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北京四中2016届高三第二学期开学考试理综试题.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9777223 上传时间:2025-04-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四中2016届高三第二学期开学考试理综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北京四中2016届高三第二学期开学考试理综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四中2016届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Cl 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0分) 本部分共20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 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图所示四种不同生物,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细胞的细胞壁可被纤维素酶分解产生葡萄糖 B.乙是低等植物,其细胞中同时具有中心体和叶绿体 C.丙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其结构不稳定易产生变异 D.丁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是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核 2.某位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流程。实验中5只家兔的药剂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 空腹家兔称重编号 无症状 低血糖症 观察并记录现象 ①号 生理盐水  ②~⑤号 胰岛素盐水  ②号 葡萄糖溶液  ③号 肾上腺素  ④号 胰高血糖素  ⑤号 生理盐水  首次 注射  二次 注射  据此判断,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有①号和⑤号家兔 B.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最先缓解的是②号家兔 C.该实验不能证明肾上腺素是如何升高血糖的 D.该实验证明了家兔的血糖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 3.为了研究光合作用,生物小组的同学把菠菜叶磨碎,分离出细胞质基质和全部叶绿体。然后又把部分叶绿体磨碎分离出叶绿素和叶绿体基质,分别装在A、B、C、D 四支试管内(如图),并进行光照。关于这个实验的说明正确的是 A.应用了离心法和同位素标记法 B.用碘液检验,B管溶液变蓝 C.C管用碘液检验,溶液变蓝 D.D管能完成光反应过程 4.下列实例中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变化的是 A.在黑褐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 B.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比例越来越高 C.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自交、筛选提高纯合矮秆抗病小麦的比例 D.通过辐射青霉菌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5.下列关于实验方法或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操作过程中漂洗的目的均为洗掉浮色便于观察 B.可用洋葱鳞片叶为实验材料提取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C.各种实验中均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 D.生长在麦麸上的黑曲霉或生长在木屑上的木霉均可分解纤维素 6.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还原性的是 A.用葡萄糖制镜或保温瓶胆 B.用Na2S除去废水中的Hg2+ C.用NaHCO3治疗胃酸过多 D.用Na2SiO3溶液制备木材防火剂 7.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铝热法炼铁: 2Al+Fe2O32Fe+Al2O3 B.工业进行“氮的固定”:N2+3H22NH3 C.铅蓄电池充电时阴极反应:PbSO4(s)+2e—=Pb(s)+SO42-(aq) D.用铜和稀硝酸制备硝酸铜:Cu + 4H+ +2NO3- = Cu2+ + 2NO2↑+2H2O 8.下列① ②对应的试剂(或条件)不能完成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试剂(或条件) A 温度对Na2S2O3与H2SO4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热水浴 ②冷水浴 B 用Na块检验乙醇分子存在不同于烃分子里的氢原子 ①乙醇 ②煤油 C 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自来水中Cl—是否蒸馏除去 ①自来水 ②蒸馏水 D 用溴水检验苯的同系物中取代基对苯基活性有影响 ①苯 ②甲苯 9.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X Y Z 实验现象 A 苯酚浊液 NaOH 盐酸 浑浊液变澄清,后又变浑浊 B FeCl3 KSCN KCl固体 溶液变为红色,后颜色加深 C KI 足量氯水 乙醇 溶液变为黄色,后溶液分层,上层为紫红色,下层为无色 D Na2SO3 Ba(NO3)2 盐酸 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有大量气体生成 10.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 事 实 推 测 A 12Mg与水反应缓慢,20Ca与水反应较快 56Ba(ⅡA)与水反应会更快 B 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Ge也是半导体材料 ⅣA族的元素都是半导体材料 C HCl在1500℃时分解,HI在230℃时分解 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 D Si与H2高温时反应, S与H2加热能反应 P与H2在高温时能反应 11.电导率可用于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室温下,用0.100 mol·L-1 NH3·H2O滴定10 mL浓度均为0.100 mol·L-1HCl和CH3COOH的混合液,电导率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溶液中c(H+)为0.200 mol·L-1 B.溶液温度高低为①>③>② C.③点溶液中有c(Cl—)>c(CH3COO—) D.③点后因离子数目减少使电导率略降低 12.电化学降解NO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铅蓄电池的A极为正极 B.电解的过程中有H+从左池移动到右池 C.该电解池的阴极反应为:2NO3- + 6H2O + 10e- = N2↑ + 12OH- D.若电解过程中转移2moL电子,则交换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Δm左—Δm右)为10.4g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中悬浮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B.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C.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对外界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少 14.一束可见光a由三种单色光m、p、n组成。光束a通过三棱镜后情况如图所示,检测发现单色光p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m p n A.真空中单色光m的波长大于n的波长 B.单色光m的频率大于n的频率 C.单色光n一定可以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D.在三棱镜中,单色光m的光速大于n的光速 15.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此时质点P正沿y轴负方向运动,其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该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分别是: A.沿x轴正方向,30 m/s B.沿x轴负方向,30 m/s C.沿x轴正方向,60 m/s D.沿x轴负方向,60 m/s 16.我国的“神舟七号”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载着3名宇航员顺利升空,并成功“出舱”和安全返回地面。当“神七”在绕地球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时,设飞船舱内质量为m的航天员站在可称体重的台秤上。用R表示地球的半径,g表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表示飞船所在处的向心加速度,N表示航天员对台秤的压力,不考虑地球自转,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g´=0 B.N=mg C. D. F A B 图6 17.如图所示,在水平光滑地面上有A、B两个木块,A、B之间用一轻弹簧连接。A靠在墙壁上,用力F向左推B使两木块之间弹簧压缩并处于静止状态。若突然撤去力F,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A离开墙壁前,A、B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也守恒 B.木块A离开墙壁前,A、B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但机械能守恒 C.木块A离开墙壁后,A、B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D.木块A离开墙壁后,A、B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但机械能守恒 18.如图,一很长的、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两端各系一小球a和b。a球质量为m,静置于地面;b球质量为3m,用手托往,高度为h,此时轻绳刚好伸直。从静止开始释放b后,a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到地面的距离为: A.h B. 1.5h C. 2h D. 2.5h E R 电流 传感器 1 2 S C 甲 t 0 I 1 2 乙 19.把一个电容器、电流传感器、电阻、电源、单刀双掷开关按图甲所示连接。先使开关S与1端相连,电源向电容器充电;然后把开关S掷向2端,电容器放电。与电流传感器相连接的计算机所记录这一过程中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关于这一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甲 A.在形成电流曲线1的过程中,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逐渐减小 B.在形成电流曲线2的过程中,电容器的电容逐渐减小 C.曲线1与横轴所围面积等于曲线2与横轴所围面积 D.S接1端,只要时间足够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就能大于电源电动势E I 图2 图1 B F b a M N P Q R 20.如图1所示,光滑平行金属导轨MN、PQ所在平面与水平面成θ角,M、P两端接有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阻值为r的金属棒ab垂直导轨放置,其它部分电阻不计。整个装置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从t = 0时刻开始棒受到一个平行于导轨向上的外力F,由静止开始沿导轨向上运动,运动中棒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通过R的感应电流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下面分别给出了穿过回路abPM的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率、棒两端的电势差和通过棒的电荷量q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Uab q 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180分) 本部分共11小题,共180分 21.(18分)实验题: (1)(6分)某同学通过实验测量一根长度为L的电阻丝的电阻率。 ①由图甲可知电阻丝的直径D=________mm。 ②将如下实验操作补充完整: 按图乙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P置于B端;将S2拨向接点1,闭合S1,调节R1,使电流表示数为I0;将电阻箱R2的阻值调至最大,S2拨向接点2, ,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0,记录此时电阻箱的示数为R2。 甲 0 4 5 0 35 40 30 45 E r B A P R1 S1 R2 电阻丝 1 2 S2 乙 A ③此电阻丝的电阻率的表达式 。(用已知量和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M P N O A B 图甲 (2)(12分)两位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①实验中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斜槽轨道尽量光滑以减小误差 B.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C.入射球A每次必须从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 D.两球的质量必须相等 ②测量所得入射球A的质量为mA,被碰撞小球B的质量为mB,图甲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水平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A从斜轨上的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点的位置P,测得平抛射程为OP;再将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与小球B相撞,分别找到球A和球B相撞后的平均落点M、N,测得平抛射程分别为OM和ON。当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 时,即说明两球碰撞中动量守恒;如果满足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时,则说明两球的碰撞为完全弹性碰撞。 图乙 N′ B′ P′ 木条 A B M′ O h1 h2 h3 ③乙同学也用上述两球进行实验,但将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装:如图乙所示,将白纸、复写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条上,用来记录实验中球A、球B与木条的撞击点。实验时,首先将木条竖直立在轨道末端右侧并与轨道接触,让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撞击点为B′;然后将木条平移到图中所示位置,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确定其撞击点P′;再将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与球B相撞,确定球A和球B相撞后的撞击点分别为M′和N′。测得B′与N′、P′、M′各点的高度差分别为h1、h2、h3。若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 时,则说明球A和球B碰撞中动量守恒。 m q E 22.(16分)如图所示,在一足够大的空间内存在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E=3.0×104 N/C。有一个质量m=4.0×10-3 kg的带电小球,用绝缘轻细线悬挂起来,静止时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取g=10 m/s2,sin37°=0.60,cos37°=0.80,不计空气阻力的作用。 (1)求小球所带的电荷量及电性; (2)如果将细线轻轻剪断,求细线剪断后,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P a b M N L L d 激光束 探测器 (3)从剪断细线开始经过时间t=0.20 s,求这一段时间内小球电势能的变化量。 23.(18分) 飞行时间质谱仪可以根据带电粒子的飞行时间对气体分子进行分析。如图所示,在真空状态下,自脉冲阀P喷出微量气体,经激光照射产生不同正离子,自a板小孔进入a、b间的加速电场,从b板小孔射出,沿中线方向进入M、N板间的方形区域,然后到达紧靠在其右侧的探测器。已知极板a、b间的电压为U0,间距为d,极板M、N的长度和间距均为L。不计离子重力及经过a板时的初速度。 (1)若M、N板间无电场和磁场,请推导出离子从a板到探测器的飞行时间t与比荷k(k=,q和m分别为离子的电荷量和质量)的关系式; (2)若在M、N间只加上偏转电压U1,请论证说明不同正离子的轨迹是否重合; (3)若在M、N间只加上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已知进入a、b间的正离子有一价和二价的两种,质量均为m,元电荷为e。要使所有正离子均能通过方形区域从右侧飞出,求所加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最大值Bm。 24.(20分)一倾角为θ=45°的斜面固定于地面,斜面顶端离地面的高度h0=1m,斜面底端有一垂直于斜面的固定挡板。在斜面顶端自由释放一质量 m=0.09kg的小物块(视为质点)。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设小物块与挡板碰撞过程中无能量损失。重力加速度g=10 m/s2。 (1)求小物块第一次与挡板碰撞前的速度; (2)求小物块运动的总路程; (3)求停止运动前,小物块对挡板的总冲量。 25.(17分)以乙炔或苯为原料可合成有机酸H2MA,并进一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PMLA。 Ⅰ.用乙炔等合成烃C。 已知: (1)A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是 、 。 (2)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属于乙酸酯,其结构简式是 。 (3)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反应类型是 。 Ⅱ.用烃C和苯合成PMLA的路线如下。 已知: (4)1 mol有机物H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CO2 44.8 L,H有顺反异构,其反式结构简式是 。 (5)E的结构简式是 。 (6)G与NaOH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7)聚酯PMLA 有多种结构,写出由H2MA制PMLA的化学方程式(任写一种) 。 26.(14分)燃煤产生的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主要为NO、NO2)易形成污染,必须经脱除达标后才能排放。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O形成硝酸型酸雨的反应 ______ ,____________。 (2)能作脱除剂的物质很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 。 a.用 H2O作脱除剂,不利于吸收含氮烟气中的NO b.用 Na2SO3作脱除剂,O2会降低Na2SO3的利用率 c.用CO作脱除剂,会使烟气中NO2的浓度增加 (3)尿素[CO(NH2)2]在一定条件下能有效将NOx转化为N2。 Ⅰ.已知可通过下列方法合成尿素: 2NH3(g) + CO2(g) H2NCOONH4(s) ΔH = - 159.5 kJ/mol H2NCOONH4(s) CO(NH2)2(s) + H2O(l) ΔH = + 28.5 kJ/mol ① 尿素释放出NH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② 写出有利于尿素释放NH3的条件 。 Ⅱ.CO(NH2)2与某种烟气(主要为N2、NO和O2)中的NO的物质的量比值分别为1:2、2:1、3:1时,NO脱除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 ① 曲线a 对应CO(NH2)2 与NO的物质的量比值是 。 ② 曲线a、b、c中,800℃~900℃区间内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③ 900℃~1200℃ 区间内脱除率下降,NO浓度上升。发生的主要反应是_____。 ④ 曲线a中, NO的起始浓度为6×10-4 mg/m3,从A点到B点经过0.8 s,该时间段内NO的脱除速率为____ mg/(m3·s) 。 27.(12分)硼泥主要由MgO和SiO2组成,含有少量Fe2O3、FeO、Al2O3等杂质。用硼泥生产氢氧化镁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某些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氢氧化物 开始沉淀时的pH 完全沉淀时的pH Mg(OH)2 9.3 10.8 Fe(OH)2 7.6 9.6 Fe(OH)3 2.7 3.7 Al(OH)3 3.7 4.7 (1)MgO的电子式为 。 (2)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 ,向滤渣2中继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加入NaOH调节溶液pH=12.0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利用Mg(OH)2与含SO2的烟气反应生成MgSO4,可以使烟气脱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 (5)若取a吨硼泥为原料,最后得到b吨Mg(OH)2产品(假设生产过程中镁元素无损失),则硼泥中MgO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有a、b的代数式表示)。 28. (15分)某学生对Na2SO3与AgNO3在不同的pH下反应进行探究。 (1)测得Na2SO3溶液pH=10,AgNO3溶液pH=5,二者水解的离子分别是 。 (2)调节pH,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 pH 现 象 a 10 产生白色沉淀,稍后溶解,溶液澄清 b 6 产生白色沉淀,一段时间后,沉淀未溶解 c 2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一段时间后,产生海绵状棕黑色物质X 查阅资料得知: ⅰ.Ag2SO3:白色,难溶于水,溶于过量的Na2SO3溶液 ⅱ.Ag2O:棕黑色,不溶于水,能和酸反应 ①推测a中白色沉淀为Ag2SO3,离子方程式是 。 ②推测a中白色沉淀为Ag2SO4,推测的依据是 。 (3)取b、c中白色沉淀,置于Na2SO3溶液中,沉淀溶解。该同学设计实验确认了白色沉淀不是Ag2SO4,实验方法是:另取Ag2SO4固体置于_________溶液中,未溶解。 (4)将c中X滤出、洗净,为确认其组成,实验如下: Ⅰ.向X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Ⅱ.向X中加入过量浓HNO3,产生红棕色气体 Ⅲ.用Ba(NO3)2、BaCl2检验Ⅱ中反应后的溶液,前者无变化,后者产生白色沉淀 ①实验Ⅰ的目的是 。 ②根据上述现象,分析X的性质和元素组成是 。 ③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该同学综合以上实验,分析X产生的原因,认为随着酸性的增强,体系还原性增强。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实验如下: ①气体Y是 。 ②白色沉淀转化为X的化学方程式是 。 29.(18分)生长素和乙烯与植物生长发育密切相关,请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生长素(IAA)和乙烯作为信号分子,都要通过与____ _____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从而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起____________作用。IAA在植物根尖的运输方向是从_____________区到__________________区从而使根伸长。 (2)1964年,科学家进行离体实验发现,当在反应体系中加入14C-蛋氨酸,发现有14C -乙烯产生,由此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以上实验结果的基础上,1979年,美籍华人杨祥发发现,在无氧条件下,当供给植物14C-蛋氨酸时,检测不到乙烯产生,只有14C标记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累积,据此结果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证实上述假设,科学家在_________条件下,将14C – ACC供给植物组织时,发现组织很快__________,证明上述假设正确。 (3) 为研究生长素(IAA)和乙烯影响植物根生长的机理,研究者以拟南芥幼苗为材料进行实验。 ①实验一:研究者将拟南芥幼苗放在含不同浓度的ACC、IAA的培养液中培养,测量并记录幼苗根伸长区细胞长度,结果如下表。 组别 添加物质种类及处理浓度(µM) 根伸长区细胞长度(µm) 1 对照 175.1 2 0.20ACC 108.1 3 0.05IAA 91.1 4 0.20ACC+0.05IAA 44.2 实验结果说明,与单独处理相比较,乙烯和IAA对幼苗根伸长区共同作用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照 IAA(10μM) IAA(100μM) 0.0 1.0 0.8 0.6 0.4 0.2 乙烯含量 ②实验二:将拟南芥幼苗分别放在含有不同浓度IAA的培养液中培养,12小时后测定幼苗根中乙烯的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③综合上述各实验的结果可推测,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根生长的作用最可能是通过____________而实现的。 30.(共16分) Ⅰ.下图甲所示是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下图乙所示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苯丙酮尿症的家系图,据图回答问题: 图甲 图乙 (1)由图甲可知,酶⑤的缺乏会导致人患白化病。酶 的缺乏会导致尿黑酸在人体内积累进而使人的尿液中含有尿黑酸,这种尿液暴露于空气中变成黑色,称为尿黑酸症。酶 的缺乏会导致苯丙氨酸及苯丙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称为苯丙酮尿症。 (2)由图乙可知,B的母亲是携带者的概率是 。如果A和B婚配,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患病,则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 。避免近亲结婚 (能,不能)降低该病的发病率,针对该病有效的产前诊断方法是 。 Ⅱ.番茄是二倍体植株(染色体2N=24),正常叶对马铃薯叶为显性。有一种番茄,其第6号染色体有三条(如图所示)称为三体番茄。减数分裂时,3条6号染色体中任意2条随机配对,另1条不能配对,然后配对的2条染色体正常分离,不能配对的另l条随机地移向细胞任意一极,其余的染色体均正常。 (1)从变异类型分析,三体番茄的形成属于 。 (2)以马铃薯叶(dd)的二倍体番茄为父本,以正常叶的三体番茄为母本(纯合子)进行杂交得到F1。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假设D(或d)基因在第5号染色体上,让F1三体植株与马铃薯叶番茄杂交,得到的F2的叶形及比例为 。 ②假设D(或d)基因在第6号染色体上,让Fl三体植株与马铃薯叶番茄杂交,得到的F2的叶形及比例为 。 31. (16分)汽车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CO、铅等多种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呼吸、免疫、生殖等系统的功能都会产生一定的危害。研究人员选取长期生活在交通严重拥堵的闹市区的成年居民为一组,长期生活在同一城市郊区农村的成年居民为另一组,分别测定其精子活动率、精子中SDH酶活性和血液中铅的浓度,结果如下。 组别 精子活动率(%) 精子中SDH酶的灰度级 血液中铅的浓度(μg / L) 郊区组 68.45 77.78 108.5 闹市区组 55.38 195.96 145.8 (注:SDH酶的灰度级:特定染料在SDH酶的催化下被还原成不溶性的蓝色产物,仪器根据样本颜色深浅测出的数值。灰度级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酶的活性) (1)实验前,要对两组成员的年龄、吸烟、饮酒等情况进行调查,其目的是 。 (2)在男性的睾丸内,由精原细胞形成精子必须经过 和 两个过程。 (3)已知SDH 酶是一种分布在线粒体基质中的脱氢酶。精子中SDH 酶的灰度级数值增大,此酶的活性 ,通过影响有氧呼吸中的 过程, 最终导致精子运动所需的 不足。 (4)根据上表检测结果推测,铅对SDH 酶的活性有 作用,且随血液中铅浓度的增加其作用 。 (5)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 北京四中2016届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参考答案(物理部分)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D C B B C A 21(1)①0.377~0.379 (2分) ②(保持R1不变)调节R2 (2分) ③ (2分) (2)(12分)(1)BC (3分) (2)mA·OP= mA·OM+ mB·ON (3分);OP+OM=ON (3分) (3)=+ (3分) 22.(1)小球受到重力mg、电场力F和绳的拉力T的作用,由共点力平衡条件 F=qE=mgtanq ………………………………(2分) 解得 q= mgtanq/E=1.0´10-6 C …………………………(2分) 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强度的方向相同,故小球所带电荷为正电荷…………(2分) (2)剪断细线后,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其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 =ma ………………………………(3分) 解得 a= =12.5 m/s2 …………………………(2分) (3)在t=0.20 s的时间内,小球的位移为l==0.25 m……………(2分) 小球运动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W= qElsinq= mg lsinq tanq=4.5´10-3 J ………(2分) 所以小球电势能的变化量(减少量)ΔEp=4.5´10-3 J …………………(1分) 23.(18分) (1)带电离子在平行板a、b间运动时,根据动能定理 ① 解得:,即 带电离子在平行板a、b间的加速度,即 所以,带电离子在平行板a、b间的运动时间 带电离子在平行板M、N间的运动时间 所以,带电离子的全部飞行时间 (2)正离子在平行板M、N间水平方向运动位移为x时,在竖直方向运动的位移为y。 水平方向满足 ② 竖直方向满足 ③ 加速度 ④ 由上述②、③、④式得: ⑤ ⑤式是正离子的轨迹方程,与正离子的质量和电荷量均无关。所以,不同正离子的轨迹是重合的。 (3)当M、N间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时,离子做圆周运动,满足 ⑥ 由上述①、⑥两式,解得:带电离子的轨道半径 ⑦ 上式表明:在离子质量一定的情况下,离子的电荷量越大,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越小,也就越不容易穿过方形区从右侧飞出。所以,要使所有的一价和二价正离子均能通过方形区从右侧飞出,只要二价正离子能从方形区飞出即可。当二价正离子刚好能从方形区域飞出时的磁感应强度为满足题目条件的磁感应强度的最大值。 设当离子刚好通过方形区从右侧飞出时的轨道半径为R,由几何关系得 解得: ⑧ 将二价正离子的电量2e代入⑦式得: ⑨ 由⑧、⑨式得:,此值即为所求的磁感应强度的最大值Bm。 评分说明:本题共18分。第(1)问6分;第(2)问5分;第(3)问7分。 24.(1)设小物块从高为h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为v。 由功能关系得 v=4m/s (2)全程由动能定理: s=m=7.07m (3)以沿斜面向上为动量的正方向。按动量定理,碰撞过程中挡板给小物块的冲量 设碰撞后小物块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则 同理,有 式中,v’为小物块再次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I’为再次碰撞过程中挡板给小物块的冲量。得 式中 第n次碰撞后,给挡板的冲量为:In=knI1 则停止运动前,小物块对挡板的总冲量为I= 代入数据得N·s=3.92 N·s 开学摸底考试化学部分答案 6.A 7.D8. D 9.A 10.B 11.C12.D 25.(1)羟基、碳碳三键 (2分) (2)(2分) (3)(2分) 消去反应 (2分) (4)(2分) (5) (2分) (6) (3分) (7) (2分) 26.(1)2NO + O2 == 2NO2 、 3NO2 + H2O == 2HNO3 + NO (2分) (2)a b (1分) (3)Ⅰ.① CO(NH2)2(s) + H2O(l) 2NH3(g) + CO2(g) ΔH = + 131.0 kJ/mol (2分)② 升高温度(2分) Ⅱ.① 3:1 (1分) ② 2CO(NH2)2 + 6 NO == 2CO2 + 4H2O +5N2 (2分) ③ 4NH3 + 5O2 == 4NO + 6H2O (2分) ④ 1.5×10-4 (2分) 27.(1)(2分) (2)Fe(OH)3 、Al(OH)3 (2分) Al(OH)3 + OH- === AlO2- + 2H2O(2分) (3)Mg2+ + 2OH- === Mg(OH)2↓(多答H+ + OH- === H2O不是给分点)(2分) (4)2Mg(OH)2 + 2SO2 +O2 === 2MgSO4 + 2H2O(2分) (5)(2分) 28. (1)SO32- 、Ag+ (2分,各1分) (2)① 2Ag+ + SO32- = Ag2SO3↓ (2分,有缺陷-1分) ② SO32-有还原性,可能被氧化为SO42- ,与Ag+反应生成Ag2SO4白色沉淀 (2分,答出SO32-有还原性、被氧化成SO42- 各1分) (3)过量Na2SO3 (1分,没答过量不扣分) (4) ① 检验X是否为Ag2O (1分) ② 有还原性; 含有Ag元素,不含S元素 (2分,各1分) ③ Ag + 2HNO3(浓)== AgNO3 + NO2↑ + H2O (2分,有缺陷-1分) (5)① SO2 (1分) ② Ag2SO3 + H2O == 2Ag + H2SO4(2分)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1C 2D 3B 4B 5D 29.(18分) (1)(特异性)受体 调节 分生区 伸长区(每空1分) (2)蛋氨酸是合成乙烯的原料 在有氧的条件下, 蛋氨酸先合成ACC,再转变为乙烯(合理即可) 有氧 出现14C -乙烯 (3) ①抑制作用增强(或“抑制作用更显著”) ②乙烯的含量和生长素的含量呈正相关的(随着生长素含量的增加,乙烯的含量增加) ③促进乙烯的合成 30.(共16分) Ⅰ.(1)③ ① (每空1分) (2)2/3 3/4 能 基因诊断(合理给分) Ⅱ.(1)染色体(数目)变异 (2)①正常叶型:马铃薯叶型=1:1     ②正常叶型:马铃薯叶型=5:1 31.(16分) (1)排除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减数分裂 变形(每空各1分) (3)减小 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 能量(或ATP) (4)抑制 增强 (5)汽车尾气对精子运动能力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