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上海市泾南中学2011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卷(2010、10)
一、选择题(60分)
1.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研究世界历史“就如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斯塔夫里阿诺斯此处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该:
A.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 B.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
C.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 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
2.一个生活在公元前4500年左右的埃及农民,他的生活中可能
①相信人死后会有来世 ②参与法老陵墓的修建
③熟练地掌握象形文字的读写 ④参加大型的水利工程修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古代希腊是欧洲哲学的发源地,以下不属于希腊古典时代“三大哲人”的是:
①柏拉图 ②希罗多德 ③苏格拉底④伯里克利⑤亚里士多德 ⑥克里斯提尼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4.资产阶级的前身——中世纪市民开始参政始于:
A.采邑制 B. 封建等级制 C. 等级君主制 D.君主专制制
5、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客观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难以克服的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6、右图为山东嘉祥县汉代画像石上的黄帝像(拓片),对此材料的史学价值判断较合理的一项是
A.黄帝其人其事纯属后人想象不可信 B.黄帝确有其人
C.要证明黄帝确有其人还需材料佐证 D.黄帝为汉代人
7、商朝历史较之夏朝之所以成为信史的最主要依据是
A.文献记载 B.青铜礼器
C.甲骨卜辞 D.神话传说
8、春秋战国属社会转型时期,当时形成了不同的治理社会方案。儒家方案的主要特点是
A.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 B.以强权政治规范社会
C.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 D.以道法自然规范社会
9、东周时期,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追逐利益、实力竞争新局面根本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B.铁农具、牛耕的广泛使用
C.地主阶级壮大,倡导变法 D.百家争鸣局面的有力推动
10.《史记集解》记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人们以金玉为印 B.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C.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11、中国古代帝王的谥号是有严格规定的。西汉初期皇帝刘彻的谥号对应下列哪一规定
A.威强睿德曰武 B.经天纬地曰文
C.好内远礼曰炀 D.杀戮无辜曰厉
12、“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汉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能体现材料所述特点的是
A.创设刺史制度 B.颁布推恩令
C.裁抑丞相权力 D.推行内外朝制度
1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此处评价的是我国古代哪一历史时期的选官制度
A.西周 B.秦汉 C.魏晋 D.隋唐
14. 唐朝前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从决策到实施须涉及众多政府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是:
A. 工部→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工部→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15、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与宋代哪一国策有密切关联
A.创设科举 B.改进活字印刷
C.重文轻武 D.鼓励海外贸易
16、《剑桥中国史·辽西夏金元史》一书中写道:“北京和杭州两方的皇帝当然都认为自己是君临中国世界的正统的统治者。”材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A.辽宋并立 B.宋与西夏并立
C.北宋与金并立 D.南宋与元并立
17、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曾极尽讽刺中国古代的一种对外贸易,说它对外围小国来说是一本万利的。他讽刺的应是
A.宋朝的榷场贸易 B.元朝的对外贸易
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清朝的民间贸易
18、右图为某历史档案馆珍藏的一封“廷寄”。该文物可作为研究我国古代哪一历史问题的重要史料
A.书法风格突变 B.丞相制度变革
C.民间邮驿发展 D.君主权力变化
图2
19、明嘉靖三十九年的《平凉府志》中记载:“番麦,一曰西天麦,苗叶如薥秫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这种作物(图2)最初是由哪一地区培植的 ( )
A.亚洲
B.美洲
C.非洲
D.欧洲
20.《元史·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 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
A.行政管理 B.访贫问苦 C.监察官吏 D.缉捕侦查
21.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从材料中看出明代的阁臣:
A.是位高权重的丞相 B.完全替代朝廷六部的职能
C.是明代祸乱的根源 D.仅备皇帝亲理朝政时咨询
22.清朝初期规定了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的制度。此项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
A.加强了对宗教事业的管理 B.团结了广大宗教人士
C.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D.提高达赖班禅的地位
23.《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如下,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A.自然经济 B.儒家民本思想 C.手工业发达 D.重农抑商政策
24.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
2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共和国;第三次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封邦建国体制的确立 B.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C.第一个统一王朝的形成 D.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26.儒家学说适应了人类普遍的道德要求,“和而不同”的思想又蕴含着调和差异与冲突的积极因素,具有很强的普世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史实是
A.世界大同说 B.东亚文化圈 C.政教合一性 D.儒学现代化
27.隋唐开始推行的科举制与之前的推举制等选官制度相比,主要的进步性在于
A.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成就了隋唐的繁荣
B.打击了门阀势力,使门阀士族政治特权地位逐渐下降
C.主要采取考试择优录取与地方举荐相结合的形式
D.打破了门第和出身的限制,使朝廷可以在更大范围内网罗人才
28.唐代元稹在诗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对此的正确理解是
A.汉文化处于领先地位 B.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文化交融
C.唐人善学西洋文化 D.统治者很欣赏胡人文化
29、明末来华传教的意大利人利玛窦。作为早期西学东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用主要是
①交流了中西文化
②介绍了西方的自然科学
③引进了西方的民主政治
④启发了一部分中国人的心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0、“当时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和大弟子及追随者一千二百五十人在一起……”;“耶稣的母亲玛利亚已经许配了约瑟,还没有迎娶玛利亚就从圣灵怀了孕……”;“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一切赞颂,全归真主……”。与以上三段文字先后顺序相对应的经典分别是
A.《大藏经》、《圣经》、《古兰经》 B. 《大藏经》、《古兰经》、《圣经》
C.《古兰经》、《大藏经》、《圣经》 D. 《圣经》、《大藏经》、《古兰经》
二、非选择题:(90分)
31.古代雅典和东方:(9分)
下列材料反映了公元前六世纪古代雅典社会的情况: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还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但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没有实际权力,形同虚设。贵族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平民处境不断恶化,甚至沦为债务奴隶。
请回答:
(1)公元前6世纪古代雅典面临着怎样的危机?(2分)
(2)为化解危机,雅典进行了改革,请指出它化解危机的举措并说明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3分)
(3)同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哪一时期?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思想成就是什么?也说说其对后世的影响。(4分)
32.研究尝试:(6分)
下表是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 料
结 论
甲组
“孝武帝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资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司马光《资治通鉴》论汉武帝
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过大于功的皇帝
乙组
上图为南宋沉船打捞物
当时南宋的对外贸易的物品中有一部分是中国瓷器
丙组
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法瞑目而坐。游、杨二人遂恭敬地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
——据朱熹《近思录》
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
请回答:
(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一组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2分)
(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4分)
33、材料一、洪武四年“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材料二、洪武二十三年十月,‘镏户部严交通外番之禁。上以中国金银、铜钱、段匹、兵器等物自前代以来不许出番;今两广、浙江、福建愚民无知,往往交通外番私贸货物,故禁之”。
洪武三十年,“申禁人民不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明太祖实录》
永乐年间,“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
——《明成祖实录》
请回答:(9分)
(1) 材料一反映明初实行的什么政策?(2分)
(2) 材料二中为什么将“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1分)
(3) 概括明朝廷与外国进行经济往来的方式,并对此方式作意简评。(6分)
34、观察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图片,回答问题。 (12分)
请回答:
(1)唐宋两朝的对外交流路线有何不同?(2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二者在人员交流、交往内容上有什么差异?(4分)
(2)图中反映了明清两朝对外贸易分别呈现哪些新的变化?(2分)
(3)综合以上图片信息,概括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主要趋势。(2分)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上一个中国世纪是11世纪。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国家。它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到工业企业的兴起和管理良好的农业,从普遍的教育和行政管理试验的传统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
——摘自美国历史教授乔纳森·斯彭斯在2000年1月《新闻周刊》刊登的文章
问题:
(1)材料中从哪些视角认为“11世纪中国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国家”?(3分)
(2)结合史实说明“11世纪中国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国家”。(8分)
36、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15分)
明朝末朝的士人朱宗元说:“泰西诸国原不同于诸蛮之固陋,更有中邦所不如者。”“……象数只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莫不精工绝伦。”“土地肥沃,百物繁衍,又遍贾万国,五金山积,我中土之富饶不如也”。
(1)明朝的朱宗元对“西夷”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哪句话最有代表性?(2分)
(2)文中从哪几方面来比较中国和西方的优劣?(2分)结论怎样?(1分)
(3)明清之前,中国的科技文化一直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怎么到了16世纪后中国开始沦落了,你认为原因何在?(10分)
37、关注钓鱼岛问题(28分)
材料一:
这是成书于郑和下西洋年代的中国重要航海图书,明确提到了福建往琉球的过程中“取钓鱼屿”,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发现钓鱼屿的明确记载,这比日本人“发现”这个岛屿早了四个多世纪的时间。
材料二:“闰五月初一日过钓鱼屿,初三日至赤屿焉。赤屿者,界琉球地方山也”
——明代使者郭汝霖曾记载
材料三:“二十五日,薄暮过沟,风涛大作,投生猪羊各一,泼五斗米粥,焚纸船,鸣钲击鼓,诸军皆甲露刃,俯舷作御敌状,久之始息。问沟之义何取?曰:中外之界也”
——清初册使汪楫《使琉球杂录》
材料四:“自一八八五年之后,日本政府透过冲绳县当局等各种途径再三前往尖阁群岛进行了实地调查,慎重确认该地不仅为一无人岛,而且没有受清国管治过的痕迹之后,于一八九五年一月十四日,通过了在当地建立标识桩的内阁会议决定,正式划入我国领土版图之内。”
——1972年日本外务省发表的《关于尖阁群岛领有权的基本见解》
材料五: 冲绳县令给日本内务省的报告中提到“该列岛早为清帝所册立的中山王的使船所悉,其名与《中山传信录》一书中提到的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相同;如果和之前刚立国标的大东岛一样处理,恐有不妥。”
材料六:“宣言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攫取之土地(钓鱼岛当然算在这样的土地里——编者注),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开罗宣言》
中、美、英三国及苏联重申了“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波茨坦公告
问题:
1、材料中哪些史实能证明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10分)
2、日本人认为钓鱼岛是其领土的依据是什么?(3分)
3、你是如何看待钓鱼岛问题的?(15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