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录
第一节 装置概况及试车目的
第二节 投料试车组织与指挥系统
第三节 投料试车应具有的条件
第四节 装置的动力消耗
第五节 工艺技术指标
5.1 预加氢部分
5.2 重整部分
5.3 催化剂再生部分
5.4 公用工程消耗
第六节 投料试车环节
6.1反映段、再生段二次气密及局部惰化方案
6.2催化剂预循环
6.3催化剂的升温和干燥
6.4最终钝化(系统置换)
6.5催化剂加热还原
6.6预加氢催化剂预硫化及预解决部分开工
6.7重整进油
6.8催化剂再生
6.8.1再生环节
6.8.2催化剂循环的启动
第七节 装置投料试车与正常操作要点及事故解决措施
7.1C71101操作因素分析
7.2预加氢反映系统操作参数分析
7.3、重整反映部分操作参数分析
7.4、C-201操作参数分析
7.5、再生系统操作参数分析:
7.6、预加氢系统正常操作
7.7、预加氢系统不正常调节
7.8、重整系统正常操作调节
7.9、重整系统不正常操作现象因素及解决
7.10、催化剂循环系统的正常操作
第八节、连续重整DCS操作说明书
第一节 装置概况及试车目的
1.1.1 装置公称规模
预加氢部分设计规模为42.22×104t/a,
重整部分设计规模为40×104t/a,
催化剂连续再生规模为370kg/h。
1.1.2 装置组成
本装置由预加氢部分、重整部分、催化剂再生部分、公用工程部分及余热锅炉等几个部分组成。
1.1.3 工艺技术路线
本装置采用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超低压重整反映及IFP最新催化剂连续再生工艺技术。
1.1.4 重要产品及副产品(公称量)
高辛烷值汽油组分 35.30×104t/a
液化气 0.86×104t/a
含氢气体 3.60×104t/a
其中:纯氢 1.31×104t/a
轻石脑油 2.23×104t/a
燃料气 0.23×104t/a
1.1.5 节能措施
a) 合理运用余热资源
本装置中的重整“三合一”反映炉由于其操作温度高,且为纯辐射炉,烟气排放温度为695.2℃。为了回收烟气余热,在“三合一”反映炉顶对流段设计一套蒸汽发生系统以回收余热,产生3.5 MPa蒸汽约9.6吨/时,使加热炉总效率达90%。
b) 重整“三合一”炉采用多流路立式炉,以减少重整临氢系统压降,减少重整循环氢压缩机透平的蒸汽耗量。
1.1.6设备总台数
序号
项 目
预解决
重整
催化剂再生
公用工程
合计
1
反映器
1
3
1
5
2
塔
1
1
2
3
加热炉或电加热器
2
4
4
10
4
容器及贮罐
7
9
25
7
48
5
换热器
8
7
10
1
26
6
空冷器
3
6
9
7
泵
9
14
9
3
35
8
压缩机及鼓风机
2
4
6
12
9
废热锅炉
1套
1
10
其他
14
32
15
5
66
合计
47
81
70
16
214
1.1.7 自动控制
本装置选用了集散型控制系统(DCS),在新建的第二中央控制室对全装置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
本装置介质具有易燃易爆、并有氢、氯腐蚀等特点,现场仪表选型以本质安全防爆仪表为主,在线分析仪表、部分现场开关、放射性料位仪表等选用隔爆型仪表。
仪表选用以国内产品为主,引进仪表重要为DCS、在线分析仪、特殊调节阀及球阀、料位仪表等。
本装置共有控制回路约130个,DCS指示点约760点。
1.1.8 占地面积
占地面积约为10584 m2。
1.1.9 生产制度
本装置按年操作333天(8000小时)设计,四班三运转制,连续生产。
1.1.10 装置定员
本装置设定员34人,其中管理人员6人,操作人员28人
第二节 投料试车组织与指挥系统
见炼油厂40万吨连续重整试车组织机构。
第三节 投料试车应具有的条件
投料试车必须高标准、严规定,按照批准的试车方案和程序进行,坚持应遵循的程序一步也不能减少,应达成的标准一点也不能减少,应争取的时间一分钟也不能放过的原则,在投料前严格检查和确认投料试车应具有的条件。
一、 工程中间交接完毕:
1、 工程质量合格;
2、 “三查四定”的问题整改消缺完毕,遗留问题已解决完;
3、 影响投料的设计变更项目已施工完;
4、 工程已办理中间交接手续;
5、 现场施工用临时设施已所有拆除;
6、 设备位号和管道介质名称、流向标志齐全;
7、 现场清洁、无杂物、无障碍。
二、 联动试车已完毕:
1、 吹扫、清洗、气密、干燥、置换、三剂装填、仪表联校等已完毕并经确认;
2、 设备处在完好备用状态;
3、 在线分析仪表、仪器经调试具有使用条件;
4、 联锁调校完毕、准确可靠;
5、 岗位工器具已配齐。
三、 人员培训已完毕:
1、 已进行岗位练兵、模拟练兵、事故演练,达成“三懂六会”(懂原理、懂结构、懂方案规程,会识图、会操作、会维护、会计算、会联系、会排除故障)
2、 各工种人员经考试合格,已取得上岗证;
3、 已汇编国内外同类事故安例,并组织学习;对本装置试车以来的事故和事故苗头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已进行分析总结,吸取教训。
四、 各项生产管理制度已贯彻:
1、 岗位分工明确,班组生产作业制度已建立;
2、 公司、炼厂、车间三级试车指挥系统已贯彻,干部已值班上岗,并建立例会制度;
五、 经上级批准的投料试车方案已向生产人员交底:
1、 工艺技术规程、岗位操作法、设备操作规程、联动试车方案、投料试车方案等已人手一册;
2、 每一试车环节都有书面方案,从指挥到操作人员均已掌握;
3、 重要操作环节都已编制操作程序票;
4、 事故解决预想方案已经制定并贯彻。
六、 保运工作已贯彻。
七、 公用工程系统已正常运营。
八、 化工原材料、润滑油(脂)已准备齐全。
1、 化工原材料、润滑油(脂)已所有到货并检查合格;
2、 “三剂”装填完毕;
3、 润滑油三级过滤已贯彻,设备润滑点已明确。
九、 备品配件齐全:
1、 备品配件可满足试车需要,已上架,帐物相符;
2、 库房保管人员熟悉库内物资规格、数量、存放地点,出库及时准确。
十、通讯联系系统运营可靠:
1、 指挥系统电话畅通;
2、 岗位电话已开通好用;
3、 对讲机及现场通讯设施可靠好用;
十一、安全、消防、急救系统已完善:
1、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程、台帐针对新建装置已进行了完善,安全管理体系重新进行建立,人员经安全教育后取证上岗;
2、 岗位消防器材。护具已备齐,人人会用;
3、 气体防护、救护措施已贯彻;
4、 现场人员劳保用品穿戴符合规定,职工急救常识已经普及;
5、 装置现场的消防炮、汽幕及烟火报警器、可燃气报警器已投用,完好率达成100%;
6、 安全阀试压、调校、定压、铅封完好;
7、 盲板已有专人管理,设有台帐,现场挂牌;
十二、环保工作达成“三同时”:
1、 生产装置“三废”预解决设施已建成投用;
2、 环境监测所需的仪器、化学试剂已备齐;
环保管理制度、各装置环保控制指标、采样点及分析频率等批准公布执行。
第四节 装置的动力消耗
4.1动力消耗指标
序号
名 称
单位
正常
备注
1
水
新鲜水
t/h
3/(5)
()内为间断用量
循环水
t/h
1128.4
除盐水
t/h
23
2
电
kW
7709
其中:6000V
kW
5880
380V
kW
1829
3
蒸汽
3.5MPa
t/h
-5.6
外送
1.0MPa
t/h
1.8
凝结水
t/h
-1.8
外送
透平凝结水
t/h
-4
外送
4
风
非净化风
标米3/次
开停工一次5000Nm3
净化风
Nm3/h
2150
5
氮气
Nm3/h
8.5
开停工一次约13000Nm3
CCR专用氮气
(0.8MPa)
Nm3/h
155
需直接从氮气供应点专线至装置
6
燃料气
t/h
3.842
燃料气热值按36306kJ/Nm3计算
7
重要辅助材料及催化剂
预加氢催化剂
T/4a
10.7
重整催化剂
T/5a
31.8
全氯乙烯
t/a
16
30%碱液
t/a
133
8
“三废”排放量
含硫污水
t/h
1
间断
含油污水
t/h
7
连续
4.2装置总能耗
装置总能耗为236162.8MJ/h,单位能耗为4723.3MJ/t重整进料(相称于112.8×104kcal/t重整
第五节 工艺技术指标
5.1 预加氢部分
5.1.1 预加氢反映(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提供)
反映压力:2.5MPa(g)
反映温度:340℃
反映空速:6时-1(体)
氢油比:120(体)
5.1.2 预加氢产物分离罐
操作压力:2.0MPa(g)
操作温度:40℃
5.1.3 汽提塔
操作温度:139℃/241℃(顶/底)
操作压力:1.25MPa(g)(顶)
回流比: 0.39(对进料)
5.2 重整部分
5.2.1 重整反映(IFP技术建议书中提供)
一反
二反
三反
介质
氢气+油气
反映压力,MPa(g)
0.44
0.395
0.35
反映温度,入口/出口 ℃
514/388
514/426
514/444
最高操作温度,℃
545
545
545
规格(内径×切线长度)mm
Ф2050×4285
Ф2200×6085
Ф2450×7320
空速,时-1(重)
1.9
氢油分子比(mol)
1.5
再接触温度,℃
40
再接触压力, MPa(g)
2.1
C5+RON C
98
C5+液收,m%
88.39
纯氢产率,m%
3.3
C5+芳含量,V%
62.6
C5+苯含量,V%
2.1
C5+比重
0.796
C5+蒸汽压,kPa
32
5.2.2 重整产物分离罐
操作压力:0.23MPa(g)
操作温度:42℃
5.2.3 再接触罐
操作压力:2.1MPa(g)
操作温度:40℃
5.2.4 稳定塔
操作温度:75℃/237℃(顶/底)
操作压力:1.56MPg(g)(顶)
回流比:6.72(对产品)
5.3 催化剂再生部分
5.3.1 烧焦
一段 二段
操作压力,MPa(g) 0.555 0.545
操作温度,℃ 460 480
5.3.2 还原
操作压力:0.495MPa(g)
操作温度:480℃
5.3.3 再生器
流程编号
D-71303
名称
再生器
数量(台)
1
型式
内设有约翰逊网
介质
催化剂、氮气、氧气
最高操作温度,℃
565
操作压力,MPg(g)
0.55
催化剂循环量,kg/h
370
规格(内径×切线长度)mm
Ф1380/Ф900×13325(T/T)
再生器各段工艺条件
温度℃
压力MPa(g)
氧含量%(mol)
第一烧焦床层
460
0.555
0.8
第二烧焦床层
480
0.545
0.8
检查区
519
0.535
1.0
氧氯化区
510
0.535
<15
焙烧区
520
0.545
21
5.3.4 洗涤罐
操作压力:0.415MPa(g)(罐顶)
操作温度:38℃
5.4 公用工程消耗
5.4.1 公用工程条件
5.4.1.1 外供燃料气组成
氢气
12.55
甲烷
42.94
丙烯
2.65
二氧化碳
2.15
乙烷
16.5
丁烷
0.08
一氧化碳
0.92
乙烯
9.26
戊烷
0.25
氮气+氧气
11.89
丙烷
0.79
水
0.03
燃料气低热值:36306.4kJ/Nm3
燃料气平均分子量:20.89
5.4.2 公用工程条件
温度℃
压力MPa
回水温度℃
回水压力MPa
水:新鲜水
0.4~0.5
循环水
32
0.4~0.5
42
0.25
除盐水
0.4
蒸汽
250±30
400±20
0.7~1.0
3.5±0.2
净化风
0.6~0.8
非净化风
0.6~0.8
氮气
0.8/2.5
燃料气
0.35±O.05
第六节 投料试车环节
6.1反映段、再生段二次气密及初步惰化
1、催化剂装填后,反映部分和再生部分必须再进行气密
气密介质为氮气。
2、气密与部分充惰性气体相结合的目的:是通过用氮连续进行充压和放空来实现催化剂循环用的氧含量在2%和5%之间,由于催化剂循环需要运营H2富气压缩机,吸取塔区也要进行局部惰化。
6.1.1气密:
(1) 反映部分与再生部分和再接触部分及装置其它部分隔断。
(2) 所有泵和压缩机(入口/出口阀)要隔断。
(3) 所有至火炬和燃料气的接头用盲板隔断。
(4) 所有安全阀通大气。
(5) 用盲板隔断从再接触到燃料气系统,到下游用户的氢管线以及到界区去的所有的管线。
(6) 到LPG吸取罐(D-71205)的液体进料管线上安装一个临时盲板
(7) 所有各部分用氮气升压到0.4Mpa。
(8) 当4个小时内平均压减少于0.005Mpa/h时,此气密被认为合格.
对装催化剂拆动的部位,进行重点气密。
6.1.2注意事项:
1、升压速度要缓慢,气密实验压力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压力进行,不得超压。
2、注意检查系统之间有无发生意外互患现象,严防设备超压。要密切注意监视由于环境气温变化引起系统内气提膨胀而使设备超压。
3、 所有安全阀必须投用,从压控或低点倒淋处泄压。
6.2重整催化剂预循环
6.2.1目的:
1、 实验催化剂循环性能;使重整催化剂在操作温度和流动性能情况下达成动态密度。
2、 干燥催化剂。使重整催化剂中存在的水被脱除。
用空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作为干燥催化剂用的循环气,为了避免催化剂在纯氮气的高温条件下发生催化剂金属聚集,循环气中的氧含量必须保持在3---5%(v)之间。
3、检查仪表控制系统的工作状态。
6.2.2建立重整催化剂预循环环节概要
1、对重整反映工段、再接触工段、提高氮气及密封氮气回路工段,催化剂再生工段进行干燥气体充压置换,使上述工段的气体组分符合氧含量为3---5%(v)的规定。
2、 建立各工段干燥气循环。
3、 建立催化剂循环。
6.2.3准备工作
(一)、装置所处状态的检查
1、 重整反映部分和再接触部分。
(1) 重整进料控制阀FV-2023后8字盲板盲死。
(2) 精致油取样器出口阀后盲板盲死(普通盲板,挂牌)。
(3) D-71206B去预加氢补氢阀后盲板盲死。
(4) D-71206B去燃料气系统8字盲板盲死。
(5) D-71206B去放空总管8字盲板盲死。
(6) D-71206B含氢气体出装置单向阀后盲死(普通盲板,挂牌)。
(7) 含氢气体自加氢装置来二道阀前法兰8字盲板盲死。
(8) D-71201氢气去放空总管8字盲板盲死。
(9) D-71203液面控制阀LV-2023下游阀前法兰处盲板盲死(普通盲板,挂牌)。
(10) D-71203液面控制阀LV-2023复线阀前法兰处盲板盲死(普通盲板,挂牌)。
(11) D-71203安全阀下游阀后法兰断开(两个安全阀)。
(12) D-71202安全阀下游阀后法兰断开(两个安全阀)。
(13) D-71201安全阀下游阀后法兰断开(两个安全阀)。
(14) D-71201去抽空器8字盲板盲死。
(15) D-71201去收油总管8字盲板盲死。
(16) D-71207去收油总管8字盲板盲死。
(17) D-71201去收油总管8字盲板盲死。
(18) D-71202去抽空器8字盲板盲死。
(19) 开工室重整补氢(P-712101)阀后8字盲板断开。
(20) D-71206A底部去放空总管8字盲板盲死。
(21) D-71206A底部去放空总管8字盲板盲死。
(22) D-71203去收油总管总管8字盲板盲死。
(23) E-71201管程入口去收油总管8字盲板盲死。
(24) 必须把P-71201A/B泵出、入口阀门关闭。
(25) 投用本部分的所有冷却设备。
2、 氮气提高及密封系统。
(1)、隔断闭锁料斗D-71302。
闭锁料斗和缓冲罐电磁阀(UV-3001、UV-3002) :关闭
再生器和闭锁料斗电磁阀(UV-3003、UV-3004、UV-3009) :关闭
R-71301的氮气密封气电磁阀(UV—3010) :关闭
放空电磁阀(UV-3008) :关闭
(2)、隔离上部缓冲罐D-71301
D-71301与D-71302间的电磁阀 (UV-3007) :关闭
(3)、隔离第一上部料斗D-71310
第一上部料斗D-71310与还原罐D-71311间的电磁阀(UV-3011) :关闭
第一上部料斗D-71310氮气密封电磁阀(UV-3012) :关闭
(4)、隔离第一下部料斗D-71304
第一下部料斗D-71304第一提高罐D-71305间电磁阀(UV-3005、UV-3006):关闭
(5)、隔离第三反映器的下部料斗D-71323
第三下部料斗D-71323与第四提高罐D-71333间电磁阀(UV-3013) :关闭
第三下部料斗D-71323氮气密封电磁阀(UV-3014) :关闭
(6)、催化剂提高区专用手动阀的状态
位于R-71201,71202下部料斗和提高罐间的专用手阀(4个阀) :关闭
位于R-71301,R-71203下部料斗和提高罐间的专用手阀 (2个阀) :关闭
位于主提高线上(6个阀分别为:再生器底部去一反顶部的1个;一反底部去二反顶部2个;二反底部去三反顶部2个;三反底部去再生器顶部1个) :打开
从第一上部料斗D-71310到还原室D-71311(1个阀 ) :打开
(7) 投用本部分的所有冷却设备。
3、再生工段
(1)、再生器上部缓冲罐,再生器,重整反映器上部料斗料位计投用正常。
(2)、闭锁料斗,还原罐料位报警投用正常。
(3)、再生器一段入口氧含量在线分析AIC3001,二段入口氧含量在线分析AIC3002,氧氯化段入口氧含量在线分析AIC3004正常投用。
(4)、将密封氮系统的氧含量联锁摘除,防止因氧含量超标导致停车。
(5)、投用本部分的所有冷却设备。
6.2.4建立氮气循环
(一)、重整反映部分和再接触部分的氮气循环。
1、循环流程如下:
D-71201→K-71201入口→K-71201出口→E-71201管程入口→E-71201管程出口→F-71201→R-71201→F-71202→R-71202→F-71203→R-71203→E-71201壳程入口→E-71201壳程出口→A-71201 →D-71201
其中D-71201顶气去D-71207循环部分如下:
:D-71207→D-71203→K-71202一段入口→K-71202一段出口→A-71203
↓
D-71206A←D-71203←A-71204←K-71202二段出口←K-71202二段入口←D-71202
↓ ↑ ↓
↓ P-712101线→E-71201管程入口 K-71202二段入口←D-71207←PV-2079
↓ ↑
↓D-71206B→PV-3004→E-71305壳程(出入)→D-71321,71331→R-71203→E-71201壳程入口
↓ ↑ ↓
M-71301跨线 GN-713050←K-71302←D-71307 E-71201壳程出口
↓ ↑ ↓
FV-3017 E-71306壳程入口←D-71201←A-71201
↓→E-71304壳程→H71304→D-71311→E-71304,305管程→100-GH-713016-2.5A2-F-PP→D-71207
按照压缩机操作规程启动循环压缩机K-71201,并用氮气将流量调节到压缩机可接受的最大值。
2、按照操作规程启动富氢气体压缩机K-71202,压缩机出口压力设定在1.0MPa。
3、重整高分罐D-71201的压力设定在0.35MPa,压力由PV-2068自动控制,压控阀后路必须直接与大气连通。
4、催化剂干燥期间,对富氢气体压缩机K-71202A/B进行试运。
(二)、再生提高氮气及密封氮气循环。
1、启动氮气提高气体压缩机K-71302并以100%的负荷运营。
2、PI 3016的压力设定点: 在吸入端0.35 MPa(表压)。
PI 3016的压力设定点: 在排出端0.60 Mpa(表压)。(检查压缩机出口温度,防止压缩机出口温度超高)
3、 给氮气密封系统提供密封用氮。具体环节如下:
(1)、建立第一反映器上部料斗D-71310的N2密封气
1、摘除联锁IS 3019和IS 3025。
2、打开一反上部料斗处密封氮气电磁阀UV3012。
3、手动打开FIC 3011,调节流量到设计值,设定相应的FSLL 3114,然后转成自动操作。
4、投入使用第一上部料斗/还原室的差压PDIC3019和PDALL 3122。
5、手动打开D-71310和D-71311件的电磁阀UV3011。
6、重新设定联锁IS 3019。
7、调好供氮气使用的孔板流量系数
8、将PDIC 3012(E-71304管程出口)、FIC 3017(E-71304壳程入口), PIC 3004(E-71305壳程入口)投用。
(2)、建立第三反映器的N2密封气
1、 摘除联锁IS3022
2、 手动打开电磁阀UV3013(D-71323和D-71333之间)
3、 手动打开电磁阀UV3014(N2 密封气至D-71323)。
4、 手动打开FIC 3016(D-71323氮气密封):调节流量至设计值。
5、 投用PDIC 3018(M-71303处);PDIC 3019(M-71302处)
6、 投用PDI 3115和PDALL 3117(反映器和N2密封气间的差压)。
7、 重新设定联锁IS 3022和IS 3025。
(3)、建立到再生器密封料腿的N2密封气
1、 摘除联锁IS3016, 手动打开电磁阀UV3005。
2、 投用PDIC 3007(N2密封气和再生器底部间的差压)。
3、 投用PDI 3114和PDALL 3114(N2密封气和主提高气间的差压)。
4、 重新设定联锁IS 3016。
(4)、建立第一、第二反映器底部的密封气:该阶段用氮气代替了氢气。
用球阀调节到第一和第二反映器的密封气,使密封气压差达成设定值。
5、氮气密封总流程如下:
D-71201→E-71306壳程入口→E-71306壳程出口→D-71307→K-71302入口→K-71302出口
↑ ↓ ↓
M-71302,71303→ D-71305;71333;E-71305壳程入 E-71307壳程
↓ ↓ ↓ ↓
D-71310 D-71301 E-71305壳出 D-71341
↓ ↓ ↓ ↓
A-71301 M-71303 D-71331;71332 ↓
↓ ↓ ↓ ↓ ↓
R-71301→R-71302
D-71201 D-71304D-71323
其中D-71304最后回到M-71302,D-71323最后回到M-71303
(三)、再生循环气部分。
设定燃烧器、氧氯化和煅烧器的流量为设计值的80%。
1、 开氮气循环压缩机K-71301前FV-3004阀在手动状态下全开。
2、 启动再生循环气体压缩机K-71301,并使负荷增长到100%(压缩机旁通逐渐关闭)。用FV-3004阀调节进入再生器。
3、 再生回路压力设定:第一反映器入口压力为+0.070MPa
4、 投用再生回路干燥器
5、 投用再生器储存层和第一燃烧床层之间的压差控制阀PDIC3005。
6、 投用再生器中燃烧层和氯化氧层之间的压差控制PDIC3003(和PDALL),相应的控制阀PDV3003 A和PDV3003 B保持为手动。
7、 将氧氯化段与烧焦段压差联锁打至旁路。(是否执行)。
6.2.5建立催化剂循环
(1)、打开下列电磁阀
1、 还原室顶的UV3011。
2、 最后一个反映器下部料斗密封气UV3013。
3、 再生器下部料斗密封气UV3005。
(2)、循环环节
1、 打开下部料斗和第一、第二提高罐间的密封腿上催化剂手动密封阀催化剂手动隔断阀。
2、 慢慢打开PDV 3011(最后一个反映器提高罐),以便将催化剂提高到上部缓冲罐,直到上部第三料斗的料位降至40%。
3、 然后缓慢打开PDV 3009(第二反映器提高罐),以便将催化剂提高到上部第三料斗,直到上部第三料斗的料位降至40%。
4、 然后缓慢打开PDV 3008(第二反映器提高罐),以便将催化剂提高到上部第三料斗,直到上部第二料斗的料位降至40%。
5、 然后缓慢打开PDV 3006(第一反映器提高罐),以便将催化剂提高到上部第二料斗,直到上部第一料斗的料位下降约40%。
6、 缓慢打开PDV3005(再生器提高罐),以便将催化剂提高到第一上部料斗。
将提高管的PDI3005的值设定在0.010和0.020 MPa之间,稳定的催化剂流量。
开始时,用手动来稳定循环,直到上部料斗中所有料位稳定。设定催化剂的循环速度约为设计流量的25%。然后将自动串级中的控制从料位控制设定为差压控制。
注意:在开始催化剂循环时,以手动模式完毕从上部缓冲罐到闭锁料斗和从闭锁料斗到再生器的初次输送。在手动进行运转D-71301与D-71302及R-71301间的催化剂5批次后,检查相关的仪表及电磁阀可以正常运转后,可将闭锁料斗投程序运营。
(3)、催化剂传输顺序
在催化剂循环之初,用手动调节,使催化剂从闭锁料斗到再生器进行传输,再从上部缓冲罐到闭锁料斗进行传输。
(4)、催化剂从上部料斗向锁料料斗装卸料环节:
1、 上部缓冲罐和锁料料斗之间及闭锁料斗和再生器之间的4个自动电磁阀均关闭。
2、 两个压力均衡阀关闭。
3、 上部缓冲罐是空的,但来自第3反映器底部料斗的催化剂被装填到容器的下部。
4、 闭锁料斗的高液位报警指示满液位。
5、 再生器催化剂继续提高。
6、 打开锁定料斗和再生器之间的氮气和压力均衡电磁阀.
7、 当两个上部容器之间的压力均等时并且当再生器上部的液位约为量程的25%时(在装催化剂期间需要调整的数值),打开闭锁料斗下方的电磁阀门。催化剂被运送到再生器中。
8、 当闭锁料斗的低料位报警被激活时,关闭与再生器相通的电磁阀和压力均衡电磁阀。
(5)、催化剂从闭锁料斗运送到再生器时,情况如下:
1、 上部缓冲罐中的催化剂料位上升而再生器中的液位下降。
2、 当液位达成传输条件(在装填催化剂期间液位=调整量程的70%)时,打开锁定料斗和上部缓冲罐之间的压力均衡阀,压力即会均衡。
3、 打开上部缓冲罐之下的两个电磁阀以便允许催化剂输入锁定料斗中。然后关闭压力均衡阀和两个电磁阀。
4、 传输程序处在备用状态,在启动几次传输程序后即可将催化剂传输切换到全自动状态。
6.3催化剂的升温和干燥
一、 准备工作
1、 反映工段和再生工段中气体中的O2%保持在3----5%之间(体积)。
2、 在循环压缩机K-71301入口给反映工段补入氮气气,在再生回路补充空气压缩机K-71304入口给再生工段补入空气。
3、 氧含量必须一直保持在3----5%直到升温工作结束。
4、 同时启动空气压缩机再生回路运营,以起到测试机组性能的作用。
二、 升温、干燥环节
1、 当拟定氧含量合格且催化剂循环为自动稳定状态后,将重整加热炉点小火。
2、 启动在再生器回路上和还原氢至还原室的电加热器。以20°C/h的速度对反映器和再生器床升温。在250°C左右开始进行热紧。
3、 当反映器和再生器中的温度超过300°C时,开始从这些区的所有低点排水,并记录排出的水量。反映器的温度升至480°C(反映器入口温度),将再生器区和还原区的温度升至420°C。保持这些阀在此位置至少8小时,直到每小时排出的水量不高于催化剂重的0.05%(催化剂总重量约为40吨)。
4、 在D-71306底部和D-71201底部进行明水收集。
5、 当低点每小时排出的总水量小于催化剂重的0.05%时,以40°C/小时的速度将床层温度降到300°C。关闭重整加热炉主火嘴和再生器各电加热器,但保持火焰加热炉的常明灯燃烧。
6、 在关闭提高罐上的4个一次气控制阀和提高罐压差控制阀(二次气控制阀)的4个PDV阀的同时,停止催化剂循环。关闭与控制阀相关的隔断阀。选择关闭下部料斗下的、上部第一料斗下的催化剂气密手动阀,关闭UV3005(再生器底部)。
7、 当加热器停止后,关闭压缩机。
三、 干燥参数
IFP公司的试车代表来确认下列反映工段氮气循环、催化剂循环和再生回路的压力和流量参数。
参数
参数点名称
单位(Mpa)
PIC2068
循环压缩机吸入端
0.220
PIC2079
H2富气压缩机吸入端
0.210
PIC2085
氢气富气至还原的输送压力
2.080
PIC3016
氮气提高气压缩机吸入端
0.225
PIC3160
氮气提高气压缩机排出端
0.870
PDIC3109
N2密封气/还原室差压
0.015
PDALL 3122
N2密封气/还原室差压
0.005(最低)
PDIC3012
还原室/第一反映器差压
0.010
PDIC3018
N2密封气/最后一个反映器提高罐差压
0.015
PDIC3007
N2密封气/再生器底部差压
0.005
PDIC3118
主提高气/第一反映器
0.010
PDIC3126
主提高气/第二反映器
0.010
PDIC3018
主提高气/第三反映器
0.015
PDI3125
N2密封气/第三反映器出口差压
0.005
PDALL3137
N2密封气/第三反映器出口差压
0.002(最低)
PDI3114
N2密封气/再生器提高罐差压
0.015
PDAL3114
N2密封气/再生器提高罐差压
0.003(最低)
PDI3119
H2密封气/第一反映器出口差压
0.005
PDI3127
H2密封气/第二反映器出口差压
0.005
参数
参数部位
单位(Kg/h)
FIC 3011
N2密封气至第一反映器上部料斗
12
FALL 3114
N2密封气至第一反映器上部料斗
6(最低)
FIC 3016
N2密封气至第三反映器下部料斗
55
FALL 3117
N2密封气至第三反映器下部料斗
22(最低)
FIC 3017
氢气富气至还原
216
FIC 3010
总提高气至再生器提高罐
354
FIC 3012
总提高气至第一反映器提高罐
108
FIC 3013
总提高气至第二反映器提高罐
102
FIC 3015
总提高气至第三反映器提高罐
296
注:在试车期间需要(按照提高罐的压力)重新计算N2流率。
四、 干燥流程如下
1、氮气循环流程如下:
D-71201→K-71201入口→K-71201出口→E-71201管程入口→E-71201管程出口→F-71201→R-71201→F-71202→R-71202→F-71203→R-71203→E-71201壳程入口→E-71201壳程出口→A-71201 →D-71201
其中D-71201顶气去D-71207循环部分如下:
:D-71207→D-71203→K-71202一段入口→K-71202一段出口→A-71203
↓
D-71206A←D-71203←A-71204←K-71202二段出口←K-71202二段入口←D-71202
↓ ↑ ↓
↓ P-712101线→E-71201管程入口 K-71202二段入口←D-71207←PV-2079
↓ ↑
↓D-71206B→PV-3004→E-71305壳程(出入)→D-71321,71331→R-71203→E-71201壳程入口
↓ ↑ ↓
M-71301跨线 GN-713050←K-71302←D-71307 E-71201壳程出口
↓ ↑ ↓
FV-3017 E-71306壳程入口←D-71201←A-71201
↓
E-71304壳程→H71304→D-71311→E-71304,305管程→100-GH-713016-2.5A2-F-PP→D-71207
干燥过程结束后,准备进行下一阶段操作。
6.4最终钝化(系统置换)
6.4.1目的
其目的是在装置进油前对所有工段进行蒸汽或氮气置换,规定O2%低于0.2%。
6.4.2钝化环节
1、 在催化剂循环末期,催化剂的床层温度为300℃。
2、 电加热器和加热炉停止运营。
3、 所有压缩机停止运营,并与系统隔开用N2置换合格。
4、 拆下各系统(稳定系统除外)连接处所加的盲板。
5、 拆除火炬安全阀上的盲板。
6、 给直接排大气的安全阀后打上盲板(反映、再接触、稳定系统),再生循环压缩机入口打盲板。
7、 关闭启动管线上的两个隔断阀:再生循环压缩机入口和氮气压缩机入口之间;富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