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实验题 热学部分
1、一天小华在家中烧水,烧一会后他想测水在这个过程中的温度,于是他找到家里的温度计,如图所示,
(1)他观察到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目前其示数为 。放入水中后,小华便开始读数,如图。
(2)小华在此操作过程中有多处错误请指出其中两处:
错误①: ;
错误②: 。
改正错误后,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小华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
90
92
94
96
97
98
99
99
99
99
(3)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左图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4)根据图像可知,水的加热过程有以下特点:
① ;② ;
0
2
4
6
8
10
t/min
90
95
100
t/℃
右图中给出的是小华在学校研究水沸腾时的实验情景,
(5)请你用一句话描述此时水内气泡是如何变化? 。
(6)水在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沸点为_______;若继续加热2min,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填“不变”、“降低”或者“升高”);温度计周围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上升时,______ 形成的.
物质
次数
质量m/kg
升高的温度Δt/℃
加热的时间t/min
水
1
0.1
10
2
2
0.2
10
4
煤油
3
0.1
10
1
4
0.2
10
2
2.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酒精灯给水和煤油加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完成该实验除酒精灯、天平、秒表外,还必需器材__________,他得到
右表的数据:
(1)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 有关。
(2)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6分)下表是小京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2min时是_____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气”)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_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____________℃。
4.(11分)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小文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9
99
99
99
(1)上课时,小文发现各个小组实验的进展情况不同,有的小组等了较长时间才观察到水的沸腾。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请你提出1条合理化的建议: 。
(2)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下图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0
2
4
6
8
10
时间/min
90
95
100
温度/℃
(3)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腾过程有以下特点:
(写出2点即可)
① ;
② 。
(4)我们常说水的沸点是100℃,但上述实验中却测得99℃,请说出1条可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
5.(8分)下表为小明组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4
-2
0
0
0
0
1
2
(1)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
(2)该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加热1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选填“固”或“液”)
(4)数据表明开始2min升温快,最后2min升温慢,这是因为该物质处于液态时的
比处于固态时大(选填字母序号)。
A.质量 B.密度 C.比热容 D.体积
6.(本小题8分)初二1班第9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对水加热了很长时间后水才达到90℃以上,发现问题并改进后继续加热至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0
1
2
3
4
5
6
7
8
9
水温/℃
…
91
92
93
94
95
96
97
97
97
97
时间/min
温度/℃
90
(1)从数据上看,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
(2)请你根据记录数据,在坐标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
间关系的曲线;
(3)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达到90℃的这段
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给出一种原因即可) 。
7.小刚为了研究热传递过程中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他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如图甲所示。小刚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热奶和水的温度,作出图乙所示的图像。请你根据图像判断,大约经过___________min,热奶和水达到热平衡,此时的水温大约为________℃
8.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上升到84℃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
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3min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min
0
1
2
3
4
5
6
7
8
/℃
84
86
89
91
94
96
96
96
96
(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
(2)从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
(3)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达到96℃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的原因(给出两种)① ; ② .
9.图甲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器材有: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秒表、温度计、水.
时间
温度
0
甲 乙 丙
(1)图乙是________(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____ ℃.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0.小华同学在研究物体内能改变的方法时作了两个实验:
(1)如右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我们会看到_________的现象,说明活塞对内部的气体_________,使气体的内能增大,_________升高.
(2)如上图乙所示,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通过打气筒给瓶内打气,达到一定程度时,瓶塞跳出,同时还能看到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其能量转化过程是______转化为______.
11.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质
质量
/g
初始温度
/℃
加热时间
/min
最后温度
/℃
水
60
20
6
45
食用油
60
20
6
68
水
食用油
(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________(选填“高”或“低”).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12.(8分)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上图乙所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如上图丙所示。
(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
(2)从图中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 ℃。
(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并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产生的。
13.(6分)一天饭后.孙青同学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的.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提出的问题:
布料种类
涤纶
麻
棉
杯中所剩水量
最多
较少
最少
布块所含水量
最少
较多
最多
(2)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3)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4)主要步骤:将三个烧杯中倒入 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观察和比较 ,将现象记入下表.
(5)结论: .
(6)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皮肤被汗浸渍.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此,从吸水多少这个角度说.应尽量采用 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
14.(6分)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丽和张扬两组同学分别使用A、B两套装置来完成实验。
(1)下图a、b所示的是观察水沸腾时可能出现的两种情景,其中水沸腾时的真实情景为_________(填“a”或“b”);
(2)小丽组观察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他们所测水的沸点是_________;
(3)通过对比分析,简要说出:
A套装置的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套装置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5分)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________(选填“高”或“低”)。
(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_℃。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__不同;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参考答案:
1、(1)0.1℃……1分 37.8℃……1分
(2)错误①: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侧壁……1分
错误②: 读书时视线与刻度不垂直……1分
(3)略……2分
(4)①开始阶段水温逐渐升高……1分 ②从六分钟开始水温保持99℃不变……1分
(5) 大量气泡上升,变大。……1分
(6)98℃……1分 不变……1分 液化……1分
2.(1)温度计(1分); (2)质量(2分); (3)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3分);
3.(6分)(1)液;(2)晶;(3)48。(每空2分)
4.(11分)(1)用温度较高的水;或减少水量;或烧杯加盖;或用试管代替烧杯。(2分) (2)图略。(3分) (3)沸腾时的温度不变;沸腾时需要吸热。(4分)
(4)温度计不准确;或水质不纯或环境温度太低。(2分)
5.0, 晶体, 固, C(每空2分)
6.(1)97℃(2分);(2)略(3分);(3)散热过快、水初温较低、水的质量较大等(3分)
7.9~11, 38~42(在此范围内均可)(每空2分)
8.(1)液体的热胀冷缩---2分 (2)96℃---2分 (3)图略---2分
(4)水的初温太低;水量过多;散热过快等;(其他答案合理即给分)---一种原因2分,两种共4分.
9.(每空2分)(1)冰(2)52(3)吸收;
10.(每空1分)棉花燃烧,做功,温度,瓶口有白雾产生,内能,机械能(动能);
11.(每空1.5分)相同,高,大于,水;
12. (每空2分) (1)热胀冷缩;(2)97;(3)不变;液化。
13.(1)布的吸水能力与布的种类有关吗(1分)(4)等量;杯中所剩水量(2分)(5)布的吸水能力与布的种类有关(2分) (6)棉(1分)
14.(6分);(1)a (2分);(2)98℃(2分);(3)A装置热量损失大,实验耗时长;B装置热量损失少,实验耗时少(2分);
15.(每空3分)(1)高;(2)92;(3)98,质量,吸热。
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