,则它是等腰三角形 2.既不充分也不必要,必要 ①若, ②不能推出的反例为若, 的证明可以通过证明其逆否命题 3.①,②,③①“”可以推出“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 但是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即 ② “”不能推出“直线与直线相互垂直” 反之垂直推出;③ 函数的最小值为 令 4.充要 5. 三、解答题 1.解(1)存在一个正方形的四边不相等;(2)平方和为的两个实数不都为; (3)若是锐角三角形,则的某个内角不是锐角。 (4)若,则中都不为; (5)若。 2.解: 是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即。 3.证明:假设都大于,即 ,而 得 即,属于自相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原命题成立。 4.解:“或”为真命题,则为真命题,或为真命题,或和都是真命题 当为真命题时,则,得; 当为真命题时,则 当和都是真命题时,得 (数学选修1-1) 第二章 圆锥曲线 [基础训练A组] 一、选择题 1.D 点到椭圆的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 2.C 得,或 3.D ,在线段的延长线上 4.C 5.B ,而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是 6.C 点到其焦点的距离等于点到其准线的距离,得 二、填空题 1. 当时,; 当时, 2. 设双曲线的方程为,焦距 当时,; 当时, 3. 4. 5. 焦点在轴上,则 三、解答题 1.解:由,得,即 当,即时,直线和曲线有两个公共点; 当,即时,直线和曲线有一个公共点; 当,即时,直线和曲线没有公共点。 2.解:设点,距离为, 当时,取得最小值,此时为所求的点。 3.解:由共同的焦点,可设椭圆方程为; 双曲线方程为,点在椭圆上, 双曲线的过点的渐近线为,即 所以椭圆方程为;双曲线方程为 4.解:设点, 令,,对称轴 当时,;当时, (数学选修1-1) 第二章 圆锥曲线 [综合训练B组] 一、选择题 1.D 焦点在轴上,则 2.C 当顶点为时,; 当顶点为时, 3.C Δ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4.C 5.D 圆心为,设; 设 6.C 垂直于对称轴的通径时最短,即当 二、填空题 1. 当时,; 当时, 2. 焦点在轴上,则 3. 中点坐标为 4. 设,由得 恒成立,则 5. 渐近线方程为,得,且焦点在轴上 6. 设,则中点,得 ,, 得即 三、解答题 1.解:显然椭圆的,记点到右准线的距离为 则,即 当同时在垂直于右准线的一条直线上时,取得最小值, 此时,代入到得 而点在第一象限, 2.解:当时,曲线为焦点在轴的双曲线; 当时,曲线为两条平行的垂直于轴的直线; 当时,曲线为焦点在轴的椭圆; 当时,曲线为一个圆; 当时,曲线为焦点在轴的椭圆。 3.解:椭圆的焦点为,设双曲线方程为 过点,则,得,而, ,双曲线方程为。 4.解:设抛物线的方程为,则消去得 , 则 (数学选修1-1) 第二章 圆锥曲线 [提高训练C组] 一、选择题 1.B 点到准线的距离即点到焦点的距离,得,过点所作的高也是中线 ,代入到得, 2.D ,相减得 3.D 可以看做是点到准线的距离,当点运动到和点一样高时,取得最小值,即,代入得 4.A 且焦点在轴上,可设双曲线方程为过点 得 5.D 有两个不同的正根 则得 6.A ,且 在直线上,即 二、填空题 1. 可以证明且 而,则 即 2.渐近线为,其中一条与与直线垂直,得 3. 得,当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不合题意 当时, 4. 当时,显然符合条件; 当时,则 5. 直线为,设抛物线上的点 三、解答题 1.解:当时,,曲线为一个单位圆; 当时,,曲线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 当时,,曲线为两条平行的垂直于轴的直线; 当时,,曲线为焦点在轴上的双曲线; 当时,,曲线为焦点在轴上的等轴双曲线。 2.解:双曲线的不妨设,则 ,而 得 3.证明:设,则中点,得 得 即,的垂直平分线的斜率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当时, 而, 4.解:设,的中点, 而相减得 即, 而在椭圆内部,则即。 新课程高中数学训练题组参考答案 (数学选修1-1)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基础训练A组] 一、选择题 1.B 2.C 3.C 对于任何实数都恒成立 4.D 5.D 对于不能推出在取极值,反之成立 6.D 得而端点的函数值,得 二、填空题 1. 2. 3. 4. 5. 三、解答题 1.解:设切点为,函数的导数为 切线的斜率,得,代入到 得,即,。 2.解: 3.解:, 当得,或,或, ∵,, 列表: + + ↗ ↗ 又;右端点处; ∴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 4.解:(1)当时,, 即 (2),令,得 (数学选修1-1)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综合训练B组] 一、选择题 1.C ,当时,;当时, 当时,;取不到,无极小值 2.D 3.C 设切点为,, 把,代入到得;把,代入到得,所以和 4.B ,的常数项可以任意 5.C 令 6.A 令,当时,;当时,,,在定义域内只有一个极值,所以 二、填空题 1.,比较处的函数值,得 2. 3. 4.恒成立, 则 5. ,当时,不是极值点 三、解答题 1.解: 。 2.解: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厘米,则盒子底面长为,宽为 ,(舍去) ,在定义域内仅有一个极大值, 3.解:(1)的图象经过点,则, 切点为,则的图象经过点 得 (2) 单调递增区间为 4.解:由得 所以增区间为;减区间为。 (数学选修1-1)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提高训练C组] 一、选择题 1.A 2.A 对称轴,直线过第一、三、四象限 3.B 在恒成立, 4.C 当时,,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当时,,在上是减函数,故当时取得最小值,即有 得 5.A 与直线垂直的直线为,即在某一点的导数为,而,所以在处导数为,此点的切线为 6.A 极小值点应有先减后增的特点,即 二、填空题 1.,时取极小值 2.对于任何实数都成立 3. 要使为奇函数,需且仅需, 即:。又,所以只能取,从而。 4.时, 5., 令,求出切线与轴交点的纵坐标为,所以,则数列的前项和 三、解答题 1.解: 。 2.解:函数的定义域为, 当时,,即是函数的递增区间,当时, 所以值域为。 3.解:(1) 由,得 ,函数的单调区间如下表: ­ 极大值 ¯ 极小值 ­ 所以函数的递增区间是与,递减区间是; (2),当时, 为极大值,而,则为最大值,要使 恒成立,则只需要,得。 4.解:设 ∵在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 ∴在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 ∴∴ 解得 经检验,时,满足题设的两个条件. 40 / 40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