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同等学力中医学复习参考.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778099 上传时间:2025-04-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等学力中医学复习参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同等学力中医学复习参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等学力《中医学》 ···中医耳鼻喉科(五官科合5%)··· 旋耳疮:是指旋绕耳廓或耳周发生的湿疮。 风热湿邪犯耳-瘙痒,糜烂,渗液-清热祛湿,疏风止痒 -消风散 血虚生风化燥-瘙痒,皮厚,结痂 -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地黄饮 断耳疮:是指以耳廓红肿热痛,溃烂流脓,甚至软骨坏死,耳廓变形为特征的疾病。(西医学的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 耳廓损伤,邪毒犯耳-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五味消毒饮加味 热毒炽盛,灼腐耳廓-清热解毒,祛腐排脓-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耳瘘:是指发生于耳前或耳后的瘘管。 禀赋缺损,复感邪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五味消毒饮加减 气血耗伤,邪毒滞留-益气养血,托毒排脓-托里消毒散加减 耳疖:是指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以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为特征。 耳疮:是指外耳道弥漫性红肿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好发于夏秋季节。 风热邪毒、上犯耳窍-疏风清热、解毒消肿-五味消毒饮 肝胆湿热、上攻耳窍-清泄肝胆、利湿消肿-龙胆泻肝汤 血虚化燥、耳窍失养-养血润燥-地黄饮 大疱性鼓膜炎:是指以耳痛。鼓膜起血疱为主要特征的耳病。 风热时邪,上犯耳窍-疏风散邪,清热解毒-银翘散+五味消毒饮 肝胆火毒,燔灼耳窍-清泄肝胆,解毒泻火-龙胆泻肝汤 耵耳:是指耵聍堵塞外耳道引起的疾病。 外耳道异物:是指外来物体误入耳道。 风热时邪,上犯耳窍-疏风散邪,清热解毒-银翘散+五味消毒饮 肝胆火毒,燔灼耳窍-清泄肝胆,解毒泻火-龙胆泻肝汤 脓耳:是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耳病。 风热外侵-疏风清热、解毒消肿-蔓荆子散 肝胆火盛-清肝泻火、解毒排脓-龙胆泻肝汤 脾虚湿困-健脾渗湿、补托排脓-托里消毒散 肾元亏虚-补肾培元、祛腐化浊-知柏地黄丸/肾气丸 脓耳变证:是指由脓耳变生的病症,多因脓耳邪毒炽盛,或治疗不当,邪毒扩散而致,病情较为复杂,严重,甚至可危及生命。 耳眩晕:是指由而窍病变所引起的以头晕目眩,如坐舟车,天旋地转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发作期: 痰浊中阻-头重如裹、呕吐痰涎、胸脘痞闷-燥湿健脾、涤痰止眩-半夏白术天麻汤 寒水上泛-心悸神疲、呕吐清涎、背冷肢厥-温壮肾阳、散寒利水-真武汤 肝阳上扰-急躁心烦、口苦咽干、面红目赤-平肝熄风、滋阴潜阳-天麻钩藤饮 风邪外袭-突发晕眩、如立舟船、恶心呕吐-疏风散邪、清利头目-桑菊饮 间歇期: 上气不足-补益气血,健脾安神-归脾汤 髓海不足-滋补肾阴,填精益髓-杞菊地黄丸 鼻疔:是指发生在鼻尖,鼻翼及鼻前庭部位的疖肿。以局部红肿疼痛,呈栗粒状突起,有脓点为特征。 邪毒外袭,火毒上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五味消毒饮 火毒炽盛,内陷营血-泻热解毒,清营凉血-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三宝 鼻疳:是指以鼻前庭及其附近皮肤红肿,糜烂,渗液,结痂,灼痒,或皱裂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肺经蕴热-清热泻肺-黄芩汤 湿热郁蒸-清热燥湿-萆薢渗湿汤 阴虚血燥-滋阴养血-四物消风饮 鼻窒:是指以经常性鼻塞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鼻病。 肺经蕴热-清热散邪,宣肺通窍-黄芩汤 肺脾气虚-补益肺脾,散邪通窍-温肺止流丹/补中益气汤 邪毒久留-行气活血,化瘀通窍-通窍活血汤 鼻槁:是指鼻内干燥,粘膜萎缩,甚或鼻腔宽大为特征的慢性鼻病。 燥邪犯肺-清燥润肺、宣肺散邪-清燥救肺汤 肺肾阴虚-滋养肺肾、生津润燥-百合固金汤 脾气虚弱-健脾益气、祛湿化浊-补中益气汤 鼻鼽:是指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肺气虚寒,卫表不固:温肺散寒,益气固表。方药:温肺止流丹 脾气虚弱,清阳不升:益气健脾,升阳通窍。方药:补中益气汤 肾阳不足,温煦失职:温补肾阳,固肾纳气。方药:肾气丸 肺经伏热,上犯鼻窍:清宣肺气,通利鼻窍。方药:辛荑清肺饮 鼻渊:是指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 肺经风热-疏风清热、宣肺通窍-银翘散 胆腑郁热-清利肝胆、泻火通窍-龙胆泻肝汤 脾胃湿热-清热利湿、化浊通窍-甘露消毒丹 脾气虚弱-健脾益气、利湿通窍-参苓白术散、托里消毒散 肺气虚寒-温补肺气、散寒通窍-温肺止流丹 鼻息肉:是指鼻内光滑柔软,状如葡萄或荔枝肉样的赘生物。 寒湿凝聚鼻窍-温化寒湿,散结通窍-温肺止流丹 温热蕴积鼻窍-清热利湿,散结通窍-辛荑清肺饮 鼻衄:即鼻出血,是多种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 肺经风热-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桑菊饮加减 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凉膈散加减 肝火上逆-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心火亢盛-清心泻火、凉血止血-泻心汤加减 肝肾阴虚-滋养肝肾、养血止血-知柏地黄丸加减 脾不统血-健脾益气、摄血止血-归脾汤加减 喉痹:是指以咽痛或异物感不适,咽部红肿,或喉底有颗粒状突起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西医学的咽炎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在咽部的表现可参考本并进行辨证施治)(《素问·阴阳别论》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 乳蛾:是指咽痛或异物感不适,喉核红肿,表面或有黄白脓点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西医学的扁桃体炎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 喉痈:是指发生于咽喉及邻近部位的痈肿。 外邪侵袭,热毒博结-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五味消毒饮 热毒困结,化腐成脓-泻热解毒,消肿排脓-仙方活命饮 气阴耗损,余邪未清-益气养阴,清解余毒-沙参麦冬汤 喉瘖:是指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特征的喉部疾病。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开音-三坳汤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利喉开音-疏风清热汤 痰热壅肺-清热泻肺,利喉开音-泻白散 肺肾阴虚-滋阴降火,润喉开音-百合固金汤 肺脾气虚-补益肺脾,益气开音-补中益气汤 血瘀痰凝-行气活血,化痰开音-会厌逐瘀汤 急喉风:是指以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咽喉疾病。 风热外袭、热毒内困-疏风泻热、解毒消肿-清咽利膈汤 热毒熏蒸、痰热壅结-泻火解毒、祛痰开窍-清瘟败毒饮 风寒痰浊、凝聚咽喉-疏风散寒、化痰消肿-六味汤 梅核气:是指以咽部异物感如梅核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肝郁气滞-疏肝理气,散结解郁-逍遥散 痰气互结-行气导滞,散结除痰-半夏厚朴汤 ···中医眼科··· 五轮的解剖部位及脏腑分属表 五轮 解剖部位 脏腑分属 肉轮 胞睑 脾 胃 血轮 两眦 心 小肠 气轮 白睛 肺 大肠 风轮 黑睛 肝 胆 水轮 瞳神 肾 膀胱 外障: 病位:胞睑、两眦、白睛、黑睛 病因:六淫之邪、外伤所致 特点:外显证候较明显,如红赤肿胀、湿烂、生眵、流泪、痂皮、结节、上胞下垂、胬肉、翳膜等,多有眼痛、痒涩、羞明、眼睑难睁等自觉症状 内障 病位:瞳神、晶珠、神膏、视衣、目系等 病因:内伤七情、脏腑内损、气血两亏、阴虚火炎、气滞血瘀以及外邪、眼外伤 特点:一般眼外观端好,多有视觉变化,如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物易色、视灯光有如彩虹及夜盲等症;也可见抱轮火赤或白睛混赤、瞳神散大或缩小、变形或变色、眼底出血、渗出、水肿等改变 绿风内障:是以头眼胀痛,眼珠变硬,瞳神散大,瞳色淡绿,视力锐减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眼病。又名绿风、绿盲、绿水灌珠等。相当于西医学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①风火攻目证-清热泻火,平息肝风-绿风羚羊饮 ②气火上逆证-疏肝解郁,泻火降逆-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 ③痰火郁结证-降火逐痰-将军定痛丸 青风内障:是指眼无明显不适,或时有轻度眼胀及视物昏朦,视野渐窄,终致失明的内障眼病。又名青风、青风障症等。西医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圆翳内障:是指随年龄增加而晶珠逐渐混浊,视力缓慢下降,终致失明的眼病。相当于西医的老年性白内障,或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①中老年发病;②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光定位正常;③裂隙灯、晶珠混浊;④除外其它引起晶珠混浊的眼局部病变及全身性疾病。皮质性白内障的分期:初发期、肿胀期、成熟期、过熟期。 手术治疗:中医眼科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在翳定障老,瞳神不欹不侧,阴看则大,阳看则小,唯见三光时行白内障针拨术。 瞳神紧小:是黄仁受邪,以瞳神持续缩小,展缩不灵,多伴有抱轮红赤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眼病。 诊断依据:①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 ②黑睛后壁可见粉尘或小点状、羊脂状物沉着 ③神水混浊(丁道尔现象阳性) ④瞳神紧小或瞳神干缺 ⑤睫状区压痛阳性 肝经风热证-疏风清热-新制柴连汤 肝胆火炽证-清泻肝胆-龙胆泻肝汤 风湿夹热证-祛风清热除湿-抑阳酒连散 虚火上炎证-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 聚星障:是指黑睛骤生多个细小星翳,其形或联缀,可团聚,伴有碜涩疼痛、羞明流泪的眼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依据其形态的不同,又分别被命名为树枝状角膜炎、地图状角膜炎、盘状角膜炎。 风热客目证-疏风清热-银翘散 肝胆火炽证-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 湿热犯目证-清热除湿-三仁汤 阴虚夹风证-滋阴祛风-加减地黄丸 ··中医骨伤科(10%)··· 创伤急救: 现场急救五大技术: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急救的原则: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 创伤救护的步骤: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并积极预防和治疗休克等并发症。 急救基本技术:心肺复苏术,止血方法(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包扎,固定,搬运。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又称为骨筋膜室综合征、筋膜间室综合征等,是因各种原因造成骨筋膜室内组织压力急剧增高,使血管受压,血循环障碍,肌肉和神经组织血供不足,甚至缺血性坏死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体征,统称为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常发生在小腿、前臂,多见于胫腓骨骨折,桡尺骨干双骨折,肱骨髁上骨折。 5P征:疼痛,感觉异常,苍白,无脉,瘫痪 治疗方法:制动观察,改善微循环,切开减压。(①改善血循环②切开减压③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骨折的诊断要点:  1)病史:有外伤史。  2)临床症状:局部可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3)体征:局部压痛,纵轴叩击痛,畸形,骨擦音及异常活动是骨折特有的体征。  4)辅助检查:X线检查。CT、MRI检查。  5)骨折的局部情况:  (1)一般情况: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障碍。  骨折特征: ①畸形:骨折时常因暴力作用、肌肉或韧带牵拉、搬运不当而使断端移位,出现肢体形状改变而产生畸形; ②骨擦音:骨折两断端相互碰触或摩擦所产生的音响或摩擦感。一般在局部检查时用手触摸骨折处而感觉到; ③异常活动:骨干部无嵌插的完全骨折,可出现如同关节一样能屈曲旋转的不正常活动,又称为假关节活动。 桡神经损伤出现腕下垂;尺神经损伤出现爪形手;正中神经损伤拇指不能对掌;腓总神经损伤出现足下垂。 折的愈合过程:(1)血肿机化期:伤后4-5小时,骨折部位血液开始凝固,形成含有网状纤维素的血凝块。血肿的刺激使骨折部位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等再生,并从骨折两端同时向血肿内生长,犹如树根在土壤内生长一样。这些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和吞噬细胞从各个方向侵入血凝块和坏死组织,并分裂繁殖,最后积血清除,形成肉芽组织,肉芽组织再一步转华纤维组织,将两个骨折端连接在一起形成纤维愈合。这个过程叫血肿机化期,这一时期约2-3周完成。    (2)骨痂形成期:在骨折后1周,骨膜内的成骨细胞开始大量分裂增生,形成新生骨,并从骨折两端沿着血肿机化后变成纤维组织,最后两端连接一起,将纤维组织变成骨组织。这一阶段大约在骨折后1周开始,4-6周完成。此时断裂的骨头被新生骨组织连接在一起,虽不会移位,但仍不能持重,否则容易发生成角变形。    (3)骨性愈合期:骨痂内的新生骨小梁逐渐增加,骨折间隙的桥梁骨痂完全骨化,这就是愈合期。约在骨折后8-12周,X线片上显示骨折线消失,骨闸密度增加,髓腔为骨痂所充填,骨痂与皮质的界限 不清。此时骨折端之间已形成骨连接,外力作用时骨折部不再变形,故够负重活动。 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与骨性愈合标准:  1)临床愈合标准:(第2、4项的测定须慎重,防止发生变形或再骨折) ①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②局部无异常活动;  ③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④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肢能平举1kg达1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手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⑤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观察的第一天即为临床愈合日期。 2)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①具备临床愈合标准的条件;②x线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脱位:构成一个关节的两骨端发生分离。 脱位的分类:  一、按原因:①外伤性 ②病理性 ③先天性  二、按时间:①新鲜脱位(2 ~ 3周) ②陈旧脱位 ③习惯性脱位 三、按程度:①完全脱位 ②不全脱位;①单纯性脱位 ②复杂性脱位 四、按部位:①前脱位 ②后脱位 ③中心性脱位  四肢以远程肢体移位方向,脊柱以上位椎体移位方向 腰椎间盘突出症:指腰椎间盘退变后,在暴力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于纤维环之外,刺激或哑婆婆脊髓(圆锥)、马尾、血管或神经根而产生的腰腿痛综合征。多见30-50岁青壮年,男多女,劳力劳动者多。好发于腰4-5与腰5-骶1节段,多表现为坐骨神经痛。  1)病因病机:内因: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外因:外伤、劳损、受寒 2)分型:①按照症状和病理变化:膨出型、凸起型、破裂型、游离型、椎体内突出型等②椎间盘突出部位和方向:中央型突出、后外侧型突出、极外侧型突出等。 3)临床表现:主要症状:腰痛伴下肢放射痛。放射痛部位感觉麻木,无力。各皮肤感觉异常对应:①小腿内侧:腰3-4突出,压迫腰4神经根。 (引起踝背伸【胫前肌】萎缩,膝反射减弱)②小腿前外侧、足背前内侧:腰4-5突出,压迫腰5神经根。(引起拇背伸肌减退)③小腿后外侧、足背外侧缘及足底:腰5-骶1突出,压迫骶1神经根。 (引起拇跖屈力减弱,跟腱反射减弱④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马鞍区受压麻木。  4)腰4-5与腰5-骶1节段突出者,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腰3-4突出者,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屈颈试验阳性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是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患。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  别名“五十肩”,“漏肩风”,“露肩风”“肩凝症(风)”。慢性发病,肩外展试验阳性,即肩外展功能受限,继续被动外展时,肩部随之高耸;重者外展、外旋、后伸等各个方向功能活动均受到严重限制。  1)病因病机:气血不足,血不养筋,肩部陈伤,外邪入侵;肩部骨折脱位,关节囊挫伤,血肿机化粘连,上肢骨折固定过长,关节囊挛缩,活动受限 。 2)临床表现:肩周炎起病急骤,疼痛剧烈,肩部肌肉痉挛,肩关节活动受限,中后期疼痛减轻,压痛范围较广,肩关节僵硬,活动困难,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痉挛。  3)内治法: 风寒侵袭-祛风散寒、通络止痛-蠲痹汤加减 寒湿凝滞-散寒除湿、化瘀通络-乌头汤加减 气血亏虚-益气养血、祛风通络-秦桂四物汤加味 瘀血阻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活络效灵丹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4 / 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医师/药师资料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