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3年内蒙古工程测量员技师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普通水准测量,应在水准尺上读取__位数。
A.5
B.3
C.2
D.4
2、下列关于高层建筑耐火等级的叙述,错误的是__。
A.一类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B.一类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C.与高层建筑相连的附属建筑,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D.建筑物的地下室,其耐火等级应为二级
3、经纬仪对中误差所引起的角度偏差与测站点到目的点的距离__。
A.成反比
B.成正比
C.没有关系
D.有关系,但影响很小
4、若α2,1,β2成等比数列,而成等差数列,则=__.
A.或1
B.或1
C.或1
D.或1
E.或
5、使用一台GPS接受机进行绝对定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动态定位只能精确到__。
A.10~15m
B.10~20m
C.10~30m
D.20~35m
6、等高线不具有的特性是__。
A.一定不相交
B.与地性线正交
C.一般不重叠
D.均为闭合曲线
7、进行二等水准测量观测时,可以选用的仪器型号为__。
A.DS10型
B.DS1型
C.DS3型
D.DS3型和DS10型
8、用经纬仪观测某交点的右角,若后视读数为200°00’00”,前视读数为0°00’00”则外距方向的读数为__。
A.100°
B.80°
C.280°
D.180°
9、在一等级三角锁环内布设全国二等级三角网,平均边长为()左右,称为全面布网方案。
A.10km
B.13km
C.15km
D.18km
10、GPS网的同步观测是指__。
A.用于观测的接受机是同一品牌和型号
B.两台以上接受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
C.两台以上接受机不同时刻所进行的观测
D.一台收机所进行的两个以上时段的观测
11、在一定观测条件下,偶尔误差的绝对值__超过一定的限值。
A.一般不会
B.一定会
C.通常会
D.一定不会
12、下列选项属于底层平面图的读图环节的是__。
A.了解平面图的名称及其比例
B.了解定位轴线、内外墙的位置和平面布置
C.了解门窗的位置及编号和数量
D.了解房屋的平面尺寸和各地面的标高
E.了解各部分的标高
13、根据2023年12月11日实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23)的规定,四级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为__。
A.2层
B.3层
C.4层
D.5层
14、中平板仪与大平板仪大体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__。
A.测图板
B.照准仪
C.三脚架
D.对点器
15、在导线测量中,四等边角网、一级边角网和二级边角网的测距中误差应()。
A.≤±10mm
B.≤±12mm
C.≤±15mm
D.≤±16mm
16、变形观测的精度取决于__。
A.变形的频率
B.变形观测的方法
C.变形值的大小
D.变形的周期
E.变形速率
17、DS3水准仪的观测精度__DS1水准仪。
A.高于
B.低于
C.接近于
D.等同于
18、在进行高程控制测量时,对于地势比较平坦地区且精度规定高时,一般采用__。
A.水准测量
B.视距测量
C.三角高程测量
D.经纬仪测量
19、建筑施工测量记录的基本规定有()。
A.原始真实
B.内容完整
C.数字对的
D.结果可靠
E.字体工整
20、GPS重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即空间星座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__部分。
A.用户设备
B.GPS时间
C.GPS发射
D.GPS卫星
21、测图前的准备工作重要有__。
A.组织领导、场地划分、后勤供应
B.计算坐标、展绘坐标、检核坐标
C.资料、仪器工具、文具用品的准备
D.图纸准备、方格网绘制、控制点展绘
22、通过使用光电测距仪进行外业作业后,应对测距成果进行整理计算,下列选项中属于测距的改正参数的有__。
A.加常数改正
B.乘常数改正
C.气象改正
D.温度改正
E.折光改正
23、剖面图的比例应与平面图、立面图的比例相吻合,在__的剖面图中一般不画材料图例,而用粗实线表达被剖切到的墙、梁、板等轮廓线,被剖断的钢筋混凝土梁板等应涂黑表达。
A.1:50
B.1:100
C.1:150
D.1:200
24、()合用于测设点离控制点较近且便于量距的情况。
A.极坐标法
B.角度交会法
C.距离交会法
D.前方交会法
25、在GPS的地面控制部分中,主控站设在__,该站负责对地面监控站的全面监控。
A.美国的科罗拉多
B.大西洋的阿松森岛
C.印度洋的迭哥伽西亚
D.南太平洋的卡瓦加兰
二、多项选择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在建筑物四角和中间隔墙的两端,距基槽边线约__以外处,牢固埋设的大木桩,称为龙门桩。
A.1m
B.2m
C.2.5m
D.3m
2、从已知水准点测到待测点,再从已知水准点开始重测一次,称为__。
A.复测法
B.往返测法
C.闭合测法
D.附合测法
3、在导线测量中,一级边角网的测距相对中误差应为()。
A.1/2万
B.1/3万
C.1/5万
D.1/6万
4、根据2023年7月1日实行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25-2023)的规定,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__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
A.20m
B.24m
C.26m
D.28m
5、在墙体施工测量中进行墙体定位时,若外墙轴线交角等于(),则把墙轴线延伸到基础墙的侧面,画出标志,作为向上投测轴线的依据。
A.30°
B.45°
C.60°
D.90°
6、1:5000和1:2023比例尺图按每幅1:5000的图可提成__的图,分别以1,2,…,9表达。
A.4幅1:5000
B.9幅1:2500
C.9幅1:2023
D.9幅1:1000
7、在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中,量距的精度规定较低,所以只用目估法进行__。
A.直线定线
B.平坦地面量距
C.倾斜地面量距
D.倾斜改正
8、如水准尺上端需向左摆动,测量员应__。
A.抬高右手过头顶,掌心朝里,做向左摆动之势
B.抬高右手过头顶,掌心朝里,做向右摆动之势
C.抬高左手过头顶,掌心朝里,做向左摆动之势
D.抬高左手过头顶,掌心朝里,做向右摆动之势
9、三级钢尺量距导线的附合导线长度为()。
A.1000m
B.1200m
C.1500m
D.1800m
10、国产DS1精密水准仪每千米往返测平均高差中误差为__。
A.±0.3mm
B.±1mm
C.±1.5mm
D.±2mm
11、水准测量误差的来源重要有__。
A.仪器自身误差
B.仪器和标尺升沉误差
C.外界条件影响产生的误差
D.测量人员测量技术欠缺导致的误差
E.整平误差
12、采用罗盘仪测量直线的磁方位角时,为了提高读数精度和消除磁针的偏心差,应读取磁针南端读数,磁针南端读数__后,再和北端读数取平均值,即为该直线的磁方位角。
A.±60°
B.±90°
C.±180°
D.±360°
13、全站仪进行坐标测量时,要先设立__,然后便可在坐标测量模式下通过已知站点测量出未知点的坐标。
A.测站点坐标
B.测站仪器高
C.棱镜高
D.前视方位角
E.后视方位角
14、对于基本高程控制网的布设,中小型建筑场地可按照()水准测量规定进行。
A.一等
B.二等
C.三等
D.四等
15、在进行精度分析时,误差传播律是精度分析的常用手段。在分析中,影响误差的各个因素被认为是__。
A.等精度的
B.互相独立的
C.互相不独立的
D.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16、在进行高程控制测量时,对于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区且精度规定低时,一般采用__。
A.水准测量
B.视距测量
C.三角高程测量
D.经纬仪测量
17、我国从__开始对NGPSN页目进行生产性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制定了建网的观测方案、技术规程与仪器检定规程。
A.1990年
B.1991年
C.1992年
D.1995年
18、在视距测量中,正倒镜尺间隔ι理论上应相等,一般应小于__,相差很小。
A.1mm
B.2mm
C.3mm
D.4mm
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地物符号的是__。
A.比例符号
B.线形符号
C.非比例符号
D.注记符号
20、下列关于钢尺量距的基本工具的叙述,错误的有__。
A.直接量距的常用工具为钢尺和皮尺
B.钢尺的长度通常有20m、40m、60m几种
C.轻便钢卷尺的长度有10m、20m、50m几种
D.刻线尺使用比较方便,但量距精度较端点尺稍差一些
E.钢卷尺由于尺的零点位置不同,分为端点尺和刻度尺两种
21、下列关于GPS地面监控系统的叙述,对的的有__。
A.GPS的地面监控系统目前重要分布在全球的5个地面站
B.GPS的地面监控系统涉及卫星主控站、监测站和注入站
C.GPS的地面监控系统有1个主控站,4个监测站,3个注入站
D.主控站可以提供全球定位系统的时间基准,调整卫星运营姿态,启用备用卫星
E.监测站可以对GPS卫星进行连续观测,以采集数据和监测卫星的工作状况,并将数据传输到主控站
22、在高斯投影中,离中央子午线越远,则变形__。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北半球越大,南半球越小
23、若地形点在图上的最大距离不能超过3cm,对于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相应地形点在实地的最大距离应为__。
A.15m
B.20m
C.30m
D.35m
24、系统误差的特性涉及__。
A.误差的绝对值为一常量,它按一拟定的规律变化
B.误差的绝对值为一变量,它按一拟定的规律变化
C.误差的正、负号保持不变
D.误差的正、负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拟定
E.误差的绝对值随着单一观测值的倍数而累积
25、全站仪由__组成。
A.光电测距仪
B.电子经纬仪
C.多媒体电脑数据解决系统
D.高精度的光学经纬仪
E.电脑
展开阅读全文