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化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全)-图文.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775283 上传时间:2025-04-07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5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全)-图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初中化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全)-图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重难点 单质 化合物 其他 :氨气 3 常见物质的俗名 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45O22P 2O 5 白磷自燃:45O2=2P2O 5 ●木炭充分燃烧2 2 ●木炭不充分燃烧:222 ●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2 2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2O2 3O 4 ●铝在氧气中燃烧:43O22 2O 3 铝不易生锈的原因:43O2=22O 3 ●镁在空气中燃烧:222 ●铜在空气中加热:222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 222H 2O ●将 2变成 22 ●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 222 3 ●用生石灰制取熟石灰2(2 ●一氧化碳燃烧:222 2 ●向 澄 清 的 石 灰 水 中 通 入 过 量 的 二 氧 化 碳 , 变 浑 浊 的 石 灰 水 又 变 澄 清 : 322(3 2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222 钠在氯气中燃烧:222 镁在氮气中燃烧:32 3N 2(注意氮元素的化合价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22→点燃 2 上面三个化学方程式给我们的启示是: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 ● 分解反应 ●汞在空气中加热:222 ●氧化汞加强热:2 22↑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之一 :2H 2O 22H 22↑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之一 :2 4K 2 422↑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之一 :2 323O2↑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符合绿色化学的观念,是三种方案中最安全、最节约资源的一种。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2H 2O 2H 2↑2↑ ●工业制取生石灰和 2的反应原理 32↑ ●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2 3 2 322↑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2(2 3222↑ ●过氧化氢溶液不稳定,发生分解:2H 2O 2=2H22↑ ●碳酸不稳定,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2 322↑ ●碳铵(碳酸氢铵 “消失”并发出刺激性气味 4 33↑ 2↑ 2O ●石笋、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322(3 2 (3 23↓2↑2O 置换反应 ●氢气还原氧化铜 22O ●木炭还原氧化铜222↑ ●木炭还原氧化铁:322O 3432↑ ●水煤气的形成2O H 2(注意没有气体生成符号↑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2 442↑ ●金属与稀盐酸的反应 ⏹2X +22X 2↑(X 是 +1价的金属,包括 K 、 ⏹X +2 22↑ (X 是 +2价的金属,包括 、 、 、 ⏹2623+3H2↑ ●金属与稀硫酸的反应 ⏹2X 2 4 2 42↑(X 是 +1价的金属,包括 K 、 ⏹X 2 4 42↑ (X 是 +2价的金属,包括 、 、 、 ⏹23H2 42(4 3+3H2↑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镁 ◆323=32+2 32(4 3=34+2 32(3 3=3(3 2+2 ◆ 22 (X 是 +2价的金属,包括 、 、 ◆ 44 (X 是 +2价的金属,包括 、 、 ◆ (3 2(3 2 (X 是 +2价的金属,包括 、 、 ◆23(3 2+2 ⏹铝 ◆23X 2=23+3X (X 是 +2价的金属,包括 、 、 ◆23X 42(4 3+3X (X 是 +2价的金属,包括 、 、 ◆23X (3 2=2(3 3+3X (X 是 +2价的金属,包括 、 、 ◆33(3 3+3 ⏹锌 ◆ 22 (X 是 +2价的金属,包括 、 ◆ 44 (X 是 +2价的金属,包括 、 ◆ (3 2(3 2 (X 是 +2价的金属,包括 、 ◆23(3 2+2 ⏹铁 ◆22 ◆44 ◆(3 3(3 3 ◆23(3 2+2 ⏹铜23(3 2+2 ⏹K 、 、 不遵循这样的置换反应,它们与盐溶液反应时,会先和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然后再和盐溶液反应。如:22H222↑ 42 4(2↓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22 ●水蒸气与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34H2O 3O 4+4H2(注意没有气体生成符号↑ 复分解反应 ●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2O ● 溶液与稀硫酸反应:22 42 4+2H2O ●(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22 44↓+2H2O ●用胃舒平(氢氧化铝中和过多的胃酸(3+33+3H2O ●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的胃酸(2+22+2H2O ●用熟石灰中和含有硫酸的污水(22 44+2H2O ●稀盐酸除铁锈 2O 3+623+3H2O ●稀硫酸除铁锈 2O 3+3H2 42(4 3+3H2O ●稀盐酸与氧化铜反应222O ●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制取 4 2 442O ●提示 、 2O 、 K 2O 、 可以直接和酸反应。 ●实验室制取 2的反应原理 3+2222↑ ●盐酸与水垢中的主要成分发生反应 3+2222↑ ●实验室不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 2的原因 32 4422↑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2 3+2222↑ ●误食碳酸钡后发生中毒的原因 3+2222↑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322↑ ●硝酸银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33↓ ●钡盐与稀硫酸反应: (3 22 4=234↓ 22 4=24↓ 32 44↓ 22↑ ●硫酸和碱式碳酸铜反应 2(2 3+2H2 4=24+2H22↑ ●工业制取烧碱(22 3=23↓ ●氯化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3↑ 2O ●硫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4 2 4+22 4+23↑ +2H2O ●将熟石灰与氯化铵两种固体一起研磨, 闻到刺激性气味:2 4(22+23↑ +2H2O ●将熟石灰与硫酸铵两种固体一起研磨,闻到刺激性气味:(4 2 4(24+23↑ +2H2O ●生成蓝色沉淀的反应 4+2(2↓2 4(参加反应的碱只能是四大强碱 ●生成红褐色沉淀的反应 3+3(3↓+3(参加反应的碱只能是四大强碱 ●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 2+2(2↓+2(生成物只能是弱碱 ●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 4(2(2↓ 4↓(硫酸盐与氢氧化钡反应 ●生成蓝白沉淀的反应 4(2(2↓4↓ ●生成红白沉淀的反应 2(4 3+3(2=2(3↓+34↓ ●配制波尔多液时发生的反应 4(24(2↓ ●误食 3或 2发生中毒之后, 要服用泻盐 ( 4 解毒 2424↓ ●其他常见的反应: ⏹33↓ ⏹ 22 3=23↓( 2可以换成 (3 2, 2 3可以换成 K 2 3 ⏹ 22 3=23↓( 2可以换成 (3 2, 2 3可以换成 K 2 3 ⏹ 22 4=24↓( 2可以换成 (3 2, 2 4可以换成 K 2 4 ●证明 变质的三种方法: ⏹ 2 3+2222↑ ⏹ 2 3(2=23↓ ⏹ 2 32=23↓ 2 3(3 2=233↓ ●证明 部分变质(先用下面的方法除去 2 3,然后向溶液中滴加酚酞,如果溶液变红 说明 部分变质 : ⏹ 2 32=23↓ ⏹ 2 3(3 2=233↓ ●证明 (2变质的方法 3+2222↑ ●证明 (2部分变质的方法(取两份相同的样品,分别按以下方法做 ⏹证明 (2变质 3+2222↑ ⏹证明还有 (2存在(2+242+2H223↑ ●证明 部分变质的方法(取三份相同的样品,分别按以下方法做 : ⏹证明 仍然存在2(2 ⏹证明 3的存在 3+2222↑ ⏹证明 (2的存在(2+242+2H223↑ 非基本类型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检验一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用赤铁矿炼铁、高炉炼铁的反应原理 :32O 323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亚铁2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用磁铁矿炼铁 :43O 4342 ●黑火药点燃爆炸23+3 22↑+32↑ ●甲烷充分燃烧 4+2O2 2+2H2O ●甲烷不充分燃烧:2 4+3O224H2O ●乙醇充分燃烧 2H 53O22 2+3H2O ●乙醇不充分燃烧 2H 52O223H2O ●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固体变质的原因 (223↓2O ●用 溶液吸收 2( 固体变质的原因 :222 32O ●用 溶液吸收 2:222 32O ● 溶液与 3反应:232 42O ●葡萄糖的缓慢氧化 6H 12O 6+6O26 2+6H2O 常见反应的现象 6 / 22 7 / 22 描述实验现象时要注意不能说出生成物的名称,但可以根据生成物的化学性质来描述生成物。 8 / 22 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 固体 ●红色:红磷 P 、铜 、氧化铁 2O 3、氧化汞 ●红褐色:氢氧化铁 (3 ●黄色:金 、硫 S ●绿色:碱式碳酸铜 2(2 3 ●紫黑色:高锰酸钾晶体 4 ●淡蓝色:固态氧 O 2 ●蓝色:氢氧化铜 (2、硫酸铜晶体 4·5H 2O ●银白色:大多数金属(铁 、银 、铝 、锌 、镁 „„ ●黑色:木炭 C 、铁粉 、氧化铜 、二氧化锰 2、四氧化三铁 3O 4、氧化亚铁 等 ●深灰色:石墨 C ●灰白色:大多数磷肥 ●无色:金刚石 C 、干冰 2、冰 H 2O ●白色:除了上述固体之外,我们学过的其他固体、固体粉末或晶体基本上都是白色的。 ●有刺激性气味的固体:碳酸氢铵 4 3 液体 ●淡蓝色:液态氧 O 2 ●蓝色:含有 2+的溶液 ●浅绿色:含有 2+的溶液 ●黄色:含有 3+的溶液 ●银白色:汞 ●我们学过的大多数液体都是无色的。 ●有特殊气味的液体:乙醇 C 2H 5 ●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醋酸 3 气体 ●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2 ●有毒的气体:一氧化碳 、氯化氢 、氨气 3、二氧化硫 2、二氧化氮 2等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氢 、氨气 3、二氧化硫 2、二氧化氮 2等 ●我们学过的大多数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 ●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 2、一氧化碳 、二氧化氮 2、可吸入颗粒物和臭 氧 O 3等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 O 2、臭氧 O 3、甲烷 4、氟氯代烷等 多功能瓶 9 / 22 下面是多功能瓶的常见用途: 一、洗气瓶(图① 多功能瓶作为洗气瓶来使用时,气体要从长导管进入,从短导管中出去。洗气瓶一般用来检验气体 (如二氧化碳 、干燥气体(如混有水蒸气的气体 、吸收气体(如二氧化硫或除去气体中的杂质 (如 气体等 ●检验气体: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是澄清的石灰水。 ●干燥气体:试剂一般是浓硫酸。需要注意的是,浓硫酸不能干燥 3等碱性气体。 ●吸收气体或除去气体中的杂质: ① 对于 2、 2等气体,可以使用 溶液吸收(最好不用 (2溶液,因为 (2微溶 于水 ② 对于混在 2中的 气体,不可以使用 溶液吸收,但可以使用 3溶液来吸收。 ③ 2可以用 溶液吸收。 二、向上排空气取气瓶(图② 使用条件:收集的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组成气体的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29 ,并且气体 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规则:长管进,短管出。 常见实例 2、 2、 2、 2 利用多功能瓶收集有毒或者有污染气体,可以方便地进行尾气处理,以免气体逸出污染空气。 如 2可以用②装置收集,再用①装置进行尾气处理。 三、向下排空气取气瓶 使用条件:收集的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组成气体的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 29 ,并且气体 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规则:短管进,长管出。 常见实例 2、 3 四、排水集气瓶 使用条件:① 气体不溶或难溶于水;② 气体不与水反应; (③ 对于部分气体来说,密度与空气密 度接近,无法用排空气法收集。 规则:短管进,长管出。 常见实例 2、 H 2、 五、排水量气瓶 使用条件:同 “ 四 ” 规则:短管进,长管出。 10 / 22 如果忽略导管内的水,量筒内水的体积就是 进入 集气瓶中气体的体积。 除杂 ●除杂的原则:① 主要成分的质量不能减少(可以增多 ;② 除杂时不能引进新的杂质。 ●除去 中的 C :在氧气流中灼烧(2 2 。 ●除去 中的 2:使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223↓ 2O 和 222 32O 。 ●除去 2中的 :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2 。 ●除去 中的 3:高温煅烧( 32↑ 【注意】不能加稀盐酸,因为 能与稀盐酸中的水反应生成 (2。 ●除去大理石中的杂质: ① 高温煅烧大理石或石灰石( 32↑ ; ② 将反应后的固体放入足量的水中,使其充分溶解,过滤(2(2 ; ③ 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223↓ 2O ; ④ 过滤。 【注意】如果杂质很难用一般方法除去,可以将主要成分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然后通过反应 再变回来。 ●除去 中少量的 : 物理方法 —— 用磁铁反复吸引。 化学方法 —— 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然后过滤。 【注意】不能加硫酸铜溶液,否则容易导致除杂不彻底。 ●除去 4溶液中的 4:① 加入铁粉(铁丝 ;② 过滤。 ●除去可溶物中的不溶物:① 溶解;② 过滤;③ 蒸发结晶。 ●除去不溶物中的可溶物:① 溶解;② 过滤。 ●将两种可溶物分离:见“溶液”单元的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和蒸发溶剂结晶法。 ●在溶液中,杂质有盐的时候,可以考虑把盐变成水、气体沉淀。 鉴定 ●氧气的鉴定方法: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氢气:点燃,气体会发出淡蓝色火焰。如果气体较纯,气体将会安静地燃烧,并发出 “ 噗 ” 声; 如果气体不纯,会发出尖锐爆鸣声。 ●二氧化碳: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就证明收集的气体是 2。 ●三大可燃性气体的鉴定:点燃, 通过无水硫酸铜 4, 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顺序不能颠倒! H 2:生成物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但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生成物不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但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生成物既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又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不可以根据气体燃烧时的火焰颜色来鉴别气体。 ●水的鉴定:如果液体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液体中含有水。 ●碳酸根的鉴定: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 有碳酸根离子。 ●鉴定 是否含 3也加盐酸。 ●鉴定 -:先加入 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如果有沉淀生成,说明含有 -。 ●鉴定 42-:先加入 (3 2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如果有沉淀生成,说明含有 42-。 ●鉴定 32-: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 明含有 32-。 ●鉴定 3-:同上。 ●鉴定 2+:加入 溶液,如果有蓝色沉淀,说明含有 2+。 ●鉴定 3+:加入 溶液,如果有红褐色沉淀,说明含有 3+。 ●鉴定 H +: ① 借助石蕊或 试纸。如果石蕊变红或用 试纸测出的 值小于 7,说明含有 H +。 ② 加入碳酸盐(如 3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含有 H +。 ③ 加入活泼金属,如果金属表面产生气泡,并且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后安静燃烧, 发出淡蓝色火焰。如果气体不纯,会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说明含有 H +。 ④ 加入 2O 3(铁锈 ,如果铁锈逐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说明含有 H +。 ⑤ 加入弱碱,如果弱碱逐渐溶解消失(如果加入 (2、 (3、 (2,溶液的颜色还 会发生变化 ,说明含有 H +。 ●鉴定 -: ① 借助石蕊、酚酞或 试纸。 如果石蕊变蓝、酚酞变红或用 试纸测出的 值大于 7,说 明含有 -。 ② 加入 4,如果出现蓝色沉淀,说明含有 -。 ③ 加入 2(4 3,如果出现红褐色沉淀,说明含有 -。 ④ 可以参考 “ 碱的通性 ” 中的第四条,使溶液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 ●鉴定水:通过白色的硫酸铜,如果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 4 + 5H2O = 4·5H 2O 如果要鉴定多种物质,必须把鉴定水放在第一步。如果除水,必须放在最后一步。 ●鉴定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是 2。 ●鉴定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如果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并且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 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是 。 ●鉴定 4+:以氯化铵( 4 为例, 方法一 4 + = + 3↑+ H2O ; 方法二 把 4 和 (2混在一起研磨。 如果闻到刺激性的氨味,或者能使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是铵态氮肥。 ●蛋白质的鉴定:点燃,如果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就说明有蛋白质。 ●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 : 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 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 区分与鉴定的区别在于,鉴定是要确定一种物质,而区分只需把物质分辨开。区分的要求是无论用 什么试剂,采取什么方法,现象必须明显。 常见物质化学式及俗称及重要性质和用途 化学方程式总结 1. 酸 +金属 盐 +氢气 (反应必须是在溶液中进行 反应条件: ①酸不能用强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 , (常用稀硫酸、盐酸等 ②金属必须位于氢以前(常用 、 、 、 222↑ H2 442↑ 26 23+3H2↑ 23 H2 4 22(4 3+3H2↑ 22+ H2↑ 2H2 44+ H2↑ 222↑ 2 442↑ 2. 盐 +金属 新盐 +新金属 (反应必须是在溶液中进行 反应条件: ①盐(反应物必须溶于水 (初中阶段认为难溶性盐在水中没有离子,不反应 ②金属单质(反应物比盐中金属活泼 , 不用钾、钙、钠 (它们是先和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碱再和 某些盐 (可溶性铜盐、铁盐、镁盐等反应生成难溶性碱。 44 2342(4 3+3 44 23(3 2+2 (3 2(3 2 3. 补充反应:非溶液置换反应:还原性单质和氧化物的反应 (参照:五之二 条件: ○ 1单质为氢气、单质碳 ○ 2氧化物为氧化铜、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等 H 2 2O 2↑ H 2 2O 2↑ 3H 2 2O 3 23H2O 322O 3 432↑ 规律:金属氧化物 2金属 2O 金属氧化物 金属 2 1. 酸(含氧酸 非金属氧化物 +水 H 2 3 H22↑ H2 3 H22↑ 要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2. 碱(难溶性碱 金属氧化物 +水 (可溶性碱没有这个反应 (2 2O 2(3 2O 3+3H2O 3. 碳酸盐(难溶性 金属氧化物 +二氧化碳 3 2↑ (可溶性碳酸盐没有这个反应 1. 金属 +氧气 金属氧化物 2 2 2 32 O2 3O 4 2 O2 2 2. 金属氧化物 +水 碱(可溶性 (难溶性碱没有这个反应 2(2 222 3. 非金属 +氧气 非金属氧化物 2 2 45O2 2P2O 5 2 2 (碳充分燃烧 2 2 2 (碳不充分燃烧 2H22 2H2O 4. 非金属氧化物 +水 酸 222 3 322 4 22 H2 3(亚硫酸 (其中的微溶于水的物质一般是指氢氧化钙((2 、至少是指一定要有一种生成物符合条 件,两种也行、生成物要求至少有一种是水、气体或沉淀 1. 酸 +碱 盐 +水 [初中讲到的所有酸(即硅酸除外和碱都能反应 ] (2+222O (3+33+3H2O (22 44+2H2O (2+23(32+2H2O 2. 酸 +盐 新酸 +新盐 反应条件: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实际反应条件很复杂盐必须要溶于水或者要溶于和 它反应的酸 生成物:盐只能是沉淀,初中酸可以是分解成气体 3+2222↑ 2 3+2222↑ 3↓ 3 2 32 42 422↑ H2 4224↓ H 2 4(3 2234 ↓ 3. 盐 +碱 新盐 +新碱 16 / 22 反应条件:反应物都溶于水或微溶于水, 生成物: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前溶后沉也可以是气体(初三通常是氨气 4+2(2↓ 2 4 3+3(3↓ +3 2 3(223↓ 4(2(2↓ 4 ↓ 2 4 (2 2+ 23↑ +2H2O 4. 盐 +盐 新盐 +新盐 反应条件:反应物都溶于水或微溶于水, 生成物:生成的新盐、新碱至少有一种不溶(前溶后沉 33↓ 2 4224 ↓ 2 4(3 2234 ↓ 5. 酸 +金属氧化物 盐 +水 2O 3+623+3H2O 2O 3+3H2 42(4 3+3H2O 222O H2 442O 23(3 22O 1. 碱 +非金属氧化物 盐 +水 (不属于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反应条件:碱要溶于水或微溶于水。 222 32O 222 32O 232 42O (223↓ 2O 2. 三种还原剂(H 2 、 、 C 、 O 2 跟氧化物反应 H 2 2O (置换反应 2 32O 3 23 2↑ 2 22↑(置换反应 2 2 (化合反应 3. 实验室制取三种气体(常用方法 2 4 K2 42+ O2↑ 23 23O2↑ 22+ H2↑ 2H2 44+ H2↑ 3+2222↑ 4. 盐分解 2(2 3 222↑ 3 2↑ 4 K2 42+ O2↑ 23 23O2↑ 5. 三种有机物燃烧 4+2O2 2 H22 C 2H 53O2 3 H222 2 33O2 4 H222 所有 有机物 和在 空气 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有机物中没有氧元素 x H y + 424y x 2 4 2y H 22 有机物中没有氧元素 x H y O x +424z y x 2 4 2 y H 22 应用:离子鉴别、离子共存 4:加入 2,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 3,沉淀不消失。 :加入 3,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 3,沉淀不消失。 32-:加入稀 产生无色气体,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加入紫色石蕊变蓝;加入无色酚酞变红。 :1加入紫色石蕊变红;加入无色酚酞不变色。 2加 ,生成无色气体。 3加碳酸钠,生成无色气体。 2+:加入 H 2 4,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 3,沉淀不消失。 +:加入 ,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 3,沉淀不消失。 4+:加入 加热,产生无色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它的实质依然是离子鉴别 一般思路:酸 — 指 — 钡 — 银 — 盐 用到物质 H2 4石蕊 2 3 2 3 主要有 4 两两鉴别:找性质差异 三三鉴别:酸、碱、盐找紫色石蕊 有酸找 2 3 有 2 3找酸 无酸无 2 3找 4 实质看是否反应:能反应,不共存;不反应,能共存。常考离子不能共存的离子。 1、 H +: H 32-→ H 22↑ H → H 2O 2、 -: → H 2O 和其它阳离子反应除 K +、 +、 2+、 2+外均出沉淀,和 4+产生气体。 如 (2白↓ (2蓝↓ (3红褐↓ 3、 32-: 32 +→ H 22↑ 和其它阳离子反应除 K +、 +、 4+外均出沉淀, 如 3白↓ 3白↓ 3白↓ 4、 和 +; 42-和 2+分别不共存。 物质的颜色 1、固体 (多为白色 黑色 粉 23O4 紫黑色 4 红色 2O3 红褐色 (3 蓝色 (24.5H2O 绿色 2(23 2、溶液 (多为无色 浅绿色溶液 (亚铁盐溶液 2 溶液、 4 溶液黄色溶液 (铁盐溶液 3 溶液、 2(43 17 / 22 溶液、 (33 溶液蓝色溶液 (铜盐溶液 2 溶液、 4 溶液、 (32 溶液蓝绿色溶液 2 溶液 (较浓 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 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 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 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 大量的热。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 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 变质。 6、硫酸铜 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 (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 酸铜 4.5H2O 。 7、碳酸钠 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 (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 23.10H2O 8、氨水 (32属于碱的溶液 酸与碱的通性和盐的性质 1、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3、盐的性质 (1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 (2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3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4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法与技巧。 一、质量守恒法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各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守恒的。抓住守恒这个中心,准确建 立已知量与待求量的等量关系,是用质量守恒法解题的关键。此法在化学计算中应用广泛。 18 / 22 例 1. 向 5g 铜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氢气,并加热。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冷却后称 量残留固体的质量为 4.2g 。求原混合物中含氧化铜和铜粉各多少克? 分析:本题涉及到的化学反应为 ,由题意可知,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在固体中是没有变化 的,根据铜元素质量守恒,即可建立方程,求出混合物中氧化铜和铜粉的质量。 解:设混合物中含 的质量为 x g,则含 的质量为 (5 ,由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相 等,得: x ·(5 =4.2 即 ·64/80+(5 =4.2 4 原混合物中含 的质量为 5-4=1(g 答:原混合物中含氧化铜 4g ;含铜 1g 。 二、差量法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某一状态的物质之间的质量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例的关系进 行计算的方法称为差量法。在化学反应中,虽然从整体上看存在着质量守恒的关系,但某一状态的 物质(例如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会发生反应(增加或减少 ,这一差值称为差 量。 差量与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有着正比例关系, 通过这种比例关系可以计算出与之相关的待求量。 因此,寻找差量,正确建立差量与待求量的比例关系,是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在有沉淀或气体生 成的化学反应中,常用差量法进行计算。 例 2. 某学生将 16g 氧化铜装入试管中,通入氢气并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试 管冷却后,称得试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是 14.4g 。问有多少克氧化铜被还原? 分析:本题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参 加反应的氧化铜失去氧的质量。抓住这一差量,找出差量与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之间的关系便 可求解。 解:设被还原的氧化铜的质量为 x g, 2 2O ,固体质量减少 80 64 80-64=16 x 16-14.4=1.6 所以 80/161.6 所以 8 答:被还原的氧化铜有 8克。 思考与练习:试一试用差量法计算(例 1 。 三、关系式法 在涉及多步化学反应的计算中,根据起始反应物与最终生成物的关系式进行计算的方法称为关 系式法。 化学反应中,有时会涉及到多步反应:第一个反应的生成物是第二个反应的反应物,第二个反 应的生成物又是第三个反应的反应物。对多步反应的计算题,用通常的方法从已知数据到求得最终 结果要根据每个化学方程式一步一步地计算, 相当繁琐。 由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 只要找到已知量与待求量之间的这种关系, 即可一步计算得出结果, 从而化繁为简, 提高解题效率。 关系式法适用于多步反应的计算,其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多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建立起 始反应物与最终生成物的比例关系。 例 3. 加热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将产生的氧气用于红磷的燃烧实验。要 制得五氧化二磷 15g ,所需氯酸钾的质量至少是多少克? 19 / 22 分析:从题意可知有两步化学反应,由第一步反应制得的氧气再与红磷发生第二步反应,生成 五氧化二磷。根据氧气与五氧化二磷(已知量 、氯酸钾(待求量的关系,建立五氧化二磷与氯 酸钾的关系式,即可列出比例式求解。 解:设需氯酸钾的质量为 x g。 由 2 3=23O 2↑ ① 4P +5O 2=2P 2O 5 ② 将①×5,②×3,有关系式: 10 3~15O2 ③ 15O 2~6P2O 5 ④ 由③,④得:10 3~15O2~6P2O 5 即 5 3~3P2O 5。 由以上推导可见,在建立起始反应物(如 3与最终生成物(如 P 2O 5的关系时,中间物质 (如 O 2的化学计量数要相同(将①×5,②×3的目的是将③,④中的 O 2的化学计量数都为 15 。 5 3 ~ 3P2O 5 5×122.5 3×142 x 15 所以 5×122.53×142/15 所以 21.6(g 答:至少需要氯酸钾 21.6克。 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密度比空气大 (密度比空气小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验满 (验纯 用带火星的木条 , 平放 在集气瓶口 , 若木条复 燃,氧气已满,否则没 满 正放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当用第一种药品制取 时以下要注意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 斜 ( 防止凝结在试管口 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 底部使试管破裂 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 热, 再集中在药品部位 加热。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 后 , 先撤导管后撤酒精 灯 (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 流,使试管破裂 <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 的试管口;<2>靠近火焰, 移开拇指点火 用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满; 若“噗”的一声,氢 否则没满 气已纯; 若有尖锐的爆鸣 声,则氢气不纯 倒放 正放 放置 注意 事项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 插入液面下; ③点燃氢气前,一定要 检验氢气的纯度(空气 中,氢气的体积达到总 体积的 4%—74.2%点燃 会爆炸。 )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解计算题 计算题的类型有:①有关质量分数(元素和溶质)的计算;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 行计算;③由①和②两种类型混合在一起计算 (一)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 100% (二) 、化合物(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 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 100% (三) 、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计算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化合物质量 混合物质量 ╳ 100% (四) 、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 元素质量 混合物质量 ╳ 100% 或:某元素质量分数=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 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21 / 22 (五) 、解题技巧 1、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已知什么,求什么,有化学方程式的先写出化学方程 式。找出解此题的有关公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①设未知量 ②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答。 22 / 22 36 / 36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