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要求,考核指标,1,服务对象,本辖区内的服务人口。,服务内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管理 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3,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4,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报告程序与方式。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按相关要求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向辖区内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送传染病报告卡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5,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报告。,订正报告和补报。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传染病报告卡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等进行订正;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进行补报。,6,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病妥善保管。,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协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流行病学调查。协助对本辖区病人、疑似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7,疫点疫区处理。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协助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应急药品和防护用品分发等工作,并提供指导。,宣传教育。根据辖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8,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9,服务流程,发现、登记,风险管理,报告,处理,1.协助进行,风险排查。,2.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3.参与风险,评估。,4.参与应急,预案制订。,1.首诊医生在,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后,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2.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相关信息报告,卡。,1.报告程序和方式: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按相关要求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向辖区内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送传,染病报告卡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2.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报告。,3.订正报告和补报:,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传,染病报告卡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等进行订正;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进行补报。,1.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2.传染病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3.流行病学调,查。,4.疫点疫区处,理。,5.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6.宣传教育。,10,服务要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协助开展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置。,11,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报告管理工作,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做好相关服务记录,传染病报告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应至少保留3年,。,12,考核指标,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片数登记传染病例数100%。,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报告及时的病例数报告传染病病例数 10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及时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应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100%。,13,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服务内容,服务要求,考核指标,14,服务内容,食品安全信息报告 发现或怀疑有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线索和事件,及时报告卫生监督机构并协助调查。,职业卫生咨询指导 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现从事接触或可能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服务对象,并对其开展针对性的职业病防治咨询、指导,对发现的可疑职业病患者向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 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城市二次供水和学校供水进行巡查,协助开展饮用水水质抽检服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供水单位从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15,学校卫生服务 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定期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开展巡防,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报告;指导学校设立卫生宣传栏,协助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校医(保健教师)开展业务培训,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学信息报告 定期对辖区内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开展巡防,发现相关信息及时向卫生监督机构报告,16,服务要求,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各项协管工作制度和管理规定,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县(区)级卫生监督机构要采用在乡镇、社区设派出机构或派出人员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卫生监督协管的指导、培训并参与考核评估,17,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建立健全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有关工作制度,配备专(兼)人员负责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明确责任分工。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零报告制度,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管理规范的要求提供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即使做好相关工作记录,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18,考核指标,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率=报告的事件或线索次数发现的事件或线索次数100%。,协助开展的饮用水卫生安全、学校卫生、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实地巡查次数。,注:报告事件或线索包括食品安全、引用水卫生安全、学校卫生、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19,THANK YOU!,合,理,分,工,密,切,协,作,共,同,推,进,百,姓,受,益,2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