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设计-教案.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756944 上传时间:2025-04-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革国民经济的损失,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解析视频图片和史料、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不论遇到什么困难,终将不断前进。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五计划、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难点】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   标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大跃进”时的图片和打油诗:    1、棒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社员高王哈哈笑,这是俺社幸福门 2、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然后学生看了这些打油诗和图片后,问学生知道这反映哪个时期的吗?新中国建国后,我国经济建设经历发展和曲折,以上打油诗和图片,就反映探索中的出现的错误。为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会经历这些曲折呢?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就明白了。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 【自主学习】从教材中,大家发现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怎样的形势?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形势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学生总结】经济形势严峻: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运输阻塞,物资缺乏,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这是由于:     第一,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第二是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第三是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 【教师讲解】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采取了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着手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仅仅经过三年的时间,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就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国民经济的恢复以较短的时间,医治了战争的创伤,使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为进入一个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阶段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 【过渡】新中国成立之初,现代工业不仅基础十分薄弱,而且门类残缺不全。毛泽东有一段给人印象深刻的描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再如,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比较(人均)       中国     美国     印度     钢产量     2.37公斤     538公斤     4公斤     发电量     2.76千瓦时     2949千瓦时     10.9千瓦时     为此,中国人民自然迫切要求迅速改变这种状况。为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标志着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 2、“一五”计划建设(1953~1957年):       国家开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要解决的基本任务有两个:   (1)、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问题情境】一五计划建设时期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我国为什么要这样做? 【师生互动】(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都比较快。而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工业化的经验中,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4)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一五计划超额提前一年完成,取得了重大成就: 先后建成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并投产。 【学习延伸】我国一五计划建设项目中的重大企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集在这里? 【师生互动】①一五计划的主要工业建设项目基本上都分布在东北地区; ②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 首先,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工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铁路交通十分发达; 其次,从历史上看,已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础; 此外,由于当时这些项目要由苏联援助建设,东北地区离苏联距离较近,比较方便接受援助。 一五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过渡】伴随着一五计划的实施,从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在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开展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对象是: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基本途径和方式: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      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实质:是一场生产关系的变革,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形成) 【总结过渡】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说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经基本确立,国家已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此后的十年,党在经济建设中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二、探索与失误: 1、中共八大 【合作探究】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是我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八大对当时形势的变化作出了怎样的判断?中共八大对新形势下国内主要矛盾作了分析,主要有哪些矛盾,矛盾的实质是什么?解决矛盾的关键是什么?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怎样评价这次会议? (1)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要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社会制度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解决矛盾的关键在于发展生产力,因此,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说明我国发展生产力的主要途径是走工业化的道路。 (4)意义:分析正确、成功探索、未能坚持 【过渡】大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确定都是十分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后来的历史,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发展证明,八大的路线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但在后来的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坚持贯彻八大的正确路线,留下了历史遗憾;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和中共八大正确路线的制定本来是新中国发展的良好开端。但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遭到很大的挫折。 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    (1)总路线的出台 背景:一方面是由于全党和全体人民对迅速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强烈要求,造成了一个过热的社会氛围。 另一方面,是由于党和政府在前一阶段的经济工作中连续取得了骄人成绩,工作太顺了,以致许多领导人产生了骄傲情绪和轻视经济工作的态度。 时间:1958年 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评价: 主观愿望上讲,它反映了党和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无可厚非。但从科学的角度讲,多快好省同时实现几乎是不可能的,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严重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从客观效果上讲,催生了“左”倾经济思想和盲动的经济行为,直接导致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问题情境】在总路线的指导下,全国上下迅速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其特点是什么?其后果如何?    学生观看视频并展示图片资料,给学生以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兴趣以加深对那段历史的感性认识。     【总结】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党在探索中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1959~1961年,出现了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严重经济困难,党和人民为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思考】党中央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失误呢? (1)由于党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2)对国情的认识不准确;(党这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大问题上,还缺乏足够清醒的和科学的认识,犯了超越阶段的错误。) (3)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影响; (4)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巨大成就使部分领导人被胜利冲昏头脑、盲目乐观; 3、国民经济的调整 1)背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2)内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意义: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建成大中型项目500多个,工农业总产值增长近60%,建成一批重要工业基地和基础设施,石油全部实现自给。在尖端科技方面,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结晶牛胰岛素。)       国民经济在一些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给我们带来了可贵的启示: (【合作探究2】由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关于这十年(1956—1966)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失误的经验和教训 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②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③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过渡】党中央虽在经济建设中对“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但并未能从思想根源上彻底解决“左”倾错误,因此酿成了延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原因: “文革”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2、表现: 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两年里损失的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 3、调整: (1)1971年,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2)197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课堂小结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经过短短的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一五计划和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起来。这一时期在党的指导思想上虽一再出现过"左"的趋向和错误,在建设事业上也曾出现过重大损失和曲折;但是在另一方面,符合中国国情正确的趋向、理论、方针、政策,也在探索、形成和发展着,并在一个时期内居主流地位。它们有力地引导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事业中进行着有益的探索,积累着经验,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在不断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制定或采取一系列的正确决策和措施,为以后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奠定了基础。    课后习题 1、纵观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可以从中得出哪些经验和教训? 解题关键:清楚这一时期经济工作失误的具体所在,理解失误的根源所在。    思路引领:回想和思考学习过程中对经济工作失误及其根源的分析,结合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进行思考和归纳。    答案提示: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第一,要充分认识国情;第二,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第三,要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第四,国民经济发展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不要急于求成。对文化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主要是:要正确确定国内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要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    学习延伸  2、查找并列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建设项目,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其原因。 解题关键:看准图示,结合历史知识。    思路引领:位于东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和历史原因所决定。    答案提示:一五计划的主要工业建设项目基本上都分布在东北地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首先,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工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铁路交通十分发达;其次,从历史上看,已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础。此外,由于当时这些项目要由苏联援助建设,东北地区离苏联距离较近,比较方便。    板书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 2、“一五”计划建设(1953~1957年):       国家开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要解决的基本任务有两个:   (1)、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探索与失误: 1、中共八大 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 3、国民经济的调整 1)背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2)内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意义: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9 / 9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