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年级品社-生活因爱更美丽.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716232 上传时间:2025-04-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品社-生活因爱更美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品社-生活因爱更美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因爱更美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了解常设的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     2、感受、了解社会和人们对老弱病残的关心和帮助。 3、激发学生的爱心,使他们愿意伸出自己的手,献出自己的爱。 教学重点:感受、了解社会和人们对老弱病残的关心和帮助,激发学生的爱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具体的行动来关心帮助弱势人群。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课前交流:欣赏歌曲,猜歌名,说说最喜欢的歌词。 提炼主题:心中拥有爱,人间更美好!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在我们的社会大家庭中,有这样一些弱势群体:老年人、残疾人、失学儿童等等。他们是艰难的,在生活的道路上跌跌撞撞,举步维艰。但是,他们又是幸运的,因为国家和社会一刻也没有忘记他们,一直在关注着他们,为了方便老、弱、病、残者的生活,采取了很多措施,修建了公益设施,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条件,他们的生活因无处不在的关爱更美丽。[点击课件](板书:生活因爱更美丽) 师:齐读课题(生读),读得深情些,读出爱的力量。(再读) 二、学文,感受爱。 师:让我们走进课文感受爱的快乐、爱的幸福,学习帮助他人,奉献爱心。请同学们翻到p23,快速阅读课文第23页至31页,看谁速度快,掌握的知识多(生读) 读书反馈:通过阅读,你知道了哪些知识:爱心机构、公益设施、特殊的节日、爱心故事等 师:国家和社会对这些特殊人群的关爱无处不在。思考:国家和社会为这些特殊人群提供了哪些服务和帮助?[点击课件] 对照表格,同桌讨论,合作完成表格填空任务 名称 服务内容 聋哑学校 为聋哑人学习、成长提供特殊教育 老人之家 让老人安享晚年 福利院   老幼病残孕专座   轮椅   盲文   手语节目   老年人、妇女权益保障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送医下乡   希望工程   ……   师:用爱的眼睛去观察,我们会发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关爱无处不在,同学们,你还知道有哪些机构为这些特殊人群提供的服务与帮助?(生畅谈) 小结:有了这些机构和设施,就像盲人有了明亮的眼睛,聋哑人有了灵敏的耳朵,肢残人有了健康的四肢,老年人有了拐杖一样。 此外,为了体现对这些特殊人群的关爱与尊重,国家和社会还特别设定了属于他们的节日,例如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还有……(引导学生说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老人节)[点击课件]  齐读,记住这些日子, 只要有爱心,天天都是助残日,天天都是老人节。 三、明理,导我行 师: 我们知道,在困难的时候,得到关心、帮助与扶持,可以温暖、鼓舞,甚至改变人的一生。对于我们身边那些特殊朋友来说,尤为重要,那么,我们能为这些特殊人群做些什么呢?[点击课件](生自由说) 生:帮残疾人扫清障碍,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生:爱护身边的公益设施; 生:背残疾同学上学回家; 生:扶盲人朋友过马路; 生:搀扶残疾人上下车; 生:推老人到户外活动; 生:给失学儿童捐款…… 师:是啊,他们多么渴望能有一双手来,来搀扶他们蹒跚的步履;多么渴望能有一束阳光,来温暖他们孤寂的旅途;多么渴望能有一盏灯,来照亮他们身边的世界!关心他们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有必要做得更好。请看文中小朋友写的一份建议[点击课件],指名读,这是为谁提出的建议? 生:为残疾人、孩子。 想一想,还有哪些地方缺少了残疾人、老年人、儿童使用的公益设施?学着给有关单位提出建议。{点击课件:我的建议} 小结:这一份份建议饱含着你们对弱势群体的一份份真情,一颗颗爱心。帮助别人并非需要多么富有,像文中的杨成帅,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心。你的一点点心意,像一朵朵小花,开满受助者人生的路;像一杯杯清澈的泉水,滋润受助者渴望的心灵。用自己的爱心为他人点燃希望,这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幸福。因为“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点击课件:中心句] 齐读、理解、感悟(举例: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助人为乐)我们都来做爱心使者! 师:人心都是肉长的,文中的老奶奶与小朋友的对话,让我们感动:(男女同学对话)。举手之劳,帮助他人,成为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心存感激,感谢帮助,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著名体操运动员桑兰是最幸福的人,也是最快乐的人。 师:可是,最可恶的是有些人歧视残疾人,欺负小同学、不尊敬老人,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人应该有同情心,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老人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生反思行为) 四、拓展,升华爱。 [点击课件]请看大屏幕: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这一突如其来的灾难给灾区同胞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和痛苦。据民政部统计,截至6月4日12时,中国四川汶川8级地震已造成69122人遇难,17991人失踪,373606人受伤。震中地带道路、交通、通信、水电全部中断。随着灾情进一步明朗,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数字还会继续增加。 (全体起立,向遇难同胞默哀!)看着我们的骨肉同胞身陷困境,衣、食、住、行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指名说,师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爱心,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 大灾无情,爱心永恒,大灾有大爱。有这样一幕让我感动流泪,有一群残疾人自发为灾区人民无偿供应饭菜,他们拖着残缺的肢体,每天五点就起床做菜做饭。他们说,在困难的时候受到国家和人民关心帮助,如今灾区人民有困难了,他们要尽自己的力量帮助灾区人民共渡难关,回报社会的关爱。还有,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一位乞讨老人为灾区捐款105元。人人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小结:同学们,灾区人民的苦痛就是我们的苦痛,让我们携起手来,支援灾区人民共渡难关,有一句话说得好:再大的困难除以十三亿都会变得渺小,再小的善心乘以十三亿也能变得伟大。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献出我们的爱,伸出我们的手,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相信他们的生活定会因为我们的爱、全国人民的爱而变得更美丽! (点击课件)作业:写一份为灾区人民献爱心的倡议书并再次举行爱心捐赠活动。 结束语:(点击喇叭,伴乐总结)爱是种子,撒播在人们的心中,就会生根、开花,结出美丽的果实!深情得再读课题:生活因爱更美丽。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在《爱的奉献》歌曲中结束,下课!。 设计理念:《品德与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强调社会性。这种社会性源于儿童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课程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要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要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样联系儿童现实生活的德育才会有针对性,才是有效的,必须克服脱离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等,不断积极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基于此理念,我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