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4学期《临床药理学》期终试卷(B卷).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775305 上传时间:2025-04-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学期《临床药理学》期终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4学期《临床药理学》期终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 州 医 学 院 2000年级 临床药学专业名称 第 4 学期《临床药理学》期终试卷(B卷)(04.05.24)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Washout period 2. Placebo 3. ADE 4. Chiral Drugs 5. Interaction drug   二 A型题(每题1分,共20分) 1. 苯巴比妥使双香豆素抗凝血作用减弱的原因是 A 使双香豆素解离度增加 B 影响双香豆素的吸收 C 影响双香豆素的脂溶性 D 通过诱导肝药酶使双香豆素代谢增加 E 两者发生生理性拮抗作用 2.丙磺舒延长青霉素作用时间的原因是 A 丙磺舒竞争性结合肾小管分泌载体,影响青霉素分泌排泄 B 丙磺舒竞争性结合血浆清蛋白,使游离型青霉素增加 C 丙磺舒提高青霉素的脂溶性 D 丙磺舒降低青霉素的解离度 E 丙磺舒增加青霉素在肾小管中的重吸收 3.型不良反应发生的机制不包括 A 药物的相互作用 B 剂量过大 C 药物排泄减慢 D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降低 E 药物有效成分的分解 4.下列遗传变异与药物作用的正确配对包括 A 醛缩酶B缺陷——多药耐药性 B P-糖蛋白过量表达——果糖吸收障碍 C 白蛋白变异或缺失——非结合胆红素血症 D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作用增强 E 假性胆碱酯酶缺乏——常规剂量琥珀胆碱引起呼吸肌麻痹 5.不被CYP2D6代谢的药物是 A 可待因 B 氯氮平 C丙米嗪 D 美托洛尔 E 呋塞米 6.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菌药是 A Pnicillin B Streptomycin C Kanamycin D Ofloxacin E Norfloxacin 7.尿液呈碱性时可以使下述哪一药物排泄增加 A 吗啡 B 苯巴比妥 C 链霉素 D氨茶碱 E 保泰松 8.关于时间治疗学方法的错误论述是 A 治疗高血压一般只需白天用药 B 凌晨4点,人体对胰岛素最为敏感 C 凌晨4点,心衰病人对洋地黄最为敏感 D 早晨服用氨茶碱效果最好,毒性最低 E 在早晨服用硫酸亚铁补铁效果最佳 9.老年状态下影响药物吸收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 胃酸分泌减少 B 胃排空速度减慢 C 胃肠蠕动减弱 D胃肠及肝血流量减少 E 药物的首过消除增加 10.妊娠期治疗癫痫时应首选 A 丙戊酸 B卡马西平 C苯妥应钠 D 苯巴比妥 E 扑米酮 11.新药Ⅰ期临床试验的目的是 A 研究人对新药的耐受程度 B 研究新药在动物及人机体内的代谢过程 C 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D 确定临床给药方案 E 观察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 12.在联合用药中,引起其他药物发生变化的药物被称为 A Precipitating drug B Index drug C Object drug D Drug abuse E Polydrug abuse 13.氰化物中毒的解救药物中不包括 A Sodium thiosulfate B Activated charcoal C 亚甲蓝 D 亚硝酸异戊酯 E 依地酸二钴 14.对新药Ⅱ期临床试验的正确描述是 A 目的是确定药物的疗效和适应证 B 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疗效的评价 C 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安全性评价 D 针对小儿、孕妇、老人进行的临床试验 E 也称为补充临床试验 15.Ⅳ期临床试验目的是 A 特殊对象的临床试验 B 确定新药的适应症 C 确定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D 确定临床给药方案 E 确定新药的药动学参数 16.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 最简便的随机法是掷币法或投骰子法 B 双盲法的目的是排除病人及医师主观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C 单盲法能排除医师的主观因素 D 单盲法与双盲法比较, 应优先选择双盲法 E 安慰剂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17.下述不属于药源性疾病的是 A 四环素引起牙釉质发育不全 B 红霉素引起肝损害 C 氯丙嗪引起肝损害 D 阿托品解痉时引起的口干 E 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18.关于妊娠期应用抗生素的正确论述是 A 青霉素对胎儿毒性极低 B 头孢菌素对胎儿的发育有明显影响 C 红霉素容易通过胎盘 D 克林霉素容易通过胎盘 E 磺胺类对胎儿影响较小 19.Ⅱ期临床试验中的4Rs原则不包括 A 盲目性 B 代表性 C 随机性 D 重复性 E 合理性 20.联合用药的目的中不包括 A 提高疗效 B 减轻副作用 C 减少副作用 D 减缓耐受性 E 延缓耐药性 三 B型题(每题1分,共20分) 1. Ⅰ期临床试验 2. Ⅱ期临床试验 3. Ⅳ期临床试验 4. 安慰剂 5. 病人和医师的主观性 6. 主要以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 7. 确定疗效 8. 特殊对象临床试验 9. 影响临床试验的准确性 10. 对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进一步评价 11. 确定新药的人体耐受性 12. 代谢药物最多的酶院统 13. 多态性最明显的酶院统 14. 易发生室性早搏 15. 易引起SLE syndrom 16. 外周神经炎 17. 普鲁卡因胺EM 18. CYP2D6 19. 肼屈嗪PM 20. CYP3A4 21. 普鲁卡因胺PM 22. 异烟肼PM 23. 氯霉素 24. 丙硫氧嘧啶 25. 奎尼丁 26. 苯妥英钠 27. 阿司匹林 28. 可引起药源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是 29. 可引起药源性血液病的药物是 30. 可引起药源性哮喘的药物是 31. 可引起新生儿甲状腺肿大 32. 可引起新生儿腭裂 33. Sodium thiosulfate静脉注射 34. 亚硝酸异戊酯吸入 35. Activated charcoal稀释后口服 36. 95%乙醇静滴 37. PAM稀释后静脉注射 38. 硫化氢中毒时的处置方法 39. 有机磷中毒时的处置方法 40. 甲醇中毒时的处置方法 四 X型题(每题1分,共10分) 1. 洗胃的禁忌症包括 A. 吞服药物超过12小时 B. 同时患有严重的冠心病 C. 妊娠晚期病人 D. 昏迷病人 E. 中毒方式不详 2. 联合用药时的高风险药物包括 A. 抗癫痫药物(苯妥应钠) B. 心血管院统的药物(普萘洛尔) C. 口服降糖药(格列本脲) D. 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红霉素) E. 消化院统用药(西咪替丁) 3.关于阿司匹林对妊娠期影响的正确论述是 A. 有明显致畸作用 B. 妊娠后期可引起母体血凝障碍 C. 分娩前期可引起胎儿CNS出血 D. 可干扰胎儿前列腺素合成 E. 可引起胎儿窒息 4.新生儿对药物的超敏反应包括 A. 吗啡引起呼吸抑制 B. 洋地黄导致心脏毒性 C. 氯丙嗪诱发麻痹性肠梗阻 D. 糖皮质激素易诱发胰腺炎 E. 卡马西平引起认知功能低下 5.急性中毒的常用解救方法包括 A. Get rid of the environment B. Decrease absorption C. Accelerate elimination D. Specific antidotes E. Heteropathy 6.关于有机氟中毒的正确描述是 A. 主要成分为氟乙酰胺 B. 妨碍正常的氧化磷酸化作用 C. 国内中毒表现多为中枢型 D. 国内中毒表现多为心脏型 E. 特效解毒剂为乙酰胺 7.硫化氢中毒的处置措施包括 A. 脱离中毒现场 B. 口服硫酸镁 C. 亚硝酸异戊酯吸入 D. 注射激素类药物 E. 及时吸氧 8.新生儿易出现核黄疸的因素有 A. 应用青霉素 B. 应用阿司匹林 C.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D. 肾小球滤过率低 E. 血脑屏障不健全 9.胎儿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包括 A. 肝脏血流量较大 B. 脑的血流量较大 C. 血脑屏障通透性较大 D. 血浆蛋白含量较高 E. 肾小球滤过率较低 10.属于有机磷类的药物有 A. 呋喃丹 B. 1059 C. 乐果 D. DDV E. 乙硫磷 五 简答题(每题3分,共15分) 1.简述硫化氢中毒的解救措施。 2.简述哪些药物是联合用药时的高风险药物。 3.简述麦角生物碱与缩宫素临床应用的主要差异。 4.举例说明老年人应用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和低的药物时,药物在体内分布的特点和主要药代学参数的变化。 5.简述妊娠期用药的基本原则。 六 论述题(每题5分,共20分) 1.用酶诱导学说解释吗啡的耐受性和戒断症状。 2.举例说明相互作用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3.何谓药源性疾病, 按病因可分为哪些类型?如何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4.什么是新药的上市后评价?该评价包括那些内容 2000级临床药学专业本科《临床药理学》期末考试(B卷) 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 Washout period 洗净时间:两次给药或两个研究周期之间的间隔时间。 · Placebo 安慰剂:具有与实际应用药品相同的外观性状和特征,但不含任何药物成分的制剂。 · ADE  药物不良事件:用药期间出现的、可能与药物作用有关的任何机体反应。 · Chiral Drugs  手性药物:组成原子相同,但立体结构呈手性关系的药物。 · Interaction drug  促发药物:在药物相互作用中能够引起其它药物发生代谢和药效变化的药物。 答案要求及评判原则: 1. 给出相应汉语名词:1分;解释名词:2分; 2. 名词书写错误或含错别字:-1.0分; 3. 解释中有错别字,同时语句尚通顺:-0.5分; 语句欠通顺、关键性词语尚准确:-1.0分; 解释不完整、关键性词语尚准确:-1.5分 解释不完整、关键性词语不准确:-2.0分; 解释错误或答案缺失:-3.0分。 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o 1.D o 2.A o 3.E o 4.A o 5.E o 6.A o 7.C o 8.E o 9.E o 10.B o 11.A o 12.A o 13.B o 14.A o 15.A o 16.C o 17.D o 18.A o 19.A o 20.C o 21.A o 22.B o 23.C o 24.E o 25.C o 26.A o 27.D o 28.B o 29.E o 30.A o 31.C o 32.E o 33.C o 34.A o 35.E o 36.B o 37.D o 38.B o 39.E o 40.D   o 41.ABCD o 42.ABCDE o 43.ABCD o 44.ABCD o 45.ABCDE o 46.ABCE o 47.ACDE o 48.BCE o 49.ABCE o 50.BCDE 答题(每题3分,共15分) 1.? 简述硫化氢中毒的解救措施。 · 脱离中毒环境; · 糖皮质激素治疗,氧疗; · 亚硝酸异戊酯吸入、硫代硫酸钠静注; · 流水洗眼及对症治疗   答案要求及评判原则:四项内容。一项内容不完整:-0.5分;缺少一项:-1.0; 缺少两项:-1.5分;缺少三项:-2.0分; 缺少两项,同时另一项内容不完整:-2.5; 全部错误或答案缺失:-3.0分。 o 简述哪些药物是联合用药时的高风险药物。 · 抗癫痫药物(苯妥应钠) · 心血管院统的药物(普萘洛尔) · 口服降糖药(格列本脲) · 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红霉素) · 消化院统用药(西咪替丁) 答案要求及评判原则:五项内容。一项内容不完整:-0.5分; 缺少一项:-1.0; 全部错误或答案缺失:-3.0分。 § 简述麦角生物碱与缩宫素临床应用的主要差异 § 麦角制剂:对子宫平滑肌产生持续性强直收缩,用于引产和治疗子宫出血; § 缩宫素:小剂量对子宫平滑肌产生节律性收缩,用于催产;大剂量时对子宫平滑肌产生持续性强直收缩,用于子宫止血。 答案要求及评判原则:两项内容。每项包括用途及特点。可分项列表说明。 每项的特点为1.0分; 临床应用为0.5分。 · 举例说明老年人应用水溶性高和脂溶性高的药物时,药物在体内分布的特点和主要药代学参数的变化。 § 体内水分减少,细胞内液减少,脂肪比例增加,水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减少,血药浓度增加:乙醇、吗啡、哌替啶等 § 脂肪比例增加,脂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增大,血药浓度降低,t1/2延长:地西泮、利多卡因、氯氮卓等 答案要求及评判原则:两项内容。每项的作用机制及药代参数为1.0分;举例说明为0.5分。每项机制中有4个答题点,每缺少2个-0.5分; 举例(或药物名称)不当:-0.5分; 举例完全错误:-2.0分。 § 简述妊娠期用药的基本原则 · 提倡单剂,减少联合用药 · 提倡使用老药,避免使用新药 · 提倡使用小剂量,避免使用大剂量 · 提倡使用A、B类药物,避免使用C、D类药物 · 应用明确对胎儿有害的药物时,应先终止妊娠 答案要求及评判原则:五项内容。缺少一项:-0.5分;缺少两项:-1.0分; 缺少三项:-2.0分;缺少四项:-2.5分; 全部错误:-3.0分。 描述性错误、用词错误:-0.5分/2项 论述题(每题5分,共20分) § 用酶诱导学说解释吗啡的耐受性和戒断症状。 · 吗啡可抑制AC活性,并使人产生欣快感; · 连续应用后AC活性逐渐升高,欣快感减弱; · 加大吗啡用量后可使AC活性重新降低,即耐受性; · 如突然停用吗啡,AC活性会明显升高,患者产生戒断现象。 答案要求及评判原则:1项中的机制1.0分、临床表现0.5分; 2项中的机制及表现各0.5分; 3项中的机制1.0分、表现0.5分; 4项中的机制及表现各0.5分。 § 举例说明相互作用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o 竞争蛋白结合部位 大部分药物以不同程度与血浆蛋白可逆性结合,结合部位发生竞争性相互置换; 置换后,游离型药物增多,排泄和生物转化作用增强;分布容积小、t1/2延长。 如:保泰松、乙酰水杨酸、苯妥英钠等都是强力置换剂,与双香豆素合用时,可将双香豆素从蛋白结合部位置换出来,引起药理作用的加强。 或 · 改变组织分布量 ?组织结合位点的竞争置换 奎尼丁与地高辛联合应用时,奎尼丁与地高辛竞争结合骨骼肌的结合位点,奎尼丁将地高辛从骨骼肌的结合位点上置换下来,使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增高,作用增强,可产生地高辛的毒性反应。 ?改变组织血流量 去甲肾上腺素与利多卡因联合应用时,去甲肾上腺素收缩肝血管,减少肝脏血流量,使利多卡因的代谢速度下降,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 带有下划线部分为重点机制。 答案要求及评判原则:回答部分a或部分b均可。 举例和机制各2.5分; 举例(用药)不当:-2.0分; 举例错误:-2.5分; 描述性错误:-0.5分/处; 缺乏一般机制:-0.5~1.0分 缺乏关键机制:-2.0分; 机制论述错误或缺失:-2.5分; · 何谓药源性疾病, 按病因可分为哪些类型?如何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药源性疾病:由药物作为致病因子,引起人体功能或组织结构损害,并具有相应临床经过的疾病;一般不包括药物过量导致的急性中毒。 类型:A型药物不良反应类型和B型药物不良反应类型。或量效关院密切型及非量效关院密切型 o 更新药学及药理学知识 o 严格药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o 加强临床药学和临床药理学工作 o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 o 加强药物流行病学研究 答案要求及评判原则:药源性疾病的解释5分; 两型药源性疾病的说明各2.5点; 预防办法每条2分;描述欠清晰,每点-0.5分。 · 什么是新药的上市后评价?该评价包括那些内容? 新药的上市后评价即?期临床试验。 评价的内容包括: ?扩大的临床试验,是?期临床试验的继续; ?以特殊病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包括儿童、孕妇、老人、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 ?补充临床试验; ?不良反应监测。 答案要求及评判原则:缺少“新药上市后评价即?期临床试验”-1.0分; 评价内容有4点,缺少一点? -1.0分; 答案不完整者,每点-0.5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医师/药师资料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