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原名《国策》《事语》《短长》等 记录了战国初期到六国灭亡共240年 间各国政治 军事 外交方面的动态 共三十三篇
战国策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 它记载生动 推理透辟 写人传神 笔调夸张 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 对西汉以后史传文和议论文的发展产生过积极影响
本文选自《战国策 齐策四》
客:做门客
存:生存 生活
属(zhu):同嘱 嘱托 请求
寄食门下:在孟尝君门下做食客
好:爱好 擅长
能:才能 本事
贱:轻视 看不起
食(si)以草具:给他粗劣的饭菜 食:给人吃
居有倾:过了不久
长铗:冯谖随身携带的剑 归来:离开 回去
为之驾:为他配车
揭:举
过:拜访
客卧:以客待我 即把我当上等门客看待
无以为家:没有能力养家
给:供给
记:账册 一说指书状之类
习:熟悉 计会:即会计
责:即债
负:辜负 对不起:实际意思是没有发现他的才干
谢:道歉
倦于事:忙于事务 疲劳不堪
馈(kui)于忧:忧愁思虑太多 心烦意乱
馈同溃:乱
懧(nuo)愚:懦弱无能 懧同懦
沉:沉浸(jin) 埋头干
开罪:得罪
不羞:不以此感到羞辱
约车治装:准备车马 整理行装 约车:系马于车前
券契:债据
市:买
寡有:缺乏 缺少
驱:赶着车 之:往
矫命:假托(孟尝君)命令
疾:迅速
市义:买回百姓的恩义 即为孟尝君收买人心
拊爱:爱抚
子其民:把民众看作自己的子女
贾(gu)利:用商人放债的方法来获取利息
说:通悦
休矣:意为算了吧
后期(ji)年:一周年之后 期年:整整一年
就国:回自己的封地
顾:回头看
放:放逐
虚上位:把宰相职位空出来
先驱:抢先坐车赶回
重币:贵重的财物礼品
显使:地位显要的使臣
固辞:坚决辞退
赍(ji):拿物品送人
被于宗庙之崇:遭受祖宗神灵降下的灾祸
被(pi):同披 遭受
不足为:不值得你看重并辅助 一说无所作为
顾:顾念
姑:姑且 万人:指全国百姓
纤(xian)介:细小 纤:细丝
本文记叙了策士冯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 巩固政治地位的经过 展现了冯谖不甘屈居人下 报效知己 深谋远虑的奇特风采 同时也表现了孟尝君宽容大度 礼贤下士的品德
文中刻画冯谖的形象 主要采取了欲扬先抑 层层深入的方法
文中的另一个人物孟尝君的宽容大度 而当冯谖大战奇才的时候 又显出孟尝君的目光短浅
人物之间的映照 使全文流澜浅起 姿态横生
垓下之围 司马迁 字子长 西汉夏阳人 伟大的史学家 文学家和思想家 《太史公书》后称《史记
》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 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全书一百三十篇 本纪十二篇 表十篇 书八篇 世家三十篇 列传七十篇 史记以写人物为中心 形象地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鲁迅称赞它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
本文节选自《史记 项羽本纪》
垓下 地名 在今安徽灵璧东南
壁:营垒 此处用作动词 即在....扎营
四面皆楚歌:四面八方都响起用楚方言所唱的歌曲 喻指楚人多以降汉
幸从:得到宠爱 跟随在项羽身边
慷概:悲愤激烈
逝:奔驰
奈(nai)若何:将你怎么办 若:你
数阙(que):好几遍 乐曲终止叫阕(que)
莫:没有人
麾(hui)下:部下
直夜:当夜
溃围:突破重围
平明:天亮时
骑能属者:能跟从而来的骑兵 属:随从
田父;农夫 给(dai):欺骗
度(duo):揣(chuai)测 估计 脱:脱身
所当者:所遇到的敌方
尝:曾 败北:败走
卒(cu):最终
固:必 一定
快战:痛痛快快地打一战
刈(yì):割,砍
期:约定。
山东:山的东面。
为三处:意谓分三处集合。
披靡:如草随风而倒,形容惊溃散乱的样子。
瞋(cehn)目:瞪大眼睛 叱(chi):大声呵斥
辟易:倒退
伏:通服 心服
亭长:乡舣(yǐ):移船靠岸。
纵:即使。
王我:拥护我为王。
长者:性情谨厚的人。
创:创伤。
顾:回头看。
故人:旧相识。吕马童系项羽旧部,后背楚投汉。
面之:面对着项王。
指王翳:把项王指给王翳看。
吾为若德:我给你个好处。
涅阳侯:同上面的中水侯、杜衍侯、赤泉侯、吴防侯,都是封号。涅阳,在今河南镇平南。中水,在今河北献县西北。杜衍,在今河南南阳西南。赤泉,见上。吴防,在今河南遂平。
太史公:即太史令,司马迁自称。《史记》每篇传记文后均设“太史公曰”一段文字,以抒发他对传主一生行事、遭遇的总结性意见。
周生:周先生,汉时儒者,名不详。
盖:表推测,“或许是”、“可能是”之意。
瞳子:旧说指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眸子。
苗裔:后代。
暴:骤然,突然。
尺寸:尺寸之地,指极少的封地。
陇亩:田野,指民间。
将:率领。
五诸侯:齐、赵、汉、魏、燕五国。此处泛指楚以外的各路义军。
政:政令。
不终:没取得较长远的好结果。
背关怀楚:放弃关中 怀归楚地
难矣:意思是说,项羽在这种情况下还想成大事,那就太困难了。
自矜:自夸,自负。
攻伐:指武力征伐之功业。
私智:一己之能。
师古:以古代成功立业的帝王之师。
经营:治理,整顿。
过矣:实在是大错特错了。
引:援引,以........为理由。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著名的人物传记之一 垓下之围 主要记叙了项羽最后失败 身死乌江的一些史事片断 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 在对项羽作盖棺论定时 既肯定了项羽起兵灭秦的重大历史功绩 又批评了他缺乏政治远见 专持武力以轻营天下的致命错误
本文通过三个场面的描写 塑造了一个个性特点十分鲜明的悲剧英雄形象 在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ji) 慷概悲歌 表现了英雄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 同时也暗示出项羽不善用人 众叛亲离的困境 在东城快战中连斩数将 说到做到 展露了项羽勇猛无比的英姿 同时也表现他爱逞匹夫之勇不理解自己失败原因的悲剧性 因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wen)乌江 宁死不辱 揭示了项羽内心世界中知耻重义的一面 同时也表现出他走投无路 只能一死了之的英雄末路心情 多角度的个性描写和心理刻画 大大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立体感
司马迁写人物传纪 善于在历史事实的关键环节进行合乎情理的艺术加工 虞兮虞兮的悲歌 成为霸王别姬的典型情节 天之亡我在项羽中先后三次重复出现 充分表现出项羽身死东城 尚不觉悟 瞋目而叱吓退汉将杨喜数里 在失败关口仍见出项羽的英武气势 将宝马赠与乌江亭长 即是对亭长好意的报答 又是对战马的爱怜深情 最后自刎 对吕马童说吾为若德表现出对敌人鄙视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这些有血有肉的细节描写 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 情致丰瞻 艺术效果十分显著
《史记》语言生动 影响深远 短短的垓下之围就留下了霸王别姬 四面楚歌 羞见江东父老 等含义丰富的成语
张中丞传后序 韩愈 字退之 河内河阳人 自称郡望为昌黎 故世称韩昌黎 唐代著名政治家 文学家
在思想上 韩愈推崇儒学 排斥佛老 在文学上 他崇尚秦汉散文 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pianli)文风 并因此倡导了有革新意义的古文运动 强调文学要儒学道统服务 要求言之有物 辞必已出 韩愈诗文都有很高成就 有以文章著称 名列糖宋八大家之首 其文内容殷实 气势壮盛 词锋锐利 语言练达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对唐及后世散文创作有巨大 深渊的影响 有《昌黎先生集》
张中丞传:即李翰所写的《张巡(xun)传》d
材:才能
纳:没那
虏:被俘虏
诚:果真
尺寸之地:形容地方狭小
蚍蜉(pifu):蚊子之援 形容微小的援助 黑色的大蚂蚁
益:更加
数日:计算日期 指为期极短
乌有:哪里有 坏:指城被攻破
徒:徒众 部众:一起守城人
至愚者:最愚笨的人 不忍为:不忍心这样做
说者:指发议论的人 分城而守;当时张巡守城东北许远守城西南
诟(gou):辱骂 诽谤
见:见识
然:如此
尤:责备
不达于理:不明事理
不乐成人之美:不乐于成全别人的美名
卓卓:超出与一般人的样子
宁能:岂能 哪能
卒:最终 终于
逆遁(dun):预先逃跑
苟(gou):假使
穷:困窘(jiong)
将:带领
羸(léi):瘦弱
创残创残饿羸之余:指战败受创残剩下来的伤病而又饥饿廋弱的士兵
讲:议论 精:精辟 周到
就尽:渐趋覆没 就,接近 趋向
日滋之师:日益增多的军队
蔽遮:屏蔽 遮护
沮(jǔ)遏(e)其势:阻止了敌人凌厉的攻势
擅强兵:拥有强大的军队
相环:四周都是
乞救:求救
感激:感动 激发
起事:指起兵讨伐安 史叛军
帙(zhì):书套,这里指书
全文的最大特色是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 前半部分侧重议论 针对污蔑许远的错误论调进行驳斥 在驳斥中补叙许远事迹 并高度赞扬了张巡 许远共同守一城 捍天下 的历史功绩 后半部分册中叙事 着重记叙了南霁云的动人事迹 并补叙了张巡许远的其他轶(yi)事
本文几个英雄人物性格突出 形象鲜明 首先得力于传神的细节描写 其次 作者注意让人物的不同性格相互映衬 如张巡的从容镇定 视死如归 博闻强记 许远的宽厚谦和 为国让贤 南霁云 的嫉恶如仇 忠贞刚烈 反面人物贺兰进明的卑劣行径 又有力地反衬出英雄们的磊落胸怀和凛(iin)然正气
韩愈行文气势充沛 充满激情 尤其是 守一城 捍卫天下 ...其雄之功也 一段文字 议论风发 义正辞严 慷概激昂 具有立儒起顽 震撼人心的力量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字子厚 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南解州镇)人 世称柳河东 他参加了主张政治革新的王叔文集团 反对宧(yi)官专权和藩(fan)镇割据
柳宗元和韩愈齐名 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并称韩柳 他的作品对下层人民的悲惨处境和社会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加以揭露和批判 说理透辟 笔锋犀(xi)利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他的山水游记刻画细致 寄托深远 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他写作的一些讽刺寓言 篇幅虽小 寓意深刻 也为后人广泛传诵 他的诗歌风格幽峭(qiao)洁净 自成一家 有《柳河东集》
橐(tuó)驼:骆驼。
偻(lǘ):背背弯曲 指驼背
隆然:指背背高起
伏行:俯下身体走路
类:类似 好像
业种树:以种树为职业
争迎取春:争着把他接到家里 雇(gu)佣他种树
硕茂:高大茂盛
早实以蕃:果实结的早而多
他植者:其他种树的人。窥伺:暗中观察。效慕:仿效学习
莫能如:没有人能比得上 如:及
寿且孳(zī):活得时间长而且生长茂盛
本:根 欲:要 舒:舒服
故:旧 指原来的陈土
筑:捣土
密:坚实
既然已:这样做了以后
去:离开
顾:回头看
莳(shì):栽种。若子:像爱护子女一样
置:搁 指栽好后搁置在旁边
抑耗:抑制减损
拳:屈曲 不舒展 土易:指换上了新土
苟:如果 反是:与此相反
殷:深 此指爱护得过分
爪:用手指甲去抓 肤:指树木表皮
离:散 丧事
不我若:不及我
官理:为官治民的道理
长人者:为民之长者 指官吏
怜:艾 指爱护百姓
卒以祸:最终给百姓造成灾难
.勖(xù):勉励
缫(sāo):抽引茧丝 而:通“尔”,你们。绪:丝头。这里指丝
缕(lv):线 这里指用线织布
字:养鱼
遂:成长 此指喂养好 豚:小猪 这里泛指猪
聚之:把他们召集拢来
击木:敲打着木梆
辍:停止
飧(sūn)饔(yōng):指饭食 飧:晚餐 饔:早餐
劳:慰劳
且:尚且
病:困苦
怠:疲劳
其亦有类乎:大概也有相类似之处吧
嘻:笑
官戒:当官者的鉴戒
这篇人物传纪带有寓言性质 作者借植树能手郭橐驼之口 揭露了当时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
阐发了养民治国的进步思想
本文说理 总体上采用类比方法 用种树类比治民
用种树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类比治民要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 用种树要其莳也若子 类比做官要爱护老百姓 用种树要其置也若弃类比治国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用他植着 种树爱之太殷 忧之太勤 类比长人者好烦其令 如此层层类比 环环相应 说透了种树的原理 也就把治民的道理讲清楚了
文章阐述种树的道理 采用了对比手法 郭橐驼种树和他植者种树 在原理 态度 方法和结果诸方面都构成了对比 这一系列对比 将种树过程中的是与非 正与误 利与弊都衬托得十分清晰
文章第三自然段中写他植者种树的两种错误态度时 略写态度马虎方面 详写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方面 这是为了与后文中揭露长人者好烦其令 的社会 弊端相对应 体现了本文详略得当 前后照应 脉络贯彻的艺术特点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司马光 字君实 陕州夏县(今属山西省)人 北宋著名史学家 他主持编摹了《资治通鉴》 有《司马文正公集》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卷三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摹的编年体通史
北略:向北攻占 中山之地:中山国的土地
无穷:自代郡(jun)北出塞外 大漠数千里 故城无穷
驱世:意为世上所有的人
不服:不穿胡服
制国:治理国家
有经:有一定的原则
令行:政令得以施行
慕公叔之义:仰仗叔父的声望
稽(qi)首:叩头至地,是古时最恭敬的一种跪拜礼
中国:中原地区。
则效:取法仿效。
孰图:深思熟虑。孰,同“熟”。
负:依仗。
系累:用绳索捆绑,指被俘。
鄗(hào):赵国城名,今河北柏乡县北。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最早见于《战国策》后《史记 赵世家》中也有记载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作了简练的描述 突出了它的重要意义
胡服不同于中原地区的长袍大褂 宽领肥腰的汉族服装 比较轻便利索 适宜于骑马作战 骑射也不同于兵车布阵 驰聘(chi pin)沙场 灵活机动 利于克敌制胜 但是胡服骑射与中原民情风习战争模式相悖(bei)与士大夫夷夏有别的观念冲突 赵武灵王采取了正确方法来推行这一举措 一是靠耐心说服 不强制推行 二是以朝中重臣 自己的叔父作为突破口 三是亲自登门做说服工作 四是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于是取得了成功
前赤壁赋 苏轼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眉山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
苏轼在文艺创作的各个方面都有突出成就 散文自然畅达 随物赋形如行云流水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词开豪放一派突破了唐五代以来的艳词藩篱 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 诗歌 绘画 书法亦有很高造诣(yi) 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
壬戌(rénxū):宋神宗元丰五年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
徐:缓缓地。
兴:起。
属(zhǔ)客:劝客人饮酒 属 倾注 引申为劝酒。
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
窈窕(yǎotiǎo)之章:指《月出》篇中:“月出皎兮 其中有 舒窈纠兮的句子 “窈纠”同“窈窕”。
少焉:不多时 过了一会儿。
横江:笼罩江面。
纵:放纵 听任
一苇:喻指苇叶似的小船
如:往
万顷:极言水面广大
茫然:旷远的样子。
浩浩乎:广大的样子
冯虚御风:在天公重乘风遨游
虚:太虚 指天宫
遗世:脱离尘世
扣舷(xián):敲打着船边
桂棹(zhào):桂树做的棹
溯:逆流而上。
渺渺:形容悠远
美人:指内心所思慕的人
倚歌:按照歌曲的声调节拍。
和:这里是伴奏的意思
袅袅(niǎo):形容细弱的声音悠长不绝
缕:线
幽壑:指深渊
嫠(lí)妇:寡妇。
愀(qiǎo)然: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忧愁。
正襟:整理衣襟,
危坐:端正的坐着
何为其然也:箫声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夏口:今湖北鄂城县。
缪(liáo):通“缭”,盘绕。
郁乎:蕃茂的样子
舳舻(zhúlú):指战船。
酾(shī)酒:斟(zhen)酒
横槊(shuò):横执长矛
麋(mí):鹿的一种。
匏(pao)樽:用匏做成的酒器。匏,葫芦的一种。
蜉蝣(fúyóu):一种昆虫。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渺:小。
沧海:大粮仓 沧:通仓
须臾:极短的时间 片刻
挟:持 带
骤(zhou)得:迅速得到 轻易得到 在这里是一种 委婉的说法 实际是不可能得到
遗响:余音,指箫声。
悲风:秋风。
逝者如斯:流逝的像这江水。语出《论语·子罕》斯:这,指水。
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极言短暂。
是:这 这些
造物者:指天地 大自然 天地创造万物 故称之为造物者
无尽藏(zàng):无穷无尽的宝藏。
适:享用。
肴(yao):菜肴
狼藉:纵横杂乱的样子
枕藉(jie):交错地枕靠着躺在一起
文章以作者感情的变化为贯穿全文呢的内在线索 先写因泛舟江上而生遗世独立之乐 再写听到箫声呜咽而兴人生无常之悲 最后经过相互辩驳 任士归于一致 冬雨喜而笑 精神得到了解脱
文中继承并发展了赋体的传统表现手法——主客对话 抑客伸主(贬抑客人的主张 伸张主人的见解) 作者把政治失意的苦闷通过客来宣泄 把乐观旷达的情怀通过主来表现 主终于说服了客 反映了其思想中积极的一面战胜了消极的一面 从而肯定了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作者力求写景 抒情 说理三者的融合统一 借江水 明月 清风等自然景物 来抒发遗世独立的旷达之情 阐明事物具有变与不变两重性的哲理 宣泄适意自然的审美化人生哲学 极富理趣之美 此外 文中关于洞箫声的描写 也颇(po)见艺术功力
作为一篇典型的文赋 本文将骈(pian)句和散句交错使用 用韵时疏时密 极尽变化之能事 而终归于行云流水般的平易自然
先妣事略 归有光 字熙甫 号震川 昆山(今属江苏)人 明代优秀散文家 他反对以李攀龙 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 追章琢句 模拟剽(piao)窃”的文风,主张继承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他的散文长于记叙抒情,以简洁的语言写人叙事 寄托自己的感情 有《震川先生集》
本文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五
先妣(bi):已经去世的母亲 妣 母亲 只用于称亡母
孺人:明青时用来封赠七品以下职官的母亲或七子的号名
未归:意为嫁到夫家 归 出嫁
期(ji):一周年
殇(shāng):早逝 还没有成年就死去
不育:指;流产
妊(rèn):怀孕。
数(shuo):屡次
颦蹙(pincu):皱眉毛 顾:注视
喑(yīn):哑。
延:请
肖:像
以资雄:凭财产而在当地有势力
姁(xǔ)姁:和谐亲切
木棉:这里指棉花
缉(ji)纟卢(lú):把麻搓成线,准备织布。纟卢:麻缕(lv)
夜分:夜半
问遗(wèi):问候和赠送物品
不谋夕:即朝不谋夕 早上不能为晚上打算 比喻境况窘(jiong)迫 这里说母亲虽不忧米盐但当穷日子过 十分勤俭
纫(rèn)缀(zhui)不辍(chuo):缝缝补补 一刻不停
洒然:整齐清洁
棰(chuí)楚:杖责 这里作动词用
从兄:堂兄
中夜觉寝:半夜睡醒
《孝经》:书名 宣传封建孝道的儒家经典
龃龉(juyu):生疏而不流畅 原指牙齿上下对不齐
羊狗之疴(kē):羊 狗等家畜传染的疾病
追惟(wei):追思
先妣事略是作者追忆亡母的一篇记叙文 蕴含对母亲深沉的悼(dao)念之情 悲伤母亲短暂而艰辛的一声 歌颂母亲朴实而崇高的品德
作者没有抒情 不加渲染只是简略地叙事 但字里行间流动着极其悲痛的心情
文中还记叙母亲尽管儿女拖累 还是手中纫缀不辍 让婢女团嗮炉中炭屑(xie)再用 善待僮仆 娘家送来的珍贵糕点 大家享用 对子女教育 则极为严格 作者捡取母亲生前的一些日常生活琐事絮絮道来 刻画了以为勤劳 俭朴 待人厚道 严以教子的母亲形象 寓歌颂赞美于叙事之中
全篇文字简洁省净 情感含蕴多藏 寄深味于平易质朴之中 刻画母亲形象 多用细节描写 于日常细微之处见精神 总体说来 作者不动声色而使读者深受感动 是这篇文章的主要魅力
马伶传 侯方域 字朝宗 号雪苑 河南商丘人 明末清初著名诗文作家 他能诗善文 部分作品反映了明末清初的现实生活 有《壮悔堂文集》和《回忆堂诗集》
社稷(ji):社指土神 稷指谷神 后来用作国家的代称
盛时:国家兴隆的时期
问:探访
趾相错:脚趾相互错杂 形容人多
以技鸣:以技艺高而出名
无虑:大约 辈:同一等级 同一类别的人 引申为群 队 这里指部
征:招请
妖姬(ji)静女:艳丽的妇人和闲静文雅的女
子
肆:店铺 这里指演戏的场所
鸣凤》:指明代传奇《鸣凤记》,传为王世贞所作椒山先生:即杨继盛字仲芳 号椒山
迨(dai):等到 半奏:演唱到一半
引商刻羽演唱符合节拍 讲究声律
抗坠疾徐:指音调高低快慢 变化很多
叹:赞叹
命酒:叫人拿酒来
末几:没有多久 更进:继续进行
易衣:换衣裳 指脱下戏装换上便服
遁(dun):逃走 逃避
辍(chuò其技不奏:停止演唱
且三年:将近三年
故侣:旧日的伴侣 这里指同戏班的人
幸:希望
奉:敬赋
已而:不久之后
失声:控制不住 不觉出声
匍匐(pufu):伏在地上
凌(li):超过
过:往访
至矣(yi):好极了 好到极点
安从授之:从哪里学来的? 掩其上:盖过他 超过他
即:通则
昆山顾秉谦:明代昆山(今属江苏)人 曾依附魏忠贤 残害过左光斗等忠臣
俦(chou):同类
走:跑到
门卒:门下的差役(yi)
朝房:百官上朝前休息的地方
聆:倾耳细听
无所干求:于求无所 无从于求 干 求取
工:巧妙 精致
技之不若:技艺不如人家
尔:语末助词 相当于耳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 着重记叙了马伶与李伶的两次技艺较量 马伶先大败而后大胜 马伶的经验说明 文艺创作要获得成功 必须了解和熟悉生活 到生活中去学习 而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就必须要求吃苦耐劳 潜心钻研 精益求精的精神 侯方域写本文意图还在于借此讽刺朝中权奸 也有力地揭示出了严 顾二人是一丘之貉(he)
文章详略有度 剪裁得体 作者采用倒叙方式 将第二次较量移至马伶到京师学艺之前叙述 使两次较量的胜利结果显示出富于戏剧性的起落变化 从而吸引读者探究原委 稳重写第一次技艺较量马伶大败采用场面描写方法 形象生动 对第二次技艺较量马伶大胜起到了很好的反衬作用 文章的主题思想就在这大败与大胜之中凸现出来
西湖七月半 张岱 字宗子 又字石公 号陶庵(an)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多描写江南山水风光 风土民情和过去的生活 常常于追忆往昔的繁华中流露对明王朝的缅怀 文笔清新生动 饶有情趣 风格独特 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七
楼船:有楼阁的华贵游船
峨冠:高帽 古代士大夫的装束 这里指代士大夫
优傒(xī):乐伎(ji)和奴仆
童娈:漂亮的侍僮 娈 美貌
露台:指楼船上的平台
浅斟低唱:慢慢喝酒 轻声歌唱
弱管轻丝:箫笛低吹 琴瑟轻弹
竹肉相发:器乐声伴着歌声 竹 竹制管乐器 这里泛指器乐演奏 肉 歌唱
不舟不车:不坐船不乘车
不衫不帻(ze):不穿长衫 不戴头巾 形容衣冠不整 不修边幅
跻(jī):挤入
嘄(jiao)呼:大喊大叫
茶铛(cheng):煮茶用的三足小锅
匿影:藏身
作息:刻意 特别用心
避月如仇:讽刺语 指缺乏赏月这种雅兴
速:催促 放:划向
魇(yan):梦中惊叫 吃:说梦话
如聋如哑:听的人听不见 如聋子 说的人等于没有说 如哑巴 意谓各种声音互相掩盖 一片嘈杂
怖以关门:用城门将闭来吓唬催促(游客)
舣(yǐ)舟:使船靠岸
靧(huì)面:洗脸 形容湖面重现明净
向:向前
韵友:风雅之友
纵舟:任船漂流
惬(qie):畅快 适意
本文描述了明末杭州人七月半游西湖的盛况 以简练的文笔重现了当时的西湖景色和适逢民情 并通过对各类游客看月情态的描摹刻画 嘲讽达官显贵附庸风雅的丑态和市井百姓赶凑热闹的俗气 标榜文人雅士清高拔俗的情趣 褒贬不尽妥当 但立意颇为别致
本文在写作上颇有特色 一是言语生动传神 写人如左右盼望 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 装假醉 唱无腔曲 写场面如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二是笔调轻松随意 富有诙谐意味 三是善于用不同的情境作对比
秋夜 鲁迅 本名周樟寿 字豫山 后改名周树人 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有《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有《且介亭杂文》等《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等为其小说代表作
秋夜最初发表于1924年12月1日在《语丝》周刊第三期 题作《野草之一 秋夜》
低亚:低垂
吃(qi)吃:状笑声
栀(zhi)子:一中常绿灌木 夏季开花 极香 一般为白色或淡黄色 红栀子花实际罕见的品种
秋夜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 的第一篇 作者当时在北京 正和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及封建统治进行坚韧的战斗 这篇作品以象征的手法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 赞颂抗击黑暗 追求光明的战士 具有境界幽深 寓意深远的特点启发读者无限的联想
运用象征手法抒情 是本文最重要的艺术表现特点 作品写秋夜在后园和室中的所见 所感 寓情于景 把自然景物人格化 创造了天空 枣树 小粉红花 小青虫 等具有深刻意蕴的象征性形象
对这些象征性形象的理解不宜过于指实 但其褒贬分明 作者的感情寄予与作品的意义只十分明确的 天空的形象在作品中是人间生灵与美好食物的虐杀者 显然是黑暗暴虐势力的象征 它冷漠 凶险而狡黠(xia)又色厉内荏 作者对它的态度既憎恨又蔑视 小粉红花在秋夜的寒气中瑟缩地做梦 它是作为遭受蹂蹒(pan)却还抱有希望的弱者的象征 作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枣树是全篇的主要形象 作品开头先于两棵枣树的重复修辞手法的独到运用 意在对后面关于枣树的描写进行铺垫 枣树的苍劲挺拔 无情无畏地刺向天空 不制他的死命 决不罢休的坚韧的战斗精神 正式抒情主人公自身人格 精神的诗意写照 文章最后的小青虫的形象 小得可爱 可怜 却为追求光明而不惜献出生命 精神上与枣树暗相呼应 文章一对小青虫的敬奠 作结 含义深长 作者身处长夜 既决心与黑暗势力誓死战斗 又深感之一斗争的艰险与悲壮 这正式他当时的复杂心态的真实表述
秋夜在一束表现方面 的另一个特点是意境营造 作者用斗隽(juan)峭拔的寓言 着力渲染萧瑟森然 悠远清寂的秋夜氛围 在这冷寂深邃的意境中 既蕴藉又强烈地表达了一个既彷徨有执着的孤独的求索者的心绪
香市 茅盾 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 笔名矛盾 浙江桐乡县人 曾任《小说月报》主编
茅盾长篇小说《蚀》(shi)《腐蚀》中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 都从不同反映了时代面 貌 长篇小说 《子夜》更是中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光辉的革命现实主义巨著 散文集《风景说》 《白杨赞礼》等 他的理论批评文章大都写得明白晓畅 反映出他一贯坚持的为现实服务 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艺思想 有《矛盾文集》
香市发表于1933年7月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上
弄缸弄甏:当杂技节目中的“蹬技”、“顶技”。甏(bèng):坛子。一种腹大口小的陶制盛器。三上吊:马戏团里一种高空悬吊的武技表演名称
一泓(hong):一片 泓 水深 这里作量词用
“国技”:指武术杂技之类。
把式:这里指武术 技艺
本文通过记述浙江桐乡乌镇 香市 今昔的变化 即小见大 写出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农村自然经济的日以凋敝及其对市镇的影响 反映了旧中国由封建经济向半封建半殖民的经济的转变 并没有给农村带来发展和繁荣
作品主要采用今昔对比的写作方法 全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追忆往昔香市的热闹场面 第二部分描述重兴香市的冷落情景 通过今与昔 冷落与热闹的对比来表现主旨
文章写往昔香市热闹情景采用场面描写方法先总写一句 然后依次写庙前 秒内和声音 层次十分清楚 写重兴香市的冷落情景采用反衬手法 重兴香市中的武术班 技艺比往昔香市的杂耍高明得多 票价也极低 但看的人很少
这就更加鲜明地反衬出重兴香市的冷落
文章开头说往昔香市的主角是农民 结尾说重兴香市是由镇上的小商人发起 农民差不多没有来 这一今昔香市主角的转移 充分反映了 当时农村经济的凋敝及其对市镇的影响 从而也就突出了文章中心
爱尔克的灯光 巴金 原名李尧(yao)棠
字芾(fu)甘 出生于四川成都 1927—1928年旅居巴黎 创作并出版了他的处女作《灭亡》 回国后陆续出版了《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 《憩(qi)园》等作品其代表作《家》 通过对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生活内幕的生动描绘 深刻暴露了封建末世的黑暗与腐朽 控诉了旧礼教 旧势力 的罪恶 歌颂了五四初期知识青年的的觉醒及对封建势力的斗争 除小说崴 巴金还有《生之忏悔》《旅途随笔》《静夜的悲剧》等十多个散文集 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世态 洋溢着渴望自由 追求光明的热情 意境清新 语言流畅
本文原载1941年4月19日重庆《新蜀(shu)道》,后收入散文集《龙.虎.狗》。作者编定文集时收入《巴金文集》第十卷。1959年收入文集时作者注:1956年12月我终于走进了这个“公馆”。“长宜子孙”四个字果然跟着“照壁”一起消灭了。
这篇散文抒写了作者见到故居时的复杂心情和联翩思维
故居照壁上的长宜子孙四个字 引发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思索 祖辈们所安排的圃(pu)于家庭和礼教的平坦而舒适的道路 实际上是一条窒息青春和生命的死路 只有冲破旧家庭 旧礼教 到广大的世界中去 才是一条光明之路 这里所表现的作者对封建
家庭和封建礼教的彻底否定 就是本文的中心思想
对姐姐悲剧的回忆 暴露了封建家庭 封建礼教窒息青春和生命的罪恶
文中写道的三种灯光 都包含着深邃的象征意蕴 故居大门的亮起的昏暗灯光 是旧家庭 旧礼教走向没落 崩溃的象征 爱尔克的灯光 象征着就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 我的心灵的灯 则是作者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的象征
灯光不仅使文章充满了诗意 而且是通观全文的线索 三种灯光的依次闪现 体现着作者的思绪和感情的逐层推进 标志着文章思想内容的不断深化 由看到旧家庭 旧礼教的败落 到揭露和抨击它的罪恶 再到指出新的生活道路 这正是全文的内容发展脉络
文章熔叙事 抒情 议论于一炉 思绪翻滚 情感浓烈 充满动人力量
纪念傅雷 施蛰存 原名施德普 字蛰存 浙江杭州人 施蛰存在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创作 是中国最早的新感觉派 的代表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灯下集》《待旦集》短篇小说集《上元灯》《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小玲集》《将军底头》专著《唐诗百话》《水经注碑录》《北山集古录》《词学名词释义》
墨猪:比喻书画的点划痴肥而无骨力。
示众:指文革时期得当众批斗与羞辱。
伉俪:夫妻。
好刚二句出自《论语·阳货》.
浩然之气:见《孟子·公孙丑上》,指一种至大至刚、充塞天地的正气。
吾未见刚者:出自《论语·公治长》。
这是一篇悼念友人的散文 作者以客观冷静的笔墨 叙述了自己与傅雷生前交往的情谊 展现了傅雷独特的个性 深情地赞颂了向傅雷这样的中国知识分子坚持真理 刚直不屈的优秀品格
本文作者回忆与傅雷的交往并不涉及傅雷在政治上遭受迫害的具体原因与过程 而是突出写了傅雷的 怒 第一次是在昆明 不知怎么一回事和腾固吵翻了 竟致一怒之下回上海去了 第二次 是作者与傅雷关于翻译方法和黄宾的虹画争论 讨论的都是学术问题 但傅雷直率的性格已经跃然纸上 写两次傅雷之怒都是为第三次怒作铺垫 在文革中间他因 不堪凌辱 一怒而死 这最后一怒 导致庆生 确实傅雷刚直性格的臻(zhen)于极致 令人扼(e)腕 也令人尊敬
文章的最后两段 是作者因傅雷之死引发的关于刚者的议论 指出傅雷的怒非止于一般的个人脾性 在他思想成熟之后成为具有浩然之气 的儒家之刚者 是极为难得的刚直品德 作者写作此文不仅是怀念自己与傅雷的友谊 更是为了对傅雷的崇高品德表示深深的敬意 并希望他的这种精神 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 这才是对傅雷最还的纪念
文章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记叙的 捉着选取自己与傅雷交往27年年终若干片段 一次写来 显得层次井然 在回忆傅雷时 又突出了它的个性 将傅雷的性格写得鲜明生动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的语言朴实无华 但饱含深情 有时还显出机趣和幽默
哭小弟 宗璞(pu)原名冯钟璞 生于北京 当代著名女作家 著有小说 《红豆》 《三生石》散文集《丁香结》等
本文发表于1982年12月27日 人民日报 后收入 《中国当代作家选集 宗璞卷》
泪下如绠(geng):形容眼泪之多
娴(xian):熟练
彪炳(bing)史册:形容伟大的业绩永垂史册 彪炳 :照耀
客殇(shang)成都:客死在成都 这里是英年早逝之意
这是一篇充满抒情色彩的写人散文
作者的小弟 是一位研究飞机强度的专家 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 长期在艰苦的条件下奋发工作 不幸英年早逝 作者此文发自肺肠 激情烈烈地赞美了小弟的无私奉献精神 表达出对小弟早逝的深沉悲痛
全文可划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用倒序手法 写小弟的去世 第二部分回忆小弟童年 大学毕业后辗转祖国各地工作及患病曲士 的情景 第三部分分 是作者的抒情与议论 希望向小弟这样 迟开而早泄 的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有所改变
作者将抒情与叙事 写人相结合 用真挚(zhi)缠绵 哀婉动人 的笔触 通过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细致描述 使读者了解克小弟的为人 了解这位好党员 好干部 丹心一片向将来 的优秀事迹 从而痛惜他的早逝确是壮志未酬 千古遗恨 于国于家 都是一大损失 文中有传神的细节描写 如写小弟在冬天不怕生冻疮 敢用冷水洗脸 寥寥(liao)几笔就显现出它活泼 可爱而憨实的性格 也有出色的概述和议论如父亲为小弟写的挽联 既表现出老人的深明大义 又是对小弟一声所作的很好总结 作者还写了小弟周围同志对他逝世的悲哀与怀念 超抄录了他们赞扬小弟的信 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小弟忘我工作的精神 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文章构思别致 结构新颖 以哭 为线索 围绕着小弟的病逝 作者把现实与回忆 家庭与社会 情于理交融一体 这种将多方面材料交叉垒积的续写方法 使文章内容层出层新 结构错落有致 避免了单调刻板
都江堰 余秋雨 浙江慈溪人 我国当代艺术理论家 散文家 主要著作有 《戏剧审美心理学》 《中国戏剧文化史述》 《艺术创造工程》 和散文集 《文化苦恼》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文化苦恼
颓(tui)壁残垣(yuan):倒塌的 不完整的墙壁
邈(miao)远:遥远
汩汩(gu):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
濡(ru)养:滋润哺育
遴(lin)选:选拔
锸(cha):挖土的工具
圭臬(gui nie):原指圭表 、(臬就是测日影的表) 这里比喻准则或法度
韬(tao)略:计算
衮衮(gun)诸公:指身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僚
砭(bian)肤冷气:刺痛皮肤的冷气 砭 用石针扎皮肉治病
傩(nuo)戏:驱鬼逐疫 表现鬼神生活的戏剧
这篇游记重在阐发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 对李冰父子兴修水利 为民造福的从政精神 作了高度评价和赞扬 充满现代人文理念
全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将都江堰与长城作对比 第二部分 写都江堰水流的壮观 第三部分写为民造福的李冰父子 第四部分写都江索桥与二王庙
作者对都江堰水流的描绘 先写声音 再写作者的感情 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