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不逞之徒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710206 上传时间:2025-04-04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逞之徒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本文档共1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不逞之徒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成语】:   不逞之徒   【拼音】:   [bù chěng zhī tú]   【解释】:   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出处】:   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左传·襄公十年》。   【举例造句】:   如有不逞之徒假托民军,借端扰害治安,即为人民公敌。   【成语典故】:   “不逞之徒”系指那些欲望没能满足,因失意故意破坏捣乱、为非作歹的人。原句出自《左传·襄公十年》。“不逞之徒”是由“不逞之人”演变而来的。   春秋时期,郑国公子子驷派人杀掉昏庸的郑僖公,立僖公之子姬嘉为国公,是为郑简公。对此,少数王公贵族很是不满,密谋出兵讨伐。但消息泄露,子驷先发制人,将其一网打尽,从而掌握了郑国的大权。子驷执政后,改革田制,重新分配贵族们的封地,引起他们的愤恨,乘机作乱。以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为首的贵族,率人攻入北宫,杀了子驷、子国等人,劫持了郑简公。子驷之子公孙乔(即后来的郑国名相子产),得知消息,立即调集兵力,予以围剿。不久,夺取被“不逞之人”抢占的北宫,诛杀尉止、子师仆等人,迫使司臣、侯晋、堵女父等人逃至境外,一切暴乱自此结束。公元前543年,子产因平叛有功,子承父业,作了正卿(宰相)。子产执政后,为加强国力,改善民生,对郑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等,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即改革田制,兴修水利,使国力强盛,社会稳定;铸刑书,即将刑法铸刻在铁鼎上,公示于众,从而促进了郑国的法制建设等。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为日后提高郑国在诸侯之间的地位,国力不断发展壮大,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子产平息“不逞之人”叛乱,铲除社会毒瘤,无疑则是改革成功的基础。   “不逞之人”是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主要根源。所以历代统治者视其为洪水猛兽坚决予以打击。后世将这些人称之谓“不逞之徒”。如晋范晔所撰《后汉书·史弼传》中,就有“外聚剽轻不逞之徒”的记载。唐代名相房玄龄编纂的《晋书·姚兴载记下》,也有“(刘)裕与不逞之徒削弱王室,宗门能自修立者莫不害之。”的描述。说明晋至唐代,“不逞之人”已演变为“不逞之徒”且广为应用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