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设计学概论考研笔记第07章设计批评.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9757433 上传时间:2025-04-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学概论考研笔记第07章设计批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设计学概论考研笔记第07章设计批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 设计批评 7.1第一节 设计的批评对象及其批评者 设计批评又称为设计评论,是设计学与设计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历史看,可以说有设计就有设计批评,就单个设计活动来说,从创意到生产,消费的整个活动中,始终存在着设计批评。 设计鉴赏:这是大众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对设计作品所进行的带有创造的感性,想象、体验、理解与评价活动,它能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愉快。设计鉴赏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活动,对这种鉴赏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考察,是设计鉴赏的主要内容。 设计批评的作用:设计批评是以设计鉴赏为基础,以一定的设计理论与相关的人文科学理论为指导,对各种设计现象与设计作品进行分析、研究、评价的认识活动,它是一种高层次的设计接受活动与设计活动。它的作用远大于设计鉴赏,还包括设计作品、设计思潮、设计风格流派、设计发展、设计创作中的心理活动问题,都是设计批评所关注的对象,而设计批评重点还是关注设计作品。 7.1.1两者的范围与特征 (一)设计批评的范围 设计批评的对象既可以是 又可以是 ;设计创作的一切形式,包括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环境设计。而设计批评者是设计的 与 ,批评的活动诉诸文字、语言,也可以表达为购买能力行为。 (二)设计批评的特征 1、文字、语言:这类批评者的影响超越了个人范围,其批评意见可能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倾向,甚至直接影响设计师。 2、购买行为 (1)设计批评者是设计符号的接受者;购买行为本身是一个显性的判断与结论。 (2)设计包含着广泛的民主意识,设计批评者即消费者,通过有选择的购买活动表达了这种民主性。 (3)设计品绝对地依赖它的批评者,设计的实用功能; 社会效果; 审美关系。 (4)设计批评者的集团性 1消费者分为若干文化群体,每个文化群体表现出不同的消费倾向 2现代设计必须通过对消费者的分类,对集团批评者的具体分析,为设计定位提供必需的背景资料。 3、生产美学与接受美学 (1)生产美学:忽视了接受者个人的因素与个性差别,企图建立某种理想的统一标准,并通过工业大生产实现对消费者的影响、规化与社会完善。 (2)接受美学:核心是强调接受者的地位,强调批评者与批评对象的有机生成关系。 7.1.2批评者的多重身份 诉诸文辞的设计批评者有着广泛的背景,包括设计理论家、教育家、设计师、工程师、报刊杂志的设计评论员与编辑、企业家政府官员等等,他们以不同的社会身份,不同的立足点去评价设计,表现出设计批评的多层次性。这里层次所指的不是高下差别,而是相对不同目的需求的批评取向。 7.2第二节 设计批评的标准 7.2.1设计评价体系的参考标准 一、当今中国的评价体系 中国当今评价设计采用的参考坐标是从设计的科学性、适用性及艺术性上去进行考察,这三个方面包括了技术评价、功能评价、材质评价、经济评价、安全评价等。 二、各个国家的评价体系 (1)德国:实用性、机能性、安全性、耐久性、人机工程、独创性、调与环境、低公害性、视觉化、设计品质、启发性、提高生产率、价格合理、材质及其他等15项. (2)8项标准的认同率在80%以上 机能性与品质;造型优美、视觉化、独创性;提高生产效率;安全性;材质运用、耐久性、实用性;调与环境。 三、各个国家参考标准的共同点 (1)产品设计特别强调技术,广告强调信息,室内装饰强调空间,包装设计强调保护功能等。 (2)对于具体的某一设计而言,全面考虑其相应各项评估指标是十分必要的,单是满足一个或某几个评估系统并不能保证整个设计的成功。 (3)对同一设计品的评价:设计师强调创意,企业强调生产,商家强调市场,政府强调管理。 标准的分离现象:由于设计者与使用者参照标准的反差,对设计的评价可能大相径庭。 7.2.2设计批评标准的历时性 首先将设计的批评标准问题推向前台的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7.3第三节 设计批评的特殊方式 设计批评有两种方式―― 与 ;其中后者的方式包 与 。 国际博览会的方式典型代表是 。 7.3.1博览会模式 1、来历:1851年在“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在设计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暴露了新时代设计中的重大问题,在致力于设计改革的人士中兴起了分析新的美学原则的活动,起到了指导设计的作用。 2、目的:向世界炫耀工业革命成就,试图通过展览会批评的形式,改善公众的审美情趣,制止设计中对旧风格的无节制地模仿。 3、意义:暴露了新时代设计中的重大问题,在致力于设计改革的人士中兴起了分析新的美学原则的活动,起到了指导设计的作用。 4、“水晶宫”建筑:采取装配温室的方法,用玻璃与钢铁建成“水晶宫”庞大的外壳。这是世界上第一座使用金属与玻璃,采取重复生产的标准预制单元构件建造起来的大型建筑,它本身就是工业革命成果最好的展示。 5、展品:大多是机制产品,其中不少是为参展特制。展品中有各种各样的历史样式,反映出一种普遍的漠视设计原则、滥用装饰的热情。 6、评价:这次展览在美学上是失败的。由于宣传盛赞这次展览的独创性与展品之丰富,蜂拥而至的观众对标志着工业进展的产品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另一方面,展出的批量生产的产品被浮夸的、不适应的装饰破坏了,激起了尖锐的批评。 7、影响:博览会这一批评形式的运作方式反映出设计形式的广泛影响与独特作用。无论博览会成功与否。其社会效应总是直接的、超国界的,而且是多方面的。每一届国际博览会都有一个关注的焦点或争议的主题。这一系列频频举办的博览会除了推动设计批评与设计发展,同时有效地促进了各国工业化竞争。 1853年的纽约“水晶宫”博览会,由于施工不良与组织不善造成失败;1855年、1867年、1878年的巴黎博览会赢得了建筑上的声誉;1889年的巴黎博览会,为了纪念法国革命100周年建造了艾菲尔铁塔。 自1851年开办以来,国际博览会这一批评形式对现代设计运动起了巨大的影响与推动作用,事实上,国际博览会本身就是现代设计的一部分。 7.3.2集团批评 1、集团批评包括审查批评与集团购买 审查批评指的是设计方案的审查集团以及以消费者代表的身份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查与评估,以及设计的投资方与设计方进行谈判磋商的过程。 集团购买是指消费者表现为不同的购买群体,而每个群体都有其特定的行为、语言、时尚与传统,都有各自不同的消费需求。集团购买是消费者直接参与的设计批评。 2、集团批评本身带有大量的文化因素。 (1)60年代的“残疾人设计” (2)女权主义集团批评 7.4第四节 设计批评的理论 设计批评的理论包括两重涵义:其一是当时的人所提出的关于设计的批评思想;其二是后人对这些批评思想所作的分析与理论研究。 7.4.1设计批评理论的出现与发展 1、最早出现的设计批评理论――是关于设计功能的探讨。 可以追溯到荷加斯的《 》。对设计的美应以满足实用需要为目的作了敏锐的分析,对洛可可风格的意义作了高度评价,提出以线条为特征的视觉美及以适用性为特征的理性美。 2、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设计批评理论,却是从19世纪才开始的。 对于1851年“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影响最深远的批评来自拉斯金,以及其设计美学思想的追随者、工艺美术运动的领袖莫里斯与阿什比。 拉斯金以《建筑的七盏明灯》为代表,为建筑与设计提出了若干准则,后来称为工艺美术运动重要的理论基础。 3、到了20 世纪现代主义的设计批评理论又将设计的道德责任放在重要位置,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设计批评理论也在不停地发生着重要的变化。 4、20世纪早期的设计批评理论影响最大的是构成主义美学与新造型美学。 构成主义美学宣扬打破传统,赋予艺术与设计更大的民主性而非精英文化,强调人类经验的“广泛性”,认为人类在自然的象征主义与抽象的象征主义方面有着共同的词汇。这一理论对荷兰“风格派”的设计批评造成显著的影响。 5、包豪斯汇聚了现代主义设计批评的主流,包豪斯成了设计革命与思想创新的象征。 6、现代主义的设计理论将设计的道德原则放在重要位置。 比之于现代主义的艺术批评理论,现代主义的设计批评理论是较为温与、有限制的。它的信条不是指在形成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就能实现,而是作为一种长久的道德观。 7.4.2设计批评理论的多元化 设计批评理论的发展趋于多元化: 迅速地吸收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使设计批评在观念上与研究方法有所突破。传统科学的根本原则,即秩序、简单、稳定,己被新的科学世界观所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准则,即混乱、复杂、变化,设计批评的理论的发展正好吻合了这一规律。 1、“产品符号” 2、“商品美学” 3、“设计先决” 4、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又称生态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设计方式,工业革命之后,设计始终围绕如何满足人的需求为中心,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导致对环境的破坏、生态的污染、能源的过度消耗,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界掀起了旨在建立人与自然与谐发展的设计理念,即生态设计。 绿色设计的核心原则(3R)原则: (1)减少原则:减少对物质与能源的消耗及有害物质的排放。 (2)再利用原则:设计时要使产品及其零部件经过处理之后能继续被使用。 (3)再循环原则:即设计应考虑产品的材料的可回收性。 生态设计,是从产品制造业延伸到产品包装、产品宣传及产品营销各个环节,并且进一步扩展至全社会的绿色服务意识、绿色文化意识等领域,是一个牵动着全社会的生产、消费与文化的整体行为。生态设计,旨在营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环境,重新审视自然界与人类的共生方式,设计在满足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的同时,又注意人与自然环境的与谐共处。 复习题 1.思考中国现代设计批评的现状。若有不足,分析其原因; 举实例说明 2.阐述设计批评是怎样影响设计实践的,并举例说明 3.试归纳西方设计批评的发展脉络。 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研究生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