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整体梳理:
专题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学段要求
(课程标准)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要求
基础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2、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3、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欣赏诗歌、朗诵诗歌等语文实践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5、培养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拓展
写童诗
活动开展
必学
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
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是个进行整理、归类。
3、欣赏自己喜欢的是个,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4、举行诗歌朗诵会。
选学
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1、诗歌总集:《诗经﹒采薇》
唐诗:《春夜喜雨》
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元曲:《天净沙﹒秋》
现代诗:《太阳的话》、《白桦》
2、本组诗歌是按内容分类的。
3、不同角度搜集:
(1)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2)按形式分:格律诗(律诗、词、曲等)、自由诗。
(3)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4)按国家和作者分:中国的屈原、李白、杜甫……外国的雪莱、海涅、普希金……
(5)民歌
(6)童谣
4、诗歌的起源: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5、诗歌的特点: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6、诗歌的表现手法:
(1)赋——直接陈述事物;比——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兴——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传统)
(2)夸张、复沓、重迭、跳跃……(发展)
(3)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4)象征:以象征义,现代诗歌中,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
7、现代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
(1)比拟——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2)夸张——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或缩小,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
(3)借代——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与比拟有相似之处。
8、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按音律分: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涵盖;发展轨迹)
(2)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长调:91字以上。
◎中调:59—90字。
◎小令:58字以内
◎ 双调: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 单调:只有一段。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其特点是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2)、按内容分:
(1)怀古诗: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2)咏物诗: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
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5)行旅诗和闺怨诗
(6)送别诗
9、现代诗歌的分类:
(1)按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叙事诗、抒情诗。
(2)按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
方法
借助注释读懂诗歌,了解诗意,感受诗歌中包含的情感。
拓展
了解唐诗、宋词、元曲的知识。
二、具体分析:
《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天净沙﹒秋》
《太阳的话》
《白桦》
诗海拾贝
1、四言诗,在我国以《诗经》为代表的古诗中很常见。
2、反映的是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出兵讨伐的一次战争,原诗共六章,节选的是第六章的前四句,分别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
1、五言律诗,唐朝诗人杜甫在成都所做的名篇之一。
2、细致地刻画了春雨的夜景,表达了作者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
3、一、二句的“知”与“乃”相呼应,极为传神地将诗人喜雨的心情跃然纸上;三、四句既描写了春雨的动态,又传出了它的润物之神,“潜”“细”用得准确、贴切;五、六句进一步从视觉上描绘夜雨景色;最后两句是些雨后晓景。
4、全诗描写细腻、动人,不露“喜”字,却又始终充满喜意。
1、宋代辛弃疾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2、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
3、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相见的乐趣。
1、元代散曲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
2、小令:原是流行于民间的小曲,句子长短不齐,有一定的强调。
3、小令与词的区别:用韵加密,几乎每句都押韵。曲可以在本调之外加上衬字。
4、诗人先用了孤村、落日等6个典型景物来表现秋天傍晚的萧瑟,接着把静寂的景物和飞翔的大雁联系起来,静中有动,最后用3个色彩鲜明的词语描绘出秋天的美景。
5、曲子有秋天的清肃,却没有悲凉的情绪。
1、艾青到延安后写的一首具有浪漫气息的现代诗。
2、诗中的太阳是一种象征,一种代言,代言的是民主政治,象征的是光明、进步,表达了作者对进步、民族的新生活的向往。
1、俄国著名诗人叶塞宁的抒情诗。
2、以白桦为中心意向,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3、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美,又富动态的美感,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4、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们去看海》
《致老鼠》
《爸爸的鼾声》
《给诗加“腰”》
《诗中的“秋”》
与诗同行
1、儿童诗,适合朗诵。
2、全诗以“我们去看海”的呼唤贯穿始终,情绪饱满激昂。
3、去看海,既有对海的向往与追求,又是对生命的期望与启迪。
1、有趣的童诗。
2、小诗人用一颗童心,写出了一般人眼中不同的老鼠。
3、感受童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温情的童诗。
2、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童趣盎然,充满着父子亲情。
1、激发搜集诗歌故事的兴趣。
2、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学会欣赏诗歌。
1、台湾作家桂文亚回忆自己儿童时代读古诗的乐趣。
2、学习读懂古诗和欣赏古诗的方法。
3、诗人的方法:联系生活读懂故事;想象画面进入意境;了解诗人身世际遇,体会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