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语文:《放风筝》教学设计3(北京版三年级下册).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705826 上传时间:2025-04-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放风筝》教学设计3(北京版三年级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放风筝》教学设计3(北京版三年级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放风筝 课 题 2 放风筝 课型 读讲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 和能力 学会十个生字(其中一个是多音字“地”)以及新词,认读十个字;体会引号的不同用法;能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比较具体的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了解课文中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放风筝的情景。 过程和方法 讨论、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孩子们放一次风筝,加深体会。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课文中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放风筝的情景,感受课余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放风筝的情景,感受课余生活的欢乐。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正确书写课文中的生字。 查阅资料 有关风筝的诗歌和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具准 备 风筝的图片、课件。 教学课时数 3课时 板 书 设 计 2 放风筝 种类多 “大蝴蝶” “小蜜蜂” “大金鱼” “小卫星” 放 举 拿 跑 放 松手 拽着风筝又跑了一阵 课余生活真快乐! 课 后 小 结 第 1课时 学生活动时间(约)34 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约)6 分钟 教学要求 学会十个生字(其中一个是多音字“地”)以及新词,认读十个字;观察图画,弄清图意;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理念 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进行学习生字以及新词,给孩子们自主学习的空间,注重孩子们的差异发展,满足不同孩子的学习要求。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含时间分配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含时间分配          一、介绍风筝的有关资料,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3’) 导入:谁能和老师一起背诵这首古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激发兴趣:谁知道“纸鸢”是什么意思?你放过风筝吗?说说你放风筝的感受? 介绍风筝的知识:风筝又叫纸鸢或者鹞子,是一种普通的玩具,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已经发明了风筝。传说风筝的发明人是汉朝的韩信。从汉朝到唐朝,风筝是军队用的。从唐朝到五代,风筝渐渐变成了玩具。开始做风筝的材料是丝绸和竹子,都是帝王和大臣玩的,五代时候,开始用纸张代替丝绸,宋朝以后的风筝成为民间玩具。 我国每年举办一届“潍坊国际风筝节”,吸引了世界各国大批的风筝爱好者参加。 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背诵。 孩子们说一说。 孩子们看课件自己读读,了解有关风筝的发展历史。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20’) 提示: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哥哥拿着风筝,你愿意和他们去放风筝吗?赶快读读第二课,看谁能读准字音? 引导:谁能教会大家读课后的生字? 孩子们读书,要求:读准字音。 自由读课后的生字表,指名读,互相检查读准字音。 出示词语: 提示:这些词语中你懂得了那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不明白? 提示:这么多的字,你打算怎样记住它们? 引导:你觉得那个字的部首不好确定? 提示: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激发兴趣:谁愿意给大家读读? 引导:谁能说说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提示:同桌互相读,评出优秀和良好的读书能手。 孩子们读: 风筝、线轴、拽着、稳稳当当、蔚蓝、呼扇、徐徐上升、棕色、衬托 孩子们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孩子们先说说自己的独特方法,然后拿出练字本,将每个字练习写一写。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说一说。 孩子们正确流利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孩子们逐自然段了解课文的内容。 孩子们互相读读课文,达到非常正确、流利。 三、练习:(15’) 出示:看拼音写词语: 比一比,你能发现什么?再组成词语: 孩子们完成: 风筝、线轴、拽着、稳稳当当、蔚蓝、呼扇、徐徐上升、棕色、衬托 孩子们读读,说说,做做: 稳( ) 筝( ) 隐( ) 挣( ) 由( ) 综( ) 轴( ) 棕( ) 四、作业:(2’) 提示:你打算给自己留点什么作业? 孩子们说,并且完成。 第 2课时 学生活动时间(约)33 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约)7 分钟 教学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放风筝的情景,感受课余生活的欢乐。 教学理念 给孩子们自由学习的空间,尊重他们独特的学习体验,注重学生的差异发展,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含时间分配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含时间分配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含时间分配          一、复习导入:(2’) 激发兴趣:上节课,我们一起来到体育场,随着作者和哥哥将风筝“大蜻蜓”放上了瓦蓝瓦蓝的天空,谁愿意再向大家介绍这美丽而又令人兴奋的情景呢? 过渡语:你说得真棒!看来同学们上节课都学得不错,你们有信心这节课比上节课学得更好吗? 学生看图说话。 孩子们说:有 二、学生学习课文(30’) 把握好知识点,自然切实地进入知识点的教学。 三、说话训练:(6’) 1.引导: “风筝大蜻蜓飞上天空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老师想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对照图,看一看,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也可以将你不理解的词、句、内容圈划出来。” 2.提示: 读完课文的同学,请你将自己所发现的,所知道的与组员交流分享,也可以互帮互学,和组员一起读课文,从文中寻找答案,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指导学习课文: 指导(1)我高兴得一边拍手一边嚷:“蜻蜓赛过飞机啦!蜻蜓赛过飞机啦!” 引导:你怎么理解“我”的话语? 引导:大蜻蜓仿佛比飞机飞得还高,那这段话应该怎么读好来?(指导朗读,生体会放风筝的乐趣) 激趣:“同学们认为你读得好,能告诉大家你用怎样的心情来读的?” 指导朗读:“那美丽的“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天空中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那金黄色的“小蜜蜂”,翘着两只绿色的翅膀,好像在百花丛中飞来飞去。那鲜红色的“大金鱼”,尾巴一摆一摆的,好像在水里游。还有那精致的“小卫星”,闪着金光,仿佛在宇宙中飞行……” 引导:大蜻蜓飞上天空后又飞来了哪些可爱美丽的风筝呢? 引导:你能从这几个风筝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用喜爱的方式反复读一读作者描写的句子,把它读好来,让我们从你的读书声或是动作中感受到它的美丽及你对它的喜爱。 提示:全班同学一起读,边读边想象这美丽的画面 引导:请大家看大屏幕,让我检查一下同学们学得怎样?请你们按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描写风筝颜色的词语。 提示:除了填写颜色的词语,我们还可以填什么呢? 引趣:天空中还会出现其它风筝吗?为什么?你能想像还有哪些风筝呢?你可以拿出课前收集的风筝图片也可以拿出你带来的风筝为同学们介绍一下。 提示:同学们,你们看,在瓦蓝瓦蓝的天空中飞翔着这么多这么美的风筝,我们能不能用一、两个词概括这些风筝呢? 是呀!天空中多美啊!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你能为大家描绘一幅“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风景图吗?(说话训练) 1.孩子们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对照图,看一看,想一想:发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也可以将不理解的词、句、内容圈划出来。 2.孩子们按照要求进行小组活动。 3.学生学习课文: (1)联系实际,飞机大,风筝蜻蜓小,飞机在远处,风筝在近处,因此人们看上去感觉飞机飞得低,风筝蜻蜓好像比飞机飞得高。 指名生读,生读后请生评。(生读出作者兴奋的心情) 生比赛读。(两名) 愿意读的学生表演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孩子们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这些风筝的名字。学生汇报。 学生自由读书,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风筝的美丽,及作者描写的细致 让学生按课文内容填上描写风筝颜色的词语。 “( )的小蜜蜂” “( )的大金鱼” “( ) 的大蝴蝶”。 描写动作的,描写样子的,特点的。 孩子们说说 (2) 学生汇报(五彩缤纷、五颜六色、各式各样、千姿百态……请学生板书。 “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有…… 有……. 有…… 还有……. 它们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显得更加鲜艳,更加美丽。”“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那 ……那……还有那……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它们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显得更加鲜艳,更加美丽。” 生自己说。 指名生说。 让生跳出框框,爱怎么说,就怎么说。 生在小组里说。 四、总结:(1’) 引导:同学们,这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在图中有画出来吗?那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呢? 正因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才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放风筝的乐趣。以后,我们遇到看图作文时,也应该向作者学习,在仔细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合理地展开丰富的想象,使我们的作文写得更生动,更具体。 作者展开了合理的想象 五、作业:(1’) 师:你认为自己做点什么比较合适? 孩子们自己说。 第 3课时 学生活动时间(约)34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约)6分钟 教学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体会引号的不同用法,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方法,写一段话。 教学理念 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注重孩子的独特体验,给他们交流的空间。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含时间分配          一指导背诵:(10’) 师:学完了第二课,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读给大家听? 激发兴趣:这些句子你们都很喜欢,谁能背给小伙伴听? 孩子们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孩子们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二、体会引号的不同用法:(6’) 提示:你在刚才的背诵中,发现这些句子了吗? 引导:读读,你发现了什么? 孩子们读句子: (1)哥哥说:“咱们去放风筝吧!” (2)风筝花花绿绿,有“鹞鹰”、“鹦鹉”、“仙鹤”、“蜈蚣”……就是没有“大蜻蜓” 孩子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学写一段话:(24’) 师:读第四自然段,你认为这个自然段写得怎么样?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引导:谁能运用这种写法,以“下课了,操场上立刻变得热闹起来”为重点句,写一段内容比较具体的话。 孩子们读课文,体会第四自然段的写法。 孩子们动笔写一写,再读一读。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