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三章 仓库规划与布局设计
第二节 仓库规模设计
库场规模是指仓库能够容纳的货物的最大数量和总体积。直接影响仓库规模的因素是仓库的商品储存量。
库场规模设计是根据库区场所条件,仓库的业务性质和规模、储存物品的性质,以及仓库技术条件等因素,对仓库的主要建筑物、辅助建筑物、构筑物、货场、站台等固定设施和库内运输路线进行的总体安排和配置,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仓库储存能力和作业能力,降低各项仓储作业费用,更有效地发挥仓库在物流过程中的作用。
仓库库区的总体设计是仓储业务和仓库管理的需要,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仓库各项工作的效率和储存物品的安全,以及仓库储存保管功能的发挥。
对仓库规模的总体设计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1)方便仓库作业和物品的储存安全
(2)最大限度地利用仓库面积减少用地
(3)符合安全保卫和消防工作的要求
(4)防止重复装卸、搬运、迂回运输、避免交通阻塞
(5)有利于充分利用仓库设施和机械设备
(6)结合仓库当前需要和长远规划,有利于将来仓库的扩建等
关于仓库规模的确定问题,主要根据储存物品的性能和数量与仓库容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等来确定仓库规模。
第三节 仓库布局设计
为了便于仓库的作业管理,提高仓库的营运效率和营运效益,如何在仓库内进行设备、物品和人员办公的合理布局,对多数企业来讲,这是个不易解决的问题。
一、仓库平面布置
仓库平面布置指对仓库的各个部分——存货区、入库检验区、理货区、流通加工区、配送备货区、通道以及辅助作业区在规定范围内进行全面合理的安排。仓库平面布置是否合理,将对仓储作业的效率、储存质量、储存成本和仓库盈利目标的实现产生很大影响。
(一)影响仓库平面布置的因素
1.仓库的专业化程度
仓库专业化程度主要与库存物品的种类有关。库存物品种类越多,仓库的专业化程度越低,仓库平面布置的难度越大;反之难度小。储存物品种类越多,各种物品的理化性质就会有所不同,所要求的储存保管保养方法及装卸搬运方法也将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平面布置时,必须考虑不同的作业要求。
2.仓库的规模和功能
仓库的规模越大、功能越多,则需要的设施设备就越多,设施设备之间的配套衔接成为平面布置中的重要问题,增加了布置的难度;反之则简单。
(二)仓库平面布置的要求
仓库平面图,仓库内部场所平面布置要求如下。
(1)适应储运生产流程,有利于仓储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1、单一的物流方向,仓库内商品的卸车、验收、存放地点之间的安排,必须适应仓储生产流程,按一个方向流动。在配置库房、货场、铁路专用线和通路位置时也可应服从这一原则。
2、最短的运距。应尽量减少储存商品在库内的搬运距离,避免迂回运输,专用线的布置应在库区中部,并根据作业方式、仓储商品品种、地理条件等,合理安排库房、专用线与主干道的相对位置。
3、最少的装卸环节。减少在库商品的装卸搬运次数和环节,商品的卸车、验收、堆码作业最好一次完成。
4、最大的利用空间。仓库总平面布置是立体设计,应有利于商品的合理存储和充分利用库容。
(2)有利于提高仓储经济效益
1、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地形、选址条件,满足商品运输和存放上的要求,并能保证仓库充分利用。
2、布置应与竖向布置相适应,所谓竖向布置,是指建设场地平面布局中每个因素,如库房、货场、专用线通道、道路、排水、供电、站台等在地面标高线上的相对位置,即应满足储运生产的需要,又有利于排水,又要充分利用原有地形。
3、总平面布置应能充分、合理得使用机械化设备。我国目前普遍使用门式、桥式起重机一类的固定设备,应合理配置这类设备的数量和位置,并注意与其他设备的配套,便于开展机械化作业。
(3)有利于保证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1、库内各区域间、各建筑间应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留有一定的防火距离,并有防火、防盗等安全设施。
2、总平面布置应符合卫生和环境要求,既满足库房的通风、日照等条件,又要考虑环境绿化、文明生产,有利于职工身体健康。
二、仓库内部的合理布置
1、仓库的总体构成
一个仓库通常由生产作业区、辅助生产区、行政生活区三部分组成。
(一)生产作业区
生产作业区是仓库的主体部分,是商品储运活动的场所、主要包括储货区、铁路专用线、道路、装卸台等。
储货区是储存保管的场所,具体分为库房、货棚、货场。货场不仅可以存放商品,同时还起着货位的周转和调剂作业作用,铁路专用线、道路是库内外的商品运输通道,商品的进出、库内商品的搬运,都是通过这些运输线路。专用线应与库内道路相通,保证通畅。装卸站台是供货车或汽车装卸商品的平台,有单独站台和库边站台两种,其高度和宽度应根据运输工具和作业方式而定。
(二)辅助生产区
辅助生产区是为了商品储运保管工作服务的辅助车间或服务站,包括车库、变电室、油库、维修车间等。
(三)行政生活区
行政生活区是仓库行政管理机构和生活区域。一般设在仓库入库口附近,便于业务接洽和管理,行政生活区与生产作业区生活区应分开并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仓库的安全及行政办公和居民生活的安静。
2、仓库布局的原则
(一)仓库布置示意图 P98 39
(1)尽可能采用单层,因为这样不仅造价低,资产的平均利用率也高。
(2)使货物在出入仓库时直线或直接流动,以避免逆向操作和低效运作。
(3)采取高效的物料搬运设备和操作流程
(4)在仓库里采用有效的存储计划,必须将货物置于最大限度进行仓库操作和避免低效率运作的境地,简单地说,在对所储存货物提供足够的便利和保护的同时,要尽量充分利用已有的空间。
(5)在物料搬运设备大小、类型、转弯半径的限制下,尽量减少过道所占的空间,还必须考虑到产品所造成的一些限制条件。
(6)尽量利用仓库的高度,也就是说,有效地利用仓库的容积,因为利用高度的成本只相当于建造水平方向等容量存储空间费用的1/5。
(二)单层与多层平面布置原则如下:
(1)单层仓库平面布置原则
第一,大件物品、周转量大和出入库频繁以及重的物品,宜靠近出入口布置,以缩短搬运距离,提高出入库效率。
第二,易燃的物品,应尽量靠外面布置,以便管理。
第三,要考虑充分利用面积和空间,使布置紧凑。
第四,有吊车的仓库,汽车入库的运输通道最好布置在仓库的横向方向,以减少辅助面积,提高仓库利用率。
第五,仓库内部主要运输通道一般采用双行道。
第六,仓库出入口附近,一般应留有收发作业用的区域。
第七,仓库内设置管理室及生活间时,应该用墙与库房隔开,其位置应靠近道路一侧的人口处。
(2)多层仓库平面布置原则
多层仓库平面布置除必须符合单层仓库布置原则要求外,还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第一,多层仓库最大占地面积、防火隔间面积、层数,根据储存物品类别和建筑耐火等级遵照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来确定。
第二,一座多层库房占地面积小于300 m2时,可设一个疏散楼梯;面积小于100 m2的防火隔间,可设置一个门。
第三,多层仓库建筑高度超过24 m时,应按高层库房办理。
第四,多层仓库存放物品时遵守上轻下重的物品放置原则;周转快的物品分布在低层。
第五,当设地下室时,地下室净空高度不宜小于2.2 m,
第六,楼板载荷控制在2 t/m2左右为宜。
商品的在库管理内容主要:商品分区、分类和货物编号,合理堆码和苫垫,货账保管、盘点和商品养护等工作。
商品的分区是指根据仓库保管场所的建筑、设备等条件,将仓储库房、货场、货棚和货架等划分为若干保管区,以适应定区储存一定种类商品的需要。分类,则是指根据仓储商品自然属性(性质)、养护需要、消防要求的一致性,将仓储商品划分为若干类,便于结合业务需要,分别按种类集中储存于相对固定的货区。在对商品进行分区分类时,应注意对危险品和一半货物、有毒货物和食品,性能抵触、互相串味的货物、养护方法不同的货物分开存放,确保货物存储安全。同时,还应便于检查、养护和取货。因此,最好在将货物分区,分类存放时,对货位进行编号。编号时可以按其地点和位置的顺序统一编号,并置于明显之处,以利于货物的进出。
第四节 仓库货位布置
分区是是指存放性质类似货物的一组仓库建筑物和设备。货位编号可根据仓库的库房、货场、货棚、货架等存货场所划分若干货位,按其地点和位置的顺序排序,采用统一规定的顺序编号,并置于明显之处,以利于货物进出。
一、分区分类
(一)分区分类作用
1、有利于商品安全保管
2、有利于合理使用仓容
3、有利于缩短商品收、发作业时间
4、有利于保管员掌握商品进出库活动规律,熟悉商品性能,提高保管技术水平
5、有利于业务管理
(二)分区分类方法
1、规划分区分类之前,要调查研究购销业务部门需要入库储存的商品情况。主要包括:
(1)经营的品种、数量与进出库的批量
(2)商品性能、包装状况及其需要的保管条件、消防要求;
(3)商品收发、装卸、搬运等所需的保管条件、消防要求
(4)仓储商品收货方式、大致流向和周转期
(5)有无特殊的保管、验收和理货要求等
通过对购销业务的活动的调查与分析,分清在性能、养护和消防方法上抑制的各类商品仓容,考虑对储存、吞吐条件的要求,结合仓库具体设备条件,即可进行分区分类。
2、仓库的分区分类一半课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1)按货物种类和性质分区
这是按物品的自然属性归类。例如对化学品、危险品的存放,归类时应注意不同性质的危险品之间相互引发危险的可能。
(2)按不同货主分区分类
当仓库为几个大货主服务时,为方便货主物品的存取,避免和减少物品混淆,往往采用这种方式。
(3)按货物流向分区分类
这种方式多适用于短期中转储存的货物,如在各种场、站、码头、机场的中转库,一般可采用这种方法。
(4)按物品必需的储存条件分区分类
这种方式,在货主没有特殊要求时,被普遍采用。
(5)按物品的流时分区分类
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长期储存物品和短期储存物品混存在同一仓库时,将长期储存物与短期储存物严格分开,一般短期储存物放在离库门比较近的地方,方便物品出入。
(三)分区分类应注意的事项
1、凡一个单位经营的商品,只要性质相近,有消费连带关系的,要尽量安排在一起储存。
2、按商品性质和仓库设备条件安排储存。如对怕热的商品要存放在保温库、地下室、半地下室和温度较低的库房内;对怕冻商品要安排在保温库或暖库储存;对怕潮、易溶、易锈等商品,要安排在楼仓的上层或比较干燥的库房内储存
3、互相影响,不宜混存的商品,一定要隔离存放。化学危险品与一般商品不能混存一库,互相串味、影响质量的商品不得混存一库,毒品与食品要严格分存,含水量不同的商品不能混存一库。
4、作业安全、方便分区分类。如出入库频繁的商品,要安排在靠近库门处,笨重长大的商品,不宜放在库房深处;易碎商品避免与笨重商品存放在一起,以免在搬运时影响易碎商品安全。
5、消防灭火方法不同的商品不得在一起储存。
二、货位布局的主要形式
1、横列式
所谓横列式就是指货位、货架或货垛与库房的宽向平行排列布置(见图4-3)。
2、纵列式
所谓纵列式就是指货位、货架或货垛与库房的宽向垂直排列布置(见图4-4)。
3、混合式
所谓混合式就是指横列式和纵列式在同一库房内混合布置货位或货架的一种形式(见图4-5)。
三、货位编号方法
货位编号是将库房、货场、货棚、货架按物品的存放具体位置顺序,统一编列号码,做出明显标志。
(一)库房的编号
把整个仓库的所有储存场所,依其地面位置按顺序编号,对库房的号码可统一写在库房外墙上或库门上,编号要清晰醒目,易于查找(见图4-7)。
(二)库房内货位编号
根据库内业务情况,按照库内主干支干道分布,划分为若干货位,按顺序以各种简明符号与数字,来编制货区、货位的号码,并标于明显处(见图4-8)。
(三)货架上的货位编号
先按一个仓库内的货架进行编号,然后再对每个货架的货位按层、位进行编号(见图4-9)。常采用的是“四号定位”方法,即第一位,表示库序号;第二位,表示货架号;第三位,表示货架层号;第四位,表示货位号。货架上各货位编号。可先按一个仓库内的货架进行编号,然后再对每个货架的货位按层、位进行编号。顺序应该是从上往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
图3-16 P102
FBI区 6号库房 1号货架 6层 1号储位
J库房 3号货架 4层 B1储位
2号库房 4号货架232 储位 (2层3排 2号即32位)
(四)货场货位编号货场货位编号常见的有两种方法:
一种在整个货场内先按排编上排号,然后再按各排货位顺序编上货位号;另一种是不分排号,直接按货位顺序编号。对于集装箱堆场,应对每个箱位进行编号,并画出箱门和四角位置标记。(见图4-10)。
第五节 货物堆垛设计
货物验收入库,根据仓库货物储存计划确定货位后,便进行堆码和苫垫等堆垛工作。妥善的堆码、苫垫是货物保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确保货物质量和提高仓库利用率的必要措施。
一、货物堆码的一般要求与原则
货物堆码,是指货物堆垛操作方式、方法的总称。
(一)货物堆码的基本要求
1、货物堆码的要求
货物在正式堆垛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货物的数量、质量已彻底查清;
2 包装完好,标识清楚;
3 外表的玷污、尘土、雨雪等已清除,不影响货物质量;
4 受潮、锈蚀以及已发生某些质量变化或质量不合格的部分,已经加工恢复或者已剔除另行处理,与合格品不相混杂。
5 为便于机械化操作,金属材料等该大捆的已经大捆,机电产品和仪器仪表等可集中装箱的已装入适用的包装箱。
2、堆码堆场的要求
3 库内堆码,货垛应在强基线和柱基线以外,垛底须垫高。
4 货棚内堆码须防止雨雪渗漏,棚内两侧或四周必须有排水沟或管道,棚内地面应高于棚外地面,最好铺垫沙石并夯实。堆垛时要垫垛,一般垫高20—40厘米
5 露天堆垛,堆垛场地应坚实、平坦、干燥、无积水及杂草,场地必须高于四周地面,垛底还应垫高40厘米。四周必须排水畅通。
3、堆码的基本要求
①合理:分批别类,利用库容,先进先出。
②牢固:堆放稳定,绳索辅助固定。
③定量:货物数量一致,数量标注清楚。
④整齐:垛形垛高标准化统一化。
⑤节约:节约仓容,作业一次到位。
⑥方便:堆放便于作业。
(二)货物堆码原则
1、面向通道进行保管
2、尽可能地向高处码放提高保管效率
3、重下轻上原则
4、根据出库频率选定位置
5、同一品种在同一地方保管原则
6、便于识别原则
7、便于点数原则
8、依据形状安排保管方法、
二、货物堆码方法
货物堆码是指商品入库存放的操作方法和方式,它关系到货物保管的安全,清点数量的便利,以及仓库容量利用率的提高。
1.散堆法
是指将无包装的散货在仓库或露天货场上堆成货堆的存放方式。
2.货架存放
是使用通用和专用的货架进行物品堆码的方式。
3、成组堆码
采用成组工具(托盘、集装袋、吸塑等)先将货物组成一组,使其堆存单元扩大,从而可以用装卸机械成组搬运、装卸、堆码。
4.堆垛法存货
直接利用物品或其包装外形进行堆码。
垛形
①平台垛
②起脊垛
③立体梯形垛
④行列垛
⑤梅花形垛
(6)井型垛
三、货垛堆码标准
1.货垛的垛高
在确定垛高时要综合考虑仓库空间高度、仓库地坪设计载荷及货物自身特性和包装对垛高的要求等三项指标(见图4-15)。
2.货垛的五距(见图4-16)。
墙距:库内货垛与隔断墙之内墙距不得小于0.3米;外墙距不得小于0.5米。柱距:货垛或货架与库房内支撑柱子之间应留有不小于0.2米至0.3米的距离(见图4-17)。
顶距:平房仓库顶距应不小于0.3米;多层库房顶距不得小于0.5米(见图4-18)。
灯距:货垛与照明灯之间的必要距离称为灯距。灯距必须严格规定不得小于0.5米(见图4-19)。
垛距:它是指货垛与货垛或货架与货架之间的必要距离。库房的垛距应不小于0.5米;货架与货场货垛间距均应不小于0.7米(见图4-20)。
主干道的宽度一般为2-3.5米,不小于1.5米,副道的宽度为0.5米左右(见图4-21)。
货物存放都采用“四号定位”管理,即:库、架、层、位。库—指货物存放在几号库。架—指货物存放在几号库几号架。层—指货物存放在几号架几层。位—指货物存放在几号架几层几号位。
五五堆放法:根据各种物料的特性和开头做到“五五成行.五五成方,五五成串,五五成堆,五五成层”使物料叠放整齐,便于点数,盘点和取送。此方法适用于产品外形较大,外形规则的企业。
3.垛牌在货垛上张挂有关该垛物品的资料标签,该标签被称为垛牌,货物标签、料卡(见图4-22)。垛牌的主要内容有:货位号、物品名称、规格、批号、来源、进货日期、存货人、该垛数量、接货人等。
4.垛形
垛形是指货垛的外部形状(见图4-23)。
四、货物苫垫
是指用某种材料对货垛进行苫盖和铺垫的操作和方法。货物苫垫是否合理将关系到储存货物的安全和质量,在具体选择苫垫方式时应根据货物的性能、季节气候的变化以及便于货物的管理。
(1) 货物苫垫方式
1 苫盖材料:铁皮、席子、油毡、苫布
2 苫盖方式:①屋脊式③活动棚苫盖
就垛苫盖法
②鱼鳞式苫盖法
固定棚架苫盖法
活动棚架苫盖法
隔离苫盖法
3.苫盖的要求
(1)选择合适的苫盖材料
(2)苫盖牢固
(3)一定深度的互相叠盖,不能迎风叠口或留空隙;苫盖必须无凹陷,防止积水。
(4)苫盖的底部与垫垛平齐,不腾空或拖地,衬垫材料不露出垛外
(5)使用旧的苫盖物或雨水丰沛季节,垛顶或者风口需要加层苫盖,确保雨淋不透
(二)货物垫垛方法
垫垛是指在货物码垛前,在预定的货位地面位置,使用衬垫材料进行铺垫。常见的衬垫物有:枕木、废钢轨、货板架、木板、帆布、芦席、钢板等。
目的:是使货物避免地面潮气自垛底侵入,并使垛底通风
1、垫垛的基础要求(课本三点)
要求:抗压强度、摆平放正、间距适当、直接接触货物的衬垫面积与货垛底面积相同、足够的高度
2、垫垛方法
(1)在露天垫垛(2)在库房和货棚垫垛(3)底层库房(货棚)垫底(4)采用货板方式铺垫时,货板应采用标准尺寸
(三)苫垫用品使用量的确定
案例1:确定货垛大小
现有罐头食品5000纸箱,纸箱尺寸为50cm×25cm×20cm,限高10层。拟安排在长度为10m的货位堆垛,采用纵横交叉式平台垛,问需开多宽的脚桩?
分析:
1、设底层采用纵向摆放,第二层横向交叉,则底层纵向可摆放:
10m货位/0.5m纸箱长=20(箱);
2、计算底层宽:
20(箱)×B(箱)×10米=5000(箱),
得:B=25(箱);
3、计算宽度高度:
得:宽25(箱)×0.25=6.25米,高10×0.2=2米;
结论:
堆成长10米、宽0.25米、高2米的平台垛。
案例3:仓库堆放货物的垛型和开垛案例
某仓库单位面积技术定额为2t/m2,现有5m×4m仓库货位,计划堆存某五金商品一批,已知该五金商品为木箱包装,箱尺寸:50cm×20cm×20cm,每箱重30kg,问该货位能堆放多少箱?可采用怎样的垛型?如何开垛?
分析:
1、根据仓库货位,可求得长度上可放五金商品为:5m/0.5m=10箱;
2、宽度上可放:4m/0.2m=20箱;
3、堆高层数为:10*20*n层* 0.030/5*4=<2砘/平方米;
得n=<6.67层,取6层;
4、能放:10*20*6=1200箱;
结论:
该五金商品应采用纵向为10箱、横向为20箱、高为6层的货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