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4~2015)上年度
小学四年级数学
课
时
教
案
四〈3〉班数学:朱培春
教 学 计 划
在这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按照教务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大数的认识,2、公顷和平方千米,3、角的度量,4、三位数乘两位数,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6、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7、复式条形统计图,8、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1、在数与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重点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其目的是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和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
下面对教材各单元具体进行分析: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本单元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组成。主要是让学生从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多方面来全面地认识数和十进制计数法。
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直线、射线和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画角。主要是让学生对几何图形基础有一个初步认识,同时让学生理解几何知识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积的变化规律,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和乘法的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先从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入手,运用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概括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再通过对一组乘法算式的观察、比较,归纳出乘法算式中的变化规律。运用乘法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出常见的数量关系。最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
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联系与区别,认识了角、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有了基础进行教学的。但教学内容
相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应积极调动学生的感性经验,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第六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口算除法,笔算除法,运用除法解决问题,商的变化规律,最后安排了一节单元知识整理和复习。
教材中注重了对试商的教学。首先在口算除法中就安排了除法估算的内容,笔算除法时,运用估算的技巧来试商,很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在学习算理和算法的同时,加强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几组除法算式的观察、比较,归纳除法中商的变化规律,为除法中的简便算法找到了算理依据,学生可以在计算除法时,运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掌握了除法的笔算格式和基本试商的方法,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引导他们开展探究式学习。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加强计算的练习。
第七单元 统计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竖式复式统计图和横式复式统计图,数学活动“你寄过贺卡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单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加以解决,掌握了单式条形
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作用,体会统计的意义。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介绍一些数学思想,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统筹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激发学生的思维,开阔视野,启迪心智,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九单元 总复习
本单元所复习的内容包括:多位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空间和图形,统计四个方法的主要内容。由于认知能力的差别,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会有所不同,复习中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复习巩固。应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训练,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认识理解大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掌握大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4、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5、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6、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7、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8、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课时分配 (总计划课时为53课时)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 13课时
1亿有多大?(1课时)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 2课时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 5课时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 10课时
1.口算乘法(2课时)
2.笔算乘法(8课时)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 5课时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 9课时
1.口算除法(1课时)
2.笔算除法(7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七单元、统计 ………………………………………………………… 3课时
你寄过贺卡吗?(1课时)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 2课时
第九单元、总复习 ……………………………………………………… 4课时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例1及相应练习的教学。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掌握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能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会按数级读数。
2、难点: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准备:
相应的教具(课件)和相应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比万大的数。(课件出示几组比万大的数。)
屏幕显示:
1、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600000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
2、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总面积是440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0000人集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3、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北京市人口有19612368人。
提题、揭题:
你知道以上这些数字的含义吗?这也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内容。
板书课题: 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复习。
1、引导学生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2、填一填、说一说: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百是( );10个千是( )。
3、读出下列各数: 2362 1002 8972 5020
〈二〉、亿以内计数单位的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
1、引导学生在计算器上拨数,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千、一千地拨,直拨到九千。
提问:九个千再加上一个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十个一千是多少?(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板书:十个一千是“一万”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拨,直拨到九万。
提问:九个万再加上一个万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十个一万是多少?(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板书:十个一万是“十万”
〈3〉、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十万十万地数,数到十个十万又是多少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板书:十个十万是“一百万”
〈4〉、引导学生说一说:“十个一百万”、“十个一千万”又是多少?(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板书: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十个一千万是“一亿”
提问:我们知道“个、十、百、千”是计数单位,那么我们现在所认识的“万、十万、百万、千万”又是什么呢?
2、引导小结:今天我们所认识的“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以前的认识的“个、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
〈三〉、认识“十进制”。
1、引导讨论: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2、课件出示计数单位关系图组合学生汇报组果进行讲评。
3、引导小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十进关系(十进制)。
〈四〉、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认识“数位”。 数位顺序表(1)
〈1〉、引导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并说出它们的顺序是怎样的。
〈2〉、讲解: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未到,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
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 数位。
〈3〉、引导学生以北京市人口数( 19612368人 )为例,说说这个数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出示: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
2、认识“数位分级”。 数位顺序表(2)
〈1〉、引导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2),并提问:为什么要分级?
怎样分?
〈2〉、讲解: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们国家沿用了四位一
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边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
千为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为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三、即时练习:
〈1〉、引导完成教材P4“做一做”。〈2〉、引导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常用到以上大数。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比较大的数,知道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还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五、巩固练习。
填一填:
1、10个一万是( ),10个十万是( ),10个一百万是( )。
2、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起第五位是( ),这个数的计数单位是( ),这个数位上的3表示( ),第九位是( ),它的计数单位是( ),这个数位上的4表示( )。
3、一个5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万位,这个数是( )位数。
第二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例2、3及相应练习的教学。
教学目标:
1、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的规则。
2、经历认读大数的过程,体验认读大数的方法和技巧。
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地认读大数。
2、难点:熟练地读出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
教学准备:
相应的教具(课件)和相应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数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随着社会的进步,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频繁,因此,学会读数非常重要。今天我们来认识有关大数的读数方法。
板书课题: 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万级的读法)。
课件出示相应的数位表,然后对照数位写上数字。
2496(个级数)怎么读?24960000(万级数)又该怎样读?
1、引导学生尝试读一读。 读作:
2、引导学生比较2496和24960000在数位上的区别。 读作:
根据学生比较区别的结果进行小结。
2496是个级上的数,而24960000是含有两级的数,其中
的“2496” 在万级,个级是“0000”。
3、引导学生根据数位顺序表尝试24960000的读法,并说说24960000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
学生A:二千万四百万九十万六万 说说(略)
学生B: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说说(略)
4、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这两种读法哪种比较简便?引导学生读出正确的读法。
板书: 24960000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5、引导学生讨论:万级上的数和个级上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2496”不论在个级还是万级都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
不同点:万级上的数是表示多少“万”,读完时要写上计数单位“万”,而在个级上的数表示的是多少“1”,在读时是不会读出这个“1”的。
6、即时练习。 读一读: 30800000 40500000
7、引导小结:
〈1〉、首先将数进行分级,明确万级上的数。
〈2〉、万级上的数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添上一个“万”字,再接着读出个级上的数。
〈二〉、教学例3。(课件出示)
1、 先学生尝试着读一读,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然
后让学生按照下面的要求进行学习。
〈1〉、结合数位顺序表试着独自读出这些大数。
〈2〉、把你的读法读给同桌听。
〈3〉、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同的答案,此时应鼓励各抒己见。教师要适当点拨、指正,并要求学生做好读法的记录。)
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读数时有哪些规则?先读哪一级,怎样读?再读哪一级,怎样读?在什么情况下“0”要读出来,什么情况下“0”不要读出来?
3、引导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数法则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读法和读个级的读法一样,但要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因为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万”。)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不管几个0),其他数位上有一个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即时练习。
引导完成教材P6“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得到哪些收获呢?读数的法则是怎样的?(要求学生说出读数法则。)
五、巩固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
720000 1900803 230189 40075700
2、含有两级的数,要先读( )级,再读( )级,万级上的数要按照( )级上的数的读法来读,在后面加上一个( )字,每级末尾的“0”都( )读,其他数位有一个或几个“0”都读( )个“0”。
课后追忆〈1〉
本节教学内容是《亿以内数的读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有利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同时注重了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在探讨活动中掌握新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从旧知识(万以内数的读入手),再通过数位顺序表学习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并突出哪些“零”该读,哪些“零”不该读的难点。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读数的法则,同时也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供空间。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效果也较为明显。
第三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
教材P7页例题4及相应练习的教学。
教学目标:
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经历写较大数的过程,体验迁移和类推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难点:掌握每级中间或末尾带0的数的写法。
教学准备:
相应的教具(课件)和相应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说出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级的,教师整理板书。
2、读出下列各数,并说说读法: 30000 4301200 40010520
3、课件出示:
〈1〉、我国南京长江大桥全长为 六千七百米。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八千八百四十四米。
( 提名学生板演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并进行集体订正。)
4、引导小结;
写万以内数时,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写,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二、探究新知。
〈一〉、引入揭题:
我们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写法,对于亿以内的数,我们不但要会读,而且要会写,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板书课题 亿以内数的写法
〈二〉、教学例4。
1、课件出示相应信息。
右图是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其内外共铸了二十三万零
一百八十四个字,是世界上铸字最多的一口大钟。
板书: 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
〈1〉、引导学生(对照数位顺序表)尝试写出 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
〈2〉、要求学生同桌互通,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写的?
2、引导学生掌握两级的数的写法。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再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对着写下来,如果哪
一位上没有单位(数字),就在哪一位上写上“0”占位。
〈2〉、先打上8个小点并将其分成两级,再看要写出的数的万级上有几个单位,最高位是什么位。(在万级上有两个单位,最高位是十位),所以先在万级上写上23,再在个级上写184,千位上没有单位,写上0占位。
3、引导小结:
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占位。
三、即时练习。
1、引导完成教材P7“做一做”。
2、课件出示, 写出下面各数。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 写作:
三百零二万三千五百 写作:
五千零二万零三百五十 写作:
〈1〉、引导学生先尝试完成写数,再进行交流。
〈2〉、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写法。
〈3〉、教师提出问题,着重点在有关“”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1、师生交流有关亿以内数的写法:含有两级的数怎样军?什么时候要写零,什么时候不需要写零?
2、交流后得出结论:含有两级数的写法:结合数位顺序,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写完万级后,要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再继续写个级,一级一级往下写,哪个数位上没有单位,就在哪个数位上写0。
五、巩固练习。
1、填空。
〈1〉、由2个千万、5个万、8个十组成的数是(20050080)。
〈2〉、6720078是( 七 )位数,最高位是( 百万 )位,数中前一个“7”在( 十万 )位,表示
( 7个十万 ),后一个“7”在( 十 )位,表示( 7个十 )。
〈3〉、最大的六位数是( 999999 ),最小的七位数是( 1000000 ),这两个数相差( 1 )。
〈4〉、用8、0、5、7、3五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小的五位数是( 30578 )
2、写出下列各数。
五百万零六百 写作: 八千三百万四千零三十二 写作:
二十三万零六十五 写作: 五千三百四十万六千二百 写作:
3、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
〈1〉、 六千万、 九十万、 八千、 五百和三
〈2〉、 八千万和六十
〈3〉、 三十万、 六万、 七百和七
第四课时: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P8~10页练习的教学(练习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亿以内数的读写。
2、通过读数、写数练习,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数感。
重点难点:
重点: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难点:根据不同的要求写数。
教学准备:
相应的教具(课件)和相应的学具。
教学过程:
大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要熟练地读写出一些大数。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练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板书课题)
一、复习引入。
1、怎样读、写亿以内的数呢?
引导学生先议一议,说一说: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再指名说一说。
2、读或写出下列各数。
40600000 读作: 30500500 读作: 4239450 读作:
二十八万零三十七 写作: 十万七千 写作: 九百零五万零四十 写作:
二、练习教学。
〈一〉、基本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也可小组合作完成。)
1、出示第1题。
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个横线上的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困难学生可以借助数位顺序表来完成。)
2、出示第2题。
引导学生照样子说一说。(引导学生先分级再完成。)
3、出示第6题。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题中各数。
〈二〉、“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1、第3题。
引导学生正确地读出P2上的数。
2、出示第4、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写数,再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过渡到直接写数。
3、出示第8题。
引导学生正确地写出图上的数。
三、“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的综合练习。(学生在小组内先完成读一读,再写一写。)
1、出示第9题。练习要求:
〈1〉、先读出:13090034 96000000 860100 13909000
〈2〉、写一写:一千六百万 一千三百九十万九千 八十六万零一百 一千三零九万零三十四
〈3〉、按照题目要求连一连。
2、出示第11题。练习要求:
〈1〉、读数与听写。
〈2〉、同桌相互交流、检验。
〈3〉、引导学生说一说体会,介绍自己是怎样写的。
3、出示第12题。练习要求:
先看一看、读一读,再说一说题目的特征。再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4、出示第13题。
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再做全班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大数无处不在,我们要能正确地读、写不同的大数。谈一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五、巩固练习。
1、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
〈1〉、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
〈2〉、六千万、九万和五百
〈3〉、五百万、三万、八千和六十
〈4〉、八千万和四十
〈5〉、九千万、七十万、二万和四百
2、连一连。
九千六百万 13090034
一千三百九十万零一百 96000000
八十六万零一百 13909000
一千三百零九万零三十四 8600100
第五课时: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教材P11页例题5及相应练习的教学。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难点: 多个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
相应的教具(课件)和相应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一说下列各数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
43500 6030045 876200 56432700
2、比一比下列各组数的大小,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
435( )453 1089( )989 4375( )4357 8901( )8901
先看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左起第一位数,如果相同,就看就二位数,依此类推。
3、揭题:我们已经掌握了对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亿以内的数是否也能适用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
板书课题: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
1、引导学生想一想: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能否运用万以内数大小的比较?其结果可能会怎样的?学生发表看法。
2、验证想法,尝试比较。
43500( )435000 4030045( )6030450 876200( )875800
独立比较,小组交流。学生汇报,板书结果。
3、引导学生议一议: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与原来所学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有什么联系?
〈二〉、教学例5。 下面是2011年几个国家来我国旅游的人数
1、出示例5相应的例图。并引导学生说出图中信息。
板书: 美国:2616100 日本:3658200
泰国:608000 俄罗斯:2536300
印度:606500 韩国:4185400
根据以上信息(数据),你能说出哪个国家的
人数最多,哪个国家的人数最少吗?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1〉、让学生正确地读出这些数。
〈2〉、引导学生分小组任意选取位数不同和位数相同的两组数来进行比较。
如:①、美国:2616100 和 泰国:608000 (学生会根据数位多就大的原则,很容易得出结论。)
得出:美国游客要比泰国游客多。 2616100>608000
②、韩国:4185400 和 俄罗斯:2536300 (数位相同,学生会从高位开始比较,也易得出结论。)
得出:韩国游客要比俄罗斯游客多。4185400>2536300
〈3〉、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比较的方法和经验。
〈4〉、引导学生归纳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进行强化练习。
学生可在这几个国家中随意选出两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比较它们的大小,一人提出问题,
其他人来比较。
4、多个数的大小比较。
引导学生将以上几个国家的人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1〉、引导学生尝试排列。
〈2〉、引导学生交流,校对排列结果,同时要求说说各自的方法和过程。
〈3〉、引导学生概括比较方法。
先看数位,位数多的数就大。
①、七位数的有: 2616100、 3658200、 2536300、 4185400
②、六位数的有: 608000 、 606500
③、说明方法:位数相同的:从最高位开始比较,一位一位的比,比到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
④、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比较方法与过程,然后出示正确的排列顺序。
4185400 > 3658200 > 2616100 > 2536300 > 608000 > 606500
三、即时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11页“做一做”。
先由学生独自完成,同时要求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
四、课堂小结。
本课时我们学习了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回想:亿以内数的大小是如何比较的?
交流后总结:先看数位,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数。
五、巩固练习。
1、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242300( )243200 435600( )44560 387000( )378000 499500( )495900
2、把下面几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24300 4320350 32400 1599950 2345600 34200
3、写出3个比89500大的七位数数和2个比89500小的六位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第六课时:大数的改写
教学内容:
教材P12~13页例6例7及相应练习的教学。
教学目标:
1、学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学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的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能观察、体验生活中数据记法的多样性。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难点: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的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
相应的教具(课件)和相应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写出下面数。
三十万 二百零三万 三千五百二十万 七百零五万 一万三千五百二十
2、揭题:在日常生活中,为了记数和读数的方便,经常会将大数进行改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改写。
板书课题: 大数的改写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5。(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
1、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向学生介绍红细胞、
白细胞的作用。
〈1〉、引导学生分别读出两种细胞的个数,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红细胞:5000000个 ……………… 整万的数
白细胞:10000个 ………………… 整万的数
〈2〉、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是整万的数?
整万的数:是指个级上没有任何计数单位的数(教是0)。
2、引导学生进行改写:
在生产生活中人们为了方便读写,常常将整万数的万位后面的4个0省略,换成一个“万”字来代替4个0,这样就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了以“万”为单位的数。
板书改写:500000=500万 10000=1万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等号左、右两边的数。
4、引导学生说一说:等号左、右两边的数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等号左边没有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右边省略了万位后面的尾数。但等号两边的数的大小是相等的。
5、引导总结方法: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就是将万位后面的4个“0”改写成一个“万”字。
6、即时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P12页“做一做”。 ( 先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二〉、学生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
1、认识“四舍五入”法。
〈1〉、课件出示:下面各数分别和那些整十数接近。
62(60) 58(60) 87(90) 49(50) 31(30) 27(30) 93(90)
〈2〉、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完成的?
在写这些整数时,有的直接把个位变成0,有的把个位变成0的同时还要向十位进一。
提问:是否要向前一位进一,是由谁来决定的?
〈3〉、认识“四舍五入”法。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通常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就是可以根据要求舍去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不满5(1、2、3、4),就直接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满5(5、6、7、8、9),舍去尾数改写成“0”后,还要向前一位进1。
刚才我们找整十数,其实就是把这些数四舍五入到十位。
〈4〉、介绍精确数和近似数的连接符号“≈”。
“≈”是约等于号,读作约等于。
〈三〉、教学例7。(课件出示例7情境图。)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收集数据,了解太阳和地球的关系。
2、引导学生分别读一读太阳和地球的直径的大小。
提问: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倍?
3、启发思考:因为这两个直径都不是整万的数,所以比较来
也就比较麻烦。如果 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来进行比
较就方便多了。那么如何才能把这两个数 写成用“万”
作单位的数呢?在省略12756和1389000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哪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4、引导学生进行尝试,并请学生板演,教师集体订正。
板书过程: 12756 ≈ 10000 = 1万 1389000 ≈ 1390000 = 139万
5、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怎样用“”作单位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
6、即时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13页“做一做”。
三、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