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必修三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1 细胞生活的内部环境
学习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学习内容:
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体液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液的组成:
________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
体液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 ________
(2)内环境
内环境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环境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种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
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淋巴管内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肾小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
2.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组成:
________(约90%)
________
血浆 ________ (约10%)
________
(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有哪些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
(1)渗透压
定义:
溶液渗透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与渗透压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碱度
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__,PH为____________。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3)体温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左右。
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________由外环境提供,同时产生的________又必须排出体外,但细胞并没有和外界直接接触,必须通过内环境的中介作用。
学法指导:
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既是本节的学习重点,也是学习难点,学习时可以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例如,可以回忆手脚磨出水泡的情景(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这样可以加深对组织液的认识及对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理解,即内环境的“内”和细胞外液的“外”是相对的,从人体角度看是内环境,从细胞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所以说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的外环境。
通过直观经验及课本的图片,可以得出结论: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其次还有脑脊液等。但是,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直接与外界相通的管道不是内环境,而属于外界环境。
重难点释疑:
1.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同
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异
存在的部位
血管内
组织细胞之间
淋巴管中
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
各种血细胞
体内各组织细胞
淋巴细胞等
所含的化学成分
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蛋白质很少
2. 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3. 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当堂训练:
1.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乙酰胆碱
2.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 )
A. 3 8. 5 C. 6 D. 10
3.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 )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4.如图所示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B液为_________,C液为_________,D液为_________。三者共同构成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_______。
(2) C0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________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________浓度升高,导致________病的发生。
课后作业:
总结与反思: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学习内容:
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稳态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呢?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了稳态的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若外界环境变化太剧烈,或自身调节出现障碍,稳态就会被________。
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其代谢只有________、________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的发挥________作用;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________的重要保障;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等会使机体内环境遭到________。如果内环境遭到破坏,细胞代谢就会________。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________。
重难点释疑:
1. 夏天时,空调房间与室外的温差较大,如果经常进出空调房间,就会出现咳嗽、头痛、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如果在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呆的时间过长,就会引起关节酸痛或颈僵背硬、腰沉臀重、肢痛足麻、头晕脑胀等。如果呆得太久,由于空气不好,容易使人头晕目眩。这些症状就是空调综合征,俗称空调病。空调病的主要表现为:感冒、过敏、风湿痛、黏膜干燥、紧张、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头痛,等等。据分析,空调对人的影响主要在于:空调风使人体表面水分蒸发量加大,毛孔收缩,不能正常排汗,也会引起内分泌的紊乱;空调房间里,气流方向经常变换,气流速度增加,空气热量不断变动等因素干扰了人体的嗅觉,削弱了人体对空气中病菌、过敏原和异味的反应;房间内湿度太低,会对眼、鼻等处的黏膜产生不利作用,导致黏膜病;室内空气与外界几乎隔绝,干燥而又温度适宜,空气中有害细菌含量快速上升。
2.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例如,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和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02和水。血液中的C0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0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当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以及机体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维持相对稳定。
当堂训练:
1.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 ( )
A.凝固的状态 B.绝对不变的状态
C.相对稳定的状态 D.随外界环境改变而变化的状态
2.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3.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降低体温。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
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额头上敷一条冷水浸泡过的毛
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适当撤减衣被
4.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补充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 ( )
A.提供能量 B.供给营养 C.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 D.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
5.下列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直接关系的系统是 ( )
①消化系统 ②呼吸系统 ③循环系统 ④泌尿系统 ⑤运动系统 ⑥内分泌系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⑥
6.正常情况下,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无机盐是保持平衡的。若只饮水不进食,则 ( )
A.K+排出量大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B.K+排出量等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C.K+排出量小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D.K+排出量等于零
7.下图表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据图回答:
外界环境
食物
O2
CO2
废物
内环境
细胞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图中[①] ________,[②] ________,[③] ________。
(2)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________,⑤为________。
(3)用简明语言表述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总结与反思: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学习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自学指导: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_____________
具体过程是指:____________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__________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______________
(3)反射弧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兴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兴奋传导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兴奋的传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影响兴奋传导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述突触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神经递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经递质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些杀虫剂能影响神经递质的生理作用,其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含有大量的_________,这些神经元组合成许多不同的_________,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5.人脑的高级功能
位于人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有_______个神经元,组成了许多_______,是整个神经系统中_______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_______以及控制机体的_______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学习和记忆的关系:学习和记忆是脑的_______之一。学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忆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短期记忆和永久记忆之间的联系
短期记忆主要与_______的活动及_______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_______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_______的建立有关。
重点释疑:
1.神经纤维上传导(双向性)
(1)未受刺激时:膜外——正电位 膜内——负电位
(2)某部位受刺激生兴奋时,该部位 膜外由“正”→“负”膜内由“负”→“正”
(3)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
(4)兴奋以电流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
2.(1)突触的定义 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
(2)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①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的膜;
②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③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
3.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因为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前膜释放,作用于后膜,使后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而不能按相反的方向传递。
突触小体内近前膜处含大量突触小泡,内含化学物质——递质。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其中的突触小泡就释放递质进入间隙,作用于后膜,使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当堂训练:
1.手不小心摸到滚烫的开水壶,缩手反射的发生与疼痛的时间是 ( )
A.先感到疼痛,后进行缩手反射 B.感到疼痛并同时缩手
C.先缩手反射,后感到疼痛 D.变化不定
2、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3.右图为反射弧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 )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D.以上说法都对
4、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 )
A.下丘脑 B.脊髓 C.大脑 D.垂体
5、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6.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7.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具有的特点是 ( )
①调节速度快 ②调节速度慢 ③作用范围广 ④作用时间短 ⑤作用部位准确 ⑥作用时间比较长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③⑥
课后作业:
总结与反思:
2.2通过激素的调节
学习目标:
1.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2.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学习内容:
1.激素的发现
(1)促胰液素的发现历程:
沃泰默通过实验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实验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激素调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激素调节的实例
(1)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糖去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血糖平衡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调节是指:_________________反馈调节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甲状腺激素分泌器官:__________________甲状腺激素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激素调节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释疑:
1.动物及人体内主要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及其主要生理作用
化学性质
激素的中文名
主要来源
主要作用
异常时的主要表现
分泌不足
分泌过剩
含
氮
激
素
氨基酸衍生物
甲状腺激素素
甲状腺
促进糖和脂肪氧化分解,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
若幼年易患呆小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
去甲肾上腺素
神经系统、肾上腺髓质
可以使多种激素,如促性腺素、ACTH、TSH的分泌受到影响
肾上腺素
肾上腺髓质
提高多种组织的兴奋性,加速代谢
肽
类
及
蛋
白
质
激
素
胰岛素
胰岛B细胞
调节代谢,降低血糖
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
胰岛A细胞
调节代谢,使血糖升高
促胰液素
消化管
促进胆汁和胰液中HCO3-的分泌
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神经垂体
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水分从尿中排出
生长抑素
下丘脑
抑制生长激素、胰岛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
生长素
垂体
促进生长,影响代谢
侏儒症
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
催产素
下丘脑、神经垂体
具有刺激乳腺和子宫的双重作用;促进乳腺排乳
催乳素
腺垂体、胎盘
发动和维持泌乳
促性腺激素
垂体
维持性腺的正常生长发育,促进性腺合成和分泌性腺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腺垂体、脑
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功能,从而调节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与释放
促甲状腺激素
腺垂体
促进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类固醇(甾体)激素
肾上腺皮激素
肾上腺皮质
控制糖类和无机盐等的代谢,增强机体防御能力
醛固酮
肾上腺皮质
调节机体的水—盐代谢: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对钾的排泄,是盐皮质激素的代表
雄性激素(睾酮)
睾丸间质细胞
维持和促进男性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性器官萎缩、第二性征减退
雌性激
主要是卵巢
维持和促进女性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孕激素(孕酮
黄体、胎盘
促使子宫内膜发生分泌期的变化,为受精卵着床和妊娠的维持所必需
受精卵种植障碍
当堂训练:
1.手术切除成年大白鼠的整个甲状腺,一段时间后,该大白鼠表现为 ( )
A.分解代谢增强 B.生长发育加快 C.自由活动减少 D.食欲增强
2.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
表现为 ( )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3.一只成年雄狗仍然保持幼年的状态,且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行动呆笨,无求偶行为,其原因是 ( )
A.睾丸发育不全 B.甲状腺功能低下
C.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D.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睾丸发育不全
4.给成年大鼠连续3周饲喂甲状腺激素后,对照组比较,会出现 ( )
A.体重增加 B.嗜睡 C.耗氧量下降 D.对低氧环境耐受能力下降
5.人在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导致( )
A.长大后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B.长大后身材矮小,智力正常
C.长大后身高不受影响,智力低下 D.长大后身高不受影响,智力正常
6.下列激素中可直接影响婴儿智力发育的是( )
A.性激素 B.胰岛素 C.甲状腺激素 D.生长素
课后作业:
总结与反思:
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描述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
3.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学习内容:
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1)体液调节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2.人体的体温调节
(1)人体热量的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体热量的散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体温调节机制:
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的调节机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温高于正常体温时的调节机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体的水盐调节
(1)水盐调节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盐调节的机制: 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的机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释疑:
1.的恒定对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人体安静时以肝脏放能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为主。热量的三处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吸、排尿和排便等。
2.地工作人员通过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肌肉、肝脏细胞代谢非常旺盛,汗腺分泌很少,毛细血管收缩。而在高温车间工作的人则正好相反。因为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极地工作的人员要穿很多保暖衣物,喝温水,作室内加热等措施。高温环境工作的人多喝盐开水补充汗液中流失的水分和盐分,室内要通风,准备风扇、室内降温等措施。
当堂训练:
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立毛肌 外界
产热部位 骨骼肌 深 温度
A 内脏
部
下丘脑体温 皮肤
调节中枢 温 D
F
汗腺
散热部位 度
B 皮肤血管 C
温度感受器
E
(1)骨骼肌通过____________作用实现产热过程,其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的调节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何种环境条件下,A、B两种装置同时发挥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何种环境条件下,只有B装置发挥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的温度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图中[ ]的____________发生障碍,使人表现为_______
课后作业:
总结与反思:
2.4免疫调节
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学习内容:
1.是机体的一种 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 、排除 ,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免疫可分为 和 。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疫细胞 ( )
2. 免疫 (发挥免疫
作用的细胞)
系统 (位于: ( )
)
免疫活性物质: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